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006633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及治疗. 方法 2001年4月至2004年1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共施行肝移植220例,移植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定期监测肝动脉血流,怀疑肝动脉血栓形成(HAT)者行肝动脉造影,确诊为HAT的病例均采用经肝动脉内导管持续性尿激酶溶栓治疗. 结果本组HAT发生率为2.7%(6/220).6例HAT发生在移植术后2~19 d(中位数5.5 d),经溶栓治疗后肝动脉均再通.其中1例术后2个月死于肺部感染.另1例术后半年再次出现HAT,因再次溶栓失败行第二次肝移植,2个月后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其余4例已健康存活至今,最短为3个月,最长已22个月. 结论 CDI检查对于早期HAT的诊断至关重要,经肝动脉内导管尿激酶持续性溶栓治疗效果良好,可作为肝移植术后HAT的首选治疗手段。

其他文献
目的 了解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HNPCC)家系中 MSH2和MLH1基因大片段缺失情况及特点,以进一步完善中国人HNPCC家系遗传检测内容. 方法取14个符合中国人HNPCC诊断标准的HNPCC家系肿瘤先证者外周血DNA,用荧光标记多重PCR 技术结合GeneScan分析系统检测 MSH2和 MLH1
目的 对早年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进行剂量重建.方法用1#、4#全染色体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了22名探伤人员及10名对照者的染色体畸变.结果探伤人员染色体易位率、总畸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染色体易位率随探伤工龄增加而增加;探伤人员生物剂量与物理剂量比较基本一致.结论用FISH方法检测染色体畸变对早期受照射人员进行剂量重建是可行的。
以胰岛素或其B链肽(9-23)免疫4周龄NOD小鼠,可下调胰腺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TNF受体1(TNFR1)、CPP32 mRNA表达,下调胰岛细胞及浸润的炎症细胞TNF-α、TNFR1、CPP32蛋白表达,减轻胰岛炎程度,降低糖尿病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