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生思维活动的基本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但有时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思维成分还起作用。在物理教学中,经常以实验来引入、实验来探究、实验来验证,务必使学生在课堂中全神贯注。生动、有趣的课堂哪位学生不喜欢呢?并且大量演示实验在课堂中呈现,使物理现象在学生脑中得到重新启发、打开,建立表象,进行逻辑思维。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建构系统的科学知识。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方式方法
1 改变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交流、互动,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改变传统的一问一答式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变成课堂的主人,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理解和学习情况,以便做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课堂讲解和学习。根据笔者教学经验可以总结为以下部分:学生提问—教学导入—兴趣产生—教师讲解—学生主动学习。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将抽象晦涩的物理概念用形象具体的描述,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来讲解具体概念,形象且直观的认识,让学生在干涩的理解中增添娱乐气息。学生产生兴趣后,教师要适时讲解,把握好学生为课堂主体的原则,多让学生参与教学。
因此,关于教学方法中模式的选择要从生活中寻找场景,使学生课上认真听讲、积极参与,敢于提出质疑,凸显出新课标要求中创造性思维锻炼。
2 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做好“导航”工作
在物理教学环境下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的作用十分重要。教师除了要精心设计和制作高质量的教学设计外,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还要做好“导航”工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组织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定期举行讨论,这既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讨论的主题要精心设计,尽可能设计与实际结合紧密、学生感兴趣的主题,不致于讨论时冷场;在讨论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切忌将答案事前告诉学生;对某些问题可指定学生回答,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2.2 及时反馈信息,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尽快解答,以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某些有代表性的问题可以面向全体同学解答,以深化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作业要及时批改,并把优秀的作业展示出来,这样既能起到鼓励的作用,又能让学生从同学那里吸取学习经验。
2.3 强化实验活动,考虑到本课程实验性强的特点,安排学生实验活动不仅必要而且必须,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既能掌握一定的技能,又能巩固所学知识。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外,也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在可能的情况下,教师可安排一定数量的开放性实验,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3 发挥主体作用,创新实验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应授予学生实验的基本方法,不能只局限于培養学生熟练的操作技能,应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进行物理实验的创新。那么,如何进行创新呢?我认为只有从平时的课堂教学入手,加强物理实验教学的探索性和开放性,才能使能力培养和知识掌握达到最佳结合。
3.1 提供设计空间,优化实验方案,目前物理实验教学过程还是过于程序化,缺乏探索性、自主性、开放性。从实验目的、仪器、药品、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详尽有余,这在客观上决定了学生在实验时只能照葫芦画瓢,缺乏想象力,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事实上,我们可以完全开放实验的设计,在实验时让学生自己独立设计,独立操作,经过独立思考后得出结论,鼓励学生对开放性的实验去积极探索。如对《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实验,在课上可让学生分组提出假设,并根据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这样学生自己来设计实验方案,激发其探究知识的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实验的自主性。
3.2 跳出教材限制,拓展研究范围,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法变革,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使学生主动地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例如,对《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这一实验,我们还可以提出新的课题,如:为什么玻璃在水中下沉,而玻璃瓶却能漂浮在水面上?让学生设计实验进行探索和研究,跳出教材的限制,拓展思维空间。
4 让学生能应用——大量举例,建立范例模型
“概念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但它仍然要和感性经验密切联系着”因此,人在利用概念进行思维时,经常都需要具体形象的帮助和支持,所以只给学生一个准确的文字表述还有够,还应给学生一些典型的事例,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和具体的事例联系起来,建立范例模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机械效率》中对有用功和额外功的理解: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做有用功时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学生很容易知道其字面意思,但不能与实际建立联系,不能对具体事例进行分析。因此教学中应举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如用水桶打水,目的是打水,但又不得不提桶而做功,其中打水做的功是有用功,提桶做的功是额外功。相反桶掉井里要捡桶,目的是捡桶,但桶上又粘有水,此时提桶做的功是有用功,提粘着的水做的功是额外功。经过前面的例子,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有用功和额外功。在此基础上,再讲杠杆和滑轮组的情况,学生就很容易理解,用杠杆和滑轮组提物体时,不得不克服杠杆和滑轮组的自重以及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而做的功是额外功。
结语
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在教学中应侧重培养学生的物理科学素质,重视对物理概念的准确理解,重视观察实验教学和画图习惯的培养,建立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不断培养学生优良的物理思维品质,物理教学就会越来越生动,就一定会使更多的学生爱学物理,喜欢学物理 ,使科学方法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周智健.在初中科学课堂中实施开放式教学[J].科学文汇,2011(1).
[2] 贺承德,丁娟.初中物理教学要抓住“初”这个特点[J].物理教师,2008(01).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方式方法
1 改变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交流、互动,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改变传统的一问一答式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变成课堂的主人,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理解和学习情况,以便做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课堂讲解和学习。根据笔者教学经验可以总结为以下部分:学生提问—教学导入—兴趣产生—教师讲解—学生主动学习。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将抽象晦涩的物理概念用形象具体的描述,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来讲解具体概念,形象且直观的认识,让学生在干涩的理解中增添娱乐气息。学生产生兴趣后,教师要适时讲解,把握好学生为课堂主体的原则,多让学生参与教学。
因此,关于教学方法中模式的选择要从生活中寻找场景,使学生课上认真听讲、积极参与,敢于提出质疑,凸显出新课标要求中创造性思维锻炼。
2 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做好“导航”工作
在物理教学环境下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的作用十分重要。教师除了要精心设计和制作高质量的教学设计外,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还要做好“导航”工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组织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定期举行讨论,这既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讨论的主题要精心设计,尽可能设计与实际结合紧密、学生感兴趣的主题,不致于讨论时冷场;在讨论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切忌将答案事前告诉学生;对某些问题可指定学生回答,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2.2 及时反馈信息,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尽快解答,以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某些有代表性的问题可以面向全体同学解答,以深化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作业要及时批改,并把优秀的作业展示出来,这样既能起到鼓励的作用,又能让学生从同学那里吸取学习经验。
2.3 强化实验活动,考虑到本课程实验性强的特点,安排学生实验活动不仅必要而且必须,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既能掌握一定的技能,又能巩固所学知识。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外,也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在可能的情况下,教师可安排一定数量的开放性实验,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3 发挥主体作用,创新实验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应授予学生实验的基本方法,不能只局限于培養学生熟练的操作技能,应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进行物理实验的创新。那么,如何进行创新呢?我认为只有从平时的课堂教学入手,加强物理实验教学的探索性和开放性,才能使能力培养和知识掌握达到最佳结合。
3.1 提供设计空间,优化实验方案,目前物理实验教学过程还是过于程序化,缺乏探索性、自主性、开放性。从实验目的、仪器、药品、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详尽有余,这在客观上决定了学生在实验时只能照葫芦画瓢,缺乏想象力,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事实上,我们可以完全开放实验的设计,在实验时让学生自己独立设计,独立操作,经过独立思考后得出结论,鼓励学生对开放性的实验去积极探索。如对《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实验,在课上可让学生分组提出假设,并根据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这样学生自己来设计实验方案,激发其探究知识的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实验的自主性。
3.2 跳出教材限制,拓展研究范围,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法变革,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使学生主动地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例如,对《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这一实验,我们还可以提出新的课题,如:为什么玻璃在水中下沉,而玻璃瓶却能漂浮在水面上?让学生设计实验进行探索和研究,跳出教材的限制,拓展思维空间。
4 让学生能应用——大量举例,建立范例模型
“概念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但它仍然要和感性经验密切联系着”因此,人在利用概念进行思维时,经常都需要具体形象的帮助和支持,所以只给学生一个准确的文字表述还有够,还应给学生一些典型的事例,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和具体的事例联系起来,建立范例模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机械效率》中对有用功和额外功的理解: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做有用功时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学生很容易知道其字面意思,但不能与实际建立联系,不能对具体事例进行分析。因此教学中应举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如用水桶打水,目的是打水,但又不得不提桶而做功,其中打水做的功是有用功,提桶做的功是额外功。相反桶掉井里要捡桶,目的是捡桶,但桶上又粘有水,此时提桶做的功是有用功,提粘着的水做的功是额外功。经过前面的例子,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有用功和额外功。在此基础上,再讲杠杆和滑轮组的情况,学生就很容易理解,用杠杆和滑轮组提物体时,不得不克服杠杆和滑轮组的自重以及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而做的功是额外功。
结语
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在教学中应侧重培养学生的物理科学素质,重视对物理概念的准确理解,重视观察实验教学和画图习惯的培养,建立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不断培养学生优良的物理思维品质,物理教学就会越来越生动,就一定会使更多的学生爱学物理,喜欢学物理 ,使科学方法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周智健.在初中科学课堂中实施开放式教学[J].科学文汇,2011(1).
[2] 贺承德,丁娟.初中物理教学要抓住“初”这个特点[J].物理教师,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