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具有很多传统教学方式难以企及的特点,它图文并茂,声音、视频都能靈活地运用到教学中去,动静兼备,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辅助手段和教学方式。初中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特点,学生学习起来也较为枯燥,而有了信息技术的帮助,就能够以一种直观的方式完成数学知识的呈现,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把握知识的规律与本质,他们的主体地位也能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
关键词:初中数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2-016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2.101
对于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数学新课标对我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应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去。”因此,在实施数学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将数学知识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现在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笔者谈一谈如何巧用信息技术,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发挥优势,激发兴趣
信息技术能够直观呈现知识,形象性也很强,在激活学生的思维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并能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如进行“轴对称”的学习时,笔者就利用Flash软件制作了一只漂亮的蝴蝶,只要用鼠标轻轻点击蝴蝶,它就会展翅飞舞,跃然屏幕之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被吸引到了蝴蝶上来,笔者顺势引导,向学生提问:“大家仔细观察蝴蝶的翅膀,它在飞翔的过程中产生了重合吗?”学生观察后纷纷发言:“产生了,我看到它一瞬间重合在一起了。”“好的,那么我们就一起去看看教材中是怎么对‘轴对称’定义的,请大家思索一下,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轴对称的例子。”结合多媒体展示与教材中的定义,学生不仅明白了轴对称的概念,还在自己的头脑中产生了深刻的表象,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都有了很大提高。
二、发现规律,验证知识
与其他学科不同,数学学习必须要让学生去发现数学知识的规律,并对这一知识进行验证,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知识。初中数学知识,尤其是几何知识,相对而言比较抽象,我们就可以将信息技术中的“几何画板”利用起来,先在课下构建动态化的模型或表格,在课堂教学中以动态的形式将几何关系展现出来。这样做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空间认知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所存在的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如进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学习时,笔者就让学生通过“几何画板”做一个任意的等腰三角形,并在图上标出三角形的底边中线、高、顶角平分线等。随后笔者让学生在点击鼠标时拖动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学生很容易就能观察到,随着三条线长度的变化,点的位置也产生了变化,三条线保持重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肩负的任务是为学生创设学习的背景,并提出具有思考下的问题,学生需要做的就是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对数学现象进行观察,总结规律,验证知识,并最终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于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性质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从而能轻松地将这一知识规律融入自己的认知体系中来,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为完整、完善。
三、转听为做,动手实验
要想对数学教学进行创新,我们就要为学生创造更多动手操作与实验的机会。实验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动手、动脑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进行仔细观察,还要对观察所得的结果进行分析和对比,最终形成归纳、总结,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了,他们也能获得更为准确、深入的结论。数学教师要将学生的创造性与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对学习活动充满了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取得全面的发展。我们可以将数学实验教学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实验,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数学思想与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实现由“听数学”到“做数学”的转变,并从中发现数学知识的规律。 如学习“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时,我就彻底抛弃了以往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做法,将学生带到了微机室中,让他们利用计算机中的画图软件来绘制一次函数图像,并不断地拖动该图像,看看图像会产生哪些变化。笔者让学生将图像的数据变化记录了下来,以此作为依据,思考变量之间的关系。
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单纯依靠自身讲解,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对于数学学习来说是没有任何效果的。我们要多鼓励学生参与到实践中来,让他们在动手的过程中进行自主观察、推理、验证,直达知识的本质,并熟练地掌握它们。
四、及时反馈,提高效率
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的重要阶段,他们自制力较差,也不具备充足的稳定性,疲劳感经常会伴随他们的学习过程。因此,在进行数学知识的复习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以全新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带来新鲜的刺激,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对克服数学难题充满斗志。
课堂习题能够帮助教师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精心设置课堂习题。信息技术具有容量大、传播速度快的优势,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习题的创设中来,能够使习题的形式更为丰富、生动,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为形象,学生被动接收也变为了主动汲取,他们的学习欲望被充分激发出来,对于他们来说,做练习题已经不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而是真正地让他们实现了活学、乐学的目标,我们所倡导的“减负增效”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多媒体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对课堂教学进行延伸,如进行“黄金分割”的学习时,笔者就将“人物脸型”的设计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做不仅很快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对“黄金分割”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创新精神由此得到了有效的激发,他们明白了怎么去欣赏美、创造美,数学课堂也能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探究性学习,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周荣超,秦磊.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92-93.
[2] 吕燕.浅谈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J].新校园(学习),2012(8):156.
关键词:初中数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2-016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2.101
对于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数学新课标对我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应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去。”因此,在实施数学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将数学知识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现在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笔者谈一谈如何巧用信息技术,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发挥优势,激发兴趣
信息技术能够直观呈现知识,形象性也很强,在激活学生的思维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并能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如进行“轴对称”的学习时,笔者就利用Flash软件制作了一只漂亮的蝴蝶,只要用鼠标轻轻点击蝴蝶,它就会展翅飞舞,跃然屏幕之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被吸引到了蝴蝶上来,笔者顺势引导,向学生提问:“大家仔细观察蝴蝶的翅膀,它在飞翔的过程中产生了重合吗?”学生观察后纷纷发言:“产生了,我看到它一瞬间重合在一起了。”“好的,那么我们就一起去看看教材中是怎么对‘轴对称’定义的,请大家思索一下,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轴对称的例子。”结合多媒体展示与教材中的定义,学生不仅明白了轴对称的概念,还在自己的头脑中产生了深刻的表象,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都有了很大提高。
二、发现规律,验证知识
与其他学科不同,数学学习必须要让学生去发现数学知识的规律,并对这一知识进行验证,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知识。初中数学知识,尤其是几何知识,相对而言比较抽象,我们就可以将信息技术中的“几何画板”利用起来,先在课下构建动态化的模型或表格,在课堂教学中以动态的形式将几何关系展现出来。这样做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空间认知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所存在的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如进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学习时,笔者就让学生通过“几何画板”做一个任意的等腰三角形,并在图上标出三角形的底边中线、高、顶角平分线等。随后笔者让学生在点击鼠标时拖动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学生很容易就能观察到,随着三条线长度的变化,点的位置也产生了变化,三条线保持重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肩负的任务是为学生创设学习的背景,并提出具有思考下的问题,学生需要做的就是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对数学现象进行观察,总结规律,验证知识,并最终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于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性质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从而能轻松地将这一知识规律融入自己的认知体系中来,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为完整、完善。
三、转听为做,动手实验
要想对数学教学进行创新,我们就要为学生创造更多动手操作与实验的机会。实验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动手、动脑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进行仔细观察,还要对观察所得的结果进行分析和对比,最终形成归纳、总结,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了,他们也能获得更为准确、深入的结论。数学教师要将学生的创造性与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对学习活动充满了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取得全面的发展。我们可以将数学实验教学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实验,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数学思想与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实现由“听数学”到“做数学”的转变,并从中发现数学知识的规律。 如学习“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时,我就彻底抛弃了以往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做法,将学生带到了微机室中,让他们利用计算机中的画图软件来绘制一次函数图像,并不断地拖动该图像,看看图像会产生哪些变化。笔者让学生将图像的数据变化记录了下来,以此作为依据,思考变量之间的关系。
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单纯依靠自身讲解,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对于数学学习来说是没有任何效果的。我们要多鼓励学生参与到实践中来,让他们在动手的过程中进行自主观察、推理、验证,直达知识的本质,并熟练地掌握它们。
四、及时反馈,提高效率
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的重要阶段,他们自制力较差,也不具备充足的稳定性,疲劳感经常会伴随他们的学习过程。因此,在进行数学知识的复习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以全新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带来新鲜的刺激,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对克服数学难题充满斗志。
课堂习题能够帮助教师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精心设置课堂习题。信息技术具有容量大、传播速度快的优势,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习题的创设中来,能够使习题的形式更为丰富、生动,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为形象,学生被动接收也变为了主动汲取,他们的学习欲望被充分激发出来,对于他们来说,做练习题已经不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而是真正地让他们实现了活学、乐学的目标,我们所倡导的“减负增效”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多媒体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对课堂教学进行延伸,如进行“黄金分割”的学习时,笔者就将“人物脸型”的设计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做不仅很快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对“黄金分割”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创新精神由此得到了有效的激发,他们明白了怎么去欣赏美、创造美,数学课堂也能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探究性学习,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周荣超,秦磊.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92-93.
[2] 吕燕.浅谈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J].新校园(学习),2012(8):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