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教学中特别强调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应当在教中学、在学中教、以学辅教、以教导学。只有这样才能在实践不断发展专业水平,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至于说反思可能会给人带来的压力和负担,作为幼儿教师都曾为如何做好教学反思而烦恼。以下谈谈自己关于教学反思的一些想法。
一、教师对教学反思的内在需求是做好反思的前提
什么是反思?简单地讲,“反思”是回顾与总结自己过去的经验,并以此指导自己未来行动的过程;“教学反思”当然是回顾与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以便指导未来的教学。
反思的目的不同,反思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会大不一样。假如反思来源于教师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愿望,他就会产生强烈的内在动机,而反思也就成为他的需要而不是负担了。但假如反思是教师不得不根据要求来做的一件事,那么外来的压力就可能使反思转化成沉重的精神负担。所以说,要使反思真正有效,首先要使它成为教师们渴望去做和主动去做的一件事;使它成为一个贯穿日常教学过程的不可或缺的自然环节。其实,我们每天的教学也都是在类似的“做决定——实施——反思——再决定”这样的循环中進行的。当然了,反思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我们能够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提高,所以好的循环过程是螺旋形上升的,而不是原地踏步走圆圈,总是回到同一个起点。
二、教学反思的形式影响反思的效果
反思给教师带来压力的一个原因恐怕是它的形势要求。虽然在做示范观摩课以及阶段评价时,为了能有效记录整个教学过程,这种正式的书面评价有必要,但如果把它变成教师每日教学常规的一部分,教师就会花很多时间在记录上,反而影响其教学准备,使反思变成一种负担而不是需要。
所以我觉得更现实、更经常也更有效的反思形式,应当是非正式的,对于有经验的教师尤其如此。非正式的反思形式包括:教师之间的交谈、在教案上的相关内容旁做简要笔记、写教学卡片、默省等等。这些非正式的反思不需要花很多时间,而且简便及时,收效也就很好。当然,在可能的情况下教师应适当抽时间做阶段小结,把自己的实践过程概括总结提高。反思的力度与反思的形式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关键在于反思是否能对以后的教学实践提供具体指导。
三、教学反思的内容影响反思效果
一提到教学反思,许多教师马上就会想到找缺点提不足,在如何改进教学上下功夫。其实,我觉得反思的很大一部分,应当着眼于教学的成功而不是失败之处。这是因为,幼儿教师在准备教学计划时都会下功夫,努力使教案适应本班幼儿的发展需要,寻找最佳教学切入点;我相信,经过精心设计和准备的教案大多数会成功。假如教师能在教学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反思教学得以成功的原因,今后教学成功的机会就会更大。这是一种由积极向更加积极的递进。
当然,好的教学实践也可能有不足,因为孩子们千变万化,他们不断在成长、发展,而且每天都会由不同因素的影响而对教学出现不同的反应,所以教学中时常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是正常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要抓住问题的关键实现由消极向积极的转化。举个简单的例子。中班教师为孩子们设计一堂手工课,让他们剪剪贴贴做一幅春天的画,课上教师发现不少幼儿在用剪刀按纸上印好的图案剪纸时感到困难。于是教师把教学计划稍作改变,允许有困难的幼儿放下剪刀改用手撕纸,而且可以不按印好的图形来撕。孩子们的兴趣顿时大增,又撕又剪忙个不停。到下课时,一幅颇有创意的“美丽的春天”展示在大家面前。
此外,教师通过不断反思,把一个简单的教学经验提高到儿童发展水平与需要这个层次上,还可以促使教师重温“适宜儿童发展水平的教学实践”的观念,并把它引申到其他的教学领域中去。这是对幼儿教师更高的要求。
四、有助于教学反思的一些方法
要做好一些反思,方法也很重要。很多时候教师忙于带班,常常会把教学中的细节遗忘了,等到课后反思往往回忆不起来,影响反思的效果。比如:我带班时,口袋总是装一些碎纸头和一支笔,遇到有什么可记录的事,我就拿出一张纸写下几个关键词。下班之后第一件事就把这些记录重温一下,分类储存。这个方法很简单,习惯了就会得心应手,对教学反思有很大益处。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使用摄像机来辅助教学,教学记录会更加客观、细致和具体,能避免一些人为的误差。尤其是用来分析自己与孩子交谈、交往的细节录像带在方便不过了。但这种方法多适于一些公开课、观摩课或研讨课,不容易成为教师每日教学的附中工具。
还有一个很简便的方法是教师互相观摩、互相分析、互相探索、互相提建议。不过要真正使这个方法有效,最关键的是教师之间要建立一种相互信任与尊重的互动的关系。只有教师之间能够直言不讳但不吹毛求疵,互动反思才能产生积极的效果。
【作者单位:苏州市金阊区彩虹幼儿园 江苏】
一、教师对教学反思的内在需求是做好反思的前提
什么是反思?简单地讲,“反思”是回顾与总结自己过去的经验,并以此指导自己未来行动的过程;“教学反思”当然是回顾与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以便指导未来的教学。
反思的目的不同,反思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会大不一样。假如反思来源于教师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愿望,他就会产生强烈的内在动机,而反思也就成为他的需要而不是负担了。但假如反思是教师不得不根据要求来做的一件事,那么外来的压力就可能使反思转化成沉重的精神负担。所以说,要使反思真正有效,首先要使它成为教师们渴望去做和主动去做的一件事;使它成为一个贯穿日常教学过程的不可或缺的自然环节。其实,我们每天的教学也都是在类似的“做决定——实施——反思——再决定”这样的循环中進行的。当然了,反思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我们能够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提高,所以好的循环过程是螺旋形上升的,而不是原地踏步走圆圈,总是回到同一个起点。
二、教学反思的形式影响反思的效果
反思给教师带来压力的一个原因恐怕是它的形势要求。虽然在做示范观摩课以及阶段评价时,为了能有效记录整个教学过程,这种正式的书面评价有必要,但如果把它变成教师每日教学常规的一部分,教师就会花很多时间在记录上,反而影响其教学准备,使反思变成一种负担而不是需要。
所以我觉得更现实、更经常也更有效的反思形式,应当是非正式的,对于有经验的教师尤其如此。非正式的反思形式包括:教师之间的交谈、在教案上的相关内容旁做简要笔记、写教学卡片、默省等等。这些非正式的反思不需要花很多时间,而且简便及时,收效也就很好。当然,在可能的情况下教师应适当抽时间做阶段小结,把自己的实践过程概括总结提高。反思的力度与反思的形式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关键在于反思是否能对以后的教学实践提供具体指导。
三、教学反思的内容影响反思效果
一提到教学反思,许多教师马上就会想到找缺点提不足,在如何改进教学上下功夫。其实,我觉得反思的很大一部分,应当着眼于教学的成功而不是失败之处。这是因为,幼儿教师在准备教学计划时都会下功夫,努力使教案适应本班幼儿的发展需要,寻找最佳教学切入点;我相信,经过精心设计和准备的教案大多数会成功。假如教师能在教学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反思教学得以成功的原因,今后教学成功的机会就会更大。这是一种由积极向更加积极的递进。
当然,好的教学实践也可能有不足,因为孩子们千变万化,他们不断在成长、发展,而且每天都会由不同因素的影响而对教学出现不同的反应,所以教学中时常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是正常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要抓住问题的关键实现由消极向积极的转化。举个简单的例子。中班教师为孩子们设计一堂手工课,让他们剪剪贴贴做一幅春天的画,课上教师发现不少幼儿在用剪刀按纸上印好的图案剪纸时感到困难。于是教师把教学计划稍作改变,允许有困难的幼儿放下剪刀改用手撕纸,而且可以不按印好的图形来撕。孩子们的兴趣顿时大增,又撕又剪忙个不停。到下课时,一幅颇有创意的“美丽的春天”展示在大家面前。
此外,教师通过不断反思,把一个简单的教学经验提高到儿童发展水平与需要这个层次上,还可以促使教师重温“适宜儿童发展水平的教学实践”的观念,并把它引申到其他的教学领域中去。这是对幼儿教师更高的要求。
四、有助于教学反思的一些方法
要做好一些反思,方法也很重要。很多时候教师忙于带班,常常会把教学中的细节遗忘了,等到课后反思往往回忆不起来,影响反思的效果。比如:我带班时,口袋总是装一些碎纸头和一支笔,遇到有什么可记录的事,我就拿出一张纸写下几个关键词。下班之后第一件事就把这些记录重温一下,分类储存。这个方法很简单,习惯了就会得心应手,对教学反思有很大益处。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使用摄像机来辅助教学,教学记录会更加客观、细致和具体,能避免一些人为的误差。尤其是用来分析自己与孩子交谈、交往的细节录像带在方便不过了。但这种方法多适于一些公开课、观摩课或研讨课,不容易成为教师每日教学的附中工具。
还有一个很简便的方法是教师互相观摩、互相分析、互相探索、互相提建议。不过要真正使这个方法有效,最关键的是教师之间要建立一种相互信任与尊重的互动的关系。只有教师之间能够直言不讳但不吹毛求疵,互动反思才能产生积极的效果。
【作者单位:苏州市金阊区彩虹幼儿园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