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党执政理论的升华,其根本任务就是要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再次,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本质上是协调社会经济不同部门之间所承担的发展成本,是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认真贯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由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和本质规定所决定的。我国经济、政治等方面出现和存在的制约和影响和谐社会构建和发展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在实践中背离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所以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
【关键词】构建 科学发展观 和谐社会 关系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0(b)-0169-01
1 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一要坚持发展,发展是硬道理;二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要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规定。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社会不断进步中,社会主义社会为每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创造出一个公平竞争、机会均等的社会环境,使他们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力竞相迸发,使他们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目的和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就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特别是要鼓励人们依法经营,勤劳致富,先富带后富,努力实现共同富裕。坚持以人为本,就要为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要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切实保障人民参政议政的权利,使人民当家有权,做主有位,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基础上的。但是我國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此阶段,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都还不健全、不完善,它们自身的发展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相互之间不协调的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这些不利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经济发展方面: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迅速提高,经济发展中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高投入、高污染、低效益的问题仍然相当严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加快,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未来若干年人口总量仍将保持增长,劳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农村贫困人口、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贫困居民等社会困难群体的问题急待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进一步加大。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动指南。
3 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第一要义,强调夯实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而怎样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则是后发展国家的一大难题。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治本之策。必须把发展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根基,充分认识发展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通过科学发展来促进社会和谐。目前我国经济社会中的许多不和谐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都与经济发展还不充分有密切联系。只有经济充分发展,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始终坚持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坚持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统筹协调各方面发展,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必须更好地把握和运用现代化建设规律。发展要有新思路,发展不能单打一,必须坚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使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处理好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重大关系。
4 科学发展观以以人为本为核心,强调坚持构建和谐社会的正确价值取向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科学发展观既强调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和社会发展中的伟大作用,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又突出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必须反映和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作为最高价值主体,把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作为最高价值理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价值引导。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强调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又符合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具体来说,必须把解决好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放在首位,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这一基本要求是唯物辩证法在发展问题上的生动体现,使我们对发展的要求有了全面、系统、准确的认识和把握。坚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既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科学揭示,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参考文献
[1] 张勤.论地方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主导作用.http://www.lw138.com/xiugai2.asp?ID=4581.
[2] 许华柱.构建和谐社会与审计机关建设的辨证思考.http://www.suzhou.cnao.net/doc/article_a20050510931.html.
[3] 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4] 冯契.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上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2.2 建立健全独立的内审机构,提高内审地位
内部审计首先应是“有位才有为”,因此,在行政事业单位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是搞好内部审计的基本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要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能,对本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第一,要从机构和人员上解决问题,要定编定员;第二,设置独立的机构,不能与财务会计部门一套人马合署办公,即不利于监督下属单位,也不利于监督同级财务;第三,内审机构、内审人员、内审工作必须是党政主要领导主管,在制定计划,确定对象,实施项目,处理问题等方面应参与和掌握。第四,内审人员要作为,要出成绩,出效果,牢固树立“有为才有位”的思想,积极主动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用业绩和成果来证明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提高和巩固内审地位。
2.3 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大培训力度,选派具有审计素质的人员,提高审计效能。第一,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管理办法,妥善解决好他们的激励、待遇等问题,充分调动内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第二,严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入口质量关,要把那些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较高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较强的、为人正直的同志调整到内部审计岗位上来;第三,抓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培训工作,与财务人员一样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和后续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岗位培训,不断更新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内容,增强业务技能,使内审人员成为既熟悉财务、会计、审计业务,又了解经济法律、计算机等各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以切实提高他们的综合业务素质。
2.4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规章制度,做到按章开展内部审计
制度建設是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必须依据国家的审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的财经法规建立内部审计规章制度,按照内部审计规范所规定的程序、方法、内容等开展各项审计工作,从而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为确保制度的有效运行,首先应加强内审人员的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使其熟练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和审计规范;其次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的控制制度和责任制度,规范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行为,克服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切实维护内部审计工作的严肃性。
2.5 明确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路,正确定位内审工作的落脚点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必须把定位点确立在为部门和单位领导的决策当好参谋助手,促进加强部门或单位内部管理,规范其各项财务收支行为,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根据这种定位,衡量内部审计工作成效的标准,也主要应看其在定位点上的作用发挥得如何,而不能单纯地看查出了多少违纪违规问题和多少违纪违规金额。行政事业单位要搞好内部审计工作,要把思想从传统计划经济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用市场经济的观点去观察、分析和处理审计工作中所检查出来的问题。及时向本部门、本单位的领导提出决策依据和可行性建议,为领导的决策服务,把服务寓于监督之中。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在弄清事实的基础上,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后果,立足于帮助,使之改正或找出妥善的解决办法,恰当作出处理和给出建议。要正确地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不能只讲监督不讲服务,也不能只讲服务不讲监督,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而是要把二者统一起来。
2.6 适应形势需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效益审计
内部审计工作必须不断拓宽自身的工作内容才能适应现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随着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逐步实施,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产生影响,也将对行政事业审计提出新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可引入效益审计的概念。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效益审计目标应当是在加大财政预算支出审计的基础上,重点关注财政资金使用中的损失浪费问题。行政事业单位不同于建设项目、企业等,强调的是有效运用资金、充分履行职能,因此其效益审计目标是对行政事业单位是否通过有效的组织管理、经济高效地使用人财物等资源完成既定职能任务进行监督、鉴证和评价、提出审计建议。通过行政事业效益审计,可以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益的现实水平,揭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促进其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减少财政资金的损失浪费。同时还能推动财政等职能部门,加快公共财政建设步伐,不断深化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尽快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检查制度,进而提高其资金的使用效益。
2.7 加强审计结果向审计成果的转化和再利用
审计报告环节重点是利用好审计成果。审计工作的目的不仅在于审计查出了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建议,更重要的在于这些问题是不是得到了整改,建议是不是被采纳。只有对审计成果有效转化和利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要加强对审计决定执行情况的跟踪检查,实行审计决定执行、审计建议落实反馈制度和审计回访制度,强化监督、督促落实,确保查出的问题得到整改,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得到采纳。只有对审计成果有效转化和利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霍志杰.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与操作规程.天津大学出版社.
[2] 霍志杰.教育内部审计规范.天津大学出版社.
[3] 吕国梁.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12).
[4] 温州市内部审计协会编著.现代内部审计实务.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关键词】构建 科学发展观 和谐社会 关系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0(b)-0169-01
1 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一要坚持发展,发展是硬道理;二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要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规定。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社会不断进步中,社会主义社会为每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创造出一个公平竞争、机会均等的社会环境,使他们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力竞相迸发,使他们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目的和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就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特别是要鼓励人们依法经营,勤劳致富,先富带后富,努力实现共同富裕。坚持以人为本,就要为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要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切实保障人民参政议政的权利,使人民当家有权,做主有位,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基础上的。但是我國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此阶段,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都还不健全、不完善,它们自身的发展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相互之间不协调的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这些不利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经济发展方面: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迅速提高,经济发展中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高投入、高污染、低效益的问题仍然相当严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加快,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未来若干年人口总量仍将保持增长,劳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农村贫困人口、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贫困居民等社会困难群体的问题急待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进一步加大。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动指南。
3 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第一要义,强调夯实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而怎样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则是后发展国家的一大难题。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治本之策。必须把发展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根基,充分认识发展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通过科学发展来促进社会和谐。目前我国经济社会中的许多不和谐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都与经济发展还不充分有密切联系。只有经济充分发展,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始终坚持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坚持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统筹协调各方面发展,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必须更好地把握和运用现代化建设规律。发展要有新思路,发展不能单打一,必须坚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使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处理好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重大关系。
4 科学发展观以以人为本为核心,强调坚持构建和谐社会的正确价值取向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科学发展观既强调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和社会发展中的伟大作用,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又突出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必须反映和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作为最高价值主体,把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作为最高价值理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价值引导。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强调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又符合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具体来说,必须把解决好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放在首位,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这一基本要求是唯物辩证法在发展问题上的生动体现,使我们对发展的要求有了全面、系统、准确的认识和把握。坚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既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科学揭示,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参考文献
[1] 张勤.论地方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主导作用.http://www.lw138.com/xiugai2.asp?ID=4581.
[2] 许华柱.构建和谐社会与审计机关建设的辨证思考.http://www.suzhou.cnao.net/doc/article_a20050510931.html.
[3] 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4] 冯契.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上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2.2 建立健全独立的内审机构,提高内审地位
内部审计首先应是“有位才有为”,因此,在行政事业单位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是搞好内部审计的基本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要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能,对本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第一,要从机构和人员上解决问题,要定编定员;第二,设置独立的机构,不能与财务会计部门一套人马合署办公,即不利于监督下属单位,也不利于监督同级财务;第三,内审机构、内审人员、内审工作必须是党政主要领导主管,在制定计划,确定对象,实施项目,处理问题等方面应参与和掌握。第四,内审人员要作为,要出成绩,出效果,牢固树立“有为才有位”的思想,积极主动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用业绩和成果来证明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提高和巩固内审地位。
2.3 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大培训力度,选派具有审计素质的人员,提高审计效能。第一,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管理办法,妥善解决好他们的激励、待遇等问题,充分调动内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第二,严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入口质量关,要把那些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较高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较强的、为人正直的同志调整到内部审计岗位上来;第三,抓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培训工作,与财务人员一样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和后续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岗位培训,不断更新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内容,增强业务技能,使内审人员成为既熟悉财务、会计、审计业务,又了解经济法律、计算机等各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以切实提高他们的综合业务素质。
2.4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规章制度,做到按章开展内部审计
制度建設是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必须依据国家的审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的财经法规建立内部审计规章制度,按照内部审计规范所规定的程序、方法、内容等开展各项审计工作,从而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为确保制度的有效运行,首先应加强内审人员的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使其熟练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和审计规范;其次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的控制制度和责任制度,规范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行为,克服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切实维护内部审计工作的严肃性。
2.5 明确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路,正确定位内审工作的落脚点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必须把定位点确立在为部门和单位领导的决策当好参谋助手,促进加强部门或单位内部管理,规范其各项财务收支行为,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根据这种定位,衡量内部审计工作成效的标准,也主要应看其在定位点上的作用发挥得如何,而不能单纯地看查出了多少违纪违规问题和多少违纪违规金额。行政事业单位要搞好内部审计工作,要把思想从传统计划经济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用市场经济的观点去观察、分析和处理审计工作中所检查出来的问题。及时向本部门、本单位的领导提出决策依据和可行性建议,为领导的决策服务,把服务寓于监督之中。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在弄清事实的基础上,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后果,立足于帮助,使之改正或找出妥善的解决办法,恰当作出处理和给出建议。要正确地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不能只讲监督不讲服务,也不能只讲服务不讲监督,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而是要把二者统一起来。
2.6 适应形势需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效益审计
内部审计工作必须不断拓宽自身的工作内容才能适应现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随着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逐步实施,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产生影响,也将对行政事业审计提出新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可引入效益审计的概念。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效益审计目标应当是在加大财政预算支出审计的基础上,重点关注财政资金使用中的损失浪费问题。行政事业单位不同于建设项目、企业等,强调的是有效运用资金、充分履行职能,因此其效益审计目标是对行政事业单位是否通过有效的组织管理、经济高效地使用人财物等资源完成既定职能任务进行监督、鉴证和评价、提出审计建议。通过行政事业效益审计,可以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益的现实水平,揭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促进其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减少财政资金的损失浪费。同时还能推动财政等职能部门,加快公共财政建设步伐,不断深化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尽快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检查制度,进而提高其资金的使用效益。
2.7 加强审计结果向审计成果的转化和再利用
审计报告环节重点是利用好审计成果。审计工作的目的不仅在于审计查出了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建议,更重要的在于这些问题是不是得到了整改,建议是不是被采纳。只有对审计成果有效转化和利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要加强对审计决定执行情况的跟踪检查,实行审计决定执行、审计建议落实反馈制度和审计回访制度,强化监督、督促落实,确保查出的问题得到整改,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得到采纳。只有对审计成果有效转化和利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霍志杰.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与操作规程.天津大学出版社.
[2] 霍志杰.教育内部审计规范.天津大学出版社.
[3] 吕国梁.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12).
[4] 温州市内部审计协会编著.现代内部审计实务.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