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分子生物学理论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yxiao37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根据实际教学经验,针对分子生物学学科的特点,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阐述了改善分子生物学理论教学效果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 理论教学 教学效果
  
  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其在遗传信息和细胞信息传递中的作用,即从分子水平上认识生命本质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分子生物学也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随着生物学研究的发展,其理论和技术体系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作为当前生命科学中发展最快并正在与其它学科广泛交叉与渗透的重要前沿学科,分子生物学已经成为高等院校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和主干课程。如何根据这门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每个高校分子生物学授课教师都深切关注的教研难题。现就自己对分子生物学课程执教三年来的体会,将提高分子生物学理论教学效果的几点措施总结如下。
  1.关注学科前沿研究进展,及时补充和更新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知识面
  生命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研究生命本质的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漫长的研究历程中,随着新知识、新理论的不断涌现,新问题也不断被提出;新问题的提出又促进了研究技术的不断更新。所有这些都决定了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快速发展,也使分子生物学这门课程具有了前沿性的特点。而作为知识载体的教材,其编写需要一个过程,加上编者知识面的局限性,学科前沿研究成果不可能被及时、全面地编入其中。例如关于真核生物基因组中的转座子的种类,目前,几乎所有版本的分子生物学教材,包括近年来新编的一些版本[1],都只将其分成“DNA transposons”(DNA转座子)和“retrotransposons”(反转座子)两大类,而没有提到第三类“Polintons”(自我合成的DNA转座子);事实上,第三类轉座子是在2006年报道出来的一种新类型,其无论从DNA大小、结构,还是转座机制等方面都与前两类有很大的不同[2]。这就要求教师的讲课内容不能局限于教材,而应该关注学科前沿,经常查阅文献资料,及时地补充和更新教学内容,例如肿瘤的基因治疗、生物芯片、后基因组计划、RNAi等分子生物学的新进展[3],从而使学生能够及时、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分子生物学的新知识,拓展知识面。当然,新内容的补充与有限的学时数会有冲突,这就需要根据学时数灵活压缩基础理论内容,如在许多生物化学教材中都有的DNA结构、蛋白质翻译等内容。
  2.根据学科特点,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根据学科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提高分子生物学教学效率、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键。分子生物学是人类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的本质,彻底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深入探索生命与自然的奥秘,全面改造和改良人类生存环境与生存质量的自然科学,是生物学科最具活力的科学,在推动社会生活各领域的持续高速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分子生物学的这种影响力,如果单凭教师口头上的讲述,显得有点轻描淡写,是很难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多媒体教学方式的运用,通过把书本知识转换为直观形象的、图文并茂的、情景交融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使理论知识的表达更加形象、直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可以播放一些与生命热点问题相关的科幻影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深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理解。例如,关于基因工程的安全性与伦理道德问题,一直都是很有争议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上提出来讨论,也可以播放一些相关的科幻影片,如“侏罗纪公园”、“逃出克隆岛”等,让学生自己判断。这样等于给了学生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使学生的脑筋都开动起来,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非常有益的。此外,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使用,还可以增加单位学时的授课信息量,提高课时利用率,解决内容多而课时少的矛盾。
  3.采用动画式教学,加深学生对复杂分子机理的理解和掌握
  分子生物学是在分子水平上对生命机制的一个诠释,而生命机制又是由很多错综复杂的微观过程综合体现的,如基因的转座、表达与调控等。这些微观的过程都是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口头讲述也是比较抽象的;即使是对照课本或黑板上所画的静态图讲解,也很难细致地描述一个复杂的连续过程,不容易让学生理解。动画式教学,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声音、文本、图片等组合制作成课件,变静态为动态、使抽象难懂的微观生命过程具体化、可视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有助于提高理论教学效果。
  4.应用双语教学,避免概念混淆,提高英文文献阅读能力
  目前的分子生物学教材的编写内容大多都是根据英文教材、英文文献资料翻译而来的;对于同一个专业词汇的翻译,不同的编者可能翻译的结果略有差异,这样就会造成一定的概念混淆。例如,“operator”一词,有的教材将其译为“操纵序列”[4],有的教材将其译为“操纵基因”[5],有的教材将其译为“操纵区”[1],这样就容易造成混乱,给“教”和“学”都带来不便。另外,分子生物学也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前沿科学,新知识、新技术在不断地涌现,而且这些研究成果的报道绝大多数都是用英文撰写。学生要想了解、吸收和借鉴学科前沿知识的最新动态,就要具备良好的阅读英文文献的习惯和能力。鉴于以上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灵活运用汉语与英语交替进行的双语教学模式。当然,考虑到学生的外语水平和接受双语教学的能力直接影响双语教学实施的效果,这里所说的双语教学并不是追求严格意义上的双语教学的形式[6],而是在课堂上尽量创造较多的使用英语的语言环境。
  
  参考文献:
  [1]朱玉贤,李毅,郑晓峰.现代分子生物学(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9,237.
  [2]Vladimir V.Kapitonov and Jerzy Jurka.Self-synthesizing DNA transposons in eukaryotes[J].PNAS,2006,103,(12):4540-4545.
  [3]戚晓利,张丽敏,薛春梅.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生物学杂志,2003,20,(6):51-52.
  [4]特纳等著.刘进元等译.分子生物学(第2版)[M].科学出版社,2001:221.
  [5]陈启民,王金忠,耿运琪.分子生物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204.
  [6]司怀军,张宁,王蒂.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的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2008,(1):86-87.
其他文献
摘要: 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是地理教学贯于始终的教学目标。地图不仅能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和空间思维,学生可以通过閱读地图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地理教学,可帮助学生形成其正确的、全面的读图、用图、制图的能力。本文就多媒体技术如何在地理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谈谈一些看法。  关键词: 地理教学 地图 多媒体技术 读图能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又靠教育。因此,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造型人才就成了国运兴盛的关键。作为中学教师,我认为,每门学科都应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当二十一世纪到来的时候,人们惊奇地发现“知识经济”正在把人类社会引向一个新时代。“知识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以信息为支柱,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教育,不仅促进了教育观念和模式的变革,而且带来了教育手段和方法的更新。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教育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通过数字化技术,将各种媒体所记载和表达的信息融为一体,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方法的运用、课堂教学结构
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越来越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不断探讨和改进教学方式,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实验演
学校教育是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主渠道。教师只有明确创新教育思想、创新教育培养目标和实施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想创新、敢创新、会创新。  普通物理实验是独立设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对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技术、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培养科学态度、塑造优秀品格、训练创新意识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我
摘要: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初中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求知欲强的特点,恰当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 物理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初中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求知欲强的特点,恰当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    一
学生时常感叹:物理真难学。物理难学固然有其客观因素,如概念抽象、能力要求高等,但学生在起始阶段的学习效果更重要,它会对后续物理的学习产生很大影响,甚至会影响到高中阶段的文理分流的趋向,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任课教师对学生初学物理时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潜能的挖掘、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学习心理的揣摩等。因此,做好起始阶段的物理教学,将对学生后续的物理学习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能使学生自然、平
1 化学课堂中开展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素  进行科学探究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来说,其基本过程具有六个要素。  1.1提出问题。  在观察、调查、阅读等情境中发现问题,能对自然现象、生活现象、实验现象产生好奇心,尝试提出可以通过科学探究解决的问题。例如在《氯气》一节的学习中,在学习了氯气的性质和用途后,学生产生好奇:如何制取氯气?  1.2进行猜想和假设。  收集相关信息,将已有的化学知识和问题相联
患者,女,46岁,1d前因不识字误服戊二醛消毒液,于当地医院予以洗胃、输液等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出现恶心、呕吐、胸闷、胸痛、咽痛等症状.现为进一步诊治转至我院,于2019年9
期刊
摘要: 本文作者根据现代 “发现学习” 教学理论推崇的理念,采用“研究性学习”这一“有效教学”的策略,在第二课堂创设情景,适时激发、启示、引导并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物理现象,实现了中职物理的“有效教学”,提高了物理课程效益。  关键词: 中职物理课程 有效教学 研究性学习    中职物理课程实现“有效教学”越来越艰难,无论课内课外,“启而不发、压而不动”的局面经常出现,就算适时随机采用“实验、多媒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