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但是,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付出了很多,孩子对父母却并无感恩之心。因此,加强中小学生的感恩教育已是当务之急。经过调查研究,我认为,中小学生感恩情怀的缺失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社会缺乏感恩的氛围
现实中,时常出现路人好心帮忙却被受害者家属无理要求赔偿的事情。社会如此,孩子们又怎能学会感恩呢?要使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首先要让孩子处于感恩的氛围中,让他们感受周围的人是如何对世界、对他人感恩的。长期耳濡目染之后,他们才会形成感恩的品质。而现在,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并没有为孩子营造感恩的氛围。甚至身边的人经常在不经意间表达、宣泄了对生活、对社会及对他人太多的不满和埋怨,以致于孩子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爱缺乏感知,更别说是感恩了。
二、学校对感恩教育不够重视
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现有的评价体系下,大部分学校无论在教学上,还是思想认识上,都以文化课为主导方向,对德育不够重视。而且,在德育工作中存在说得多、做得少的现象,学生缺乏情感体验和实践活动,因而感恩教育效果不显著。导致学生的感恩只停留在形式上,没有形成真正的感恩情怀。
三、家长教育方法不当
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过于溺爱孩子,慢慢地把孩子宠成了目中无人、骄傲自大、不懂感恩的人。很多父母缺乏对感恩教育的正确理解,一厢情愿地付出,导致孩子认为自己的任何索取都是理所当然的。家长没有考虑过,在付出的过程中如何让孩子理解到父母的良苦用心。孩子感恩情怀的遗失,与家庭教育不当有很大关系。
感恩教育不单要教导,更应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从活动中体验感恩、学会感恩,并回归到现实生活,从点滴做起,在生活中实践感恩。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在社会生活中,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去感恩
作为教育者,要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从小事做起,将感恩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多传播周围的好人好事等正能量的新闻,让学生在人人存在感恩之心的环境中成长。在校内,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感恩演讲、讲感恩故事、写感恩征文等一系列活动;在校外,可以组织学生走进敬老院,让学生给老人们读书读报,打扫卫生,唱歌跳舞。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感恩是做人之本,是快乐生活之源,使感恩之行成为自然之举。
二、在学校教育中,创设氛围实施感恩教育
要使学生学会感恩,树立感恩意识是前提。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是不可缺少的一步,这是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可以开展以下活动:第一,从感恩父母开始,制作亲情小档案。如,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你知道父亲节和母亲节是哪一天吗?父母为你做过什么,你又为父母做过什么?……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付出。第二,举行主题班会“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将自己的学费、生活费、零花钱等支出加起来,算出家长为自己的投资。第三,学唱感恩歌曲,写感恩作文,发感恩短信,利用感恩节、父亲节、母亲节,让学生在家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第四,发挥榜样的作用。利用班会课引导学生讲述感恩故事、搜集感恩名言等,用身边事去感动学生,用身边人去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三、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示范,引导孩子感恩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必须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孩子。当孩子接受了别人的帮助时,家长要示范孩子对别人表达感激之情,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例如:作为家长,无论工作有多忙多累,都别忘了带上孩子去看望双方的老人;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子女间要相互尊重、关爱和体贴,在一言一行中给孩子灌输感恩的思想。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对他人表达自己的爱与关心。
我相信,通过老師、家长、孩子们的共同努力,孩子们的感恩情怀是可以养成的。孩子会心疼体谅自己的父母,班里同学之间将变得更加友爱,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也会慷慨解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责任编辑 晁芳芳
一、社会缺乏感恩的氛围
现实中,时常出现路人好心帮忙却被受害者家属无理要求赔偿的事情。社会如此,孩子们又怎能学会感恩呢?要使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首先要让孩子处于感恩的氛围中,让他们感受周围的人是如何对世界、对他人感恩的。长期耳濡目染之后,他们才会形成感恩的品质。而现在,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并没有为孩子营造感恩的氛围。甚至身边的人经常在不经意间表达、宣泄了对生活、对社会及对他人太多的不满和埋怨,以致于孩子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爱缺乏感知,更别说是感恩了。
二、学校对感恩教育不够重视
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现有的评价体系下,大部分学校无论在教学上,还是思想认识上,都以文化课为主导方向,对德育不够重视。而且,在德育工作中存在说得多、做得少的现象,学生缺乏情感体验和实践活动,因而感恩教育效果不显著。导致学生的感恩只停留在形式上,没有形成真正的感恩情怀。
三、家长教育方法不当
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过于溺爱孩子,慢慢地把孩子宠成了目中无人、骄傲自大、不懂感恩的人。很多父母缺乏对感恩教育的正确理解,一厢情愿地付出,导致孩子认为自己的任何索取都是理所当然的。家长没有考虑过,在付出的过程中如何让孩子理解到父母的良苦用心。孩子感恩情怀的遗失,与家庭教育不当有很大关系。
感恩教育不单要教导,更应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从活动中体验感恩、学会感恩,并回归到现实生活,从点滴做起,在生活中实践感恩。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在社会生活中,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去感恩
作为教育者,要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从小事做起,将感恩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多传播周围的好人好事等正能量的新闻,让学生在人人存在感恩之心的环境中成长。在校内,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感恩演讲、讲感恩故事、写感恩征文等一系列活动;在校外,可以组织学生走进敬老院,让学生给老人们读书读报,打扫卫生,唱歌跳舞。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感恩是做人之本,是快乐生活之源,使感恩之行成为自然之举。
二、在学校教育中,创设氛围实施感恩教育
要使学生学会感恩,树立感恩意识是前提。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是不可缺少的一步,这是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可以开展以下活动:第一,从感恩父母开始,制作亲情小档案。如,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你知道父亲节和母亲节是哪一天吗?父母为你做过什么,你又为父母做过什么?……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付出。第二,举行主题班会“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将自己的学费、生活费、零花钱等支出加起来,算出家长为自己的投资。第三,学唱感恩歌曲,写感恩作文,发感恩短信,利用感恩节、父亲节、母亲节,让学生在家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第四,发挥榜样的作用。利用班会课引导学生讲述感恩故事、搜集感恩名言等,用身边事去感动学生,用身边人去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三、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示范,引导孩子感恩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必须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孩子。当孩子接受了别人的帮助时,家长要示范孩子对别人表达感激之情,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例如:作为家长,无论工作有多忙多累,都别忘了带上孩子去看望双方的老人;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子女间要相互尊重、关爱和体贴,在一言一行中给孩子灌输感恩的思想。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对他人表达自己的爱与关心。
我相信,通过老師、家长、孩子们的共同努力,孩子们的感恩情怀是可以养成的。孩子会心疼体谅自己的父母,班里同学之间将变得更加友爱,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也会慷慨解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责任编辑 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