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二氧化碳中毒大鼠不同氧疗效果评价

来源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iel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急性二氧化碳中毒大鼠应用不同氧疗的效果,以筛选急性二氧化碳中毒现场最佳氧疗技术.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二氧化碳染毒组、高压氧治疗组(压力为2 ATA、氧浓度100%)、高浓度常压吸氧治疗组(氧浓度50%)、低浓度常压吸氧治疗组(氧浓度33%).以二氧化碳吸入制作急性二氧化碳中毒大鼠模型,给予不同方式氧疗后,检测各组大鼠动脉血pH、氧分压(PO2)和二氧化碳分压(PCO2),取肺组织和脑组织,观察病理变化.结果 二氧化碳染毒组动脉血pH(7.31±0.06)和PO2[(68.50±15.02)mm Hg]比正常对照组[pH(7.42±0.02)和PO2(92.83±8.27)mm Hg]低,PCO2[(71.66±12.10)mm Hg]比正常对照组[(48.25±2.59)mm Hg]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治疗组、高浓度常压吸氧治疗组、低浓度常压吸氧治疗组动脉血pH(分别为7.37±0.02、7.39±0.03、7.38±0.02)和PO2[分别为(82.25±12.98)、(84.75±11.24)、(83.75±16.77)mm Hg]比二氧化碳染毒组高,PCO2[分别为(52.25±4.95)、(51.75± 4.82)、(52.66±5.61)mm Hg]比二氧化碳染毒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氧疗组动脉血pH、PO2和PCO2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氧疗组之间动脉血pH、PO2和PCO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大体解剖可见,二氧化碳染毒组大鼠肺脏可见大面积点、片状淤血,高浓度和低浓度常压吸氧治疗组的大鼠肺脏淤血情况较染毒组有所减轻,高压氧治疗组大鼠肺脏外观未见明显异常.光学显微镜下可见,二氧化碳染毒组大鼠肺组织出现弥漫性出血和渗出,高浓度和低浓度常压吸氧治疗组大鼠的肺组织出血和渗出情况较染毒组有所减轻,高压氧治疗组大鼠肺组织仅有轻微的出血和渗出.各组动物脑组织大体解剖和光学显微镜下所见没有区别,均未见明显出血、水肿、细胞变性和坏死.结论 急性二氧化碳中毒大鼠给予高压氧治疗后肺脏病理改变明显好于高浓度和低浓度常压吸氧治疗组,高浓度和低浓度常压吸氧治疗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但血气分析结果和肺脏病理较染毒组有所好转,建议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可以尽早给予高压氧治疗,在无高压氧治疗设施的情况下,早期吸氧也是应急救治的良好措施.
其他文献
[目的]福美双是一种有机硫类保护性广谱杀菌剂,其测定方法主要有极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ELLSA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这些方法操作步骤繁琐、分析速度慢、测试成本高,不适合
提出了一种求解第一类算子方程的新的迭代正则化方法,并依据广义Arcangeli方法选取正则参数,建立了正则解的收敛性.与通常的Tikhonov正则化方法相比较,提高了正则解的渐近阶
热休克蛋白(heat-shock protein,HSP)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理功能和高度保守的多肽类蛋白质分子家族,普遍存在于原核和真核细胞中,从细菌到哺乳动物体内均可见其表达.人们发现缺
建立了一种三氯乙酸沉淀法结合姜黄素法测定血红蛋白氧载体中硼残余含量的方法。以血红蛋白氧载体:三氯乙酸=9∶1(V/V)的比例用三氯乙酸沉淀血红蛋白氧载体中聚合血红蛋白,离
给出了关于局部左拟正规纯正密码群并半群和局部左半正规纯正密码群并半群的一些等式.证明了完全正则半群是左半正规密码群并半群当且仅当它是局部左半正规纯正密码群并半群.
采用动态法测定了熊果酸在室温范围(20和30℃)、pH7~10、含醇60%~90%(ω)的乙醇-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溶解度随pH和醇浓度增大而增大,在pH9~10内,随pH升高而快速增大,并随醇浓度升
给出了蕴涵算子族NMp的FMP问题的反向三I算法的上确界计算公式和FMT问题的反向三I算法的下确界计算公式,并进一步得到了其一般化的α-反向三I算法的FMP(FMT)上(下)确界的计算
考虑局部温升会引起折射率的变化,对蓝宝石体材及其内部绝热剪切带的折射率进行了理论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绝热剪切带以及周围体材的折射率均随波长的增加而减小,并且二者之差
采用具有恒温环境的反应量热计,在2 mol· L-1 HCl溶液中,分别测定[TbCl3·6H2O (s)+ 3Gly(s)]和配合物Tb(Gly)3Cl3·3 H2O(s)在298.15 K时的溶解焓.根据盖斯定律设计一个热
使用电沉积方法,在碱性体系中Ni箔表面制得直径约为100 nm的CdTe纳米线/纳米管薄膜,并系统研究了电位、镀液浓度及热处理对于该材料微观形貌的影响。XRD结果证明,未经退火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