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把锄头,一柄铁锹,一担簸箕,一辆板车,天空中不停地下着雨,一位身穿雨衣的老人,躬着腰,不停地在马路上忙碌着。那忙碌的身影,就像灰蒙蒙的天宇下出现的一个移动亮点。这是我们在前往江西省永丰县八江乡茶口村路上所见到的一幕。
这位老人叫袁昌祥,今年72岁,茶口村人。那硬朗的腰板、稳健的动作,让我们难以和他的实际年龄对上号来。
说起袁昌祥修路的经历,得从1970年开始算起。从茶口村到乡政府近6公里的简易公路,每遇雨天,道路泥泞不堪,最深的地方稀泥有2尺多深。化肥运不进村,农产品也出不了村。乡村干部着急,群众更是气得不行,见到干部就骂“吃冤枉的”。
为此,乡村请人来养护,可工资不高,养护人看工资做事,每月出勤不足10天,路况依然没什么改观,交通还是畅通不起来,群众意见不少。
1955年入党,1958年接受过7个月修路培训的袁昌祥,被乡村干部从收入不错的县汽车站会计岗位上请了回来。山区公里弯多坡陡,凹凸不平,养护难度极大。乡里每年只给540元的材料费,一公里不足100元。这么少的钱怎么能把路养好!
他和乡村干部在那条简易公路上边走边聊,说到动情处,袁昌祥对乡村干部说:“我是共产党员,既然答应了来养路,就要养好,为党争口气!”
从此,他和路结下了不了情,一干就是30多年。为了节省经费,他自己掏钱买来养路工具,到附近的小河里挑沙、取鹅卵石,在路旁取黄泥土。遇有路上坑大坑深的地方,他先用沙把四周围起来,中间填上鹅卵石,再用黄泥土盖上,最后用沙覆盖、夯实。一步一步做得扎扎实实,犹如母亲对待襁褓中的婴儿。这样一来,人走车过就不容易松软。他还注意开好排水沟,让路面保持干燥,不易损坏路面。
过往群众见他这样养路,说好的有:“老袁这人真不错,是个好人啊!”也有说风凉话的:“真是蠢,那么点钱,做这么多事干吗?”别人说好说歹,袁昌祥装作没听见,自己干自己的。早上从家里出门,傍晚返回,一年四季很少间断。夏天,带几个馒头或包子当中饭;冬天,不好带饭,中午就空着肚子接着干。1997年7月的一天中午1点半左右,地面温度高达45℃,下乡返回乡政府的乡党委书记路过,见袁昌祥戴着草帽还在路上干个不停。书记走过去劝他,并夺下他手中的工具,让他回家休息。他笑笑说:“外面有风呢,没关系的。”
1999年10月的一天,患有尿结石的袁昌祥像往常一样上路。临近中午,小腹疼痛难忍,豆大的汗珠从脸上滚落下来,只好捂着小腹坐下休息。一位村民见状,连忙跑去把他的家人叫来,拦住一部手扶拖拉机把他拉到医院去治疗。手扶拖拉机颠颠簸簸,还没到医院,袁昌祥突然叫停车,说:“没痛了,我们回去吧。”他又在路上接着干起来。原来,一路颠簸后,尿结石掉下来了。后来,他对村民说:“养路养得好呢,我的尿结石病都养好了。”
“袁老,养路苦吗?”我们试探着问。
“苦,怎么会不苦呢?春天雨水多,夏天太阳恶,秋天蚊虫多,冬天寒风多。”说这话时,他脸上依然挂着笑容,“我又干不了什么大事,只有认真把养路这点事做好,就不冤枉当了一个共产党员。”
30多年来,袁昌祥养过三条简易公路,经他手养护过的路,没有一条断过交通,哪怕是雨水不停的春季。人们走在他养的路上,总会说上一句:“多亏了袁昌祥这个好人啊!”
这位老人叫袁昌祥,今年72岁,茶口村人。那硬朗的腰板、稳健的动作,让我们难以和他的实际年龄对上号来。
说起袁昌祥修路的经历,得从1970年开始算起。从茶口村到乡政府近6公里的简易公路,每遇雨天,道路泥泞不堪,最深的地方稀泥有2尺多深。化肥运不进村,农产品也出不了村。乡村干部着急,群众更是气得不行,见到干部就骂“吃冤枉的”。
为此,乡村请人来养护,可工资不高,养护人看工资做事,每月出勤不足10天,路况依然没什么改观,交通还是畅通不起来,群众意见不少。
1955年入党,1958年接受过7个月修路培训的袁昌祥,被乡村干部从收入不错的县汽车站会计岗位上请了回来。山区公里弯多坡陡,凹凸不平,养护难度极大。乡里每年只给540元的材料费,一公里不足100元。这么少的钱怎么能把路养好!
他和乡村干部在那条简易公路上边走边聊,说到动情处,袁昌祥对乡村干部说:“我是共产党员,既然答应了来养路,就要养好,为党争口气!”
从此,他和路结下了不了情,一干就是30多年。为了节省经费,他自己掏钱买来养路工具,到附近的小河里挑沙、取鹅卵石,在路旁取黄泥土。遇有路上坑大坑深的地方,他先用沙把四周围起来,中间填上鹅卵石,再用黄泥土盖上,最后用沙覆盖、夯实。一步一步做得扎扎实实,犹如母亲对待襁褓中的婴儿。这样一来,人走车过就不容易松软。他还注意开好排水沟,让路面保持干燥,不易损坏路面。
过往群众见他这样养路,说好的有:“老袁这人真不错,是个好人啊!”也有说风凉话的:“真是蠢,那么点钱,做这么多事干吗?”别人说好说歹,袁昌祥装作没听见,自己干自己的。早上从家里出门,傍晚返回,一年四季很少间断。夏天,带几个馒头或包子当中饭;冬天,不好带饭,中午就空着肚子接着干。1997年7月的一天中午1点半左右,地面温度高达45℃,下乡返回乡政府的乡党委书记路过,见袁昌祥戴着草帽还在路上干个不停。书记走过去劝他,并夺下他手中的工具,让他回家休息。他笑笑说:“外面有风呢,没关系的。”
1999年10月的一天,患有尿结石的袁昌祥像往常一样上路。临近中午,小腹疼痛难忍,豆大的汗珠从脸上滚落下来,只好捂着小腹坐下休息。一位村民见状,连忙跑去把他的家人叫来,拦住一部手扶拖拉机把他拉到医院去治疗。手扶拖拉机颠颠簸簸,还没到医院,袁昌祥突然叫停车,说:“没痛了,我们回去吧。”他又在路上接着干起来。原来,一路颠簸后,尿结石掉下来了。后来,他对村民说:“养路养得好呢,我的尿结石病都养好了。”
“袁老,养路苦吗?”我们试探着问。
“苦,怎么会不苦呢?春天雨水多,夏天太阳恶,秋天蚊虫多,冬天寒风多。”说这话时,他脸上依然挂着笑容,“我又干不了什么大事,只有认真把养路这点事做好,就不冤枉当了一个共产党员。”
30多年来,袁昌祥养过三条简易公路,经他手养护过的路,没有一条断过交通,哪怕是雨水不停的春季。人们走在他养的路上,总会说上一句:“多亏了袁昌祥这个好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