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众所周知,实验教学是促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并高效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数学实验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对于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凸显以及动手能力和思维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实验教学在数学学科中也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得到了教师们的广泛应用。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将概述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师如何应用实验教学法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效率不断提升的同时综合素养也随之发展。
关键词 新时期,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研究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173
伴随着新一轮教育体制改革,实验教学成为了众多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它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够促使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动手能力和思维水平得以锻炼和提升。初中数学学科知识难度升级,实验的辅助可以帮助学生更快速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因此教师们常常借助实验教学法进行教学研究,促使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的同时也促进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与素养随之发展,可谓是一举多得。
一、实验教学,凸显学生课堂主体性
传统教学观念下的数学课堂是教师“主导”的课堂,学生们被动地获取知识,没办法将自己的能力和思维展示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效率也难以达到最佳状态。新课改下,实验教学方法获得了教师们的认可,数学教师也可以应用实验法展开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操作的过程中成为课堂的主人翁,在动手动脑研究过程中发现数学知识的规律和本质,以此实现高效数学教学目标。
例如,学生在学习“展开与折叠”内容时,初中数学教师上课前提前鼓励学生准备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等几个立体图形,方便课堂中使用。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动手将这些立体图形展开,并观察立体图形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促使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展开产生兴趣。紧接着,教师以正方体为例,促使学生先在每个面标记不同的数字或者符号,然后再沿着一些边展开。当学生展开图形后发现和其他同学的不同时,他们就会思考出现不同的原因,并探究原因。教師随之借助多媒体将很多不同的展开图利用多媒体呈现出来,鼓励学生猜测哪些展开图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此时,学生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亲自动手验证,为教师讲解图形的展开与折叠规律奠定了基础。
二、实验教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思维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促进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思维的培养非常关键。数学学科知识点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单一的讲解方式难以促进学生快速理解数学知识,而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和提升。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将实验法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借助实验活动的方式主动探索数学问题解决的方法,也由此促进学生逻辑思维不断发展。
例如,学生在学习“等可能性”内容时,初中数学教师要求他们提前准备了分别标记了0-9数字的十张纸牌,纸牌的大小和背面图案是完全一样的。上课时,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实验,四个人为一组,分别从中抽取一张纸牌,并统计每个数字出现的次数。刚开始进行游戏实验时,学生们都没有发现其中的规律,时间一长,抽取的次数一多,很多学生逐渐发现了每个数字出现的次数的差距逐渐缩小。紧接着,教师又鼓励学生拿出一枚硬币,通过随意投掷硬币统计可能出现的结果,并且尝试借助实验得出出现每个结果的机会大小。在游戏实验辅助的数学课堂中,学生们逐渐总结和推理出了规律,发现每个游戏中事情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为教师抽象出“等可能性”概念奠定了基础。在实验辅助下的数学活动中,学生们的逻辑思维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应用自己推理出的等可能性规律解题和解释现象的效率也随之升高。
三、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应用意识
学以致用的道理人尽皆知,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很少有学生将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新课改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十分重视,要求教师们进行教学改进和创新来实现此目标。初中数学学科知识点对于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师可以将实验教学法应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动手实验活动的组织和探究体会到数学知识获得的整个过程,同时也能够将掌握的数学方法和知识点应用到解决生活问题中,可谓是两全其美。
例如,学生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内容时,初中数学教师一上课利用多媒体呈现出一些不同大小的三角形,问道:“同学们知道这些三角形的内角和分别是多少吗?”有学生举手示意上台测量后解答问题。教师随意点出几个人的名字,鼓励他们选择其中一个三角形进行测量后展开计算。当学生得出结果后,台下的同学十分惊讶,有的人惊叹道:“是不是老师故意的呀!”为了消除学生心中的疑虑,教师鼓励学生自己随意画出一个三角形并此测量和计算出它的三个内角和。当学生通过做出自主得出“三角形内角和为一百八十度”的结论时,教师鼓励他们随意将自己绘制的三角形裁剪下来,并将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撕下后拼接到一起观察其规律。很多学生都能够通过裁剪和拼接的方式验证三个角的组成了一个平角,也就是一百八十度。随后,教师又鼓励学生将一个三角形的一个角沿着与底边平行的位置裁剪后与其中一个底角重合在一点,并通过观察新得到平线四边形得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在实验化的数学课堂中,学生们快速掌握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同时也掌握了拼接和裁剪的图形的方法,为以后应用此方法解决几何图形问题奠定了基础。
一言以蔽之,新时期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在认识到实验教学法的重要性基础上合理地在数学课堂中引入数学实验,以此实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并使其在实验过程中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以及推理论证,并在获取基础数学数学知识的同时逻辑思维和应用意识等能力不断提升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康.浅谈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验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2(9):137-137.
[2]陈佩凤.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J].中学数学研究(下半月),2016,000(001):P.28-32.
本文系2019年苏州市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数学实验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十三·五”sjh[616])的阶段性成果
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实验中学
关键词 新时期,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研究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173
伴随着新一轮教育体制改革,实验教学成为了众多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它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够促使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动手能力和思维水平得以锻炼和提升。初中数学学科知识难度升级,实验的辅助可以帮助学生更快速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因此教师们常常借助实验教学法进行教学研究,促使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的同时也促进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与素养随之发展,可谓是一举多得。
一、实验教学,凸显学生课堂主体性
传统教学观念下的数学课堂是教师“主导”的课堂,学生们被动地获取知识,没办法将自己的能力和思维展示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效率也难以达到最佳状态。新课改下,实验教学方法获得了教师们的认可,数学教师也可以应用实验法展开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操作的过程中成为课堂的主人翁,在动手动脑研究过程中发现数学知识的规律和本质,以此实现高效数学教学目标。
例如,学生在学习“展开与折叠”内容时,初中数学教师上课前提前鼓励学生准备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等几个立体图形,方便课堂中使用。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动手将这些立体图形展开,并观察立体图形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促使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展开产生兴趣。紧接着,教师以正方体为例,促使学生先在每个面标记不同的数字或者符号,然后再沿着一些边展开。当学生展开图形后发现和其他同学的不同时,他们就会思考出现不同的原因,并探究原因。教師随之借助多媒体将很多不同的展开图利用多媒体呈现出来,鼓励学生猜测哪些展开图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此时,学生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亲自动手验证,为教师讲解图形的展开与折叠规律奠定了基础。
二、实验教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思维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促进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思维的培养非常关键。数学学科知识点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单一的讲解方式难以促进学生快速理解数学知识,而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和提升。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将实验法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借助实验活动的方式主动探索数学问题解决的方法,也由此促进学生逻辑思维不断发展。
例如,学生在学习“等可能性”内容时,初中数学教师要求他们提前准备了分别标记了0-9数字的十张纸牌,纸牌的大小和背面图案是完全一样的。上课时,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实验,四个人为一组,分别从中抽取一张纸牌,并统计每个数字出现的次数。刚开始进行游戏实验时,学生们都没有发现其中的规律,时间一长,抽取的次数一多,很多学生逐渐发现了每个数字出现的次数的差距逐渐缩小。紧接着,教师又鼓励学生拿出一枚硬币,通过随意投掷硬币统计可能出现的结果,并且尝试借助实验得出出现每个结果的机会大小。在游戏实验辅助的数学课堂中,学生们逐渐总结和推理出了规律,发现每个游戏中事情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为教师抽象出“等可能性”概念奠定了基础。在实验辅助下的数学活动中,学生们的逻辑思维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应用自己推理出的等可能性规律解题和解释现象的效率也随之升高。
三、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应用意识
学以致用的道理人尽皆知,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很少有学生将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新课改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十分重视,要求教师们进行教学改进和创新来实现此目标。初中数学学科知识点对于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师可以将实验教学法应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动手实验活动的组织和探究体会到数学知识获得的整个过程,同时也能够将掌握的数学方法和知识点应用到解决生活问题中,可谓是两全其美。
例如,学生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内容时,初中数学教师一上课利用多媒体呈现出一些不同大小的三角形,问道:“同学们知道这些三角形的内角和分别是多少吗?”有学生举手示意上台测量后解答问题。教师随意点出几个人的名字,鼓励他们选择其中一个三角形进行测量后展开计算。当学生得出结果后,台下的同学十分惊讶,有的人惊叹道:“是不是老师故意的呀!”为了消除学生心中的疑虑,教师鼓励学生自己随意画出一个三角形并此测量和计算出它的三个内角和。当学生通过做出自主得出“三角形内角和为一百八十度”的结论时,教师鼓励他们随意将自己绘制的三角形裁剪下来,并将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撕下后拼接到一起观察其规律。很多学生都能够通过裁剪和拼接的方式验证三个角的组成了一个平角,也就是一百八十度。随后,教师又鼓励学生将一个三角形的一个角沿着与底边平行的位置裁剪后与其中一个底角重合在一点,并通过观察新得到平线四边形得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在实验化的数学课堂中,学生们快速掌握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同时也掌握了拼接和裁剪的图形的方法,为以后应用此方法解决几何图形问题奠定了基础。
一言以蔽之,新时期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在认识到实验教学法的重要性基础上合理地在数学课堂中引入数学实验,以此实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并使其在实验过程中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以及推理论证,并在获取基础数学数学知识的同时逻辑思维和应用意识等能力不断提升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康.浅谈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验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2(9):137-137.
[2]陈佩凤.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J].中学数学研究(下半月),2016,000(001):P.28-32.
本文系2019年苏州市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数学实验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十三·五”sjh[616])的阶段性成果
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