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测量学也是土木工程,土地资源管理,工程管理等非测绘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了能够打下坚实的专业知识。本文以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为例,根据自身教学体会,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能够适应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测量学教学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测量学 非测绘专业 教学改革 措施
引言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是一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本科院校,所开设的土木工程专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工程管理专业、资源勘查专业、地质学等专业都要修读测量学,也可见测量学是一门诸多专业所学的专业基础课。面对非测绘专业的学生,又根据我院的培养方针,笔者结合几年的教学经验,谈下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以及考核方式上的改革。
一、教学思想的改革
我院的办学宗旨是以教育质量为核心致力于培养“品德优良、基础扎实、知识匹配、能力突出”,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本着我院的办学宗旨,我们三次修订教学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力争使学生掌握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内容,为其所学专业服务。但由于测量学对非测绘专业来说,是非主流专业课[1],因此,在学分制背景下,为加设其它课程,有一些专业会对测量学课程学时进行压缩。他们认为,测量学不属于专业主干课程,因此可以作为专业总学时数的调剂课程。事实上,测量学作为一门公共基础技术课程,其重要性是公认的,尤其是對许多工科专业,如土建类专业,测量学甚至起到一种导向作用,如果没有测量,一项工程几乎无法开始。因此,要提高和保证测量学教学质量,各开设该门课程的学院必须高度重视测量学课程,对测量学安排合适的学时,绝不能随意删减。另外,教学人员必须淡化“测绘专业”和“非测绘专业”的思想,不能因为是非测绘专业就随意删减教学内容。[2]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一)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
我院开设了土木、土管、工管、资勘、地质等五大非测绘专业,又因为不同专业所学测量学的侧重点不一样,因此要因材施教。例如,地质类的专业的学生由于专业又细化了很多,对测量学的要求都属于同样的级别,需要掌握的是测量学教材中的基本的理论、实验和应用,对于后面工程测量的内容只需了解,即掌握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为其专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即可。而对于土木工程的学生除了掌握基本的理论以外,还要掌握工程测量放样的原理和方法。因此对于不同专业的测量学,就要求教师从不同侧重点讲授。由于该课程的学时有限,需要学生掌握的部分要重点讲述,了解的部分可以通过学生自学或问答的方式来进行。事实上,所有专业对测绘技术都有共同要求部分,即测量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标志性的基本技术与理论部分,在教学中,这部分内容占据了测量学课程的大部分,要作为重点内容讲授。具体地说,就是测量的3个基本工作内容:长度测量、角度测量和高差测量及相关应用和理论内容进行讲授,这其中就包括了测定、测设和相关工程设计理论。除这些内容之外,必须顾及不同专业对测量学的个性要求,个性要求部分内容相对较少,备课和授课时,只要认真筛选内容,就完全可以满足不同专业的个性需求,一般这部分内容都放到课程后半部分讲授。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备课,开始时,由于授课教师要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准备,工作量无疑会增大,但是针对不同专业认真备过一次课之后,以后根据情况修改,基本上可以满足教学需求。
(二)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
测量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的取决于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3]。所以,我院也同样非常重视测量学的实践教学,为此将实践教学分成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是课内实践教学,另一部分是综合实习教学。第一部分指的是在课堂内的安排的实践实验课,当然根据不同的专业,课内实践安排的学时也是不尽相同的。例如,土木和土管专业课内安排了16个学时的实践实验课,可完成8个实验内容。地质和资勘专业安排了8个学时的实践实验课,可完成4个实验内容。课内实践的内容也要根据不同的专业合理的安排内容,除了基本仪器的认识和操作这些共同内容以外,还要视专业而定。比如,土木专业在后两个实验就应该安排点位的放样。另外,课内实验内容要与时俱进,对于新兴的仪器设备要在课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给予安排,这样能使学生学习的内容更加容易与实际工作接轨。第二部分的综合实习,是对理论教学和课内实验教学的检验。综合实习的内容也要因专业区分,除了要求测绘地形图以外,例如:土管专业要了解数字测图的过程,土木专业要增加放样内容等。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的视野也不断拓宽,如何激发学生听课和学习的兴趣是每个教师们都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理论教学方法的改革
理论教学方法主要手段是课堂授课,授课的过程是知识传播的最直接过程,授课方法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因此,授课方法的改进在测量学教学改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理论教学中,多采用案例教学与多媒体相结合、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案例联系基本的理论,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对于公式的推导和数据的计算的时候,通过板书增加学生理解时间,结合多媒体图片和模拟动画提高学生理解。对于有课内实验课的课程。通过课堂讲授和课内实习穿插进行的方式,使学生加深、融会贯通课堂讲授的内容。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及时消化,提高课内实习课对学生的指导力度和广度。
(二)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
实践教学包括课内实验和综合实习两个部分。对于前者,要在每节实验课之前都要讲明本次实验的目的、任务、意义、步骤,要让学生们清楚该实验的作用和方法,增强实验的实用性。初次使用仪器或设备的实验,教学要给予演示,以减少学生在实习过程的错误的产生。对于综合实验,它对检验教学效果至关重要,是整个实验课的重点。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联系实际的工作能力,对于综合实验可以按照小项目的环节来进行安排,这样既进行了实习,也模拟了实际的工作。
四、考核方案的改革
考核是为了反映学生对其课程的掌握情况,是评价一门课程教学的情况[4]。但对于大学,特别是以培养应用型为目的的大学,不能仅仅以最后的期末考试来反映学生应试情况。而是要进行客观的综合的去考核学生,使最后的分数更加真实的反映每个学生对测量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所以我们在考核学生的时候,除了必要期末考试以外,我们还要对平时作业情况,到课情况,实习课表现情况,实习报告的编写,实习成果等等进行综合,最终成绩以期末考试为50%,其他五项各占10%的比例的方法计算,这样才合理才最能反映学生对测量学掌握的情况。
五、结束语
经过几年的课程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我院非测绘专业测量学课程的教学大纲、实习指导书等教学文件也逐渐完善起来,而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合理性。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们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我们的师资力量年轻、薄弱,科研能力不突出等等。所以,在教学改革中我们仍有许多待解决的问题。不过我相信,在学院的支持下,在众多同行的帮助下,最终一定能更好更高的保证测量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更能适应社会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帅菲,邹莉.高校规模化发展中的测量学改革[J].北京测绘,2007(2):59~61.
[2]张俊,张鹏飞,李屹旭.非测绘专业测量学教学改革实践与探讨[J].地矿测绘,2011,27(1):44~46
[3]岑成贤,谢文滔.对《工程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8(35):133.
[4]陈刚,徐景田,梁新美.对《地籍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11)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河北保定)
[关键词]测量学 非测绘专业 教学改革 措施
引言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是一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本科院校,所开设的土木工程专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工程管理专业、资源勘查专业、地质学等专业都要修读测量学,也可见测量学是一门诸多专业所学的专业基础课。面对非测绘专业的学生,又根据我院的培养方针,笔者结合几年的教学经验,谈下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以及考核方式上的改革。
一、教学思想的改革
我院的办学宗旨是以教育质量为核心致力于培养“品德优良、基础扎实、知识匹配、能力突出”,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本着我院的办学宗旨,我们三次修订教学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力争使学生掌握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内容,为其所学专业服务。但由于测量学对非测绘专业来说,是非主流专业课[1],因此,在学分制背景下,为加设其它课程,有一些专业会对测量学课程学时进行压缩。他们认为,测量学不属于专业主干课程,因此可以作为专业总学时数的调剂课程。事实上,测量学作为一门公共基础技术课程,其重要性是公认的,尤其是對许多工科专业,如土建类专业,测量学甚至起到一种导向作用,如果没有测量,一项工程几乎无法开始。因此,要提高和保证测量学教学质量,各开设该门课程的学院必须高度重视测量学课程,对测量学安排合适的学时,绝不能随意删减。另外,教学人员必须淡化“测绘专业”和“非测绘专业”的思想,不能因为是非测绘专业就随意删减教学内容。[2]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一)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
我院开设了土木、土管、工管、资勘、地质等五大非测绘专业,又因为不同专业所学测量学的侧重点不一样,因此要因材施教。例如,地质类的专业的学生由于专业又细化了很多,对测量学的要求都属于同样的级别,需要掌握的是测量学教材中的基本的理论、实验和应用,对于后面工程测量的内容只需了解,即掌握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为其专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即可。而对于土木工程的学生除了掌握基本的理论以外,还要掌握工程测量放样的原理和方法。因此对于不同专业的测量学,就要求教师从不同侧重点讲授。由于该课程的学时有限,需要学生掌握的部分要重点讲述,了解的部分可以通过学生自学或问答的方式来进行。事实上,所有专业对测绘技术都有共同要求部分,即测量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标志性的基本技术与理论部分,在教学中,这部分内容占据了测量学课程的大部分,要作为重点内容讲授。具体地说,就是测量的3个基本工作内容:长度测量、角度测量和高差测量及相关应用和理论内容进行讲授,这其中就包括了测定、测设和相关工程设计理论。除这些内容之外,必须顾及不同专业对测量学的个性要求,个性要求部分内容相对较少,备课和授课时,只要认真筛选内容,就完全可以满足不同专业的个性需求,一般这部分内容都放到课程后半部分讲授。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备课,开始时,由于授课教师要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准备,工作量无疑会增大,但是针对不同专业认真备过一次课之后,以后根据情况修改,基本上可以满足教学需求。
(二)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
测量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的取决于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3]。所以,我院也同样非常重视测量学的实践教学,为此将实践教学分成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是课内实践教学,另一部分是综合实习教学。第一部分指的是在课堂内的安排的实践实验课,当然根据不同的专业,课内实践安排的学时也是不尽相同的。例如,土木和土管专业课内安排了16个学时的实践实验课,可完成8个实验内容。地质和资勘专业安排了8个学时的实践实验课,可完成4个实验内容。课内实践的内容也要根据不同的专业合理的安排内容,除了基本仪器的认识和操作这些共同内容以外,还要视专业而定。比如,土木专业在后两个实验就应该安排点位的放样。另外,课内实验内容要与时俱进,对于新兴的仪器设备要在课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给予安排,这样能使学生学习的内容更加容易与实际工作接轨。第二部分的综合实习,是对理论教学和课内实验教学的检验。综合实习的内容也要因专业区分,除了要求测绘地形图以外,例如:土管专业要了解数字测图的过程,土木专业要增加放样内容等。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的视野也不断拓宽,如何激发学生听课和学习的兴趣是每个教师们都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理论教学方法的改革
理论教学方法主要手段是课堂授课,授课的过程是知识传播的最直接过程,授课方法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因此,授课方法的改进在测量学教学改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理论教学中,多采用案例教学与多媒体相结合、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案例联系基本的理论,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对于公式的推导和数据的计算的时候,通过板书增加学生理解时间,结合多媒体图片和模拟动画提高学生理解。对于有课内实验课的课程。通过课堂讲授和课内实习穿插进行的方式,使学生加深、融会贯通课堂讲授的内容。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及时消化,提高课内实习课对学生的指导力度和广度。
(二)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
实践教学包括课内实验和综合实习两个部分。对于前者,要在每节实验课之前都要讲明本次实验的目的、任务、意义、步骤,要让学生们清楚该实验的作用和方法,增强实验的实用性。初次使用仪器或设备的实验,教学要给予演示,以减少学生在实习过程的错误的产生。对于综合实验,它对检验教学效果至关重要,是整个实验课的重点。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联系实际的工作能力,对于综合实验可以按照小项目的环节来进行安排,这样既进行了实习,也模拟了实际的工作。
四、考核方案的改革
考核是为了反映学生对其课程的掌握情况,是评价一门课程教学的情况[4]。但对于大学,特别是以培养应用型为目的的大学,不能仅仅以最后的期末考试来反映学生应试情况。而是要进行客观的综合的去考核学生,使最后的分数更加真实的反映每个学生对测量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所以我们在考核学生的时候,除了必要期末考试以外,我们还要对平时作业情况,到课情况,实习课表现情况,实习报告的编写,实习成果等等进行综合,最终成绩以期末考试为50%,其他五项各占10%的比例的方法计算,这样才合理才最能反映学生对测量学掌握的情况。
五、结束语
经过几年的课程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我院非测绘专业测量学课程的教学大纲、实习指导书等教学文件也逐渐完善起来,而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合理性。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们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我们的师资力量年轻、薄弱,科研能力不突出等等。所以,在教学改革中我们仍有许多待解决的问题。不过我相信,在学院的支持下,在众多同行的帮助下,最终一定能更好更高的保证测量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更能适应社会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帅菲,邹莉.高校规模化发展中的测量学改革[J].北京测绘,2007(2):59~61.
[2]张俊,张鹏飞,李屹旭.非测绘专业测量学教学改革实践与探讨[J].地矿测绘,2011,27(1):44~46
[3]岑成贤,谢文滔.对《工程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8(35):133.
[4]陈刚,徐景田,梁新美.对《地籍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11)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河北保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