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刊讯 1月30日,《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年编委会暨《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创刊30周年(1987—2017)纪念座谈会在厦门成功召开。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会长、《中国教育技术装备》编委会主任王富,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副会长李兴植,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夏国明,以及2018届编辑委员会的23名编委出席了本次会议。福建省教育厅副厅长曾能建、福建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处长吴吓凤到会祝贺并参加了会议。
本届编委会认真总结了上届编委会以来的期刊建设工作,研讨座谈新时代期刊工作如何更好适应教育改革发展形势,进一步做好期刊出版工作,更好服务教育,服务教育技术装备事业。
会议由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副会长、上届编委会主任李兴植主持。李兴植在致辞中首先感谢各位编委在百忙之中出席本次会议,为杂志社发展、为期刊建设献计献策。他说,自1987年创刊以来,《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已经走过了30年,到2017年,杂志社也已成立10周年。30年来,《中国教育技术装备》由一本行业内部刊物发展成为教育装备行业极具影响力的期刊,体现了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坚持办刊宗旨,围绕中心服务教育;二是坚持以质量建设为中心,致力品质建设、内容建设;三是坚持“三贴近”工作目标,服务装备事业科学发展、服务一线。
30年的发展历程与实践证明,编委会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和不可或缺的作用,是保障期刊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不断推动了期刊工作健康发展。
2018年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丰富内涵,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事业历史性的变革,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而扎实努力。做好新时代的期刊出版工作,比以往更加迫切需要得到编委会的有力领导及各位编委的支持和帮助,共同努力使《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取得更大进步,为教育改革及教育技术装备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会上,夏国明就新一届编委会的组成做了说明。本届编委会主要延续了上一届的框架,同时根据实际相应做了调整和变动,增加了新进入装备部门的领导同志,适当增加了来自学术界的专家,保留了行业里部分比较有影响力的企业代表及基层装备部门的负责同志。部分编委退出,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转岗,二是年龄。调整后的新一届编委会年龄结构更加合理,专业特点更加突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优势更加明显,希望新一届编委能更好地发挥出更大更积极的作用。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副主编赵晓宁就上届编委会以来的期刊工作做了汇报。上届编委会以来,期刊认真贯彻办刊宗旨,按照“三贴近”的方针,勇于开拓进取,牢固树立服务教育改革、服务教育技术装备事业发展的目标,着力提升期刊质量和内容建设,期刊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在此期间,期刊通过审核,进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名单;数字出版工作取得显著进步,2011年11月,荣膺2011年度中文期刊网络传播国内中小学领域阅读TOP100期刊第44名;2012年12月,在龙源3000种期刊网络传播中获2012 TOP100国内阅读第64名;2017年12月,获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等组织评选的2017数字阅读影响力期刊TOP100·教育教学类阅读第四名。近年来,《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在国内外大型研究机构、图书馆、高校的订阅量持续提升,影响力日益扩大,期刊进入平稳健康发展的轨道。
在积极做好期刊出版工作的同时,《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还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发展史研究”(课题批准号:DCA110188)部分项目,至2017年底,这项工作基本完成。
会议组织了交流发言,出席会议的编委为新时代《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出版献计献策。
施建国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的成长也体现了整个教育装备战线的发展。当前的教育技术装备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对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孕育着一场新的重大变革,将对教育技术装备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我们要高度重视理论指引作用。多年来,《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对推动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实践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浙江省非常重视《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这本期刊,学校以及装备部门都安排了订阅,今后我们将继续大力支持期刊的发展,并发动更多的教师投稿,更多的企业尽所能给予大力支持。
孙宏根 多年来,《中国教育技术装备》一直伴随着装备事业的发展,為宣传装备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为管理者、使用者和生产者之间搭建了一个很好的沟通的桥梁。希望《中国教育技术装备》今后能在内容方面更加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国家关于教育装备的相关政策法规;二是新产品新技术;三是装备标准化建设;四是教育装备的采购及质量监管。希望杂志社依托协会大平台多开展装备工作的相关专题研讨活动,以及编辑出版优秀案例汇编等。
王德如 首先对《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创刊30周年及本次座谈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祝贺,从五个方面对期刊做出评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发挥出非常好的实践作用;起到一定的平台作用;关系联络作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并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进一步加强专业化建设;二是注重权威性;三是面向基层。
林建军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在理论引导、理念创新、新产品新技术推广中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在我们装备行业工作中起到了指导作用。在此,从三个方面给出建议:一是适应当前教育改革需要,适应教育装备发展形势,起到促进和引领作用;二是期刊要办得更好,最需要的是基层中好的案例,广大基层教师希望通过期刊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三是在技术创新、技术标准制定上要起到应有的作用。
张思峰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在教育装备领域具有一定的引领性,主要体现在很多文章具有鲜明的思想,很多技术具有前瞻性;作为一本学术性的期刊,期刊体现研究性的文章越来越多;期刊具有很好的示范性,很多教学反思、信息化教学、实验教学、案例教学都为学校教师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期望通过借助期刊的影响力,使装备工作受到应有的重视。当前很多案例处于模仿状态,应加强案例典型意义的挖掘,增强可学习性,而学习的核心是案例背后的思想,建议在一些案例后增加专家评述,这样更有实效性。此外,希望通过期刊使教育技术与教育装备更加融合。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全力支持杂志社各方面的工作。 刘子玉 首先肯定《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在教育装备领域取得的成绩,随着中国生态校园行动的启动,中国生态校园也成立了课题组,需要编写《中国生态校园系列丛书》,开展中国生态校园的案例征集,希望与期刊紧密配合并得到积极支持。
郑有志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能成为国家级学术期刊来之不易,就下一步的发展思路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虽然期刊属于学术类期刊,但须将学术与应用相结合,既要有学术类的论文,又要有新技术新材料应用方面知识的传播;二是适时适当刊发国家有关部门及各地对教育装备投入、教育技术、课程体系建设的信息,这样更有利于服务会员单位;三是多开展学术活动,如编委会研讨活动、论文评选活动等。
唐勤勇 希望《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能增加学校体育装备的内容,可以专门开辟一个音体美类的栏目,更好地将学术性与技术性相结合。我们也会积极组织各会员单位对期刊工作提供进一步的支持。
刘彦平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在天津,包括在一些高校及教师中,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将积极帮助本单位的年轻人多写文章,多研究,多出新成果,在期刊发表,同时多做宣传,增加期刊的订阅量。
徐伟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起到了装备行业智囊作用,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今后的工作中要更好起到积极引领作用,发挥期刊的品牌效应;要与教学相结合,突出自身的服务价值,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阎明圣 作为装备行业的新兵,曾一直被如何寻找切入点,更为有效地开展工作所困扰。《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在学习业务方面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具有非常强的理论性和指导性。期刊内容案例非常丰富,信息量极大,对装备工作者,对一线教师,无论是在管理方面还是在教学方面,都有一定的帮助。
何光辉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它既反映了最前沿的技术,又紧贴课堂实践;内容丰富,有理论研讨,有实践操作。期望期刊今后更進一步追踪前沿,特别是世界的理论前沿;期望期刊既能服务大教育,又能很好地服务小课堂,更好地发挥期刊的媒体效应。要进一步打造教育技术装备文化,因为没有文化就没有生命力。期刊一定要走近师生,让更多的装备应用成果、实践成果、学习成果、教学成果有更大的空间加以展示。
2018届编委会主任王富同志做了会议总结发言。他在发言中表示,非常感谢各位编委积极参加本次编委会议,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和意见,希望《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认真梳理落实,以更好地推动自身建设。王富同志说,《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在上一届编委会的领导下,在协会的大力支持下,在杂志社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重大进步和突出的成绩,在理论建设与实践指导方面都走在了行业的前列,对服务教育,服务装备行业,推动行业进步、发展乃至创新,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期刊的国际国内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这对教育装备行业能够走出去,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前提和基础。杂志社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此前提下,力争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这是我们工作的方针,也是国家的总体要求。
王富同志说,《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应该成为我们装备行业的学习园地、理论阵地、发展基地、创新前沿。期刊要继续努力服务教育、服务教育装备行业、服务教育装备企业、服务行业的发展;期刊要进一步清晰定位,围绕积极做好出版工作,将内容建设与品质提升作为重点,坚持数字媒体与纸质媒体发展并行,线上线下同步发展,提高影响力;期刊要扩大国际化视野,创造条件开展外文版发行,也可先推出电子版的外文发行,实现与时俱进,促进装备行业国际化发展进程。
本届编委会认真总结了上届编委会以来的期刊建设工作,研讨座谈新时代期刊工作如何更好适应教育改革发展形势,进一步做好期刊出版工作,更好服务教育,服务教育技术装备事业。
会议由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副会长、上届编委会主任李兴植主持。李兴植在致辞中首先感谢各位编委在百忙之中出席本次会议,为杂志社发展、为期刊建设献计献策。他说,自1987年创刊以来,《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已经走过了30年,到2017年,杂志社也已成立10周年。30年来,《中国教育技术装备》由一本行业内部刊物发展成为教育装备行业极具影响力的期刊,体现了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坚持办刊宗旨,围绕中心服务教育;二是坚持以质量建设为中心,致力品质建设、内容建设;三是坚持“三贴近”工作目标,服务装备事业科学发展、服务一线。
30年的发展历程与实践证明,编委会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和不可或缺的作用,是保障期刊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不断推动了期刊工作健康发展。
2018年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丰富内涵,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事业历史性的变革,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而扎实努力。做好新时代的期刊出版工作,比以往更加迫切需要得到编委会的有力领导及各位编委的支持和帮助,共同努力使《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取得更大进步,为教育改革及教育技术装备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会上,夏国明就新一届编委会的组成做了说明。本届编委会主要延续了上一届的框架,同时根据实际相应做了调整和变动,增加了新进入装备部门的领导同志,适当增加了来自学术界的专家,保留了行业里部分比较有影响力的企业代表及基层装备部门的负责同志。部分编委退出,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转岗,二是年龄。调整后的新一届编委会年龄结构更加合理,专业特点更加突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优势更加明显,希望新一届编委能更好地发挥出更大更积极的作用。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副主编赵晓宁就上届编委会以来的期刊工作做了汇报。上届编委会以来,期刊认真贯彻办刊宗旨,按照“三贴近”的方针,勇于开拓进取,牢固树立服务教育改革、服务教育技术装备事业发展的目标,着力提升期刊质量和内容建设,期刊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在此期间,期刊通过审核,进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名单;数字出版工作取得显著进步,2011年11月,荣膺2011年度中文期刊网络传播国内中小学领域阅读TOP100期刊第44名;2012年12月,在龙源3000种期刊网络传播中获2012 TOP100国内阅读第64名;2017年12月,获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等组织评选的2017数字阅读影响力期刊TOP100·教育教学类阅读第四名。近年来,《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在国内外大型研究机构、图书馆、高校的订阅量持续提升,影响力日益扩大,期刊进入平稳健康发展的轨道。
在积极做好期刊出版工作的同时,《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还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发展史研究”(课题批准号:DCA110188)部分项目,至2017年底,这项工作基本完成。
会议组织了交流发言,出席会议的编委为新时代《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出版献计献策。
施建国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的成长也体现了整个教育装备战线的发展。当前的教育技术装备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对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孕育着一场新的重大变革,将对教育技术装备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我们要高度重视理论指引作用。多年来,《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对推动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实践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浙江省非常重视《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这本期刊,学校以及装备部门都安排了订阅,今后我们将继续大力支持期刊的发展,并发动更多的教师投稿,更多的企业尽所能给予大力支持。
孙宏根 多年来,《中国教育技术装备》一直伴随着装备事业的发展,為宣传装备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为管理者、使用者和生产者之间搭建了一个很好的沟通的桥梁。希望《中国教育技术装备》今后能在内容方面更加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国家关于教育装备的相关政策法规;二是新产品新技术;三是装备标准化建设;四是教育装备的采购及质量监管。希望杂志社依托协会大平台多开展装备工作的相关专题研讨活动,以及编辑出版优秀案例汇编等。
王德如 首先对《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创刊30周年及本次座谈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祝贺,从五个方面对期刊做出评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发挥出非常好的实践作用;起到一定的平台作用;关系联络作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并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进一步加强专业化建设;二是注重权威性;三是面向基层。
林建军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在理论引导、理念创新、新产品新技术推广中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在我们装备行业工作中起到了指导作用。在此,从三个方面给出建议:一是适应当前教育改革需要,适应教育装备发展形势,起到促进和引领作用;二是期刊要办得更好,最需要的是基层中好的案例,广大基层教师希望通过期刊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三是在技术创新、技术标准制定上要起到应有的作用。
张思峰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在教育装备领域具有一定的引领性,主要体现在很多文章具有鲜明的思想,很多技术具有前瞻性;作为一本学术性的期刊,期刊体现研究性的文章越来越多;期刊具有很好的示范性,很多教学反思、信息化教学、实验教学、案例教学都为学校教师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期望通过借助期刊的影响力,使装备工作受到应有的重视。当前很多案例处于模仿状态,应加强案例典型意义的挖掘,增强可学习性,而学习的核心是案例背后的思想,建议在一些案例后增加专家评述,这样更有实效性。此外,希望通过期刊使教育技术与教育装备更加融合。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全力支持杂志社各方面的工作。 刘子玉 首先肯定《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在教育装备领域取得的成绩,随着中国生态校园行动的启动,中国生态校园也成立了课题组,需要编写《中国生态校园系列丛书》,开展中国生态校园的案例征集,希望与期刊紧密配合并得到积极支持。
郑有志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能成为国家级学术期刊来之不易,就下一步的发展思路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虽然期刊属于学术类期刊,但须将学术与应用相结合,既要有学术类的论文,又要有新技术新材料应用方面知识的传播;二是适时适当刊发国家有关部门及各地对教育装备投入、教育技术、课程体系建设的信息,这样更有利于服务会员单位;三是多开展学术活动,如编委会研讨活动、论文评选活动等。
唐勤勇 希望《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能增加学校体育装备的内容,可以专门开辟一个音体美类的栏目,更好地将学术性与技术性相结合。我们也会积极组织各会员单位对期刊工作提供进一步的支持。
刘彦平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在天津,包括在一些高校及教师中,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将积极帮助本单位的年轻人多写文章,多研究,多出新成果,在期刊发表,同时多做宣传,增加期刊的订阅量。
徐伟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起到了装备行业智囊作用,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今后的工作中要更好起到积极引领作用,发挥期刊的品牌效应;要与教学相结合,突出自身的服务价值,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阎明圣 作为装备行业的新兵,曾一直被如何寻找切入点,更为有效地开展工作所困扰。《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在学习业务方面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具有非常强的理论性和指导性。期刊内容案例非常丰富,信息量极大,对装备工作者,对一线教师,无论是在管理方面还是在教学方面,都有一定的帮助。
何光辉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它既反映了最前沿的技术,又紧贴课堂实践;内容丰富,有理论研讨,有实践操作。期望期刊今后更進一步追踪前沿,特别是世界的理论前沿;期望期刊既能服务大教育,又能很好地服务小课堂,更好地发挥期刊的媒体效应。要进一步打造教育技术装备文化,因为没有文化就没有生命力。期刊一定要走近师生,让更多的装备应用成果、实践成果、学习成果、教学成果有更大的空间加以展示。
2018届编委会主任王富同志做了会议总结发言。他在发言中表示,非常感谢各位编委积极参加本次编委会议,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和意见,希望《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认真梳理落实,以更好地推动自身建设。王富同志说,《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在上一届编委会的领导下,在协会的大力支持下,在杂志社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重大进步和突出的成绩,在理论建设与实践指导方面都走在了行业的前列,对服务教育,服务装备行业,推动行业进步、发展乃至创新,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期刊的国际国内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这对教育装备行业能够走出去,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前提和基础。杂志社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此前提下,力争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这是我们工作的方针,也是国家的总体要求。
王富同志说,《中国教育技术装备》应该成为我们装备行业的学习园地、理论阵地、发展基地、创新前沿。期刊要继续努力服务教育、服务教育装备行业、服务教育装备企业、服务行业的发展;期刊要进一步清晰定位,围绕积极做好出版工作,将内容建设与品质提升作为重点,坚持数字媒体与纸质媒体发展并行,线上线下同步发展,提高影响力;期刊要扩大国际化视野,创造条件开展外文版发行,也可先推出电子版的外文发行,实现与时俱进,促进装备行业国际化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