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典诗词鉴赏基本方法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典诗词是传统文化中光彩夺目的奇葩,学习古典诗词只有在掌握有效的鉴赏方法的基础上,才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更深刻的掌握它。创作背景和作者特定心态是鉴赏的基础;基本风格和流派是鉴赏的参照系;意象和意境是鉴赏的关键;艺术手法是鉴赏的突破口;想象和体验是鉴赏的共鸣器。
  关键词:古典诗词;鉴赏;基本方法
  古典诗词是传统文化中光彩夺目的奇葩,学习鉴赏古典诗词对于提高文学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古典诗词距我们年代久远,再加上诗词本身的一些特点,造成了理解和鉴赏的难度,因此,只有在掌握有效的鉴赏方法的基础上,才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更深刻的学习。
  一、创作背景和作者特定心态是鉴赏的基础
  诗歌是有感而发的,是特定时代、特定环境的产物,对古典诗词不能把它和背景割裂开来孤立地鉴赏,只有把它放到特定的环境中,才能还原其真实的面目,才能理解诗词的深刻含义。如《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诗中固然有对诸葛亮的颂赞之情,悼惜之意,但在联系到“安史之乱”的历史事实之后,杜甫的隐隐济世之心才能让人深刻地感受到。另外,有些诗词往往还暗含作者自己的特定处境和心态。如唐代高蟾《上高侍郎》诗:“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这是高蟾科场失败后所写的,如果不了解当时情景,有几人能从字面上看出高蟾对自己科举失意的自解呢?古典诗词如陈年老酒,经久弥醇,但也造成了我们鉴赏力理解上的难度,或言近旨远,或隐晦曲折,有时从表面上我们很难抓住它的含义和精髓,因此,必须结合其创作背景来理解。
  二、基本风格和流派是鉴赏的参照系
  诗如其人,一个人的某一部作品和他的思想性格,作品的基本风格以及他所属的流派,存在着一脉相承的共性特征。共性特征是理解和鉴赏诗词的重要参照系。比如曹操的《龟虽寿》,粗看“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几句,好像曹操是专于养生的人,但结合他的基本思想和他作品的格调,再细读全诗,我们就能明白,原来曹操是在张扬人生的生命力,抒发的是其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鉴赏古典诗词还要注意作品的风格流派,不同风格流派的作品相去万里。边塞诗人和山水诗人风格迥然不同,豪放和婉约也大相径庭。
  当然,作家的思想和艺术风格常常是多样统一的,在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时,还要注意其复杂性和多样性。同中求异,是鉴赏古典诗词的又一法则。
  三、意象和意境是鉴赏的关键
  意象折射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是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意象的组合和叠加,会创造出独特丰富的审美效应。有意象入手,进而品味意境是鉴赏古典诗词的关键。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等秋天特定意象营造了浓重的萧瑟意境,衬托出了“断肠人在天涯”的悲凉情怀。王实甫《西厢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诸多意象连在一起突出了秋的凄凉,此景此情,怎不让人肝肠寸断,心中泣血?
  从上面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意象不是孤立的,单个的意象总是通过有机的组合叠加在一起的,这种组合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呈几何级递增的关系。
  四、艺术手法是鉴赏的突破口
  诗贵含蓄,诗歌总是借助于各种艺术手法曲折地实现传情达意的目的。借古讽今,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比喻,拟人,象征,用典等都是常用的手法,因此,只有通过艺术手法的分析,才能更深刻领会诗人的言外之意,味外之旨。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如若不明白“舟楫”、“垂钓”、“羡鱼”等的比喻意义,就很难明白孟浩然希望得到张丞相援引的言外之意。王安石的《孤桐》:“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也不是单纯地状物,而是以“孤桐”这个意象,作为自己不屈不挠的性格写照,象征着王安石知难而进和敢于献身的改革精神。这样,“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才能得到真正的理解。
  五、想象和体验是鉴赏的共鸣器
  想象是艺术的生命,诗是要用心去感悟的。古典诗词鉴赏其实就是通过读者的人生体验,借助联想和想象的再创造过程,没有丰富的人生体验,缺乏必要的想象力,就难以感悟到诗那种难以言传的韵味。诗中有画,在鉴赏的再创造中,我们需要把那幅画面再显现出来。读柳永《八声甘州》“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眼前好像展现一幅画面;关山万里,湖海阻隔,一对情人,望穿秋水。让人想到了屹立在三峡的那尊“望夫石”,那种刻骨铭心的思恋,那种感伤和无奈,让人感同身受。这种穿越时空的刻骨铭心的情感,让人想到了美国电影《人鬼情未了》的情节。没有联想和想象,没有联想和想象,没有情感体验,词中情境和那超越生死的人间至情是很难领悟的。
  总之,古典诗词鉴赏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想理解清楚透彻,必须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多角度、多层面咀嚼品味,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庶几能收到实效。
  【参考文献】
  [1]任守一.诗词鉴赏中的联想想象.语文教学与研究
  [2]张丛林.古诗艺术手法辨析[J].文学教育(下).2008(03)
  [3]陆建平.浅谈诗歌意象的鉴赏[J].现代语文.2005(11)
其他文献
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肺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与肺结核十分相似[1],为提高对NTM肺病影像学特征的认识,总结我院2005-2011年住院治疗的30例NTM肺病患者的影像学特点,报告如下.r
摘要:生新瘦硬是自古学者给予“山谷体”诗风的评语。黑白分明的比较,体现了黄庭坚自身温和的外表里藏着倔强的心理世界。黄庭坚在诗歌创作上具备他特有的艺术特点,他的硬瘦诗风更是独树一帜。黄庭坚恰是用“拗”造奇、塑美,产生了宋朝时的“黄庭坚体”。 黄庭坚题突出的硬瘦诗风在“立意”上讲求“规摹远大”,同时主张化腐为新,点铁成金。  关键词:黄庭坚;硬瘦诗风;山谷体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老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着丰富的颜色词汇。虽然作为自然色,不同民族的认知是相同的,但相同的颜色词用于不同的语境、文体中,就有着并不相同的内涵和外延。即有些颜色词甚至可以表达出
本文通过对冯至《十四行诗》的研读,概括冯至诗歌的艺术特色,挖掘冯至“生命哲学”的内核以及寻找这种哲学的思想根源,探讨《十四行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它的特殊性.通过对
下水磨是国境线边的一个小村庄,村东头的人家,离国境线只有半里路的距离.rn二十年前我经常游走在下水磨,像一条草青色的小公蛇,白天游走在下水磨的田间地头,夜晚盘踞在下水磨
王志强(1960),男,汉族,陕西吴堡人。曾任榆林高等专科学校(榆林学院)体育系主任,现任西安文理学院体育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陕西省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大学生
课题项目:本文为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南省地方高校危机管理问题研究》(编号142400410541)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要:河南省地方高校作为人口较为密集的公共场所,危机事件时有发生。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信息传播更加快速、便捷,然而随之而来的碎片化倾向和网络谣言使得高校危机管理难度加强,出现对新媒体重视不够、学校成员媒介素养不高、危机中缺乏媒体公关能力等问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详细解
近年,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内外社会语言学家的重视。作为词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象征人际关系的文化符号,称谓语折射出社会文化对于两性的影响以及社会赋予
目的:探析社区孕产妇管理工作中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期间我社区的120例孕产妇为观察目标,依照硬币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60例.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