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结构化的教学模式逐渐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并且在运用的过程中由于其具有显著的特点和优势,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本文就针对结构化教学的运用进行分析,希望对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结构化 教学 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50-0063-02
一、结构化教学的实践运用
(一)基于学习“生长点”,构建知识纵向结构网络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知识往往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但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呈现出一种知识难度和拓展的递进关系,为了更加便于学生实现对知识综合体系的有效掌握,教师就可以按照单元间知识关联性和递进性,灵活进行教学流程的设计,实现结构化知识网络的构建。比如,教师可以进行课时知识的整合,往往由于教学时间限制和教育教学内容的难度不同,数学教材会将一些内容进行多个课时的划分,在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知识教学中,教师考虑到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通常情况下会将其完全的表面积和不完全的表面积计算方法进行两个课时的安排,而两种类型的计算都是以这两种图形研究为基础所进行的,两课内容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对于知识方面的构建,教师可以将完全的表面积和不完全的表面积计算课时进行整合,促进学生对两种几何体表面积的综合学习和清晰认识。另外,教师还可以进行知识结构的整合,年级单元的知识一般前后存在密切联系,教师对其知识结构进行整合就能够促进学生构建知识整体性,如在分数相关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两单元进行结合,来构建出分数整体的知识架构,对分数的四则运算、乘法和除法等进行综合体现,来构建脉络清晰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的综合学习和运用。
(二)整合知识“共性点”,重塑内容横向关联脉络
在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数学知识难度比较大,内容比较多,随着他们学习任务和时间的推移,很多知识就会出现遗忘,则学生在进行新知识和理论的学习后,对之前学习过的一些公式、知识解释等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遗忘或者掌握不牢等,因此为了避免学生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培养学生结构化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从整体性和系统性出发,来实现对知识结构体系的全面认知,强化他们对数学知识系统性的掌握,学会整合知识“共性点”,重塑内容横向关联脉络。例如,在进行讲解《多边形的面积》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先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对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有一个基本模型上面的建构,然后在讲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穿插讲解,促进学生对不同多边形关联性的认识,为了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结构化思维的培养,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制作相关的多边形,以及让学生观察他们的空间组成,观察不同多边形在分割和变形过程中的转化,以提高学生对于图形的空间建构能力,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寻找知识之间的共同点,对于所学内容进行系统的关系整理,提升学生的横向思维。除此之外,教师在向学生布置相应的知识探索任务的时候,可以让他们在对面积有基本了解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同时对多种多边形面积进行计算,让学生系统地认识到它们面积计算具有的关系,从而使学生通过这种知识结构化的教学方式来建立对知识的综合认知,提高知识认知方面的转变,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三)重视学习反思,洞察变式中的知识联系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结构化数学思维的培养是结构化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对学生数学学科的长远学习具有重要的帮助,因此这就需要在结构化教学中进行学生结构化数学思维的锻炼,在结构化锻炼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时间和掌握的程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让学生学会在自我检讨中,不断地去观察和发现自我的不足,以及知识方面存在的必然联系。例如,教师在讲解《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在发现学生出现的分数的加减问题时,教师可以事先要求学生对于自身的错误进行分析,重新让学生对于错误题相关知识进行全面的复习,制定出系统的结构图和知识的体系图,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知识建构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促进他们主动构建认知结构思维的方式,促使学生对于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了解与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了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理解各个知识之间的联系,在结构化的教学中,教师还要适当地提醒学生进行知识之间的迁移,让学生学会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促使学生进行迁移思维的运用时去进行数学知识之间的构建和联系。比如,教师在进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讲解的时候,不需要先讲解,而是先让学生通过自己去观察其和三角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寻找他们之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并让他们在平行四边形面积基础上对三角形的面积进行探索,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于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掌握,而且实现了两课时的有效衔接,促进学生领会知识之间的关联,引导学生在面对不同知识时候可以进行知识之间的迁移,以加强自身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促使学生能够洞察变式中的知识联系,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熟练掌握。
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知识结构形成
学生在初步接触知识的时候,大部分教师都是让学生通过凭空想象的方法进行教学,所以在講解一些具体问题的时候,学生会因为脑海中没有实际的模型,而出现一种不知如何进行知识构建的情况,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虽说能够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知识结构形成方面有一定的影响。为了有效解决这个教学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学习资源,在教育过程中引入教学模型和设备,提高学生的知识构建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
(一)借助班级环境
教师在讲《角的初步认识》的时候,一般情况下,教师通常会借助于直尺和三角板等进行知识方面的讲解,为了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工具,教师也可以借助班级内部的事物,例如桌角和墙脚等作为教学工具,让学生在实物的参照下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建模思维,促使学生进行知识结构的形成。为了有效促使学生进行学习,教师可以通过班级环境的营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例如,班级可以通过教学知识进行黑板报和墙面的设置,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组织学生将自己的易错点或者是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知识梳理粘贴到自己的座位周围,时刻进行复习。 (二)利用教学模型
学校在知识模型方面都会有一定的购买和储存,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可以通过申请来调用教学模型。例如,教师在讲解“平行四边形”等空间图形的时候,就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各种图形模型来开始讲解。教学模型的使用,能够有效地让学生在知识模型构建的基础上,加强对于图形的空间建构能力,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的了解,加快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和形成。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模型的构建,让学生通过实践,自己去制作相关的模型,这种方法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图形的理解,延长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时间,能够确保学生寻找知识之间的关系进行联系和构建。
(三)运用信息化技术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学校在信息化教学设备方面已经相对完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资源和路径,让学生完成在学习中通过信息化技术获取学习需要的工具。例如,教师在讲解《图形的量动》时会牵涉到物体的平移、旋转,以及轴对称,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上课之前搜索一些平移、旋转等资料,在上课期间以视频动态的方式,促进学生对于学习知识的了解,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借助自身资源,例如,课本和作业本作为学习的工具,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为了加快学生对于知识的了解,或者弥补学生在知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教师可以通过上传知识解说音频或者是视频,以及知识之间相关联的点,让学生在业余时间也能够有效地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三、结构化教学方法
结构化教学在开展的过程中,比较重视学生对于知识之间关系的构建,在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该如何结构化教学,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双向穿插教学
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方面往往会存在比较局限的情况,知识的横向拓展能够让学生对于同类型的知识进行理解巩固,纵向知识穿插能够让学生掌握和认知更多不同类型但性质相类似的知识,并进行知识上的构建。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讲解的时候,可以同时运用这两种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和复习,促使学生的建构意识得到加强。双向教学模式的运用,在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构建的同时,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帮助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错题拓展教学
作业是反应学生学习状态的最好依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查看和修改学生的做题情况,大致判断出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存在的误解,针对学生的错误点,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着重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于与此次错误相关联的知识进行统一讲解和概述,并且在讲解的过程中,组织学生重新梳理之前的知识点,清晰此次错误的点出现在哪里,需要如何去进行改正,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学生的知识理解程度,促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掌握,并进行结构化的知识构建,提高学生学习的逻辑性和思维能力。
(三)结构化习惯培养
记忆力存在一定的时间限制,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知识方面的掌握和记忆,教师可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结构化的逻辑思维图的绘制,并让学生自己进行保存,做到及时的复习和思维上的知识构建,促使学生结构化习惯的培养。在上课期间,教师可以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或者是自己讲解知识点之后,让学生去绘制本章节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脑海中对于本节课的内容作出系统的整理,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制作情况适当地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知识思维图构建,并对于那些与本章节知识具有联系的内容进行说明,并让学生进行标注,在以后具体讲解到此类知识的时候,再具体的进行构建和复习。
四、总结
综上所述,结构化的教学模式的运用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逻辑思维能力、记忆力和创新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走多元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结构化教学是一种现代化教学方式,能够满足教育顺应时代的要求,而且结构化教学的运用能够有效地提升小學数学在小学生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另外,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结构化教学方案的探索,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教育教学的师资力量,这也是实现高质高效数学教学目的的前提条件。所以,结构化的教学模式在目前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能够有效地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毛文波,吴玉国.备课轴: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设计实务[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12):66-70.
[2]胡全会.如何巧妙地设计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中的练习[J].名师在线,2018(35):62-63.
[3]刘莉.见木又见林——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数学之友,2018(3):29-30.
【关键词】结构化 教学 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50-0063-02
一、结构化教学的实践运用
(一)基于学习“生长点”,构建知识纵向结构网络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知识往往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但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呈现出一种知识难度和拓展的递进关系,为了更加便于学生实现对知识综合体系的有效掌握,教师就可以按照单元间知识关联性和递进性,灵活进行教学流程的设计,实现结构化知识网络的构建。比如,教师可以进行课时知识的整合,往往由于教学时间限制和教育教学内容的难度不同,数学教材会将一些内容进行多个课时的划分,在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知识教学中,教师考虑到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通常情况下会将其完全的表面积和不完全的表面积计算方法进行两个课时的安排,而两种类型的计算都是以这两种图形研究为基础所进行的,两课内容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对于知识方面的构建,教师可以将完全的表面积和不完全的表面积计算课时进行整合,促进学生对两种几何体表面积的综合学习和清晰认识。另外,教师还可以进行知识结构的整合,年级单元的知识一般前后存在密切联系,教师对其知识结构进行整合就能够促进学生构建知识整体性,如在分数相关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两单元进行结合,来构建出分数整体的知识架构,对分数的四则运算、乘法和除法等进行综合体现,来构建脉络清晰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的综合学习和运用。
(二)整合知识“共性点”,重塑内容横向关联脉络
在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数学知识难度比较大,内容比较多,随着他们学习任务和时间的推移,很多知识就会出现遗忘,则学生在进行新知识和理论的学习后,对之前学习过的一些公式、知识解释等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遗忘或者掌握不牢等,因此为了避免学生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培养学生结构化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从整体性和系统性出发,来实现对知识结构体系的全面认知,强化他们对数学知识系统性的掌握,学会整合知识“共性点”,重塑内容横向关联脉络。例如,在进行讲解《多边形的面积》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先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对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有一个基本模型上面的建构,然后在讲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穿插讲解,促进学生对不同多边形关联性的认识,为了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结构化思维的培养,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制作相关的多边形,以及让学生观察他们的空间组成,观察不同多边形在分割和变形过程中的转化,以提高学生对于图形的空间建构能力,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寻找知识之间的共同点,对于所学内容进行系统的关系整理,提升学生的横向思维。除此之外,教师在向学生布置相应的知识探索任务的时候,可以让他们在对面积有基本了解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同时对多种多边形面积进行计算,让学生系统地认识到它们面积计算具有的关系,从而使学生通过这种知识结构化的教学方式来建立对知识的综合认知,提高知识认知方面的转变,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三)重视学习反思,洞察变式中的知识联系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结构化数学思维的培养是结构化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对学生数学学科的长远学习具有重要的帮助,因此这就需要在结构化教学中进行学生结构化数学思维的锻炼,在结构化锻炼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时间和掌握的程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让学生学会在自我检讨中,不断地去观察和发现自我的不足,以及知识方面存在的必然联系。例如,教师在讲解《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在发现学生出现的分数的加减问题时,教师可以事先要求学生对于自身的错误进行分析,重新让学生对于错误题相关知识进行全面的复习,制定出系统的结构图和知识的体系图,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知识建构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促进他们主动构建认知结构思维的方式,促使学生对于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了解与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了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理解各个知识之间的联系,在结构化的教学中,教师还要适当地提醒学生进行知识之间的迁移,让学生学会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促使学生进行迁移思维的运用时去进行数学知识之间的构建和联系。比如,教师在进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讲解的时候,不需要先讲解,而是先让学生通过自己去观察其和三角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寻找他们之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并让他们在平行四边形面积基础上对三角形的面积进行探索,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于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掌握,而且实现了两课时的有效衔接,促进学生领会知识之间的关联,引导学生在面对不同知识时候可以进行知识之间的迁移,以加强自身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促使学生能够洞察变式中的知识联系,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熟练掌握。
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知识结构形成
学生在初步接触知识的时候,大部分教师都是让学生通过凭空想象的方法进行教学,所以在講解一些具体问题的时候,学生会因为脑海中没有实际的模型,而出现一种不知如何进行知识构建的情况,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虽说能够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知识结构形成方面有一定的影响。为了有效解决这个教学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学习资源,在教育过程中引入教学模型和设备,提高学生的知识构建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
(一)借助班级环境
教师在讲《角的初步认识》的时候,一般情况下,教师通常会借助于直尺和三角板等进行知识方面的讲解,为了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工具,教师也可以借助班级内部的事物,例如桌角和墙脚等作为教学工具,让学生在实物的参照下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建模思维,促使学生进行知识结构的形成。为了有效促使学生进行学习,教师可以通过班级环境的营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例如,班级可以通过教学知识进行黑板报和墙面的设置,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组织学生将自己的易错点或者是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知识梳理粘贴到自己的座位周围,时刻进行复习。 (二)利用教学模型
学校在知识模型方面都会有一定的购买和储存,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可以通过申请来调用教学模型。例如,教师在讲解“平行四边形”等空间图形的时候,就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各种图形模型来开始讲解。教学模型的使用,能够有效地让学生在知识模型构建的基础上,加强对于图形的空间建构能力,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的了解,加快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和形成。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模型的构建,让学生通过实践,自己去制作相关的模型,这种方法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图形的理解,延长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时间,能够确保学生寻找知识之间的关系进行联系和构建。
(三)运用信息化技术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学校在信息化教学设备方面已经相对完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资源和路径,让学生完成在学习中通过信息化技术获取学习需要的工具。例如,教师在讲解《图形的量动》时会牵涉到物体的平移、旋转,以及轴对称,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上课之前搜索一些平移、旋转等资料,在上课期间以视频动态的方式,促进学生对于学习知识的了解,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借助自身资源,例如,课本和作业本作为学习的工具,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为了加快学生对于知识的了解,或者弥补学生在知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教师可以通过上传知识解说音频或者是视频,以及知识之间相关联的点,让学生在业余时间也能够有效地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三、结构化教学方法
结构化教学在开展的过程中,比较重视学生对于知识之间关系的构建,在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该如何结构化教学,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双向穿插教学
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方面往往会存在比较局限的情况,知识的横向拓展能够让学生对于同类型的知识进行理解巩固,纵向知识穿插能够让学生掌握和认知更多不同类型但性质相类似的知识,并进行知识上的构建。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讲解的时候,可以同时运用这两种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和复习,促使学生的建构意识得到加强。双向教学模式的运用,在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构建的同时,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帮助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错题拓展教学
作业是反应学生学习状态的最好依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查看和修改学生的做题情况,大致判断出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存在的误解,针对学生的错误点,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着重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于与此次错误相关联的知识进行统一讲解和概述,并且在讲解的过程中,组织学生重新梳理之前的知识点,清晰此次错误的点出现在哪里,需要如何去进行改正,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学生的知识理解程度,促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掌握,并进行结构化的知识构建,提高学生学习的逻辑性和思维能力。
(三)结构化习惯培养
记忆力存在一定的时间限制,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知识方面的掌握和记忆,教师可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结构化的逻辑思维图的绘制,并让学生自己进行保存,做到及时的复习和思维上的知识构建,促使学生结构化习惯的培养。在上课期间,教师可以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或者是自己讲解知识点之后,让学生去绘制本章节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脑海中对于本节课的内容作出系统的整理,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制作情况适当地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知识思维图构建,并对于那些与本章节知识具有联系的内容进行说明,并让学生进行标注,在以后具体讲解到此类知识的时候,再具体的进行构建和复习。
四、总结
综上所述,结构化的教学模式的运用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逻辑思维能力、记忆力和创新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走多元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结构化教学是一种现代化教学方式,能够满足教育顺应时代的要求,而且结构化教学的运用能够有效地提升小學数学在小学生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另外,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结构化教学方案的探索,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教育教学的师资力量,这也是实现高质高效数学教学目的的前提条件。所以,结构化的教学模式在目前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能够有效地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毛文波,吴玉国.备课轴: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设计实务[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12):66-70.
[2]胡全会.如何巧妙地设计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中的练习[J].名师在线,2018(35):62-63.
[3]刘莉.见木又见林——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数学之友,2018(3):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