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的伤痕
海总是很沉默 ,从不主动展示身上的伤口 ,只有通过深入的了解 ,一层又一层地剥开 ,一天又一天地深入观察 ,你才会明白 ,它的伤痛 ,有多深 、有多广 。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如果所谓的“幸福”真有海子所描述得如斯简单,那么“幸福生活”中的那片海,想必应该也是蔚蓝清澈,孕育生命的摇篮吧?只可惜,海洋成全了人类,但人们并没有真正把它放在心里。只要不影响到大家的日常生活,日子似乎还是照样过。直到最近,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危机,放射性物质流入海洋,令海洋生物将死亡或发生基因变异,导致大家在餐桌上必须有所选择,这才让人们开始稍微留意有关海洋的新闻。才让人们逐渐认识到,海洋环境影响的是整个世界,谁都无法独善其身。
每年6月8日“世界海洋日”,其设立正是为了提醒人们关注和保卫海洋的健康。身为OL的你一样可以为海洋环保贡献一份力量,让大海感受到关爱和呵护。
据美国一个国际研究小组最新绘制的一份“人类对海洋影响的全球地图”显示:在占地球表面70%的海洋中,41%被人类的捕鱼、化学垃圾排放、污染、海运等17种活动严重破坏,侥幸未受人类活动侵害的海洋只占不到4%!
人类对海洋的影响分成四大类:气候变化、污染、渔业和海运,
其中气候变化对海洋的影响最大,尤其是海洋温度上升以及海洋酸化。渔业对海洋的影响仅次于气候变化,拖网捕鱼对珊瑚礁的破坏以及过度捕捞对渔业资源的损耗最为严重。
日前,世界自然基金会在德国法兰克福发表报告指出,目前全世界70%的海洋生物,其中包括77%的鱼类遭到极限或过度开发,每年有近8600万吨的鱼被渔业部门捕捞,
预计到2050年世界鱼类贸易将陷入停滞。
海洋每年为人类创造的总价值达21万亿美元,但目前仅有0.5%的海洋区域得到保护。
在415处海域中,水质状况恶化特别严重,导致生物不能生存的贫氧海域有169处,而1960年仅为10处,1995年也不过44处,增加的速度为几何倍数。
据“海洋地图”显示,受人类影响最严重的海洋基本都位于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如欧洲北海、中国东海和南海、地中海、波斯湾、加勒比海和北美东部海域。
位于美国华盛顿的世界资源研究所WRI等研究机构近日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称,全世界至少有415处沿岸海域水质出现恶化,绿潮和赤潮所引发的富营养化,使水生物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甚至有的海域已无水生物可言。
被确认富营养化的海域为日本、美国、加拿大及欧洲等地沿岸海域。
从辽阔的大海找回生命的节奏
环保卫士 01
刘烨
演员(中国.北京)
从小在东北长大的刘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海的印象只停留在电视画面、民间传说、书本和歌曲的描述之中。辽阔、宏大是他对海最初、最深的感觉,读过安徒生《海的女儿》之后,他想象那里有一个巨大的城堡,住着王子和公主,一个安静、和平而神秘的世界。
坐在海边,听着熟悉的歌曲:“大海啊大海,是我生长的地方……”,刘烨深深体会到人的渺小。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大家的生活脚步越来越快,几乎呼吸不了,但只要回到大海的身边,面对那一片辽阔的海平面,心里又能不自觉地安静下来,找回呼吸和生命的节奏。
一如普通常人,刘烨起初对海的认识很表面,直到他遇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从小在海边长大的法国女子安娜。她告诉他:海不仅仅意味着游泳、海鲜、航运等等,海还有很多很多深厚的内涵。她带他去看她深爱的海,从地中海到红海。她教他潜水,从深入的角度去认识海。与此同时,安娜还教会刘烨珍惜和爱护海洋,肩负起保护海洋的重任。
人类从海洋中已经索取了很多很多东西,是时候回报,至少不能再继续伤害这个生命之源。因此,他会有意识地做一些努力去感染更多的人保护海洋。在由全球最大的海洋保护组织OCEANA与著名品牌LA MER海蓝之谜合作共同为“世界海洋日”的公益活动上,他疾呼人们重视蓝色家园。为了让更多华人了解保护海洋的重要性,他和妻子正在努力收集资料,争取尽早制作第一部中文版的海洋纪录片,为海洋无穷的美丽尽一份力。
Conversation
Q人生第一次看到海洋的感觉如何?
A第一次看到感觉很震撼,很感动于自然的力量,海洋的那种蓝色是很容易沉迷的,让人特别陶醉。
Q从何时接触深海潜水?第一次下水有什么感觉?
A其实我接触的时间并不长,但是一直挺迷潜水的。其实,你看海和真正潜下去的感觉非常不同,当时就觉得这真是个神奇的世界,另一个世界,不仅是第一次,每一次的潜水我都觉得新鲜有趣,海洋永远给人新鲜感。
Q对你来说,在海底的感觉是怎样?会想些什么呢?
A当潜入海里的时候就感觉自己到了另一个空间,欣赏海里的美景,人会很愉快。就是什么都不去想,内心会很安静,利于放松和减压。
Q为什么有兴趣参与“海洋环保”?
A虽然不是出生在海边,但我一直对大海有一种亲切感,我非常愿意为海洋保育出一份力。是公众人物也好,普通人也好,都应该为子孙后代着想,保护海洋,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
Q如果不考虑金钱和时间,关于保护海洋,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A力所能及地宣传海洋保护的常识,让更多人认识到海洋保护、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以身作则。
小善举,爱海洋
最简单的,请大家去海边玩的时候不要随意往海里丢弃垃圾,避免海洋污染。
家长们也尽量多教孩子提高海洋保护意识,等儿子长大一点,我也一定会这么教给他。
守望清澈与蔚蓝
环保卫士 02
程萌
专栏作家&摄影家
(中国.上海)
环保是程萌心里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他用了超过10年时间,踏遍全球7大洲(包括北极和南极),拍摄世界各地的海洋。从爱琴海到波罗的海,从新西兰的海洋到南极海域,从南极到北极,在海洋或明媚或阴晦的风光里,程萌一直觉得自己所看到的只是水丰富的表情,而绝不是水的内心。
随着拍摄的不断深入,他渐渐嗅出海洋潜在的危机。记得在读一本环保著作《寂静的春天》时,他深深地为一个被破坏的自然地区而感到悲哀——在原本应该是生机盎然的春天,却变得死一般的寂静,那些自然生灵早已离去或者消失。这样的春天令人不寒而栗,而如果人们不百倍地保护和珍惜自然,这样的春天将会越来越多。实际上,《Ocean’s End》(《海洋的末日》)一书让程萌认识到,海洋正在面临着更大的尚不为常人所知的危险。这使得他常常反思:“我所拍下来的那些美丽的水,在若干年后,还会在吗?”在他看来,“如同河流本身是有生命和记忆的。所有对于她的呵护或者伤害,她都会记得,并会以碧清或浑浊的面容,呈现给人们。没有忘川,连河流本身也无法忘记自己的遭遇。”对于海洋,也是一样。
因为深知海洋的脆弱,程萌一直倡导克制而环保的生活方式。在遍及世界各地拍摄之余,他还在国内各大城市举行讲座,其中有100多场是环保专题讲座,主要讲极地和海洋的现状,2003年他参与“世界环境日——水,60亿人生命所系”海洋摄影主题展览,他的专著《水恋欧洲》也是在研究生活品质和水环境的关系的。他想以一己之力,进行“保护环境、保护海洋”的呼吁。他曾在一篇海洋拍摄笔记中这样写道:“这是充满了荆棘和沼泽的世界,我却拼命地向前,走出一条梦幻之路出来,这样即使跌倒了也是华丽的。”
威尼斯亚得里亚海,海水碧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Conversation
Q时尚和环保看起来属于互不搭界的两个议题,为什么会同时成为你镜头下的主题?
A我是最早的一代活跃在国际时装最前线的摄影师和时装作家,12年前开始在巴黎和伦敦等地拍摄顶级时装周,这种衣香鬓影的行业和浮华生活的确令人迷醉,我在展现这个消费时代最美好的一面。而我对海洋拍摄的兴趣,则更早了,是从1995年起。因为海洋是我们世界中奇妙的一部分,是神话、传说直至无数电影、电视作品的灵感来源。在我看来,重返自然、重返海洋是重返激情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当你的目光穿越窗外阴晦的天空,而停留在那些神奇的自然画面上时,心情可能一下子明朗起来了。
在我的心目中,时装和海洋分别对应着人类的奢侈欲望和人类的生存环境。它们都是如此的重要,但我现在更多的精力放在环保方面。
Q有哪些海洋生物曾经成为你镜头下的主角?为什么会选择他们?
A海豹、企鹅还有各种海鸟是我最喜欢拍摄的海洋动物。因为它们十分可爱和有趣,也是整个海洋世界的大使。但我在南极实地了解到,气候变化使南极企鹅数量大大减少,帝企鹅、颊带企鹅、巴布亚企鹅和阿黛利企鹅等,都处于危险境地。因为冰层融化使它们失去了抚养幼仔的场所,并减少了它们的食物来源。我希望通过快门来凝固飞鸟等野生动物的各种瞬间。
一群企鹅在蔚蓝的海水里,不断地跳跃翻腾。
小善举,爱海洋
日常生活中,请把用完的锂电池,还有用坏的节能灯,放在专用的垃圾袋里回收,因为这两种东西,都会污染大面积的水域。
另外,在一些宴请场合,不吃鱼翅。我们完全可以用举手之劳,来保护海洋。
守护海底之花
环保卫士 03
李美华
Samantha
世界自然基金会保育专家(中国.香港)
Samantha没想到自己长大后会与海洋生物有如此密切的关系,尽管小时候她曾是个小动物迷。然而,一篇大学毕业论文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让她脱离了沉闷的生物实验室,走向了广阔的海洋,并成为香港八放珊瑚的专家和珊瑚生态学家。
从事珊瑚研究,并不能在实验室出成果,更多的需要实地考察。Samantha毕业后不久她就参与了名为《香港八放珊瑚及黑珊瑚参考标本集》渔农自然护理署的合约项目。在负责这个项目期间,她曾于香港一百个不同地点潜水,实地工作经验良多。她说:“这些地方有很多我都从未去过,而且部分地点的交通更是非常不便,甚至有些大家根本未曾听闻,但竟然蕴藏着珍贵的海洋资源。我完成这个项目后,发现原来一些长有大量不同品种珊瑚的地方,都被忽略。”Samantha运用自己的实地考察经验和研究,和其他专家合著了《香港硬珊瑚图鉴》。
2010年夏天,Samantha加入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希望在珊瑚以外的更多领域发挥她的专长,发掘海洋生态更多的不同面貌,而保护中华白海豚是她当前的主要项目之一。与此同时,她努力参与拯救海洋大行动“SOS”的工作,推广香港的可持续发展渔业。此外,Samantha亦会负责环境监察的工作,检视环境影响评估“EIA”的研究报告,建议如何以最合适的方法,避免或缓解生态敏感的栖息地因发展而会受到的影响。她说,“我们旨在为环保出一份力,避免香港的自然环境因发展而过度开发。”
海底可以听到很多不同的声音, 并没有想象中的宁静
小善举,爱海洋
潜水的时候遇到珊瑚只看不碰,也尽量不要光顾卖珊瑚的店家。因为珊瑚每年只长1厘米,能长那么大一块需要几十年时间,但它们又异常娇贵,稍微不慎就会病死,买回去照顾不周的话等于间接谋杀了一条几十年的生命。
到海滩游玩,尽量不要买贝壳类纪念品,那些完整贝壳都是被活生生采回来,弄死的。而且海洋没有了贝壳,海星没有了天敌,就会拼命吃珊瑚。
•参加观豚游,也不要太靠近它们,保持20米以上的观察距离比较稳妥呢。
为传递海洋环保信息奔走
环保卫士04
杜伟伦
世界自然基金会海洋环境保护主任(中国.香港)
不难想象,小时候的Allen也是一个小动物迷,而且他的喜好有些异于常人。他喜欢的并不是一般孩子们亲近的小猫小狗,而是小鸟、水鱼、乌龟、蜘蛛甚至蝎子……顺理成章,长大后他选择了考进香港大学学习生态学,了解如何保护生物和环境。机缘巧合下,他在第一次下海潜水时,见到一条鱼伏在海床沙地上。这种鱼并不常见,加上保护色令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但只要它稍微一动,你便会发现其体形十分庞大,当时真把他吓了一跳。自此以后,他深深地迷恋上海洋。
本着对野生动物的热爱,加上对海洋世界的浓厚兴趣,在完成本科生课程后,他到大学从事海洋研究工作。同时,他亦加入了朋友开办的一间生态旅游公司,参与策划、带团。
起初,Allen只是本着见识多一点的理念,但当他跟不同背景的参加者讲解香港海洋生态时,意识到原来香港本地的相关教育非常不足。即使跟对海洋资源最为熟识的渔民朋友交流,言谈间亦会发现,虽然他们都了解到今日海洋所面对的问题,亦希望情况有所改善,但其实心里苦无头绪,对科学界提出的一系列渔业管理措施未能完全掌握。科学世界跟社会大众之间存着的鸿沟,正降低推行渔业资源管理的可行性。若要在海洋保育方面有所突破,必须大大提高大家对有关问题的认知;于是,他选择加入世界自然基金会,希望透过目前的工作,更有系统地将保育信息传递给社会不同阶层的人,一同努力保护海洋。
第一次下潜,心底其实有好几分紧张
Conversation
Q研究食用珊瑚鱼的方法和过程是怎样的?有何难忘经历?
A我曾经研究过石斑,需要在它们背脊上打下记号,然后观察他们的性别、年龄、活动范围等等。石斑是很有趣的鱼类,它们跟小丑鱼一样会在成长过程中变性。它们出生时大多是雌性,随后根据需要,如年长的雄性被捕后,某些雌性就会转变为雄性。掌握这些数据,从不至于让它们族群性别失调。
Q你身处一个热爱吃海鲜的城市,如何面对好友婚宴上的鱼翅餐?
A尽量向身边的朋友宣传相关信息,年轻一代的接受能力相对较高,很多都已接受“无翅宴”,这也慢慢成为婚宴中的另类潮流。
与大海和谐共融
环保卫士05
GuillaumeNéry
法国自由潜水世界冠军(法国.尼斯)
年仅28岁的Guillaume Néry,自8岁起已深深地恋上海洋。在往后的6年多时间里,他经常沉浸于法国尼斯的地中海,一次一次地跟海玩游戏,试图探寻海的秘密。自2006年已先后四次刷新最具挑战性的自由潜水世界纪录,他的最高纪录为115米。
这位冒险家不但勇于刷新纪录,更喜欢出发到世界各地,挑战不同的潜水胜地。对他来说,潜入海底并不算是一种运动,而是去发掘未知国度的最好途径。“每一次深潜都是独一无二的体验。刚入水时,夏日的蝉声还在耳边。从20米到40米,身体温顺地慢慢划入,回应深海的呼唤。在40米以下,身体变得很沉,不再需要‘游泳’,只需要慢慢往下沉……在70米以下,心跳明显慢了下来,那里几乎完全漆黑一片,只有一点点光,但我知道那里已经是另一个国度。感觉很特别,我就在那里,独自一个。在90米左右,那里是一个转捩点,如果你不能和周围完全融入,那只能往上走了。在那里,我会认真地聆听海水的指引,任由它带领自己继续往下,在那一个不应该存在人类的地方,变成鲸鱼、海豚们的同类……”Guillaume发现,自然界远比人们想象得要神奇。海里充满了生命,而且彼此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那是生活在陆地的人们所不能轻易了解的。
“在110米深的地方,我已不再是我了,我就是海,我们完全变成一体。在那里,我能感觉到自由深潜者心底最深的渴望:与自然共融,一刻即永恒。”那似乎可以是一个独立的宇宙,既复杂又脆弱,需要人们悉心的呵护。
Conversation
Q你认为快速发展的经济对海洋的健康有何影响?
A在长期的深潜里,我学会了一样非常重要的东西:耐心。要得到长期的回报,你必须学会耐心地等待,这也是人类与自然界相处的一项重要原则。当我们总是着眼目前,要求短期、快速的回报时,就会失去未来。当我潜入深处时,如果想快点,那是不可能的,迟早会遭到没顶,离开的时候也一样,必须很慢、很慢地进行。反之,如果你肯付出时间,你的适应力就会变得非常强,能进入海的最深处,也能延续到你人生的每一刻。
Q作为专业的自由潜水员,你是否遇到过一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
A我每一口呼吸都可以停留很长时间,体质比一般人要更适合潜水。但潜水时也走过一些弯路。起初我只是“游”进海底,不懂得如何让自己融入大海。在法国尼斯的潜水俱乐部,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同伴,既学习了技巧,也了解了更多关于海的深层意义。我掌握了一种“Monofin”的潜水方式,不再是人类,而是像海底生物一样融入水中。那一刻,我发现自己的潜水技巧得到了飞跃,而且,终于和海融为了一体。
Guillaume Nery与致力于保护海洋的La Mer海蓝之谜积极合作,出任蓝色海洋大使,参与拍摄“SEVEN SEAS SOUND MIX倾听海洋的召唤”系列公益宣传片。
海总是很沉默 ,从不主动展示身上的伤口 ,只有通过深入的了解 ,一层又一层地剥开 ,一天又一天地深入观察 ,你才会明白 ,它的伤痛 ,有多深 、有多广 。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如果所谓的“幸福”真有海子所描述得如斯简单,那么“幸福生活”中的那片海,想必应该也是蔚蓝清澈,孕育生命的摇篮吧?只可惜,海洋成全了人类,但人们并没有真正把它放在心里。只要不影响到大家的日常生活,日子似乎还是照样过。直到最近,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危机,放射性物质流入海洋,令海洋生物将死亡或发生基因变异,导致大家在餐桌上必须有所选择,这才让人们开始稍微留意有关海洋的新闻。才让人们逐渐认识到,海洋环境影响的是整个世界,谁都无法独善其身。
每年6月8日“世界海洋日”,其设立正是为了提醒人们关注和保卫海洋的健康。身为OL的你一样可以为海洋环保贡献一份力量,让大海感受到关爱和呵护。
据美国一个国际研究小组最新绘制的一份“人类对海洋影响的全球地图”显示:在占地球表面70%的海洋中,41%被人类的捕鱼、化学垃圾排放、污染、海运等17种活动严重破坏,侥幸未受人类活动侵害的海洋只占不到4%!
人类对海洋的影响分成四大类:气候变化、污染、渔业和海运,
其中气候变化对海洋的影响最大,尤其是海洋温度上升以及海洋酸化。渔业对海洋的影响仅次于气候变化,拖网捕鱼对珊瑚礁的破坏以及过度捕捞对渔业资源的损耗最为严重。
日前,世界自然基金会在德国法兰克福发表报告指出,目前全世界70%的海洋生物,其中包括77%的鱼类遭到极限或过度开发,每年有近8600万吨的鱼被渔业部门捕捞,
预计到2050年世界鱼类贸易将陷入停滞。
海洋每年为人类创造的总价值达21万亿美元,但目前仅有0.5%的海洋区域得到保护。
在415处海域中,水质状况恶化特别严重,导致生物不能生存的贫氧海域有169处,而1960年仅为10处,1995年也不过44处,增加的速度为几何倍数。
据“海洋地图”显示,受人类影响最严重的海洋基本都位于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如欧洲北海、中国东海和南海、地中海、波斯湾、加勒比海和北美东部海域。
位于美国华盛顿的世界资源研究所WRI等研究机构近日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称,全世界至少有415处沿岸海域水质出现恶化,绿潮和赤潮所引发的富营养化,使水生物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甚至有的海域已无水生物可言。
被确认富营养化的海域为日本、美国、加拿大及欧洲等地沿岸海域。
从辽阔的大海找回生命的节奏
环保卫士 01
刘烨
演员(中国.北京)
从小在东北长大的刘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海的印象只停留在电视画面、民间传说、书本和歌曲的描述之中。辽阔、宏大是他对海最初、最深的感觉,读过安徒生《海的女儿》之后,他想象那里有一个巨大的城堡,住着王子和公主,一个安静、和平而神秘的世界。
坐在海边,听着熟悉的歌曲:“大海啊大海,是我生长的地方……”,刘烨深深体会到人的渺小。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大家的生活脚步越来越快,几乎呼吸不了,但只要回到大海的身边,面对那一片辽阔的海平面,心里又能不自觉地安静下来,找回呼吸和生命的节奏。
一如普通常人,刘烨起初对海的认识很表面,直到他遇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从小在海边长大的法国女子安娜。她告诉他:海不仅仅意味着游泳、海鲜、航运等等,海还有很多很多深厚的内涵。她带他去看她深爱的海,从地中海到红海。她教他潜水,从深入的角度去认识海。与此同时,安娜还教会刘烨珍惜和爱护海洋,肩负起保护海洋的重任。
人类从海洋中已经索取了很多很多东西,是时候回报,至少不能再继续伤害这个生命之源。因此,他会有意识地做一些努力去感染更多的人保护海洋。在由全球最大的海洋保护组织OCEANA与著名品牌LA MER海蓝之谜合作共同为“世界海洋日”的公益活动上,他疾呼人们重视蓝色家园。为了让更多华人了解保护海洋的重要性,他和妻子正在努力收集资料,争取尽早制作第一部中文版的海洋纪录片,为海洋无穷的美丽尽一份力。
Conversation
Q人生第一次看到海洋的感觉如何?
A第一次看到感觉很震撼,很感动于自然的力量,海洋的那种蓝色是很容易沉迷的,让人特别陶醉。
Q从何时接触深海潜水?第一次下水有什么感觉?
A其实我接触的时间并不长,但是一直挺迷潜水的。其实,你看海和真正潜下去的感觉非常不同,当时就觉得这真是个神奇的世界,另一个世界,不仅是第一次,每一次的潜水我都觉得新鲜有趣,海洋永远给人新鲜感。
Q对你来说,在海底的感觉是怎样?会想些什么呢?
A当潜入海里的时候就感觉自己到了另一个空间,欣赏海里的美景,人会很愉快。就是什么都不去想,内心会很安静,利于放松和减压。
Q为什么有兴趣参与“海洋环保”?
A虽然不是出生在海边,但我一直对大海有一种亲切感,我非常愿意为海洋保育出一份力。是公众人物也好,普通人也好,都应该为子孙后代着想,保护海洋,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
Q如果不考虑金钱和时间,关于保护海洋,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A力所能及地宣传海洋保护的常识,让更多人认识到海洋保护、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以身作则。
小善举,爱海洋
最简单的,请大家去海边玩的时候不要随意往海里丢弃垃圾,避免海洋污染。
家长们也尽量多教孩子提高海洋保护意识,等儿子长大一点,我也一定会这么教给他。
守望清澈与蔚蓝
环保卫士 02
程萌
专栏作家&摄影家
(中国.上海)
环保是程萌心里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他用了超过10年时间,踏遍全球7大洲(包括北极和南极),拍摄世界各地的海洋。从爱琴海到波罗的海,从新西兰的海洋到南极海域,从南极到北极,在海洋或明媚或阴晦的风光里,程萌一直觉得自己所看到的只是水丰富的表情,而绝不是水的内心。
随着拍摄的不断深入,他渐渐嗅出海洋潜在的危机。记得在读一本环保著作《寂静的春天》时,他深深地为一个被破坏的自然地区而感到悲哀——在原本应该是生机盎然的春天,却变得死一般的寂静,那些自然生灵早已离去或者消失。这样的春天令人不寒而栗,而如果人们不百倍地保护和珍惜自然,这样的春天将会越来越多。实际上,《Ocean’s End》(《海洋的末日》)一书让程萌认识到,海洋正在面临着更大的尚不为常人所知的危险。这使得他常常反思:“我所拍下来的那些美丽的水,在若干年后,还会在吗?”在他看来,“如同河流本身是有生命和记忆的。所有对于她的呵护或者伤害,她都会记得,并会以碧清或浑浊的面容,呈现给人们。没有忘川,连河流本身也无法忘记自己的遭遇。”对于海洋,也是一样。
因为深知海洋的脆弱,程萌一直倡导克制而环保的生活方式。在遍及世界各地拍摄之余,他还在国内各大城市举行讲座,其中有100多场是环保专题讲座,主要讲极地和海洋的现状,2003年他参与“世界环境日——水,60亿人生命所系”海洋摄影主题展览,他的专著《水恋欧洲》也是在研究生活品质和水环境的关系的。他想以一己之力,进行“保护环境、保护海洋”的呼吁。他曾在一篇海洋拍摄笔记中这样写道:“这是充满了荆棘和沼泽的世界,我却拼命地向前,走出一条梦幻之路出来,这样即使跌倒了也是华丽的。”
威尼斯亚得里亚海,海水碧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Conversation
Q时尚和环保看起来属于互不搭界的两个议题,为什么会同时成为你镜头下的主题?
A我是最早的一代活跃在国际时装最前线的摄影师和时装作家,12年前开始在巴黎和伦敦等地拍摄顶级时装周,这种衣香鬓影的行业和浮华生活的确令人迷醉,我在展现这个消费时代最美好的一面。而我对海洋拍摄的兴趣,则更早了,是从1995年起。因为海洋是我们世界中奇妙的一部分,是神话、传说直至无数电影、电视作品的灵感来源。在我看来,重返自然、重返海洋是重返激情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当你的目光穿越窗外阴晦的天空,而停留在那些神奇的自然画面上时,心情可能一下子明朗起来了。
在我的心目中,时装和海洋分别对应着人类的奢侈欲望和人类的生存环境。它们都是如此的重要,但我现在更多的精力放在环保方面。
Q有哪些海洋生物曾经成为你镜头下的主角?为什么会选择他们?
A海豹、企鹅还有各种海鸟是我最喜欢拍摄的海洋动物。因为它们十分可爱和有趣,也是整个海洋世界的大使。但我在南极实地了解到,气候变化使南极企鹅数量大大减少,帝企鹅、颊带企鹅、巴布亚企鹅和阿黛利企鹅等,都处于危险境地。因为冰层融化使它们失去了抚养幼仔的场所,并减少了它们的食物来源。我希望通过快门来凝固飞鸟等野生动物的各种瞬间。
一群企鹅在蔚蓝的海水里,不断地跳跃翻腾。
小善举,爱海洋
日常生活中,请把用完的锂电池,还有用坏的节能灯,放在专用的垃圾袋里回收,因为这两种东西,都会污染大面积的水域。
另外,在一些宴请场合,不吃鱼翅。我们完全可以用举手之劳,来保护海洋。
守护海底之花
环保卫士 03
李美华
Samantha
世界自然基金会保育专家(中国.香港)
Samantha没想到自己长大后会与海洋生物有如此密切的关系,尽管小时候她曾是个小动物迷。然而,一篇大学毕业论文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让她脱离了沉闷的生物实验室,走向了广阔的海洋,并成为香港八放珊瑚的专家和珊瑚生态学家。
从事珊瑚研究,并不能在实验室出成果,更多的需要实地考察。Samantha毕业后不久她就参与了名为《香港八放珊瑚及黑珊瑚参考标本集》渔农自然护理署的合约项目。在负责这个项目期间,她曾于香港一百个不同地点潜水,实地工作经验良多。她说:“这些地方有很多我都从未去过,而且部分地点的交通更是非常不便,甚至有些大家根本未曾听闻,但竟然蕴藏着珍贵的海洋资源。我完成这个项目后,发现原来一些长有大量不同品种珊瑚的地方,都被忽略。”Samantha运用自己的实地考察经验和研究,和其他专家合著了《香港硬珊瑚图鉴》。
2010年夏天,Samantha加入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希望在珊瑚以外的更多领域发挥她的专长,发掘海洋生态更多的不同面貌,而保护中华白海豚是她当前的主要项目之一。与此同时,她努力参与拯救海洋大行动“SOS”的工作,推广香港的可持续发展渔业。此外,Samantha亦会负责环境监察的工作,检视环境影响评估“EIA”的研究报告,建议如何以最合适的方法,避免或缓解生态敏感的栖息地因发展而会受到的影响。她说,“我们旨在为环保出一份力,避免香港的自然环境因发展而过度开发。”
海底可以听到很多不同的声音, 并没有想象中的宁静
小善举,爱海洋
潜水的时候遇到珊瑚只看不碰,也尽量不要光顾卖珊瑚的店家。因为珊瑚每年只长1厘米,能长那么大一块需要几十年时间,但它们又异常娇贵,稍微不慎就会病死,买回去照顾不周的话等于间接谋杀了一条几十年的生命。
到海滩游玩,尽量不要买贝壳类纪念品,那些完整贝壳都是被活生生采回来,弄死的。而且海洋没有了贝壳,海星没有了天敌,就会拼命吃珊瑚。
•参加观豚游,也不要太靠近它们,保持20米以上的观察距离比较稳妥呢。
为传递海洋环保信息奔走
环保卫士04
杜伟伦
世界自然基金会海洋环境保护主任(中国.香港)
不难想象,小时候的Allen也是一个小动物迷,而且他的喜好有些异于常人。他喜欢的并不是一般孩子们亲近的小猫小狗,而是小鸟、水鱼、乌龟、蜘蛛甚至蝎子……顺理成章,长大后他选择了考进香港大学学习生态学,了解如何保护生物和环境。机缘巧合下,他在第一次下海潜水时,见到一条鱼伏在海床沙地上。这种鱼并不常见,加上保护色令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但只要它稍微一动,你便会发现其体形十分庞大,当时真把他吓了一跳。自此以后,他深深地迷恋上海洋。
本着对野生动物的热爱,加上对海洋世界的浓厚兴趣,在完成本科生课程后,他到大学从事海洋研究工作。同时,他亦加入了朋友开办的一间生态旅游公司,参与策划、带团。
起初,Allen只是本着见识多一点的理念,但当他跟不同背景的参加者讲解香港海洋生态时,意识到原来香港本地的相关教育非常不足。即使跟对海洋资源最为熟识的渔民朋友交流,言谈间亦会发现,虽然他们都了解到今日海洋所面对的问题,亦希望情况有所改善,但其实心里苦无头绪,对科学界提出的一系列渔业管理措施未能完全掌握。科学世界跟社会大众之间存着的鸿沟,正降低推行渔业资源管理的可行性。若要在海洋保育方面有所突破,必须大大提高大家对有关问题的认知;于是,他选择加入世界自然基金会,希望透过目前的工作,更有系统地将保育信息传递给社会不同阶层的人,一同努力保护海洋。
第一次下潜,心底其实有好几分紧张
Conversation
Q研究食用珊瑚鱼的方法和过程是怎样的?有何难忘经历?
A我曾经研究过石斑,需要在它们背脊上打下记号,然后观察他们的性别、年龄、活动范围等等。石斑是很有趣的鱼类,它们跟小丑鱼一样会在成长过程中变性。它们出生时大多是雌性,随后根据需要,如年长的雄性被捕后,某些雌性就会转变为雄性。掌握这些数据,从不至于让它们族群性别失调。
Q你身处一个热爱吃海鲜的城市,如何面对好友婚宴上的鱼翅餐?
A尽量向身边的朋友宣传相关信息,年轻一代的接受能力相对较高,很多都已接受“无翅宴”,这也慢慢成为婚宴中的另类潮流。
与大海和谐共融
环保卫士05
GuillaumeNéry
法国自由潜水世界冠军(法国.尼斯)
年仅28岁的Guillaume Néry,自8岁起已深深地恋上海洋。在往后的6年多时间里,他经常沉浸于法国尼斯的地中海,一次一次地跟海玩游戏,试图探寻海的秘密。自2006年已先后四次刷新最具挑战性的自由潜水世界纪录,他的最高纪录为115米。
这位冒险家不但勇于刷新纪录,更喜欢出发到世界各地,挑战不同的潜水胜地。对他来说,潜入海底并不算是一种运动,而是去发掘未知国度的最好途径。“每一次深潜都是独一无二的体验。刚入水时,夏日的蝉声还在耳边。从20米到40米,身体温顺地慢慢划入,回应深海的呼唤。在40米以下,身体变得很沉,不再需要‘游泳’,只需要慢慢往下沉……在70米以下,心跳明显慢了下来,那里几乎完全漆黑一片,只有一点点光,但我知道那里已经是另一个国度。感觉很特别,我就在那里,独自一个。在90米左右,那里是一个转捩点,如果你不能和周围完全融入,那只能往上走了。在那里,我会认真地聆听海水的指引,任由它带领自己继续往下,在那一个不应该存在人类的地方,变成鲸鱼、海豚们的同类……”Guillaume发现,自然界远比人们想象得要神奇。海里充满了生命,而且彼此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那是生活在陆地的人们所不能轻易了解的。
“在110米深的地方,我已不再是我了,我就是海,我们完全变成一体。在那里,我能感觉到自由深潜者心底最深的渴望:与自然共融,一刻即永恒。”那似乎可以是一个独立的宇宙,既复杂又脆弱,需要人们悉心的呵护。
Conversation
Q你认为快速发展的经济对海洋的健康有何影响?
A在长期的深潜里,我学会了一样非常重要的东西:耐心。要得到长期的回报,你必须学会耐心地等待,这也是人类与自然界相处的一项重要原则。当我们总是着眼目前,要求短期、快速的回报时,就会失去未来。当我潜入深处时,如果想快点,那是不可能的,迟早会遭到没顶,离开的时候也一样,必须很慢、很慢地进行。反之,如果你肯付出时间,你的适应力就会变得非常强,能进入海的最深处,也能延续到你人生的每一刻。
Q作为专业的自由潜水员,你是否遇到过一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
A我每一口呼吸都可以停留很长时间,体质比一般人要更适合潜水。但潜水时也走过一些弯路。起初我只是“游”进海底,不懂得如何让自己融入大海。在法国尼斯的潜水俱乐部,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同伴,既学习了技巧,也了解了更多关于海的深层意义。我掌握了一种“Monofin”的潜水方式,不再是人类,而是像海底生物一样融入水中。那一刻,我发现自己的潜水技巧得到了飞跃,而且,终于和海融为了一体。
Guillaume Nery与致力于保护海洋的La Mer海蓝之谜积极合作,出任蓝色海洋大使,参与拍摄“SEVEN SEAS SOUND MIX倾听海洋的召唤”系列公益宣传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