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教育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但在国家大力倡导“和谐”的今天,一些青少年学生不知感恩,加强感恩教育迫在眉睫。而历史课作为传播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尤其是高中历史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优势,充分利用教科书丰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感恩教育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历史教育专家也要求:“历史教学要使中学生在获得基本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获得基本的历史学习技能和方法,并获得情感和价值观方面的教育。”这就给我们指明了在历史课程中进行感恩教育的方向。
高中阶段是人生中性格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此时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尤其是感恩教育,对于学生未来融入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高中历史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优势,充分利用教科书丰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的人格。那么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和高中历史教学的实际,我谈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如何进行感恩教育。
首先,教师应当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作用。就教师来说,应当意识到感恩教育的重要性。教师在孩子的成长中的地位最为重要,其人格魅力和渊博学识使他们自然成为孩子心中的榜样(“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所以,教师在孩子的感恩教育中应当发挥重要作用。教师应认识到培养孩子感恩意识的紧迫性:感恩意识的缺乏,将使我们的社会变得冷酷无情,我们所有的人都将是受害者,必须从现在开始教育孩子才能改变现状。其次,教师应结合高中历史教學,引导学生理解感恩教育的内容及其价值取向。“感恩”也是多姿多彩的,有自然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培养学生知道感恩自然、感恩祖国、感恩社会。
1.感恩自然。大自然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生存的物质条件,还用壮丽秀美的山川哺育我们的精神。壮丽的山河哺育了人类,难道我们不该对自然怀有感恩之心吗?自然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体。我们的生存和自然生态系统息息相关,“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2.感恩祖国。祖国不仅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疆土,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还有她的万千子女。我们不仅要从描写祖国各地风景的文章中感知祖国的地大物博,更要从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深,丰富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祖国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为祖国英勇献身的先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爱国主义教育是永恒的教育主题。不论是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都强调“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所以我们要感恩祖国。
3.感恩社会。我们不仅要把学生培养为有个性的人,还要把学生培养为社会人,教育学生爱社会,爱人类,培养学生博大的胸怀。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真诚相待,和谐共处。大而广之,我们要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不同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共同实现“和谐世界”的伟大目标。当然也要领会感恩教育的价值取向。①感恩就是要学会珍惜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对大自然、对父母,对祖国、对社会,都是感恩的表现。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珍惜生命,是对大自然、对父母、对祖国、对社会最好的回报。②感恩就是要学会承担责任:感恩教育,要渗透承担责任的教育。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感念祖国之恩,就要报效祖国,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做贡献。③感恩就是要学会和谐相处:感念自然之恩。要让学生形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界的生物、节约自然资源的的意识。感念社会之恩,要学会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和不同阶层的人相处,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做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再次,要抓好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感恩教育。历史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历史知识,培养健全人格,促进个性健康发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环境之一。因此,可以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对学生适当进行感恩教育。在教学中我尝试过: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感恩教育;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讲课过程中强调“和谐”语言及事件。最后,合理利用课后及假期时间,布置历史感恩教育作业,把感恩教育充实到现实生活中去。
总之,我结合课程标准对高中学生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丰富的感恩教育的资源,引导学生感恩、知恩、报恩和施恩,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奋斗。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感恩教育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历史教育专家也要求:“历史教学要使中学生在获得基本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获得基本的历史学习技能和方法,并获得情感和价值观方面的教育。”这就给我们指明了在历史课程中进行感恩教育的方向。
高中阶段是人生中性格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此时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尤其是感恩教育,对于学生未来融入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高中历史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优势,充分利用教科书丰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的人格。那么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和高中历史教学的实际,我谈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如何进行感恩教育。
首先,教师应当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作用。就教师来说,应当意识到感恩教育的重要性。教师在孩子的成长中的地位最为重要,其人格魅力和渊博学识使他们自然成为孩子心中的榜样(“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所以,教师在孩子的感恩教育中应当发挥重要作用。教师应认识到培养孩子感恩意识的紧迫性:感恩意识的缺乏,将使我们的社会变得冷酷无情,我们所有的人都将是受害者,必须从现在开始教育孩子才能改变现状。其次,教师应结合高中历史教學,引导学生理解感恩教育的内容及其价值取向。“感恩”也是多姿多彩的,有自然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培养学生知道感恩自然、感恩祖国、感恩社会。
1.感恩自然。大自然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生存的物质条件,还用壮丽秀美的山川哺育我们的精神。壮丽的山河哺育了人类,难道我们不该对自然怀有感恩之心吗?自然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体。我们的生存和自然生态系统息息相关,“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2.感恩祖国。祖国不仅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疆土,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还有她的万千子女。我们不仅要从描写祖国各地风景的文章中感知祖国的地大物博,更要从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深,丰富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祖国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为祖国英勇献身的先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爱国主义教育是永恒的教育主题。不论是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都强调“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所以我们要感恩祖国。
3.感恩社会。我们不仅要把学生培养为有个性的人,还要把学生培养为社会人,教育学生爱社会,爱人类,培养学生博大的胸怀。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真诚相待,和谐共处。大而广之,我们要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不同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共同实现“和谐世界”的伟大目标。当然也要领会感恩教育的价值取向。①感恩就是要学会珍惜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对大自然、对父母,对祖国、对社会,都是感恩的表现。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珍惜生命,是对大自然、对父母、对祖国、对社会最好的回报。②感恩就是要学会承担责任:感恩教育,要渗透承担责任的教育。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感念祖国之恩,就要报效祖国,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做贡献。③感恩就是要学会和谐相处:感念自然之恩。要让学生形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界的生物、节约自然资源的的意识。感念社会之恩,要学会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和不同阶层的人相处,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做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再次,要抓好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感恩教育。历史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历史知识,培养健全人格,促进个性健康发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环境之一。因此,可以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对学生适当进行感恩教育。在教学中我尝试过: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感恩教育;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讲课过程中强调“和谐”语言及事件。最后,合理利用课后及假期时间,布置历史感恩教育作业,把感恩教育充实到现实生活中去。
总之,我结合课程标准对高中学生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丰富的感恩教育的资源,引导学生感恩、知恩、报恩和施恩,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