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qiu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内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8 月-2015年8月收治行胃肠外科手术患者96例,围手术期内出现手术部位感染患者(48例)为观察组;同期行手术治疗无感染症状患者(48例)为对照组,对比与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年龄>60 岁、合并慢性疾病、手术时间>60 min、术中低体温、术前1d 备皮等病例数均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手术部位感染引发因素较多,临床只有采取有效預防性措施及给予积极治疗,才可减少或避免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对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均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胃肠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感染;预防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214-02
  胃肠外科手术是腹部外科最常做的手术。胃肠外科疾病除恶性肿瘤外,绝大多数都是良性疾患,即使是恶性肿瘤,若能早期发现、早期根治,多数可望长期存活。因此,一个完善的、高质量的胃肠手术,对患者来说并非苛求;对手术者来说,也应该是职责所在。什么是完善的、高质量的胃肠手术。简单地说,是指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规范地完成手术,不发生近期和远期手术并发症[1]。选取2013年8 月-2015年8月收治行胃肠外科手术患者96例,进行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 月-2015年8月收治行胃肠外科手术患者96例,围手术期内出现手术部位感染患者(48例)为观察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25~78岁,平均(50.6±7.6)岁;同期行手术治疗无感染症状患者(48例)为对照组,男29例,女19例;年龄26~76岁,平均(51.2±6.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类型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收集两组患者病历资料,并将其归类进行统计与对比。
  1.3观察指标 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年龄>60 岁、合并慢性疾病、手术时间>60min、术中低体温、术前1 d备皮病例数。
  1.4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软件SPSS19.0进行整理与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年龄>60 岁、合并慢性疾病、手术时间>60 min、术中低体温、术前1d 备皮等病例数均多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施行胃肠道手术首先要非常熟悉胃肠的解剖,并充分认识到可能存在的解剖变异以及病变邻近组织因受累而产生的粘连、浸润、位置改变甚至空腔脏器内瘘,这样才能避免发生误伤。比如[2]:胃窦癌侵犯肝十二指肠韧带,剥离时损伤胆总管或肝总动脉;对后壁十二指肠溃疡强行切除时损伤胰腺;胃切除时损伤结肠中动脉,甚至横断肝十二指肠韧带中的三大件(肝总管、肝固有动脉和肝门静脉),或将回肠和胃吻合;直肠癌手术时损伤输尿管;胃切除时损伤脾脏等。实际工作中均有过这些惨痛的教训,故绝不可掉以轻心。有时,有些难以避免的损伤,如分离有严重粘连的胃或肠管、浆膜撕脱或全层分破,或造成局部缺血,都应及时发现并给予相应处理。肠管有可疑缺血时,应耐心观察供血的恢复情况,必要时果断地切除该段肠管。至于一些胃肠手术附带的各种肠袢手术也应按照肠袢长度、位置和走向等要求,规范地完成,以防术后发生与肠袢有关的问题[3]。
  胃肠外科感染的早期,可能为一种或数种细菌感染。但是到了后期,绝大多数转变为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混合感染,并且会出现多种细菌的复合感染,这是在临床上选择抗感染药物时必须时刻注意的。常见的致病菌,需氧菌中以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等肠杆菌科细菌为主,其余还有肠球菌和假单胞菌;厌氧菌中以脆弱类杆菌为主[4]。但是在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抗细菌感染药物、糖皮质激素和抗酸剂的患者中也可出现真菌。外科干预是胃肠外科感染治疗的首要措施,一般说来,应用抗菌药物仅仅是治疗的辅助手段。抗菌药物不应也不能替代外科干预,在存在外科手术指征时,特别是紧急情况下,应及时手术,不应盲目依赖抗菌药物。但在多数情况下,使用抗菌药物仍属必须,这主要有三种情况[5]:①当诊断明确、准备手术时,为了预防切口感染,手术开始前即应静脉滴注抗菌药物。②当感染局限(如单纯性阑尾炎)、病灶能通过手术彻底清除时,手术后无须继续使用抗生素,但若感染病灶不能彻底清除(如合并局限性腹膜炎或周围组织炎症),术后仍需继续用药。③感染程度较轻无须手术(如单纯性阑尾炎、肠系膜淋巴结炎),或诊断尚不明确需进行观察时,作为综合治疗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使用抗生素。本组资料显示,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手术部位感染引发因素较多,临床只有采取有效预防性措施及给予积极治疗,才可减少或避免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对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均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宋磊,梁鲁,姚碧辉,黄原. 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方法[J]. 中国社区医师,2015,09:8-10.
  [2]任建安. 重视以病人安全为中心的围手术期规范化处理[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4,02:108-109.
  [3]陈永强. 胰腺外科手术部位感染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探讨[J]. 当代医学,2014,13:234-235.
  [4]郭林,吴小妹. 胃部及结直肠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药房,2014,18:1677-1679.
  [5]胡玲,卢昌懿,杨翠凤,刘佳,郭金友. 抗菌手术薄膜在预防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效果研究[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5,06:389-392.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研究壮督通络汤合益赛普治疗顽痹注意事项及疗效。顽痹,是指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坐骨神经痛及增生性脊柱炎等病程较长,症情顽缠,久治不愈之病例.顽痹病变在骨,骨又为肾所主.而督脉督司一身之脉,故“壮督通络”是治本之道。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调整骨质代谢,对根治本病起着决定性作用。治宜中西医结合,控制病情发展,注意防残治残为要旨,我们自2006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
期刊
七味白术散出自《医宗金鉴》,由人参、白术、茯苓、木香、藿香、葛根、甘草组成,药虽七味,配伍精当,组方严谨,具有健脾补虚、涩肠止泻之功,临床多用于脾虚泄泻之病,笔者在临床中以该方加减运用治疗诸疾,取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例1 脾虚泄泻  患者,男,65岁,2011年6月25日初诊,已患有慢性腹泻2年余,经西医肠镜检查未发现肠道有器质性病变,近日,在外聚餐后,大便溏泻每日6—10次,泻下未消化食物,
期刊
【摘要】目的:阐述中药内服加封包外敷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Sequelae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CPID)的临床体会。方法: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CPID)63例患者,用中医理论辨证论治后予以中药内服结合封包外敷。结果: 63例患者经过三个疗程治疗,共治愈40例;显效18例,有效5例。结论:63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CPID)患者中药内服加封包外敷治疗后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麒麟丸对精液液化异常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0例精液液化异常患者,检查精子密度及活力均基本正常,随机分成两组,口服麒麟丸30例为治疗组,口服六味地黄丸30例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液化状态;结果:治疗组麒麟丸治疗精液液化异常的有效率较对照组六味地黄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麒麟丸治疗精液液化异常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精液不液化;麒麟丸
期刊
【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器官移植技术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器官的移植关系到供体和受体的生命健康,在处置的过程中需要格外注重自我决定权,体现尊严的正当性。而人又是社会同共体的一部分,自我决定权会因为外部的原因受到限制。本文通过对人体器官移植的自我决定权进行分析,强调国家的器官给付义务,针对器官移植中涉及的法律問题做出了详细探讨。  【关键词】人体器官移植;自我决定权;国家义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外伤性十二指肠破裂的临床诊断与术式选择方法。方法:对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间收治的36例外伤性十二指肠破裂患者的基本临床信息、临床资料以及诊治过程进行回顾,统计全部患者的诊断资料和手术方式,并观察患者的具体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36例患者中,治愈患者共计29例,7例患者死亡,治愈率为80.6%;患者主要死亡根本原因包括合并严重颅脑损伤、合并严重胰头挫伤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11月58例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产妇,根据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产妇采取宫腔填纱术进行止血处理,观察组实施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观察两组产妇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产妇止血率达到100%,对照组止血率为82.2%,P<0.05;观察组产妇分娩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
期刊
【摘要】目的:探索在CT成像中,胰腺癌侵犯胰周血管的特点,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一2015年6月诊治86例均进行CT成像检查且诊断为胰腺癌患者,比较手术探查受检血管与CT术前检查受侵血管及胰周静脉血管与胰周动脉血管在CT检查的成像。结果:手术探查受检血管未受侵血管的比率为63.13%明显高于受侵血管36.87%(P<0.05);CT术前检查受侵血管检查出的未受侵血管的比率为6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医院大内科感染现患率的调查进行分析,探讨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与对策。方法:选择我院大内科住院患者作为调查对象,调查时间为2012年5月30日,采用横断面方面,根据实际情况自制调查表,调查内容和患者的病历与情况相结合,包括患者的感染情况、病原体检查情况以及使用药物情况等等,逐一详细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感染现患率为3.8%,感染部位包括呼吸系统、皮肤系统以及泌尿系统,抗生素使用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PICC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至6月重症监护室收治的58例新生儿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给予PICC置管和浅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组患儿静脉穿刺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均为100%,其中觀察组药液外渗和静脉炎发生率(0%、7.1%)均低于对照组(16.7%、36.7%),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