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osswind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言“无巧不成书”。正因为有了祥林嫂人生际遇的巧合,才使我们得以撩开封建礼教吃人的面纱;正因为有了华夏两家苦难的巧合,才让我们看到疗救社会的必要……一次次的巧合,才能使我们感受到扣人心弦的曲折情节,栩栩如生的各种形象。出自我国古代典型话本小说《水浒传》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更是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在教学本文时,为引导学生更好地解读,提高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让学生领略我国古典小说“巧”的魅力,我从“巧”字入手,按照情节发展的顺序,引导学生归纳体会以下“六巧”,并品味其在构思情节和塑造人物方面的作用。
  一巧,他乡遇旧知,补叙显侠义。
  林教头被充军沧州,举目无亲,巧逢过去搭救过的现在正在此地开店的李小二,李小二自然对林冲知恩图报,这一巧合既为下文窃听陆虞候等人密谋陷害林冲作了铺垫,又从侧面刻画了林教头见义勇为的侠义性格,无此巧合则情节无法进一步推进,无补叙内容和此次巧合,便失去了充实林冲性格的一次机会。
  二巧,店中听密谋,伏笔设悬念。
  陆虞候等人找差拨密谋设计陷害林冲,恰巧投李小二店,李小二穿棱上酒菜间恰听得一点端倪,后夫妇为报答林冲,千方百计地主动去探听密谋,可是偏又隐隐约约听不完全。这一巧合,使情节发展顿起悬念,也为后文山神庙完全揭开谜底,埋下伏笔。
  三巧,无处觅仇人,行文宕曲笔。
  林教头从李小二夫妻处听知陆虞候等人要陷害自己,勃然大怒,立即买解腕尖刀要报仇雪恨,先是“一地里苦寻”,后“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可是偏巧仇人如同平地里消失一般,林冲苦寻“不见消耗”,自然也就“心下慢”了。此一巧合令紧张的情节趋缓,行文显得张弛有度,增加了文章的波澜;也刻画了林冲嫉恶如仇的性格和对现实仍存幻想的心理,人物性格也更加丰满。
  四巧,草场遇大雪,过渡巧铺垫。
  林冲来到天王堂管理草料场,恰巧天降大雪,林冲“向了一回火”,仍觉身上寒冷,方决定沽酒御寒,路上又巧逢山神庙,为下文在此住宿作铺垫,“巧”下大雪,可以说是“天”助林冲,文章运用“纷纷扬扬”的大雪来过渡,自然而不留痕迹。使原本趋缓的情节,更趋缓和,为下一次高潮的到来重新蓄势。
  五巧,大雪塌草厅,环境再蓄势。
  林冲沽酒归来,住的两间草厅却已被大雪压倒。天黑无处住宿,想起路上巧逢的山神庙,便收拾好行李往“那庙里来”。这一巧合推动了情节向高潮发展,为下文林冲报仇雪恨再蓄势。雪塌草厅是情节发展必不可少的巧合,无此,便没有火烧草料场,没有林冲性格的最后升华。当然,作者也可以把此巧归于“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了。
  六巧,掇石靠庙门,“小”石掀巨澜。
  林冲至山神,入了庙门,把门掩上,旁边恰巧有一块大石头,便“掇将过来靠了门”。这一小石头非常关键,在文中取得了一石二鸟的效果。一方面因石头靠了庙门,陆虞候富安等人放火后推不开门,林冲才因此得知他们的害人奸谋,促使了林冲性格的最终转变,完成了人物性格的最后升华,更推动了情节发展到高潮。另外,雪大风急,林冲掇石靠门,抵御风寒是正常的,但要知道,此石头林冲能“轻轻”“掇开”,却让陆虞候等三人“再也推不开”,不也体现了作为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林冲的神勇吗?“小”石头之巧正可谓一石掀起千层澜,人物情节两丰满。
  “巧”让小说的情节起伏跌宕,荡气回肠,“巧”让小说中人物形象纤毫毕现,鲜活丰满。抓住文中的“巧”,方能体会作者构思的匠心。无“巧”,小说便没有了扣人心弦的“戏”,当然也没有了大家所喜爱的梁山好汉——林冲。
  (作者单位:江苏省丰县中学)
其他文献
前日,教育部会同公安部、中央保密办、工信部等相关单位召开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要求,各成员单位要狠抓关键环节,全力以赴实现
与孙中山、黄兴齐名的“辛亥三杰”宋教仁先生,不仅是一位功勋卓著的民主革命家,同时又是一位高瞻远瞩的近代教育家.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宋教仁对教育特别关注,多有主张,广有建
防火墙集群技术就是一种全新的技术,可以避免防火墙成为限制网络带宽的瓶颈和系统的单一故障点.本文对防火墙集群负载均衡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根据网络流量模型以及影响负载
"五一"劳动节前夕,一位中学班主任在班上做了一个小调查,了解孩子们对"劳动"和"劳动者"的看法。48个孩子中,38人表示劳动太累;43人表示,长大了宁愿闲着也不做普通劳动者;40个孩子希
目前搜索引擎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如何使搜索引擎快速准确地从庞大的网页数据中获取所需资源的需求.本文重点阐述了搜索引擎的Web Spider(网络蜘蛛)搜索器的搜索策略和搜索优
在普及计算机辅助教学基础上。建立以校园网为基础的课程网络教学系统,利用网络载体优化教学资源。丰富完善教学环节,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形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三进”的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