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十几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地区都在实行引进外资的政策,外商在华投资以直接投资形式为主,这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中国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们应采取正确的方式来利用FDI,使其积极作用发挥到最大。
关键词:FDI 外国直接投资 国家经济安全 海外投资
近十几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地区都在实行引进外资的政策,外商在华投资以直接投资形式为主,这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给中国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一、国际直接投资成为国际投资的主要方式
国际投资按投资方式划分,可分为国际直接投资(FDI)和国际间接投资(FII)。国际间接投资是一种传统的投资形式,也是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形式。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生产国际化和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间接投资在国际资本流动总额所占比重相对下降,对世界经济的作用和影响也相对减弱,相应地,国际直接投资成为主要的国际间的投资方式。
二、外商在华直接投资数量日益增多给中国带来的发展机会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浪潮下,中国作为世界市场的一份子,也越来越多地涉入到国际投资领域当中来,可以说是有利有弊,但总体上对于推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推进了新技术革命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增加国内投资和促进资本形成;吸纳劳动力就业;提高综合要素生产率TFP;促进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扩大中国的外贸规模,改善中国的外贸结构,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中国新兴产业迅速发展;是中国一项重要的税收来源。
第一,大量FDI流入的最直接作用是增加了中国的资本存量,有效弥补了钱纳利等人提出的储蓄-外汇双缺口。截至1999年实际流入中国的FDI占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7%,如果考虑国内的配套投资,这种资本形成效应则更为明显。
第二,外商投资企业吸纳了中国大量的劳动力就业,中国是典型的劳动力过剩经济,且大量剩余劳动力沉淀于农村。外资流入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改革开放以来,从绝对数量来看,外商投资企业吸纳从业人员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据相关统计资料计算,中国1990-1999年这10年中外商投资经济新增从业人员565万人,缓解了中国的就业压力,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增长。
第三,FDI提高了中国的综合要素生产率,这主要是因为FDI是一揽子创造性投资,随着资金的转移,观念、研究与开发、技术、管理、营销、市场网络等也会随之移向受资方。
第四,从中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来看,FDI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从中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行业结构来看,FDI主要集中在制造业。而从改革开放后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特征看,除1978-1983年期间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有所上升外,其他年度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均呈逐年递减态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不断上升,因此外资大量流入并投向第二、三产业是促进中国产业结构转变的重要因素。同时,与外国直接投资相伴而来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及其扩散效应和示范效应,促进了国内利用外资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相对提高,也间接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转变。
第五,FDI企业的进出口比率远远高于国内其他企业,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外贸进出口规模的扩大。FDI企业优化中国贸易结构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使中国享受全球分工的好处、促进出口和提升进出口商品结构上。
第六,融入世界市场的过程中,外商投资带来的开发项目和方案,也促动着国内新兴产业的崛起,为其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新兴产业主要指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这两块外商格外青睐的沃土发展最为迅猛。近几年,金融领域创新突出,其中的金融工程就是新兴产品的代表。中国加入WTO后,实现逐步开放市场的承诺,外国银行大量进驻,他们带来全新的金融理念和金融产品,为国内居民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也占领一部分市场份额。中国的国内同行企业为了避免在激烈的竞争中惨遭淘汰,也开始引进和自行开发新兴的金融产品,促成了金融工程的兴起与发展。同时,中外合资开发新项目的比例增加。这种模式提供了国内人员与外国技术人员频繁交流的平台,学习和切磋的机会增加,
第七,外国直接投资企业还为中国提供了一笔可观的税收收入。
三、外国直接投资给中国带来的负面影响
由于外商来华投资主要是看好中国庞大的市场和廉价的劳动力,而实现利润最大化是其最根本的动机,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不可避免地具有消极影响,而且随着中国加入WTO、大型跨国公司的涌进和对并购的逐步放开,这种消极影响变得越来越明显,不得不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第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国直接投资越来越多地采取独资经营方式,中外合资企业中的外商也积极通过各种方式控制企业的股权。外商千方百计取得企业的控制权主要是因为:一方面,随着国内体制改革不断推进,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环境正在形成之中,外商在华独资经营的环境明显改善,外商不再依赖中方投资者与其合作以求适应传统计划经济的许多特点;另一方面,为了保守其技术秘密以保持其竞争优势,外商采取独资经营的更重要的企图在于控制中国产业和垄断市场。
第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商有投资建厂向更多的并购国有企业、国有品牌发展,而且开始从分散、随意性收购国有企业转向有目的、有计划地并购效益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或者并购不同地区同一行业的骨干企业。由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知识可知,如果外国直接投资不是以新设企业的形式出现而是以股权调期或国有企业私有化的形式出现,那么这样的投资并不能增加东道国的生产能力。
第三,外商投资企业往往严密控制其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的扩散,中国以市场换技术的目的并没有很好地实现。多年以来,中国主动让出市场份额换来的往往是二流、三流的技术,虽然作为发展中国家考虑到吸纳更多劳动者就业中国应考虑选择适用技术,但是如果中国在技术上特别是具有战略意义产业的技术总是处于落后地位,中国将无法和国外竞争,也将危及到中国的产业安全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另外,外国直接投资很多是将其母国已经淘汰的产品生产或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中国,给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第四,国内资本被挤出。我们知道中国并不缺乏资金,中国的银行里有巨额的存款,但是外资却源源不断地流进来。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原因,是由于FDI有政策、技术和管理等有利因素,在与国内资本竞争过程中处于有利位置,因此把国内资本“挤出”和“边缘化”了,从而出现了外资持续流入、内资不见动静的局面。如果其产生了“创造性破坏”,FDI挤出了国内资本,控制了本国市场,抑制了本国企业和产业的成长,则无疑会对中国的贸易项目和投资收益项目带来直接的负面影响,进而威胁到中国国际收支的整体平衡。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情况在中国市场上还真有点迹象,表现在国有企业因机制障碍越来越难以适应竞争加剧的形势而日趋萎缩,以及“国退洋进”的盛行。
第五,由于对外资引进的监管还不十分规范,一些不法外商打着投资的幌子进行投机活动,严重影了中国经济的正常发展。尤其是近几年,国际社会预期人民币走势上升之风强劲,大量资金流入国内,这其中就存在数量不少的“热钱”。这些游资,待人民币升值大赚一笔后迅速抽逃,使中国经济不仅受益减少,而且也会加剧不稳定性。这种偏差的模式会导致经济的畸形发展,潜藏着矛盾和危机。
第六,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之间长期严重失衡,吸引外资的规模远远超过对外投资的规模。中国输出资本的主要方式是购买美国国库券。美国国库券虽然安全但收益率低,只为3%左右,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投资回报率为13%-14%左右。这两者收益的差距很大。这些都使得投资利润流出大于投资利润流入,进而导致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投资收益项目出现逆差。
四、对中国利用FDI的建议和展望
从数量关系上来看,如果中国进出口贸易的顺差能够弥补外资在华收益的汇出,那么就不会发生国际收支危机;或者,如果中国在国外的投资收益有很大,以至能抵消在华外资收益的汇出,那也就不会发生收支危机。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提升贸易项目以改善经常项目,另一方面要坚持“走出去”战略,适当加大对外直接投资。
第一,引进FDI要以增强中国产业竞争力改善未来经常项目平衡为出发点。我们应该清楚,尽管当前世界资本交易额远超过实体经济的需要,但是经常账户在金融危机防范过程中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经常账户状况不仅可以对外国资本的信心产生正面作用,而且也是防范危机的最后保障。需要注意如何通过资本引进来提高产业和国家的竞争力,从根本上改善国家未来的经常账户平衡,而非仅仅考虑数量上引进了多少外资。应该着重研究如何促进外资与中国企业的融合,加强外资企业与中国企业的后向联系,扩大其产业关联效应,在合作与竞争中推动中国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第二,以本国为主,加强对FDI企业发展的导向和管理。一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离不开国内企业和产业的强大。因此,引进FDI要以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经济结构升级为基点来考虑,按照国际市场需求和国内经济发展需要来引导外资的投向。注意借助外资来推动国内企业改善治理结构、增加透明度、提高国际竞争力以及推动国内市场的发展等。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减少并逐步取消各种政策优惠,让内外资企业得到同等待遇,鼓励国内私人资本在同样的舞台上与外资实行公平竞争。在新修订并予执行的所得税法中就体现了这一公平的宗旨。
第三,发展国内金融市场,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各级政府为谋求发展,常给予外资超国民待遇,由此,也造成了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以一种大大削弱国内企业增长的方式,来吸引夹带了国外金融资源的外国技术。这种方式,往往与促进国内企业增长与金融发展为基础的经济增长是不相协调的。为了消除这种不协调的现象,首先是要发展国内金融市场,让那些需要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国内企业,能够从国内金融市场中易于获得资金。由此,我们就可以避免为了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所造成的过分和长期依赖外国资本的不利状况,用筹集到的资金来购买外国先进技术,实现引进外国技术与接受外国直接投资之间的分离,这种发展战略是有利于中国国内企业真正实现有质量的而不是数量上的增长,并有利于提高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
第四,出于国家经济安全角度来考虑,应该格外关注外资在某些重要领域的活动,并出台相应的限制与监管政策。2007年,受到广泛关注的《反垄断法》在经过了十多年的酝酿讨论之后终于获得通过,这部法规已经于2008年8月1日施行,从影响“国家安全”的角度,我们有了更新的法律依据对外资并购交易进行审查。
尽管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面临着许多问题,但毕竟我们在“走出去”进程中已经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加快海外投资的进程,已经成为今后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政府和企业的共识。总之,只要我们及时总结中国在国际直接投资领域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建立与不断完善法律、外交、金融保险等方面的支持体系,中国海外投资事业一定能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迟早将担当起国际投资市场中举足轻重的角色。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黄婷婷.外商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科教文汇,2008(1).
2、吴靖喆.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独资化趋势的影响及对策[J].贸易,2008(6).
3、钟建飞.外商在华直接投资从新建投资到并购投资[J].资本市场,2008(2).
4、尹贤淑.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2).
5、Teng,B.S.The WTO and Entry Modes in China[J].Thunderbird Inter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04(46).
关键词:FDI 外国直接投资 国家经济安全 海外投资
近十几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地区都在实行引进外资的政策,外商在华投资以直接投资形式为主,这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给中国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一、国际直接投资成为国际投资的主要方式
国际投资按投资方式划分,可分为国际直接投资(FDI)和国际间接投资(FII)。国际间接投资是一种传统的投资形式,也是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形式。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生产国际化和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间接投资在国际资本流动总额所占比重相对下降,对世界经济的作用和影响也相对减弱,相应地,国际直接投资成为主要的国际间的投资方式。
二、外商在华直接投资数量日益增多给中国带来的发展机会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浪潮下,中国作为世界市场的一份子,也越来越多地涉入到国际投资领域当中来,可以说是有利有弊,但总体上对于推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推进了新技术革命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增加国内投资和促进资本形成;吸纳劳动力就业;提高综合要素生产率TFP;促进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扩大中国的外贸规模,改善中国的外贸结构,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中国新兴产业迅速发展;是中国一项重要的税收来源。
第一,大量FDI流入的最直接作用是增加了中国的资本存量,有效弥补了钱纳利等人提出的储蓄-外汇双缺口。截至1999年实际流入中国的FDI占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7%,如果考虑国内的配套投资,这种资本形成效应则更为明显。
第二,外商投资企业吸纳了中国大量的劳动力就业,中国是典型的劳动力过剩经济,且大量剩余劳动力沉淀于农村。外资流入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改革开放以来,从绝对数量来看,外商投资企业吸纳从业人员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据相关统计资料计算,中国1990-1999年这10年中外商投资经济新增从业人员565万人,缓解了中国的就业压力,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增长。
第三,FDI提高了中国的综合要素生产率,这主要是因为FDI是一揽子创造性投资,随着资金的转移,观念、研究与开发、技术、管理、营销、市场网络等也会随之移向受资方。
第四,从中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来看,FDI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从中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行业结构来看,FDI主要集中在制造业。而从改革开放后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特征看,除1978-1983年期间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有所上升外,其他年度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均呈逐年递减态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不断上升,因此外资大量流入并投向第二、三产业是促进中国产业结构转变的重要因素。同时,与外国直接投资相伴而来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及其扩散效应和示范效应,促进了国内利用外资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相对提高,也间接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转变。
第五,FDI企业的进出口比率远远高于国内其他企业,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外贸进出口规模的扩大。FDI企业优化中国贸易结构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使中国享受全球分工的好处、促进出口和提升进出口商品结构上。
第六,融入世界市场的过程中,外商投资带来的开发项目和方案,也促动着国内新兴产业的崛起,为其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新兴产业主要指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这两块外商格外青睐的沃土发展最为迅猛。近几年,金融领域创新突出,其中的金融工程就是新兴产品的代表。中国加入WTO后,实现逐步开放市场的承诺,外国银行大量进驻,他们带来全新的金融理念和金融产品,为国内居民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也占领一部分市场份额。中国的国内同行企业为了避免在激烈的竞争中惨遭淘汰,也开始引进和自行开发新兴的金融产品,促成了金融工程的兴起与发展。同时,中外合资开发新项目的比例增加。这种模式提供了国内人员与外国技术人员频繁交流的平台,学习和切磋的机会增加,
第七,外国直接投资企业还为中国提供了一笔可观的税收收入。
三、外国直接投资给中国带来的负面影响
由于外商来华投资主要是看好中国庞大的市场和廉价的劳动力,而实现利润最大化是其最根本的动机,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不可避免地具有消极影响,而且随着中国加入WTO、大型跨国公司的涌进和对并购的逐步放开,这种消极影响变得越来越明显,不得不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第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国直接投资越来越多地采取独资经营方式,中外合资企业中的外商也积极通过各种方式控制企业的股权。外商千方百计取得企业的控制权主要是因为:一方面,随着国内体制改革不断推进,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环境正在形成之中,外商在华独资经营的环境明显改善,外商不再依赖中方投资者与其合作以求适应传统计划经济的许多特点;另一方面,为了保守其技术秘密以保持其竞争优势,外商采取独资经营的更重要的企图在于控制中国产业和垄断市场。
第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商有投资建厂向更多的并购国有企业、国有品牌发展,而且开始从分散、随意性收购国有企业转向有目的、有计划地并购效益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或者并购不同地区同一行业的骨干企业。由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知识可知,如果外国直接投资不是以新设企业的形式出现而是以股权调期或国有企业私有化的形式出现,那么这样的投资并不能增加东道国的生产能力。
第三,外商投资企业往往严密控制其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的扩散,中国以市场换技术的目的并没有很好地实现。多年以来,中国主动让出市场份额换来的往往是二流、三流的技术,虽然作为发展中国家考虑到吸纳更多劳动者就业中国应考虑选择适用技术,但是如果中国在技术上特别是具有战略意义产业的技术总是处于落后地位,中国将无法和国外竞争,也将危及到中国的产业安全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另外,外国直接投资很多是将其母国已经淘汰的产品生产或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中国,给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第四,国内资本被挤出。我们知道中国并不缺乏资金,中国的银行里有巨额的存款,但是外资却源源不断地流进来。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原因,是由于FDI有政策、技术和管理等有利因素,在与国内资本竞争过程中处于有利位置,因此把国内资本“挤出”和“边缘化”了,从而出现了外资持续流入、内资不见动静的局面。如果其产生了“创造性破坏”,FDI挤出了国内资本,控制了本国市场,抑制了本国企业和产业的成长,则无疑会对中国的贸易项目和投资收益项目带来直接的负面影响,进而威胁到中国国际收支的整体平衡。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情况在中国市场上还真有点迹象,表现在国有企业因机制障碍越来越难以适应竞争加剧的形势而日趋萎缩,以及“国退洋进”的盛行。
第五,由于对外资引进的监管还不十分规范,一些不法外商打着投资的幌子进行投机活动,严重影了中国经济的正常发展。尤其是近几年,国际社会预期人民币走势上升之风强劲,大量资金流入国内,这其中就存在数量不少的“热钱”。这些游资,待人民币升值大赚一笔后迅速抽逃,使中国经济不仅受益减少,而且也会加剧不稳定性。这种偏差的模式会导致经济的畸形发展,潜藏着矛盾和危机。
第六,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之间长期严重失衡,吸引外资的规模远远超过对外投资的规模。中国输出资本的主要方式是购买美国国库券。美国国库券虽然安全但收益率低,只为3%左右,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投资回报率为13%-14%左右。这两者收益的差距很大。这些都使得投资利润流出大于投资利润流入,进而导致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投资收益项目出现逆差。
四、对中国利用FDI的建议和展望
从数量关系上来看,如果中国进出口贸易的顺差能够弥补外资在华收益的汇出,那么就不会发生国际收支危机;或者,如果中国在国外的投资收益有很大,以至能抵消在华外资收益的汇出,那也就不会发生收支危机。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提升贸易项目以改善经常项目,另一方面要坚持“走出去”战略,适当加大对外直接投资。
第一,引进FDI要以增强中国产业竞争力改善未来经常项目平衡为出发点。我们应该清楚,尽管当前世界资本交易额远超过实体经济的需要,但是经常账户在金融危机防范过程中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经常账户状况不仅可以对外国资本的信心产生正面作用,而且也是防范危机的最后保障。需要注意如何通过资本引进来提高产业和国家的竞争力,从根本上改善国家未来的经常账户平衡,而非仅仅考虑数量上引进了多少外资。应该着重研究如何促进外资与中国企业的融合,加强外资企业与中国企业的后向联系,扩大其产业关联效应,在合作与竞争中推动中国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第二,以本国为主,加强对FDI企业发展的导向和管理。一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离不开国内企业和产业的强大。因此,引进FDI要以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经济结构升级为基点来考虑,按照国际市场需求和国内经济发展需要来引导外资的投向。注意借助外资来推动国内企业改善治理结构、增加透明度、提高国际竞争力以及推动国内市场的发展等。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减少并逐步取消各种政策优惠,让内外资企业得到同等待遇,鼓励国内私人资本在同样的舞台上与外资实行公平竞争。在新修订并予执行的所得税法中就体现了这一公平的宗旨。
第三,发展国内金融市场,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各级政府为谋求发展,常给予外资超国民待遇,由此,也造成了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以一种大大削弱国内企业增长的方式,来吸引夹带了国外金融资源的外国技术。这种方式,往往与促进国内企业增长与金融发展为基础的经济增长是不相协调的。为了消除这种不协调的现象,首先是要发展国内金融市场,让那些需要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国内企业,能够从国内金融市场中易于获得资金。由此,我们就可以避免为了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所造成的过分和长期依赖外国资本的不利状况,用筹集到的资金来购买外国先进技术,实现引进外国技术与接受外国直接投资之间的分离,这种发展战略是有利于中国国内企业真正实现有质量的而不是数量上的增长,并有利于提高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
第四,出于国家经济安全角度来考虑,应该格外关注外资在某些重要领域的活动,并出台相应的限制与监管政策。2007年,受到广泛关注的《反垄断法》在经过了十多年的酝酿讨论之后终于获得通过,这部法规已经于2008年8月1日施行,从影响“国家安全”的角度,我们有了更新的法律依据对外资并购交易进行审查。
尽管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面临着许多问题,但毕竟我们在“走出去”进程中已经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加快海外投资的进程,已经成为今后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政府和企业的共识。总之,只要我们及时总结中国在国际直接投资领域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建立与不断完善法律、外交、金融保险等方面的支持体系,中国海外投资事业一定能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迟早将担当起国际投资市场中举足轻重的角色。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黄婷婷.外商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科教文汇,2008(1).
2、吴靖喆.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独资化趋势的影响及对策[J].贸易,2008(6).
3、钟建飞.外商在华直接投资从新建投资到并购投资[J].资本市场,2008(2).
4、尹贤淑.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2).
5、Teng,B.S.The WTO and Entry Modes in China[J].Thunderbird Inter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0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