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现在人们对高等教育的要求越来越严格,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人才培养都渐渐发生了变化,于是就出现了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其目标主要是为了培养生产、管理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了适应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的发展与需求,教师队伍也要做出改变,向“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然而,没有一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實施教学,应用型本科教育在教学教改、课堂教学、实践性教学、招生、就业、设施建设等方面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空中楼阁。本文通过分析“双师型”教师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的作用,对培养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双师型”教师;培养对策
【分类号】H319
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及人们对高等教育的要求而出现的,为了能够搞好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就必须培养出“双师型”教师队伍,但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对应用型本科教学有什么作用?如何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这些问题都是必须先要解决的,本文就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在应用型本科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提出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方法。
一、“双师型”教师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的作用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决定了应用型本科教育必须培养复合型的应用人才,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的作用。没有一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实施教学,应用型本科教育在教学教改、课堂教学、实践性教学、招生、就业、设施建设等方面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空中楼阁。只有真正培养和发挥“双师型”教师的作用,才真正抓住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切入点和龙头。
(一)“双师型”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教学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教学改革是教学中心的中心,“双师型”教师在专业改革和专业建设中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优秀的“双师型”教师能够及时洞察预测行业发展变化,捕捉行业人才供求信息,及早调整专业培养方向,适应市场对人才需求。“双师型”教师比较了解社会生产实际所需的知识、能力和发展趋势。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样的专业,如何评价,如何改革,如何对教学理论和技能结构行合理整合。“双师型”教师是沟通社会生产实际与教学改革的桥梁,能够使教学改革和专业设置更有针对性、实用性、实效性,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二)“双师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当今我们处于一个信息化时代,就知识信息来源渠道而言,有时学生甚至比教师更为广泛。因此现代的教师不仅要像蜡烛,应该更像“核聚变”的太阳一样,照亮别人的同时也要丰富自己。“双师型”教师能够根据生产所需,发挥自身理论、实践双重优势,在课堂中通过典型技术案例分析、专题讨论、方案设计等方式,使学生活学活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形成。
(三)“双师型”教师在实践性教学中的作用
能否培养本科层次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关键之一,就是科学设置各个阶段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项目和实训项目的设置对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非常关键。“双师型”教师比较清楚生产中常见技术问题与处理方法,因此在专项能力、综合能力培养过程中能够开设出设计型、创新性、综合性的实验或实训项目。能够发挥先进的教学实验、实训设施和场地的作用,实行双向互动式兴趣教学,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对策
(一)强化对“双师”的理解与认识
对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理解,笔者认为“双师型”教师主要体现在“双能力”上,只有转换为相应的能力,才能运用到教学与实践中。“双师”除了反映教师的个体能力之外,更多应反映出师资队伍团队的一种整体素质,即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的“双师型”专业团队。
本科院校要营造培养“双师型”教师的良好氛围,提供各种政策和资金支持,培养“双师团队”。在这个团队中,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形成一个既有擅长理论教学的教师,也有对实践操作得心应手的教师,既有研究型的学术带头人,也有企业单位的一线技术骨干、实践带头人的具有较强凝聚力的团体,人尽所长,共同组成一个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理论与实践并重,符合“双师型“要求的教师团队。
(二)拓宽教师来源渠道
从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结构看,教师来源较为单一,主要是来源于研究型大学的毕业生和部分研究型大学的教师,这样的师资结构难免会走上复制研究型大学的老路,不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宗旨,因此,拓宽教师的来源渠道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一个重要举措。
以武昌工学院为例,2014年春,该校共引进特聘教师33人,这些教师中,有来自公司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有来自企业一线的工程师等,他们定期给相关专业学生上课,定期进行技术指导,开展专题讲座,通过他们的教学,可以缩短学校与社会的差距,了解企业对人才的最新要求,有利于教学互长。
(三) 加强教师培养投入,建立多方位培养模式
可以通过建立长效的教师管理机制,加强“双师型”教师的自主培养,可以开展以教师自有项目为指导的自主培养模式,教师以自有科研项目为中心,吸纳一定数量的专业学生参与,教师担任学生的科研导师,实行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指导模式,直至学生毕业,这样,教师一方面提高了自我科研实践水平,另一方面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有全面的提升。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个长期过程,不能搞“运动式“建设,而应建立起长效机制,建立教师的终身学习与培训制度,目前,我国大部分本科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还停留在“短、平、快”的阶段,即是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少的投入达到最大的效益状态,但要使教师产生持久的动力,这种间歇性的、凌乱的、随意的培训状态很难持续,一旦学校不重视或减低投入,就又回到原来的老路上去了。
总结:
时代的发展要求本科院校培养出适合现代社会的人才,于是便出现了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为此,学校就要在教学方式、师资队伍上做出相应的改变。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向着转型为应用型教育教学的本科院校过程中必要的一步,是新时代教育教学中培养应用型教学理念的重要手段。如果学校不对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重视起来的话,就会对建立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甚至与社会脱轨,落伍于时代。因此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强化对“双师”的理解与认识、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加强教师培养投入等方面着手,培养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史红英. 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与激励机制研究——以武昌工学院为例[J]. 科技广场,2015,02:162-166.
[2]刘艳珍,付晓莉.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立体化培养模式新探——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 山东英才学院学报,2015,01:4-7+58.
[3]蔡雪峰 ,毛红斌. “双师型”教师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的作用及培养途径[J]. 中国大学教学,2005,06:55-56.
[4]韦文联.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实践能力建设研究[J]. 全球教育展望,2014,05:43-52.
[5]周敏. 独立学院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
[6]姚吉祥.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缺失及对策研究[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139-142.
[7]宁国庆. 我国高校实践教学的回顾与思考[D].喀什师范学院,2013.
[8]吕明. 论应用型本科高校法学实践教学的完善与更新[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05:106-109.
[9]刘佳. 在线培训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104-106.
《本研究系辽宁省教育厅2014年度立项课题"高职院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型策略研究"最终研究成果》课题编号:w2014385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双师型”教师;培养对策
【分类号】H319
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及人们对高等教育的要求而出现的,为了能够搞好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就必须培养出“双师型”教师队伍,但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对应用型本科教学有什么作用?如何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这些问题都是必须先要解决的,本文就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在应用型本科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提出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方法。
一、“双师型”教师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的作用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决定了应用型本科教育必须培养复合型的应用人才,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的作用。没有一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实施教学,应用型本科教育在教学教改、课堂教学、实践性教学、招生、就业、设施建设等方面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空中楼阁。只有真正培养和发挥“双师型”教师的作用,才真正抓住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切入点和龙头。
(一)“双师型”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教学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教学改革是教学中心的中心,“双师型”教师在专业改革和专业建设中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优秀的“双师型”教师能够及时洞察预测行业发展变化,捕捉行业人才供求信息,及早调整专业培养方向,适应市场对人才需求。“双师型”教师比较了解社会生产实际所需的知识、能力和发展趋势。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样的专业,如何评价,如何改革,如何对教学理论和技能结构行合理整合。“双师型”教师是沟通社会生产实际与教学改革的桥梁,能够使教学改革和专业设置更有针对性、实用性、实效性,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二)“双师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当今我们处于一个信息化时代,就知识信息来源渠道而言,有时学生甚至比教师更为广泛。因此现代的教师不仅要像蜡烛,应该更像“核聚变”的太阳一样,照亮别人的同时也要丰富自己。“双师型”教师能够根据生产所需,发挥自身理论、实践双重优势,在课堂中通过典型技术案例分析、专题讨论、方案设计等方式,使学生活学活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形成。
(三)“双师型”教师在实践性教学中的作用
能否培养本科层次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关键之一,就是科学设置各个阶段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项目和实训项目的设置对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非常关键。“双师型”教师比较清楚生产中常见技术问题与处理方法,因此在专项能力、综合能力培养过程中能够开设出设计型、创新性、综合性的实验或实训项目。能够发挥先进的教学实验、实训设施和场地的作用,实行双向互动式兴趣教学,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对策
(一)强化对“双师”的理解与认识
对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理解,笔者认为“双师型”教师主要体现在“双能力”上,只有转换为相应的能力,才能运用到教学与实践中。“双师”除了反映教师的个体能力之外,更多应反映出师资队伍团队的一种整体素质,即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的“双师型”专业团队。
本科院校要营造培养“双师型”教师的良好氛围,提供各种政策和资金支持,培养“双师团队”。在这个团队中,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形成一个既有擅长理论教学的教师,也有对实践操作得心应手的教师,既有研究型的学术带头人,也有企业单位的一线技术骨干、实践带头人的具有较强凝聚力的团体,人尽所长,共同组成一个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理论与实践并重,符合“双师型“要求的教师团队。
(二)拓宽教师来源渠道
从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结构看,教师来源较为单一,主要是来源于研究型大学的毕业生和部分研究型大学的教师,这样的师资结构难免会走上复制研究型大学的老路,不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宗旨,因此,拓宽教师的来源渠道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一个重要举措。
以武昌工学院为例,2014年春,该校共引进特聘教师33人,这些教师中,有来自公司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有来自企业一线的工程师等,他们定期给相关专业学生上课,定期进行技术指导,开展专题讲座,通过他们的教学,可以缩短学校与社会的差距,了解企业对人才的最新要求,有利于教学互长。
(三) 加强教师培养投入,建立多方位培养模式
可以通过建立长效的教师管理机制,加强“双师型”教师的自主培养,可以开展以教师自有项目为指导的自主培养模式,教师以自有科研项目为中心,吸纳一定数量的专业学生参与,教师担任学生的科研导师,实行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指导模式,直至学生毕业,这样,教师一方面提高了自我科研实践水平,另一方面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有全面的提升。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个长期过程,不能搞“运动式“建设,而应建立起长效机制,建立教师的终身学习与培训制度,目前,我国大部分本科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还停留在“短、平、快”的阶段,即是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少的投入达到最大的效益状态,但要使教师产生持久的动力,这种间歇性的、凌乱的、随意的培训状态很难持续,一旦学校不重视或减低投入,就又回到原来的老路上去了。
总结:
时代的发展要求本科院校培养出适合现代社会的人才,于是便出现了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为此,学校就要在教学方式、师资队伍上做出相应的改变。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向着转型为应用型教育教学的本科院校过程中必要的一步,是新时代教育教学中培养应用型教学理念的重要手段。如果学校不对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重视起来的话,就会对建立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甚至与社会脱轨,落伍于时代。因此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强化对“双师”的理解与认识、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加强教师培养投入等方面着手,培养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史红英. 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与激励机制研究——以武昌工学院为例[J]. 科技广场,2015,02:162-166.
[2]刘艳珍,付晓莉.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立体化培养模式新探——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 山东英才学院学报,2015,01:4-7+58.
[3]蔡雪峰 ,毛红斌. “双师型”教师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的作用及培养途径[J]. 中国大学教学,2005,06:55-56.
[4]韦文联.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实践能力建设研究[J]. 全球教育展望,2014,05:43-52.
[5]周敏. 独立学院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
[6]姚吉祥.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缺失及对策研究[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139-142.
[7]宁国庆. 我国高校实践教学的回顾与思考[D].喀什师范学院,2013.
[8]吕明. 论应用型本科高校法学实践教学的完善与更新[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05:106-109.
[9]刘佳. 在线培训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104-106.
《本研究系辽宁省教育厅2014年度立项课题"高职院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型策略研究"最终研究成果》课题编号:w2014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