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侘寂是一种思想,一种美学,一种世界观,其主张的是褪去物质性之后,所看到的事物本质之美。文章通过对侘寂美学和禅宗思想的分析和认识,结合日本园林和中国古典园林的赏析,探讨侘寂之美对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以及对于设计的思考和启示。
关键词:侘寂美学;禅宗思想;枯山水;意境
日本侘寂美学与中国禅宗思想
侘寂美学是日本美学意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侘寂(Wabi-sabi)是日本传统文化、美学、世界观、思想哲学的根基,是顺应自然时间推移变换的结果,是一种强调朴素淡雅的美,侘寂之美的体现存在于多个维度之上,无论寺庙、庭院园林、茶具、还是服饰,到处都是这个概念的展现。
中国的禅宗思想是印度佛教思想传入中国后经过发展的产物,追根溯源,日本的侘寂思想源自中国佛家中的禅宗思想,二者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禅宗思想是一种通过心性修持从而得到心性提升的思想,摆脱烦恼、追求生命自觉和精神境界的文化理想。禅宗思想强调发现残缺的美,接受自然的变换。所宣扬的也是一种朴素,淡然,寂静的价值观。在这种美学的价值观培养下,使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自然和生活中的残缺美、朴素美,产生对于生活新的美学观点。
日本园林的侘寂美
日本园林中侘寂美的典型代表——枯山水,在日本现存最古老的一本造园学专著《作庭记》中最早出现了枯山水一词,书中写道:“于无池无水处立石之庭园。”随着室町时期的到来,社会的文化阶层逐渐从贵族向僧侣转化,他们开始在寺院中修建小尺度的庭院,运用这种缩微式的园林景观,在庭院的方寸之间体味到山川江河。在此之后,枯山水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也被僧侣看做是助益于提升修为、参禅冥想之地,因此枯山水逐渐得到广泛应用于日本园林。
最严格意义的枯山水,同时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日本京都府龙安寺,其中蕴含的侘寂之美言之不尽,这座始建于1450年的禅宗古寺,将日本庭院园林的抽象美展现的淋漓尽致。方丈庭前一块面积不大的矩形白沙地上,放置着五组(共十五块)大小不一的石块,这组枯山水用白沙、景石、苔藓以及周围的建筑、植物将侘寂之美的静谧、深邃、朴素、淡雅完美呈现,用石块象征山峦,用白沙象征湖海,用线条表示水纹,为观赏者展示了一幅似画非画不对称的山水画卷,诠释了枯山水的最高境界。
日本园林的发展演化形成与日本特殊的地理环境因素是分不开的,日本是一个岛国,加之处于火山地震带的地理位置,导致生存空间狭小,国土资源极其有限,经历无数次的自然灾害和资源短缺,日本人意识到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从而形成了尊重、崇尚自然的美德。所以日本人开始追求“小”的事物,形成了日本人的缩小意识,日本人把这种小的意识运用于各种设计方向,当然其中包括日式园林的设计,日本的庭院,善于在更小的空间中集成更多的功能需要,也养成一种对自然资源的危机感,以“小”见大,追求一种亲切、小巧、朴素的设计风格,因此侘寂美学思想与日本的设计思想十分吻合,传统美学在设计中的运用无处不在。
中国古典园林的禅宗思想
禅宗思想传入中国,逐渐成为中国化的产物,在宋唐时期达到鼎盛,这时候的文人园林在禅宗思想的影响下有了新的发展,自宋代开始,文人雅士开始追求安静淡雅的生活环境,沉醉于山水之间,在这种价值观和人生观之下不断追求自由安逸的环境,这其实都是禅宗思想对其的影响。
禅宗思想对于个人的审美情趣和思想境界都具有一定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江南园林又有很大一部分是由这些文人墨客设计建造,因此禅宗思想很大程度的渗透到文人对于园林的设计构思、整体布局当中。禅宗思想下的中国古典园林追求一种意境美,意境是一种通过营造的氛围以及环境,使观赏者产生的一种难以用语言和文字进行传递的精神境界,对于同样的园林景观空间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心里感受和体会,因此意境中蕴含着禅意。“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是中国造园史上所要达到的最高意境和艺术效果,摒弃了以往的人工堆造,强调造园应当顺应自然,使人为美融入自然当中,以达到对于天人合一的追求。
侘寂美与禅宗思想的启示
侘寂美学与禅宗思想强调的是让人们在不完美的事物中发现美,追求一种直观的生活方式,接受自然变化所带来的生死循环,其本质关键在于:质朴、安静、素雅、淡然。在园林景观的设计和空间意境的营造中,创造出质朴、清宁、内敛的环境,使观赏者在景观空间中得到的心灵的放松,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在園林空间的布局上,日本园林常以写意象征手法表现自然,构图简洁、意蕴丰富,小巧、静谧、深邃的空间感受,除去过多繁琐的修饰,没有很明显的留下设计师的个人主观意愿和设计特征,所剩下的只有一派的自然的景象。在材料的应用上,日式园林多采用自然材料,不加过分的装饰,将大自然的景象进行重新的组合,充分诠释了侘寂美的朴素。在意境的营造上,日式园林善于与观赏者产生心灵上的对话,情感上的共鸣,使其现代都市生活的压力得以释放。
日本的侘寂美学思想源于中国的禅宗思想,我们在设计中,也应该从多个角度去考虑,汲取日本园林设计的精华,结合中国传统禅宗美学,将其充分应该应用于现代园林设计当中,设计出更容易符合现代人审美的园林景观作品,让设计可以经受的住时间的考验,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童寯《东南园墅》著[M].童明译浦睿文化/湖南美术出版社,2018(11)
[2]田大方,崔晶.禅宗思想与宋代文人园林的关系[J].山西建筑,2018,44(03):215-216.
[3]刘恩熙.“侘寂”美学在中国园林中的运用[J].南方农机,2019,50(02):94.
[4]陈帅,刘长宜,仝丽丽.浅论日本笔记文学中的园林意境[J].艺术教育,2017(Z1):248-249.
关键词:侘寂美学;禅宗思想;枯山水;意境
日本侘寂美学与中国禅宗思想
侘寂美学是日本美学意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侘寂(Wabi-sabi)是日本传统文化、美学、世界观、思想哲学的根基,是顺应自然时间推移变换的结果,是一种强调朴素淡雅的美,侘寂之美的体现存在于多个维度之上,无论寺庙、庭院园林、茶具、还是服饰,到处都是这个概念的展现。
中国的禅宗思想是印度佛教思想传入中国后经过发展的产物,追根溯源,日本的侘寂思想源自中国佛家中的禅宗思想,二者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禅宗思想是一种通过心性修持从而得到心性提升的思想,摆脱烦恼、追求生命自觉和精神境界的文化理想。禅宗思想强调发现残缺的美,接受自然的变换。所宣扬的也是一种朴素,淡然,寂静的价值观。在这种美学的价值观培养下,使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自然和生活中的残缺美、朴素美,产生对于生活新的美学观点。
日本园林的侘寂美
日本园林中侘寂美的典型代表——枯山水,在日本现存最古老的一本造园学专著《作庭记》中最早出现了枯山水一词,书中写道:“于无池无水处立石之庭园。”随着室町时期的到来,社会的文化阶层逐渐从贵族向僧侣转化,他们开始在寺院中修建小尺度的庭院,运用这种缩微式的园林景观,在庭院的方寸之间体味到山川江河。在此之后,枯山水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也被僧侣看做是助益于提升修为、参禅冥想之地,因此枯山水逐渐得到广泛应用于日本园林。
最严格意义的枯山水,同时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日本京都府龙安寺,其中蕴含的侘寂之美言之不尽,这座始建于1450年的禅宗古寺,将日本庭院园林的抽象美展现的淋漓尽致。方丈庭前一块面积不大的矩形白沙地上,放置着五组(共十五块)大小不一的石块,这组枯山水用白沙、景石、苔藓以及周围的建筑、植物将侘寂之美的静谧、深邃、朴素、淡雅完美呈现,用石块象征山峦,用白沙象征湖海,用线条表示水纹,为观赏者展示了一幅似画非画不对称的山水画卷,诠释了枯山水的最高境界。
日本园林的发展演化形成与日本特殊的地理环境因素是分不开的,日本是一个岛国,加之处于火山地震带的地理位置,导致生存空间狭小,国土资源极其有限,经历无数次的自然灾害和资源短缺,日本人意识到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从而形成了尊重、崇尚自然的美德。所以日本人开始追求“小”的事物,形成了日本人的缩小意识,日本人把这种小的意识运用于各种设计方向,当然其中包括日式园林的设计,日本的庭院,善于在更小的空间中集成更多的功能需要,也养成一种对自然资源的危机感,以“小”见大,追求一种亲切、小巧、朴素的设计风格,因此侘寂美学思想与日本的设计思想十分吻合,传统美学在设计中的运用无处不在。
中国古典园林的禅宗思想
禅宗思想传入中国,逐渐成为中国化的产物,在宋唐时期达到鼎盛,这时候的文人园林在禅宗思想的影响下有了新的发展,自宋代开始,文人雅士开始追求安静淡雅的生活环境,沉醉于山水之间,在这种价值观和人生观之下不断追求自由安逸的环境,这其实都是禅宗思想对其的影响。
禅宗思想对于个人的审美情趣和思想境界都具有一定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江南园林又有很大一部分是由这些文人墨客设计建造,因此禅宗思想很大程度的渗透到文人对于园林的设计构思、整体布局当中。禅宗思想下的中国古典园林追求一种意境美,意境是一种通过营造的氛围以及环境,使观赏者产生的一种难以用语言和文字进行传递的精神境界,对于同样的园林景观空间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心里感受和体会,因此意境中蕴含着禅意。“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是中国造园史上所要达到的最高意境和艺术效果,摒弃了以往的人工堆造,强调造园应当顺应自然,使人为美融入自然当中,以达到对于天人合一的追求。
侘寂美与禅宗思想的启示
侘寂美学与禅宗思想强调的是让人们在不完美的事物中发现美,追求一种直观的生活方式,接受自然变化所带来的生死循环,其本质关键在于:质朴、安静、素雅、淡然。在园林景观的设计和空间意境的营造中,创造出质朴、清宁、内敛的环境,使观赏者在景观空间中得到的心灵的放松,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在園林空间的布局上,日本园林常以写意象征手法表现自然,构图简洁、意蕴丰富,小巧、静谧、深邃的空间感受,除去过多繁琐的修饰,没有很明显的留下设计师的个人主观意愿和设计特征,所剩下的只有一派的自然的景象。在材料的应用上,日式园林多采用自然材料,不加过分的装饰,将大自然的景象进行重新的组合,充分诠释了侘寂美的朴素。在意境的营造上,日式园林善于与观赏者产生心灵上的对话,情感上的共鸣,使其现代都市生活的压力得以释放。
日本的侘寂美学思想源于中国的禅宗思想,我们在设计中,也应该从多个角度去考虑,汲取日本园林设计的精华,结合中国传统禅宗美学,将其充分应该应用于现代园林设计当中,设计出更容易符合现代人审美的园林景观作品,让设计可以经受的住时间的考验,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童寯《东南园墅》著[M].童明译浦睿文化/湖南美术出版社,2018(11)
[2]田大方,崔晶.禅宗思想与宋代文人园林的关系[J].山西建筑,2018,44(03):215-216.
[3]刘恩熙.“侘寂”美学在中国园林中的运用[J].南方农机,2019,50(02):94.
[4]陈帅,刘长宜,仝丽丽.浅论日本笔记文学中的园林意境[J].艺术教育,2017(Z1):24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