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当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近年来,我们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同时,紧紧立足学校实际,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当前未成年人存在的突出问题,以“规范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为突破口,通过营造氛围,丰富活动,强化管理,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
一、提高认识,开发自驱
1、说理教育。知、情、意、行是道德教育界的四个重要层次,而“知”是最基本的。任何一种道德现象,只有当学生对它产生了正确的认识后,才有可能内化为情感和思想,外化为行为和习惯。因此,当对学生提出一种行为习惯的要求时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向学生阐述,使他们有感性的认识。现在,小学生身边的零用钱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正确合理地使用这些钱,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如:有同学花钱大手大脚,每天吃许多零食。教师可帮助他统计一下一天或一星期吃零食所花的钱,并建议他用同等的钱买一些自己喜欢的书或学习用品。通过对比,学习就能形象、直观的感受到不乱花零食的意义,从而很乐意地、主动的节约用钱,多买书、多看书,形成良好地习惯。
2、榜样教育。模仿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模仿的对象是无穷的,尤其是小学生模仿性能强,为学生树立榜样,是行为规范训练的有效形式。根据这一特点,教师经常给学生讲名人名家的故事,同时树立学生身边的典型,从身边的人学起。我校利用每周一升旗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榜样教育,内容都是由四年级以上的学生自己写身边的好人好事,让学生们树立身边的榜样,从而形成一种自尊自爱、自我激励的动力。我们在学生中开展“身边的榜样”、“我要向他学”“这样做才对”等活动,使学生养成模仿身边好人好事的习惯。
3、仪式教育。小学低年级学生情感体验具有直接性和情境性,当引起学生产生某种情感体会的事物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就会产生某种情感体验。如小学生刚入队时,站在队旗下宣誓,那庄严隆重的入队仪式,另每一个儿童回味无穷。这是教师适當的点拨引导:“我们已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了,我们应该怎样做?”每周的升旗仪式也是对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的良好契机。结合“小学生行为规范”进行的各项竞赛活动,都能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协助、刻苦拼搏精神。
4、活动教育。我校对学生行为习惯的检查,我们是天天有检查,周周有总结,利用每周一升旗时候将上周的评比结果公布给大家,以此来督促学生。现在学生们的集体意识增强了。如在每周一公布成绩的时候,我特意观察过学生们的表情,得高分的班级学生特别高兴,而那些分数低的班级的学生表情非常沮丧。还用我们的卫生检查都是由一至六年级的卫生委员来检查,一天在检查卫生完毕后,回到办公室,我发现一位一年级的小同学站在那里一直没动,后来等其他学生都护以来的时候,她就问我们班减分了没有,逐个地看着地面、墙面、门窗、玻璃、窗台等,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连一年级的小同学的集体荣誉感都增强了啊。除此之外我校还开展了书法比赛、口算比赛、朗读比赛、古诗词背诵、手抄报评比、跳绳比赛、绘画展等活动,每次活动都要选出一大部分优秀的学生以发喜报的形式进行精神鼓励。现在我校还安排了每天早晨十分钟的课外阅读时间,主要是读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教育诗篇,还有每天一节课的读书活动,每周半天的特色兴趣小组活动。
二、知行合一、形成意志力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知行合一的结果,但是很多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存在校内和校外,自己说的和做得不一致的现象,校内是好学生,而在家里是“小皇帝”,这样发展下去就会形成双重人格,染上言行不一的恶习,必然会影响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老师经常开展丰富多彩、趣味性浓的集体活动,让学生参加。如“讲雷锋故事,从故事中让学生知道雷锋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与此同时,表扬班上那些言行一致的好学生,他们也是我们身边的好榜样。教师还应该加强学校和家庭的沟通,使学校协调一致,形成合力,不给孩子营造“小皇帝的环境”。家长主动配合学校加强教育,督促检查,并认真做好子女在家的行为习惯,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作为小学生他们的自制力很差,反复性很强,一个良好的道德行为的形成还必须经过严格训练,对于已形成的好行为加以巩固强化,磨练孩子的意志,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三、以身作则,增强外铄力
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长期生活在一起,由于教育者的身边,比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检验。学生自然的视班主任老师为学习的楷模,他的一言一行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教育意义。因此,教师应该以身作则,给学生作示范,严以律己、从我做起、为人师表、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成为小学生最直接、最重要、最活生生的典型。在这方面我校教师做的很好,就拿每天早晨来说吧!走进我们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教师们手拿笤帚带领着孩子们在那里做值日,给同学们做出了表率;每周一下午的大扫除,在校园里、教室里,看见的也是老师们动手给学生们做示范,教学生们做卫生的技巧,同时更起到了示范作用,为学生们做了榜样。
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他需要学生们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们不断的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月累,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提高认识,开发自驱
1、说理教育。知、情、意、行是道德教育界的四个重要层次,而“知”是最基本的。任何一种道德现象,只有当学生对它产生了正确的认识后,才有可能内化为情感和思想,外化为行为和习惯。因此,当对学生提出一种行为习惯的要求时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向学生阐述,使他们有感性的认识。现在,小学生身边的零用钱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正确合理地使用这些钱,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如:有同学花钱大手大脚,每天吃许多零食。教师可帮助他统计一下一天或一星期吃零食所花的钱,并建议他用同等的钱买一些自己喜欢的书或学习用品。通过对比,学习就能形象、直观的感受到不乱花零食的意义,从而很乐意地、主动的节约用钱,多买书、多看书,形成良好地习惯。
2、榜样教育。模仿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模仿的对象是无穷的,尤其是小学生模仿性能强,为学生树立榜样,是行为规范训练的有效形式。根据这一特点,教师经常给学生讲名人名家的故事,同时树立学生身边的典型,从身边的人学起。我校利用每周一升旗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榜样教育,内容都是由四年级以上的学生自己写身边的好人好事,让学生们树立身边的榜样,从而形成一种自尊自爱、自我激励的动力。我们在学生中开展“身边的榜样”、“我要向他学”“这样做才对”等活动,使学生养成模仿身边好人好事的习惯。
3、仪式教育。小学低年级学生情感体验具有直接性和情境性,当引起学生产生某种情感体会的事物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就会产生某种情感体验。如小学生刚入队时,站在队旗下宣誓,那庄严隆重的入队仪式,另每一个儿童回味无穷。这是教师适當的点拨引导:“我们已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了,我们应该怎样做?”每周的升旗仪式也是对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的良好契机。结合“小学生行为规范”进行的各项竞赛活动,都能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协助、刻苦拼搏精神。
4、活动教育。我校对学生行为习惯的检查,我们是天天有检查,周周有总结,利用每周一升旗时候将上周的评比结果公布给大家,以此来督促学生。现在学生们的集体意识增强了。如在每周一公布成绩的时候,我特意观察过学生们的表情,得高分的班级学生特别高兴,而那些分数低的班级的学生表情非常沮丧。还用我们的卫生检查都是由一至六年级的卫生委员来检查,一天在检查卫生完毕后,回到办公室,我发现一位一年级的小同学站在那里一直没动,后来等其他学生都护以来的时候,她就问我们班减分了没有,逐个地看着地面、墙面、门窗、玻璃、窗台等,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连一年级的小同学的集体荣誉感都增强了啊。除此之外我校还开展了书法比赛、口算比赛、朗读比赛、古诗词背诵、手抄报评比、跳绳比赛、绘画展等活动,每次活动都要选出一大部分优秀的学生以发喜报的形式进行精神鼓励。现在我校还安排了每天早晨十分钟的课外阅读时间,主要是读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教育诗篇,还有每天一节课的读书活动,每周半天的特色兴趣小组活动。
二、知行合一、形成意志力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知行合一的结果,但是很多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存在校内和校外,自己说的和做得不一致的现象,校内是好学生,而在家里是“小皇帝”,这样发展下去就会形成双重人格,染上言行不一的恶习,必然会影响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老师经常开展丰富多彩、趣味性浓的集体活动,让学生参加。如“讲雷锋故事,从故事中让学生知道雷锋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与此同时,表扬班上那些言行一致的好学生,他们也是我们身边的好榜样。教师还应该加强学校和家庭的沟通,使学校协调一致,形成合力,不给孩子营造“小皇帝的环境”。家长主动配合学校加强教育,督促检查,并认真做好子女在家的行为习惯,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作为小学生他们的自制力很差,反复性很强,一个良好的道德行为的形成还必须经过严格训练,对于已形成的好行为加以巩固强化,磨练孩子的意志,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三、以身作则,增强外铄力
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长期生活在一起,由于教育者的身边,比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检验。学生自然的视班主任老师为学习的楷模,他的一言一行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教育意义。因此,教师应该以身作则,给学生作示范,严以律己、从我做起、为人师表、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成为小学生最直接、最重要、最活生生的典型。在这方面我校教师做的很好,就拿每天早晨来说吧!走进我们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教师们手拿笤帚带领着孩子们在那里做值日,给同学们做出了表率;每周一下午的大扫除,在校园里、教室里,看见的也是老师们动手给学生们做示范,教学生们做卫生的技巧,同时更起到了示范作用,为学生们做了榜样。
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他需要学生们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们不断的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月累,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