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人们至今还对剧中人物解放军剿匪小分队团参谋长少剑波记忆犹新。这一艺术形象的塑造者便是上海京剧院表演艺术家、高派老生传人沈金波。
与毛泽东切磋《逍遥津》
沈金波生就一副超高清亮的“金嗓子”,他的演唱风格,深得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欣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经常被邀请参加为中央首长演出的内部晚会。在一次晚会上,兴致勃勃的毛泽东竟先后点他唱了11段高派名剧。其中,对《逍遥津》毛泽东更是百听不厌。一次,毛泽东特意将演出后的沈金波唤到面前请教:“你刚才唱的《逍遥津》,怎么和我记得的有点不一样?”
“不知主席所记得的《逍遥津》,是怎样唱的?”沈金波认真地问道。
于是,毛泽东便兴味甚浓地抬手拍板,哼唱起来。
听了出自毛泽东之口的《逍遥津》,沈金波全明白了,那是50年前被称为汪派名角的汪桂芬老先生所唱的样式,可见毛泽东对京剧的喜爱与熟悉非同一般。
周恩来正名现代京剧
在与中央领导人的接触中,沈金波与周恩来的接触更多。周恩来的渊博知识和求实作风,尤使沈金波敬佩。他回忆到,周恩来曾向他如数家珍地讲述京剧的发展史。使他难忘的是,周恩来看完他演出的现代京剧《红色风暴》后,给予积极鼓励,并主动提出:“以后,你们改戏需要什么历史资料,我可以提供。”
1964年夏天,沈金波以《送肥记》和《战海浪》两出独幕现代京剧,参加北京的京剧现代戏全国会演,遭到保守势力的攻击,有人讽刺他的演出是“非驴非马”。沈金波情绪受了影响。周恩来知道后当面肯定他的演出,并既有针对性又十分风趣地说:“非驴非马是骡子嘛,它吃草少而且力气大。”
曾被江青嫌“太瘦”
在“八亿人民八部戏”的年代,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是艺术成就最高的“样板戏”之一,备受中央重视和全国人民瞩目,而沈金波也由此家喻户晓。《智取威虎山》的主要演员有李仲林(饰杨子荣)、纪玉良、王正屏、贺永华(饰座山雕)等,1958年8月首演于南京中华剧场。1963年,经周信芳院长提议加工修改,于同年6月,晋京参加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的首轮演出。毛泽东、周恩来观看了演出,基本上肯定了这个戏。后来江青传达了毛泽东的意见:认为反面人物的戏太重,要加强正面人物的唱,不要把杨子荣搞成孤胆英雄。据此,加强了杨子荣和少剑波的戏,删削了几个反面角色的戏。
1965年3月,鉴于贺龙元帅看戏时曾提出“杨子荣不是有匹马吗?京剧里骑马上山比踏雪上山更好看”,创作人员增加了《打虎上山》中的“马舞”和小分队的“行军”、“滑雪”等舞蹈场面。
1968年秋,《智取威虎山》赴北京定稿,拍彩色影片。在此期间,剧组曾邀请小说《林海雪原》中楊子荣的战友孙大得来作报告,江青对此十分恼火。1969年6月,江青指令:样板戏与小说《林海雪原》有质的区别,《智取威虎山》必须改名!接着江青提出要对《智取威虎山》做“脱胎换骨的改造”,将剧名改为“《智取飞谷山》”;夹皮沟改为“桦树沟”;剧中人物杨子荣改名“梁志彤”,少剑波改名“赵建刚”,座山雕改名“隋三刀”等等。江青还把美化英雄的希望寄托在化妆上。但化妆师化的妆,她怎么看也不满意。她指着童祥苓的脸部造型说:“化妆时,眼睛角上要往上画出去一些。现在杨子荣的眼睛滚圆滚圆的,脸又这么横,一点也不英俊。这样不允许!”接着她又点了沈金波的名字:“你怎么面黄肌瘦的?是不是不给你吃?”沈金波一愣,无言以对,过了半天才说了一句:“我身体挺好,我还觉得胖了些呢。”后来,毛泽东批评了江青等人的做法,这才使该剧的地名、人名得以恢复。
晚年壮志未酬
在“文革”之后,《智取成虎山》演出场次很少,沈金波又因接老戏不多而苦叹不已:“作为一个演员,老不演戏怎么行呢?”于是,他主动要求调到上海戏曲学校,负责教学工作。平时,他经常是三句话不离本行,为京剧现状忧虑而溢于言表:“十年能出一名状元,却出不了一名好演员。”他多次对上海戏校学生说:“你们老戏学得少,自己库存货少,创新就很难。有人总想学《智取威虎山》的少剑波,以为我唱的那段‘朔风吹’是新创的,其实这段唱都是从老戏里来的,老戏里好东西太多了,多学用起来才方便。” 退休后,沈金波的心情越发郁闷,经常以酒浇愁。1989年仲秋,沈金波被查出患有肝癌。手术后,同仁们去探望,他颇有壮志未酬之感:“我多么想多教两出戏,让咱们的国粹少失传一些。”1990年7月14日,这位天才艺术家溘然长逝,终年64岁。 (责编:孙展)
与毛泽东切磋《逍遥津》
沈金波生就一副超高清亮的“金嗓子”,他的演唱风格,深得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欣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经常被邀请参加为中央首长演出的内部晚会。在一次晚会上,兴致勃勃的毛泽东竟先后点他唱了11段高派名剧。其中,对《逍遥津》毛泽东更是百听不厌。一次,毛泽东特意将演出后的沈金波唤到面前请教:“你刚才唱的《逍遥津》,怎么和我记得的有点不一样?”
“不知主席所记得的《逍遥津》,是怎样唱的?”沈金波认真地问道。
于是,毛泽东便兴味甚浓地抬手拍板,哼唱起来。
听了出自毛泽东之口的《逍遥津》,沈金波全明白了,那是50年前被称为汪派名角的汪桂芬老先生所唱的样式,可见毛泽东对京剧的喜爱与熟悉非同一般。
周恩来正名现代京剧
在与中央领导人的接触中,沈金波与周恩来的接触更多。周恩来的渊博知识和求实作风,尤使沈金波敬佩。他回忆到,周恩来曾向他如数家珍地讲述京剧的发展史。使他难忘的是,周恩来看完他演出的现代京剧《红色风暴》后,给予积极鼓励,并主动提出:“以后,你们改戏需要什么历史资料,我可以提供。”
1964年夏天,沈金波以《送肥记》和《战海浪》两出独幕现代京剧,参加北京的京剧现代戏全国会演,遭到保守势力的攻击,有人讽刺他的演出是“非驴非马”。沈金波情绪受了影响。周恩来知道后当面肯定他的演出,并既有针对性又十分风趣地说:“非驴非马是骡子嘛,它吃草少而且力气大。”
曾被江青嫌“太瘦”
在“八亿人民八部戏”的年代,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是艺术成就最高的“样板戏”之一,备受中央重视和全国人民瞩目,而沈金波也由此家喻户晓。《智取威虎山》的主要演员有李仲林(饰杨子荣)、纪玉良、王正屏、贺永华(饰座山雕)等,1958年8月首演于南京中华剧场。1963年,经周信芳院长提议加工修改,于同年6月,晋京参加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的首轮演出。毛泽东、周恩来观看了演出,基本上肯定了这个戏。后来江青传达了毛泽东的意见:认为反面人物的戏太重,要加强正面人物的唱,不要把杨子荣搞成孤胆英雄。据此,加强了杨子荣和少剑波的戏,删削了几个反面角色的戏。
1965年3月,鉴于贺龙元帅看戏时曾提出“杨子荣不是有匹马吗?京剧里骑马上山比踏雪上山更好看”,创作人员增加了《打虎上山》中的“马舞”和小分队的“行军”、“滑雪”等舞蹈场面。
1968年秋,《智取威虎山》赴北京定稿,拍彩色影片。在此期间,剧组曾邀请小说《林海雪原》中楊子荣的战友孙大得来作报告,江青对此十分恼火。1969年6月,江青指令:样板戏与小说《林海雪原》有质的区别,《智取威虎山》必须改名!接着江青提出要对《智取威虎山》做“脱胎换骨的改造”,将剧名改为“《智取飞谷山》”;夹皮沟改为“桦树沟”;剧中人物杨子荣改名“梁志彤”,少剑波改名“赵建刚”,座山雕改名“隋三刀”等等。江青还把美化英雄的希望寄托在化妆上。但化妆师化的妆,她怎么看也不满意。她指着童祥苓的脸部造型说:“化妆时,眼睛角上要往上画出去一些。现在杨子荣的眼睛滚圆滚圆的,脸又这么横,一点也不英俊。这样不允许!”接着她又点了沈金波的名字:“你怎么面黄肌瘦的?是不是不给你吃?”沈金波一愣,无言以对,过了半天才说了一句:“我身体挺好,我还觉得胖了些呢。”后来,毛泽东批评了江青等人的做法,这才使该剧的地名、人名得以恢复。
晚年壮志未酬
在“文革”之后,《智取成虎山》演出场次很少,沈金波又因接老戏不多而苦叹不已:“作为一个演员,老不演戏怎么行呢?”于是,他主动要求调到上海戏曲学校,负责教学工作。平时,他经常是三句话不离本行,为京剧现状忧虑而溢于言表:“十年能出一名状元,却出不了一名好演员。”他多次对上海戏校学生说:“你们老戏学得少,自己库存货少,创新就很难。有人总想学《智取威虎山》的少剑波,以为我唱的那段‘朔风吹’是新创的,其实这段唱都是从老戏里来的,老戏里好东西太多了,多学用起来才方便。” 退休后,沈金波的心情越发郁闷,经常以酒浇愁。1989年仲秋,沈金波被查出患有肝癌。手术后,同仁们去探望,他颇有壮志未酬之感:“我多么想多教两出戏,让咱们的国粹少失传一些。”1990年7月14日,这位天才艺术家溘然长逝,终年64岁。 (责编:孙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