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不遂人愿,伊朗人刚向苏联提出续建布什尔核电站,苏联就解体了。此后俄罗斯表示可以协助伊朗,但是在出售技术方面比之前谨慎许多,伊朗也只得接受。1992年8月,两国签署了续建布什尔核电站的初步协议。
9月12日,伊朗首座核电站——布什尔核电站正式启动。由于涉及核能技术等问题,核电站此前一直受到西方国家指责,布什尔核电站的建设工期曾被一再拖延。这座建了36年的核电站虽然启动了,但是其命运一直为国际局势的波谲云诡所左右。它的启动,正是国际政治势力博弈的结果。
布什尔核电站对伊朗来说,不仅是结束了一次漫长之旅,对该国安全也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在装载核燃料之前,以色列和美国频繁接触,甚至动过对其进行打击的意图。这让人想到了1981年以色列曾对萨达姆统治的伊拉克奥希拉克在建核电站进行了空袭一事。如今,以色列即使想仿效空袭伊拉克和叙利亚,空袭伊朗核电站,也为时已晚。因为没人敢在装载核燃料之后,再发动袭击,那样将造成核爆炸,谁也负担不起这个责任。伊朗因为这个核电站获得了一定的安全保障。
核电站建设遇挫
美国为了攫取中东石油利益,于1953年帮助被迫出走海外的伊朗末代国王巴列维实现复辟。此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伊朗的盟友。在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发起的“和平核能计划”中,伊朗德黑兰大学被列入计划的一部分,甚至获得了一个微型核反应堆“样品”。
1974年晚些时候,巴列维王朝政府与欧洲人一拍即合。德国西门子公司下属的克拉夫维克联合公司愿意在该国西南部港口城市布什尔建造两座装机容量为1200兆瓦的核反应堆,合同金额为43亿美元。由于有了美国这个靠山,伊朗核电站计划顺利得到西方的放行。
人算不如天算。1978年,当布什尔核电站工程建设已经完工85%的时候,国王病倒了,此时的伊朗国内政局出现了大规模动荡,伊斯兰教学者对国王亲西方政策的不满集中爆发,布什尔核电站建设被迫暂停。
一场原教旨主义的伊斯兰革命于1979年汹涌而来,流亡异国的宗教领袖霍梅尼单凭口号和传单,就推翻了巴列维王朝统治。美国接纳了流亡的巴列维国王,一星期之后,伊朗学生冲入美国使馆,将66名工作人员扣为人质。从此,美国和伊朗的关系降到冰点,双方断绝外交关系至今。
革命后的伊朗建立了全面伊斯兰化的政教合一的国家,布什尔核电站也受到波及。德国公司虽然想在新政府下完成核电站工程,但由于新政府秉持反西方的立场,德国人只得带着22亿美元的工程款悻悻离开伊朗。这是革命者的首要目的之一,因为在伊斯兰革命者们看来,伊朗是个石油大国,不缺能源,核电站是国王亲西方的产物,造价昂贵,是强加到伊朗人民头上的负担和威胁。
化身“天下粮仓”
德国人走了,占地不少的核电站怎么办?反应堆外壳孤零零地矗立在波斯湾畔,显得格格不入。于是,布什尔核电站在某些人的建议下,摇身一变成了装粮食的仓库。
革命后的伊朗人头脑逐渐冷静下来之后,开始客观评价国王时代制定的核计划,要求继续推进布什尔核电站建设的声音也并不鲜见。在此背景下,美国开始偷偷评估伊朗核电站。结果让美国人长出了一口气,他们认为“没有迹象显示,核电站的燃料能生产并分离出用于制造核武器的钚”。而希望继续赚钱的德国公司也在试图与伊朗直接联系。但是,此时又爆发了伊朗与伊拉克之间的两伊战争,德国公司无法进入伊朗了。
伊朗人在开战初期的1980年9月,空袭了伊拉克正在建造的一座名为奥希拉克的核电站。时任伊拉克总统的萨达姆极其恼火,下令对布什尔核电站实施“外科手术”式的报复性打击。由于布什尔核电站距离伊拉克边境只有200多公里,所以在8年的两伊战争期间,核电站原址遭到伊拉克战机和导弹的7次狂轰滥炸,核电站两个即将完工的核反应堆工程全部报废。在战后的1988年,瓦砾遍地的布什尔核电站一下子回到了建设的原点,工程倒退了13年。
“北极熊”出手
两伊战争结束后两年,伊朗再次将布什尔核电站工程提上了议事日程。但是,由于美国对伊朗革命后新政府的制裁和伊朗国内的政治条件,西方公司实际上已经在核电站工程招标中主动出局。此时,愿意并且有能力帮伊朗的国家只有苏联一家了。
天不遂人愿,伊朗人刚向苏联提出续建布什尔核电站,苏联就解体了。此后俄罗斯表示可以协助伊朗,但是在要价和出售技术方面比之前谨慎许多,伊朗也只得接受。1992年8月,两国签署了续建布什尔核电站的初步协议。
又过了两年,俄罗斯第一次派专家来布什尔当地考察。直到1995年,俄方正式接手布什尔核电站建设工程,称最早将在2001年对核电站进行调试。俄罗斯接替了德国,获得了伊朗核电站大订单。两国由此开启了一段坎坷且并不十分愉快的合作旅程。毕竟俄罗斯人已经多年没有建设核电站的经验了。
此时伊朗才想起来,德国人撤离时留下了80000多个设备元件,却没有提供装配资料。伊朗坚持要使用德国的设备,俄罗斯人不会整合,德国人也不肯帮忙。最终经过讨论,双方决定利用德国人留下的还没有被战争摧毁的设备为基础,在俄罗斯提供新的加压水反应堆及技术的帮助下,由俄罗斯核能建设出口公司制造新的部件对布什尔核电站进行重建。
核问题再起波澜
2003年,伊朗突然承认提炼出了核电站使用的浓缩铀,并邀请国际原子能机构进行核查。此后,布什尔核电站的建设走走停停。伊朗人似乎不像此前那样迫切,相反对核电站建设采取了一种“随遇而安”的态度。俄罗斯也以伊朗拖欠工程款为由,对工程三心二意。此时的核电站建设几乎处于半停工状态。
不过,一些媒体报道,俄罗斯和伊朗对核电站态度的微妙变化,实际上也有美国的压力。美国一直要求俄罗斯停止履行合同。2003年底,伊朗签署了《核不扩散条约》附加议定书,在不久之后暂停了浓缩铀计划,并和俄罗斯达成协议,之前提炼的、用于布什尔核电站的核燃料棒会运到俄罗斯处理。这让美国人松了一口气,对布什尔核电站的建设“放行”,但依然对伊朗自行提炼浓缩铀的能力保持高度警惕。
就在核电站建设恢复的过程中,2006年伊朗核问题再起波澜。伊朗总统内贾德宣布重启浓缩铀计划,并宣布在核设施安装了离心机。同年联合国对伊朗实施制裁,并要求其结束浓缩铀计划。即将接近完工的布什尔核电站也受到了联合国制裁的影响,建设又被迫中断。
与此同时,伊朗向俄罗斯频频示好。2007年初,俄方做出了战略性的决定——继续修建布什尔核电站,并向其运送核燃料。2009年,俄方宣布完成了布什尔核电站的建设。2010年8月伊朗宣布向反应堆加载核燃料。
至此,这座建了36年的伊朗首座核电站才得以顺利发展,并有了今年9月份的启动运行。
9月12日,伊朗首座核电站——布什尔核电站正式启动。由于涉及核能技术等问题,核电站此前一直受到西方国家指责,布什尔核电站的建设工期曾被一再拖延。这座建了36年的核电站虽然启动了,但是其命运一直为国际局势的波谲云诡所左右。它的启动,正是国际政治势力博弈的结果。
布什尔核电站对伊朗来说,不仅是结束了一次漫长之旅,对该国安全也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在装载核燃料之前,以色列和美国频繁接触,甚至动过对其进行打击的意图。这让人想到了1981年以色列曾对萨达姆统治的伊拉克奥希拉克在建核电站进行了空袭一事。如今,以色列即使想仿效空袭伊拉克和叙利亚,空袭伊朗核电站,也为时已晚。因为没人敢在装载核燃料之后,再发动袭击,那样将造成核爆炸,谁也负担不起这个责任。伊朗因为这个核电站获得了一定的安全保障。
核电站建设遇挫
美国为了攫取中东石油利益,于1953年帮助被迫出走海外的伊朗末代国王巴列维实现复辟。此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伊朗的盟友。在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发起的“和平核能计划”中,伊朗德黑兰大学被列入计划的一部分,甚至获得了一个微型核反应堆“样品”。
1974年晚些时候,巴列维王朝政府与欧洲人一拍即合。德国西门子公司下属的克拉夫维克联合公司愿意在该国西南部港口城市布什尔建造两座装机容量为1200兆瓦的核反应堆,合同金额为43亿美元。由于有了美国这个靠山,伊朗核电站计划顺利得到西方的放行。
人算不如天算。1978年,当布什尔核电站工程建设已经完工85%的时候,国王病倒了,此时的伊朗国内政局出现了大规模动荡,伊斯兰教学者对国王亲西方政策的不满集中爆发,布什尔核电站建设被迫暂停。
一场原教旨主义的伊斯兰革命于1979年汹涌而来,流亡异国的宗教领袖霍梅尼单凭口号和传单,就推翻了巴列维王朝统治。美国接纳了流亡的巴列维国王,一星期之后,伊朗学生冲入美国使馆,将66名工作人员扣为人质。从此,美国和伊朗的关系降到冰点,双方断绝外交关系至今。
革命后的伊朗建立了全面伊斯兰化的政教合一的国家,布什尔核电站也受到波及。德国公司虽然想在新政府下完成核电站工程,但由于新政府秉持反西方的立场,德国人只得带着22亿美元的工程款悻悻离开伊朗。这是革命者的首要目的之一,因为在伊斯兰革命者们看来,伊朗是个石油大国,不缺能源,核电站是国王亲西方的产物,造价昂贵,是强加到伊朗人民头上的负担和威胁。
化身“天下粮仓”
德国人走了,占地不少的核电站怎么办?反应堆外壳孤零零地矗立在波斯湾畔,显得格格不入。于是,布什尔核电站在某些人的建议下,摇身一变成了装粮食的仓库。
革命后的伊朗人头脑逐渐冷静下来之后,开始客观评价国王时代制定的核计划,要求继续推进布什尔核电站建设的声音也并不鲜见。在此背景下,美国开始偷偷评估伊朗核电站。结果让美国人长出了一口气,他们认为“没有迹象显示,核电站的燃料能生产并分离出用于制造核武器的钚”。而希望继续赚钱的德国公司也在试图与伊朗直接联系。但是,此时又爆发了伊朗与伊拉克之间的两伊战争,德国公司无法进入伊朗了。
伊朗人在开战初期的1980年9月,空袭了伊拉克正在建造的一座名为奥希拉克的核电站。时任伊拉克总统的萨达姆极其恼火,下令对布什尔核电站实施“外科手术”式的报复性打击。由于布什尔核电站距离伊拉克边境只有200多公里,所以在8年的两伊战争期间,核电站原址遭到伊拉克战机和导弹的7次狂轰滥炸,核电站两个即将完工的核反应堆工程全部报废。在战后的1988年,瓦砾遍地的布什尔核电站一下子回到了建设的原点,工程倒退了13年。
“北极熊”出手
两伊战争结束后两年,伊朗再次将布什尔核电站工程提上了议事日程。但是,由于美国对伊朗革命后新政府的制裁和伊朗国内的政治条件,西方公司实际上已经在核电站工程招标中主动出局。此时,愿意并且有能力帮伊朗的国家只有苏联一家了。
天不遂人愿,伊朗人刚向苏联提出续建布什尔核电站,苏联就解体了。此后俄罗斯表示可以协助伊朗,但是在要价和出售技术方面比之前谨慎许多,伊朗也只得接受。1992年8月,两国签署了续建布什尔核电站的初步协议。
又过了两年,俄罗斯第一次派专家来布什尔当地考察。直到1995年,俄方正式接手布什尔核电站建设工程,称最早将在2001年对核电站进行调试。俄罗斯接替了德国,获得了伊朗核电站大订单。两国由此开启了一段坎坷且并不十分愉快的合作旅程。毕竟俄罗斯人已经多年没有建设核电站的经验了。
此时伊朗才想起来,德国人撤离时留下了80000多个设备元件,却没有提供装配资料。伊朗坚持要使用德国的设备,俄罗斯人不会整合,德国人也不肯帮忙。最终经过讨论,双方决定利用德国人留下的还没有被战争摧毁的设备为基础,在俄罗斯提供新的加压水反应堆及技术的帮助下,由俄罗斯核能建设出口公司制造新的部件对布什尔核电站进行重建。
核问题再起波澜
2003年,伊朗突然承认提炼出了核电站使用的浓缩铀,并邀请国际原子能机构进行核查。此后,布什尔核电站的建设走走停停。伊朗人似乎不像此前那样迫切,相反对核电站建设采取了一种“随遇而安”的态度。俄罗斯也以伊朗拖欠工程款为由,对工程三心二意。此时的核电站建设几乎处于半停工状态。
不过,一些媒体报道,俄罗斯和伊朗对核电站态度的微妙变化,实际上也有美国的压力。美国一直要求俄罗斯停止履行合同。2003年底,伊朗签署了《核不扩散条约》附加议定书,在不久之后暂停了浓缩铀计划,并和俄罗斯达成协议,之前提炼的、用于布什尔核电站的核燃料棒会运到俄罗斯处理。这让美国人松了一口气,对布什尔核电站的建设“放行”,但依然对伊朗自行提炼浓缩铀的能力保持高度警惕。
就在核电站建设恢复的过程中,2006年伊朗核问题再起波澜。伊朗总统内贾德宣布重启浓缩铀计划,并宣布在核设施安装了离心机。同年联合国对伊朗实施制裁,并要求其结束浓缩铀计划。即将接近完工的布什尔核电站也受到了联合国制裁的影响,建设又被迫中断。
与此同时,伊朗向俄罗斯频频示好。2007年初,俄方做出了战略性的决定——继续修建布什尔核电站,并向其运送核燃料。2009年,俄方宣布完成了布什尔核电站的建设。2010年8月伊朗宣布向反应堆加载核燃料。
至此,这座建了36年的伊朗首座核电站才得以顺利发展,并有了今年9月份的启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