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性”是议论文的灵魂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lei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点正确,言之成理”是议论文写作的第一要务。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让自己的思维充满“辩证性”。“辩证性”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从近几年的命题趋势看,高考作文题越来越突出对考生思维能力的考查。
   一、正确处理好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世界上许多的关系在表面看是对立的,而实际上却是统一的。前两年全国卷抛出了一个话题——“分数与奖惩”。在这个问题上,考生应当进行辩证分析,而不是将分数与奖惩完全对立起来。分数应当与奖惩挂钩,只是这个挂钩应该在合理的区间内,既要看到进步,也应包容偶尔的失误和波动。全国卷Ⅲ“小羽的创业故事”更是一道充满辩证思维的作文题。这道题讨论了个体致富与群体致富的关系。一个目光短浅的人,肯定只考虑到个人利益。殊不知,在现代社会,个人利益始终是与集体利益紧紧捆绑在一起的,没有集体的富裕就不可能有个人的收益。小羽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无形中教会了考生要辩证地看待自己的领域。再如前几年有一道题考查“一步与一生”的逻辑关系。很多考生记起了当代著名作家柳青的名言:“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据此分析,关键的“一步”走对了,“一生”坦途顺畅;关键的“一步”走错了,一生蹉跎后悔。但也有部分考生辩证分析,反向思考,强调“一步”未必会影响、制约“一生”。不要因为人家“一步”之错,就断言人家没有光明前途。走错一步不要紧,只要退步抽身走出误区,就不致葬送美好的人生。一步再重要,也仅仅是一生的一部分,不能完全取代一生。两相比较之下,后一种观点显然更胜一筹。
   二、辩证分析不等于态度骑墙
   有不少同学将辩证分析简单地理解为要对所讨论的问题各打五十大板,或在表述观点时含糊其辞,不作明确的判断,其实这是对“辩证”这个词内涵的误解。辩证分析并不反对论点鲜明,辩证思维首先应该体现在文章论点的正确与鲜明上。比如这样的一些论点“近墨者未必黑”“男女生应该适度交往”“中学生上网不能过度”等等,它们本身就体现了思维的辩证性,同时也是鲜明的,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读者一目了然。以“中学生上网不能过度”这个论点为例,在具体的论证中首先应肯定中学生可以上网,接下来应以主要篇幅分析过度上网所带来的种种危害,最后得出结论“中学生上网不能过度”。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观点是鲜明的,内容是辩证的,也是很有说服力的。
   三、不要静止地看问题
   古人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里就包含着深刻的辩证思想。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矛盾着的双方总是互相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并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的。老鼠是大家所讨厌的,但经过特殊训练的“警鼠”却可以用来侦察毒品及危险的爆炸装置;一个节疤遍布、无人问津的树桩经过园艺师的精心雕琢能变成一盆独具情态、令人赏心悦目的树桩盆景;爱因斯坦、爱迪生小时候都曾被老师视为愚不可教的学生,但后来呢?由此看来,事物总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这就要求同学们一定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刻舟求剑”。
   四、“过头话”不能讲
   “过头话”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把话说死了,把人看扁了”的意思。过头话不能讲,讲了过头话就很可能使自己处于被动地位,无路可退。即使我们有独到的见解,也必须顾及到“常理”,顾及到约定俗成。如“近墨者黑”“名师出高徒”这两个论点就是过头话,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近墨者不黑、名师不出高徒的例子。在这种情况下,碰到这样的论题,如果不对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事物的内因与外因加以辩证分析,而仅仅抱着传统的经验是肯定不能令人信服的。
   现代社会纷繁复杂,现象、本质,对立、统一,普遍性、特殊性……都在考验着中学生的判断力。为避免只从一个角度、一个侧面、静止地、孤立地看问题,中学生必须注重辩证性思维的训练,结合上文中提到的事例,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全面地、客观地分析事物的实质,不断地提高辩证分析的能力。
  提升训练
   两个游泳健将在江边散步,因话不投机打起赌来,说谁不能游到对岸,谁就不是男人。两人对峙着要求一起下水,但其中一个看着水流湍急的江水,平静地说:“我服输。”另一个人听完,哈哈大笑,他转身扑入江水中,回头对旁人说:“我要让这懦夫看看咱的本领。”他的朋友让他回来,说现在江水流速快,游到对岸有危险,但他根本不听朋友们的话,转眼间就游出五六十米远,突然一个波浪过来,他在江水中消失了。
  思维碰撞
   貌似下水的这位健将是傻瓜,其实不然。这两个人身上都有可取之处,不能一棍子打死。冷静与勇气是事业成功的两个支点,二者应该是结合,而不是分离。具体到材料中,既要敢于下水,也要勇于回头,这才是当今社会真正需要的弄潮儿。考生若能提出这样辩证的见解,阅卷老师想不佩服都难。
其他文献
现在的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角度基本都有个一二三四,所以完全走题的情况通常不会出现。但是立意仍有高下之别,类似于打靶的精准度,这种审题的精确度就在于你是取一还是取二?那么如何才能确保你的审题立意是最佳的那一个,要点只有一条:树立“主角”意识,抓住矛盾的实质所在。下面以对两道作文题材料的分析来引领同学们的思维走在正确的轨道上。   1.从前,有位年轻的猎手枪法极准,但总捕不到大雁。于是,他去向一位长者
期刊
入乎其内  《劝学》   《劝学》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文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旁征博引,娓娓说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劝学》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驾驭不好,是很容易正襟危坐、流于枯燥和单调的。但这篇文章却形象清新、脍炙人口,千百年来
期刊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纸上得来终觉浅”,陆游的诗句告诫我们,做学问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明白;“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结合自身经历,提醒我们穷究事理需要的是亲历与实践。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纸上得来终觉浅”的下一句是“绝知此事要躬
期刊
“为学之术有四:曰义理,曰考据,曰辞章,曰经济。义理者,在孔门为德行之科,今世目为宋学者也。考据者,在孔门为文学之科,今世目为汉学者也。辞章者,在孔门为言语之科,从古艺文及今世制义诗赋皆是也。经济者,在孔门为政事之科,前代典礼、政书,及当世掌故皆是也。”  ——曾国藩《劝学篇示直隶士子》   这篇文章作于1869年(同治八年)八月。这一年,曾国藩奏陈直隶应办事宜,以练兵、饬吏、治河为至要,奏请按湘
期刊
时间是最公正的裁判,不管你是富有的还是贫穷的,都会公平地分配给你大好的时光,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二十四小时,八万六千四百秒,不多不少,就看你如何合理安排了。也许有人会在一天里碌碌无为、虚度时光,也许有人会在一天里创造出一项伟大的发明或是研究探讨出一种新的元素。而时间也会公正地给这两种人以不同的结果:第一种,终日碌碌无为者,落得两手空空,只留下无穷的悔恨;第二种,艰辛的劳作换来的是累累硕果,他们用
期刊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人会自律,而动物一切行为皆源自本能。人的行为却要控之、制之、律之,只有这样才能称其为人。每个人在纷繁复杂、花花绿绿的世界中前行,势必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诱惑。人性的弱点有时必须通过道德、法规、法律来约束,使得人们不得不有所收敛。这就是他律。   “自律”和“他律”,哪个更重要?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期刊
事件概   近日,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发出公开信,倡议中央和国家机关广大干部职工迅速行动起来,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特别是餐饮浪费上走在前、作表率。   从短缺到温饱再到小康,我们不能未富先奢   75岁的赵大爷祖籍河北,现在跟随儿女在北京定居。他告诉记者,平时生活中会看到一些铺张浪费的行为,感到很痛心。“我们这
期刊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近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过分析学生在校刷饭卡数据,找出每月在食堂吃饭60次以上,每顿饭消费低于平均值五元的学生,直接把资助费用打入学生饭卡。这样的“隐形资助”并非个例,早在大数据技术尚未成熟的2004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就运用数据技术首创“隐形资助”,目的在于让贫困生有尊严地接受资助。中国矿业大学、四川大学、郑州大学等都以这种方式默默资助学生。而有
期刊
“我只想要拉住流年,好好地说声再见,遗憾感谢都回不去昨天……”一首《纪念》在耳边响起。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里说:你走了那么远的路,只是为了摆脱怀旧的负重。我的心中不由生出疑问:那么为什么人们喜欢怀旧呢?   什么是怀旧?   怀旧曾经被认为是一种生理疾病。在17世纪,人们认为这是由大脑神经元病变所导致的一种疾病,发病时可能伴随心律不齐、食欲不振、失眠、焦虑等生理或心理症状。而在此后很长一段时
期刊
若他律是树叶,则自律是树根;若他律是向日葵,则自律是太阳。他律建立在自律的基础上才是行之有效的,所以我認为,自律与他律,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何为自律?何为他律?   人与动物行为的最大不同在于动物的行为源于本能,而人的行为却要制之、抑之。这就是自律。他律是约束行为的道德准则和规章制度,目的是使人的行为规范。   若只有他律,没有自律,这个社会的发展将寸步难行。法律的威严人人皆知,可还是会有人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