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服务型经济在各国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不断推进服务业发展,积极迈向服务型经济。服务业发展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我国服务业发展状况,分析影响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服务业更好地带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对策建议
一、引言
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同时也存在复杂的不确定性因素。国内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阶段转变,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面对国内外环境,我国服务业发展呈现出平稳较快的趋势,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力。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升,“十二五”以来,我国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45.5%,跃升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2015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比首次突破50%,2017年达到51.6%,2018年上半年刷新到54.3%,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0.5%、拉动全国GDP增长4.1个百分点,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服务业和各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也日益显现,互联网推动服务业升级发展,与信息化和各产业融合发展的服务业成为培育经济新动能的重要引擎。
二、我国服务业发展状况
近年来,随着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服务业内部结构趋于合理,服务消费需求不断增加,成为改善民生的重要突破点。服务企业运用“互联网+”,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2017年,中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超过200万亿元,跃升全球第一。商业模式越来越多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升级。全國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信息技术服务业保持快速增长。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就业能力不断提高,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服务业从业人员持续增加,2014年服务业就业人数占社会总就业的比重超过了40%,2017年这一比重达到44.9%。尤其是新兴服务业的发展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为人们创造更多收入。
2018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提出了我国扩大开放特别是服务业开放的系列重大举措。近年来,我国实际利用外资规模不断增长,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建设不断集聚。上海、广东、天津、福建等12个自贸试验区建设也在积极开展,各地区服务业综合试点不断扩大。中国服务贸易已成为全球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服务出口不断增长,2012年-2017年,我国服务贸易年均增长7.8%。2017年增长达到10.6%。虽然我国服务出口占全球市场份额不断上升,但仍缺乏有竞争力的服务业企业和产品。从2008年起,我国服务贸易逆差不断增大,2017年达到2554亿美元。2018年上半年服务贸易逆差5601.3亿元,较上年同期扩大9.8%;其中旅行、运输、知识产权使用费位居服务贸易逆差的前三项,分别占服务贸易逆差总额的94.3%、23.1%和11.7%。可见,提高我国服务业发展质量和国际竞争力更加紧迫。近年来,我国服务业营商环境有所改善,但与国际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服务业质量问题也比较突出,服务业万人投诉量高于工业,呈现上升趋势。我国服务业行业标准和政策法规还相对滞后。进一步改善服务业营商环境,是我国服务业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同时也是推进开放型经济建设的重要举措。
三、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1.消费需求水平
消费需求是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一种动力,消费需求水平的提高对服务业发展也提出较高要求,促进服务业规模扩大和质量提高。随着人们收入水平提高,消费呈现个性化、多样化的趋势,人们追求更高层次、高质量、健康安全的消费。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促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服务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2.对外开放水平
对外开放水平提高可为服务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促进经济发展的资源合理配置,要素充分流动,从而也会推动服务业可持续发展。一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会促进服务贸易的扩展,吸引更多国际投资,为服务业发展注入活力,从而也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位置。
3.制度创新水平
较高的制度创新水平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服务业可持续发展需要良好的环境和完善的制度。有效合理的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安排,为服务业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促进服务业创造更大的价值。体制机制和制度的创新会促进服务企业的积极性,提高企业效率。有效的制度改革会促进要素有效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同时会降低生产成本,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促进服务业有序发展。良好的发展环境也会刺激消费需求的提高,推动服务业发展。
4.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
工业化会促进劳动分工专业化和精细化,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基础,但也带来机遇和挑战。与信息技术结合的工业化会刺激更多消费需求的产生,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会推动服务需求不断改善,引导服务业创新升级。另外,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为服务业发展带来契机。城市化发展为服务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空间,促进各种资源有效配置,成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城市化发展促使人口集聚,释放更多消费需求,推动传统服务业改革升级和规模化经营,提高企业效率。此外,还会刺激新兴服务业的产生和发展。
四、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扩大服务业改革开放,促进服务型经济发展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提高服务要素在全球市场的配置效率;提高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效率,鼓励服务业参与全球竞争,增强国际竞争力;不断推进服务业同“一带一路”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结合,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助推服务型经济发展;积极参与多边、区域和全球贸易规则制定,推进建设亚太自贸区,推进我国服务业在全球的资源配置能力,提高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促进服务业开放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统筹推进服务业对内对外交流和合作,根据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差异,积极探索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新领域和新举措。 2.加快服务业体制机制创新,创造良好营商环境
加强服务业同互联网结合,完善服务业信息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企业效率;推进服务业和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增强金融体系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撑,同时引导服务业带动实体经济发展;完善创新创业和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设,鼓励人才投身服务业建设,提供相应资金和政策支持,提高服务业创新水平;创新服务业发展理念,提高供给侧质量,推进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扩大服务业市场和消费需求,推进服务业可持续发展;政府激发市场活力,放宽市场准入,深入推进服务业管理制度创新,采用负面清单管理方式,强化事中事后监督,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网络化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服务业,加强协作和互补,培育有特色和竞争力的服务业;分类推进服务业改革试点,不断探索服务业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建立同国际接轨的服务标准体系。
3.提高城市化水平,优化服务业发展空间
提高城市化发展,有效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为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同时带动更多消费热点的产生,创造服务业发展契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企业效率和服务质量;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发展水平,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水平,促进服务业规模化发展,提高产业集聚效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建立促进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创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制度,提高城市化质量,保障城乡居民享受公平同等的服务;探索新型城市化发展模式,促进城乡资源实现优势互补,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推进服务业集约化发展。
4.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
推进市场化改革,增加有效供给,提高资源流动性和利用效率,增强市场活力,促进服务业释放增长潜力;推动供给结构适应升级变化的消费需求结构,扩大需求的同时,提高服务业供给质量;完善服务业内部結构,降低生产成本,促进服务业可持续发展;推动服务业同高新技术及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产业互动发展模式,提高产业质量和效率;积极发展金融、航运、信息等高端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深刻认识服务业发展的短板和不足,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创新方式,促进服务业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1]江小涓,李辉.服务业与中国经济:相关性和加快增长的潜力[J].经济研究,2004(1).
[2]崔日明,李丹.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对策研究[J].经济学动态,2011(12).
[3]魏君英.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J].经济经纬,2014(9).
[4]刘志彪.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服务业进入现代增长轨道[J].天津社会科学,2015(1).
[5]李娟.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研究,2010(2).
关键词: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对策建议
一、引言
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同时也存在复杂的不确定性因素。国内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阶段转变,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面对国内外环境,我国服务业发展呈现出平稳较快的趋势,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力。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升,“十二五”以来,我国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45.5%,跃升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2015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比首次突破50%,2017年达到51.6%,2018年上半年刷新到54.3%,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0.5%、拉动全国GDP增长4.1个百分点,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服务业和各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也日益显现,互联网推动服务业升级发展,与信息化和各产业融合发展的服务业成为培育经济新动能的重要引擎。
二、我国服务业发展状况
近年来,随着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服务业内部结构趋于合理,服务消费需求不断增加,成为改善民生的重要突破点。服务企业运用“互联网+”,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2017年,中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超过200万亿元,跃升全球第一。商业模式越来越多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升级。全國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信息技术服务业保持快速增长。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就业能力不断提高,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服务业从业人员持续增加,2014年服务业就业人数占社会总就业的比重超过了40%,2017年这一比重达到44.9%。尤其是新兴服务业的发展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为人们创造更多收入。
2018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提出了我国扩大开放特别是服务业开放的系列重大举措。近年来,我国实际利用外资规模不断增长,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建设不断集聚。上海、广东、天津、福建等12个自贸试验区建设也在积极开展,各地区服务业综合试点不断扩大。中国服务贸易已成为全球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服务出口不断增长,2012年-2017年,我国服务贸易年均增长7.8%。2017年增长达到10.6%。虽然我国服务出口占全球市场份额不断上升,但仍缺乏有竞争力的服务业企业和产品。从2008年起,我国服务贸易逆差不断增大,2017年达到2554亿美元。2018年上半年服务贸易逆差5601.3亿元,较上年同期扩大9.8%;其中旅行、运输、知识产权使用费位居服务贸易逆差的前三项,分别占服务贸易逆差总额的94.3%、23.1%和11.7%。可见,提高我国服务业发展质量和国际竞争力更加紧迫。近年来,我国服务业营商环境有所改善,但与国际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服务业质量问题也比较突出,服务业万人投诉量高于工业,呈现上升趋势。我国服务业行业标准和政策法规还相对滞后。进一步改善服务业营商环境,是我国服务业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同时也是推进开放型经济建设的重要举措。
三、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1.消费需求水平
消费需求是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一种动力,消费需求水平的提高对服务业发展也提出较高要求,促进服务业规模扩大和质量提高。随着人们收入水平提高,消费呈现个性化、多样化的趋势,人们追求更高层次、高质量、健康安全的消费。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促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服务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2.对外开放水平
对外开放水平提高可为服务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促进经济发展的资源合理配置,要素充分流动,从而也会推动服务业可持续发展。一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会促进服务贸易的扩展,吸引更多国际投资,为服务业发展注入活力,从而也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位置。
3.制度创新水平
较高的制度创新水平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服务业可持续发展需要良好的环境和完善的制度。有效合理的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安排,为服务业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促进服务业创造更大的价值。体制机制和制度的创新会促进服务企业的积极性,提高企业效率。有效的制度改革会促进要素有效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同时会降低生产成本,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促进服务业有序发展。良好的发展环境也会刺激消费需求的提高,推动服务业发展。
4.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
工业化会促进劳动分工专业化和精细化,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基础,但也带来机遇和挑战。与信息技术结合的工业化会刺激更多消费需求的产生,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会推动服务需求不断改善,引导服务业创新升级。另外,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为服务业发展带来契机。城市化发展为服务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空间,促进各种资源有效配置,成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城市化发展促使人口集聚,释放更多消费需求,推动传统服务业改革升级和规模化经营,提高企业效率。此外,还会刺激新兴服务业的产生和发展。
四、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扩大服务业改革开放,促进服务型经济发展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提高服务要素在全球市场的配置效率;提高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效率,鼓励服务业参与全球竞争,增强国际竞争力;不断推进服务业同“一带一路”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结合,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助推服务型经济发展;积极参与多边、区域和全球贸易规则制定,推进建设亚太自贸区,推进我国服务业在全球的资源配置能力,提高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促进服务业开放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统筹推进服务业对内对外交流和合作,根据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差异,积极探索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新领域和新举措。 2.加快服务业体制机制创新,创造良好营商环境
加强服务业同互联网结合,完善服务业信息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企业效率;推进服务业和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增强金融体系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撑,同时引导服务业带动实体经济发展;完善创新创业和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设,鼓励人才投身服务业建设,提供相应资金和政策支持,提高服务业创新水平;创新服务业发展理念,提高供给侧质量,推进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扩大服务业市场和消费需求,推进服务业可持续发展;政府激发市场活力,放宽市场准入,深入推进服务业管理制度创新,采用负面清单管理方式,强化事中事后监督,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网络化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服务业,加强协作和互补,培育有特色和竞争力的服务业;分类推进服务业改革试点,不断探索服务业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建立同国际接轨的服务标准体系。
3.提高城市化水平,优化服务业发展空间
提高城市化发展,有效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为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同时带动更多消费热点的产生,创造服务业发展契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企业效率和服务质量;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发展水平,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水平,促进服务业规模化发展,提高产业集聚效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建立促进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创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制度,提高城市化质量,保障城乡居民享受公平同等的服务;探索新型城市化发展模式,促进城乡资源实现优势互补,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推进服务业集约化发展。
4.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
推进市场化改革,增加有效供给,提高资源流动性和利用效率,增强市场活力,促进服务业释放增长潜力;推动供给结构适应升级变化的消费需求结构,扩大需求的同时,提高服务业供给质量;完善服务业内部結构,降低生产成本,促进服务业可持续发展;推动服务业同高新技术及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产业互动发展模式,提高产业质量和效率;积极发展金融、航运、信息等高端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深刻认识服务业发展的短板和不足,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创新方式,促进服务业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1]江小涓,李辉.服务业与中国经济:相关性和加快增长的潜力[J].经济研究,2004(1).
[2]崔日明,李丹.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对策研究[J].经济学动态,2011(12).
[3]魏君英.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J].经济经纬,2014(9).
[4]刘志彪.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服务业进入现代增长轨道[J].天津社会科学,2015(1).
[5]李娟.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研究,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