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滴1,6-二磷酸果糖致疼痛两种干预方法比较

来源 :齐鲁护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que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6-二磷酸果糖为高渗液,分子量大,对血管有较强的刺激性。据报道,由于药物浓度对血管的刺激造成注射部位疼痛,其发生率高达98%,其中约50%的患者因疼痛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治疗,从而影响其药物疗效;有10%的患者因无法忍受疼痛而拒绝用药;另有6%的患者出现无菌性静脉炎。2007年7月-2010年4月,为减轻静滴1,6-二磷酸果糖所致疼痛,保证达到治疗效果的目的,我们对80例患者的静滴方法进行了针对性的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其他文献
选择11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55例和护理干预组6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护理宣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血液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4例血液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化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支持。
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卫生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强卫生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通晓现代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细胞因子在哮喘发病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
目的:探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和护理方法。方法:将76例COPD伴严重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BiPAP呼吸机辅助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