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核心素养培养,是当前教育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以此切入,从“对核心素养的基本理解” “要关注教师教育思想在新课程下角色转变中的转变” “抓好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和“要努力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四方面做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对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有一定的启示性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 核心素养 认识与实践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提升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外,还需要注意运用科学的方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只有真正培养好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够为学生日后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就必须突破当前语文教学的一些约束,在教学各环节积极地尝试运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需要以现代教学思想作为指导,同时也需要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积极地积累经验,大胆地进行尝试。只有这样才能够找到最适合现代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师才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对核心素养的基本理解
素养强调的核心所在是一个人的基本修养,从广义的角度理解,其包含道德品质、言谈举止、知识层次以及能力状态等多方面内容。而素养概念与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等概念的区别在于:素养更加关注的是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的内化调整,指出了学习者深入思考之后的成果。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应当注意对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培养,也就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致力于使学生形成相对稳定的、适应性更强的语文学识修养、文风情趣状态。这和传统意义上仅关注知识记诵与应用的小学语文教学比起来,更具深度与广度。所以,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注意传统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养成之外,还要关注学生对这些目标的真正内化,使之上升到语文审美情趣与良好个性、健全人格构建的高度。比如在小学识字写字训练时,应一方面注意到学生能力的训练,另一方面也注意到其对学生在文化熏陶方面的优势。
二、要关注教师教育思想在新课程下角色转变中的转变
新课程体系在目标、功能、内容、结构、实施、评价与管理等方面都有了重大改革。這一系列的改革最终都要靠教师在学校教育和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和完善。中小学语文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要适应新课程需要,转变角色,学习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在其间不断自我更新和发展。新课程的重要任务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起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和交往的学习发展平台。学习方式的转变期待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模式的转变始于教师角色的转变。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注重角色转换是教师伴随着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质性推进和现代语文新课程的成长而发生的,是教师面向教育未来的发展性建构。教师要理性地审视和反思语文教师的传统角色,使之逐步从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之权威向与新课程同步成就的“平等者中的首席”作根本位移。因而语文教师要在新课程环境下重新塑造自己,界定自己的角色。
三、抓好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这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言语实践活动中,通过自主的积累、感悟与整理,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并内化为个体的言语经验、言语技能,在具体的言语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形成、思维品质与审美品质的发展、文化的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的建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小学阶段语文素养建构,“听说读写思”应是其的核心素养。听,要听清楚,听明白,听出弦外之音。说,清清楚楚地说,有条有理的说,说的人心服口服。读,要会字正腔圆的朗读,安安静静的默读,边读边思,边思边记,记感悟,写收获。在阅读中受到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熏陶。写,运用明确具体的语言文字准确无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他人沟通、交流,是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就培养听说读写能力来说,学生生活在母语环境,习得口头语言的机会很多,因此,语文教材和语文教学,应着重帮助他们学习书面和文学语言,增强语感,在一定的人文氛围中,发挥语文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优势,指导学生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四、要努力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
为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中,首先要重视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进而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我们要努力从多方面去积极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就小学生来说,有八个方面的习惯应该早养成:一是主动、刻苦读书的习惯;二是细心认真的习惯;三是勤于动手、动笔和动脑的习惯;四是大胆说普通话,规范、整洁写字的习惯;五是爱惜书本文具的习惯;六是好问的习惯;七是在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的习惯;⑧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的习惯。悉心引导,严格要求,点点滴滴到位。具体的教学过程,可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是抓好课前导学。从教师角度来说,教师要在充分分析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切合实际的教学设计与预习单。从学生角度来说,学生就是要完成预习单,并带着问题和学习收获学习新的知识。如在设计《七月的天山》的教学导学时:一是充分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该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阶段,对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但是其注意力不稳定。二是要充分了解本课教学内容。三是要设计具体的导学内容和预习单:以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引出“天山”一词,引导学生对《七月的天山》中所描写的具体景色等进行探讨。
二是明确课前要求。学生阅读课题,搜索有关天山的资料,了解作者,并让学生思考《七月的天山》的写作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以及描写景色地点变化的句子等问题。然后,学生就可以按照教师所设计的预习单,带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课前预习,从而为课堂中提高对课文的理解打下基础。
语文素养形成是一个养成的过程。在教学工作中,要让语文课程“致力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不断的潜移默化和熏陶感染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引入现代教学思想。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尝试让学生自由地思考,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思考。
参考文献
[1]陈洁.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新课程.2017.5;
[2]陈玉霞.立足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小学教学参考.2016.31。
【关键词】小学语文 核心素养 认识与实践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提升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外,还需要注意运用科学的方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只有真正培养好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够为学生日后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就必须突破当前语文教学的一些约束,在教学各环节积极地尝试运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需要以现代教学思想作为指导,同时也需要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积极地积累经验,大胆地进行尝试。只有这样才能够找到最适合现代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师才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对核心素养的基本理解
素养强调的核心所在是一个人的基本修养,从广义的角度理解,其包含道德品质、言谈举止、知识层次以及能力状态等多方面内容。而素养概念与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等概念的区别在于:素养更加关注的是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的内化调整,指出了学习者深入思考之后的成果。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应当注意对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培养,也就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致力于使学生形成相对稳定的、适应性更强的语文学识修养、文风情趣状态。这和传统意义上仅关注知识记诵与应用的小学语文教学比起来,更具深度与广度。所以,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注意传统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养成之外,还要关注学生对这些目标的真正内化,使之上升到语文审美情趣与良好个性、健全人格构建的高度。比如在小学识字写字训练时,应一方面注意到学生能力的训练,另一方面也注意到其对学生在文化熏陶方面的优势。
二、要关注教师教育思想在新课程下角色转变中的转变
新课程体系在目标、功能、内容、结构、实施、评价与管理等方面都有了重大改革。這一系列的改革最终都要靠教师在学校教育和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和完善。中小学语文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要适应新课程需要,转变角色,学习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在其间不断自我更新和发展。新课程的重要任务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起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和交往的学习发展平台。学习方式的转变期待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模式的转变始于教师角色的转变。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注重角色转换是教师伴随着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质性推进和现代语文新课程的成长而发生的,是教师面向教育未来的发展性建构。教师要理性地审视和反思语文教师的传统角色,使之逐步从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之权威向与新课程同步成就的“平等者中的首席”作根本位移。因而语文教师要在新课程环境下重新塑造自己,界定自己的角色。
三、抓好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这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言语实践活动中,通过自主的积累、感悟与整理,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并内化为个体的言语经验、言语技能,在具体的言语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形成、思维品质与审美品质的发展、文化的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的建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小学阶段语文素养建构,“听说读写思”应是其的核心素养。听,要听清楚,听明白,听出弦外之音。说,清清楚楚地说,有条有理的说,说的人心服口服。读,要会字正腔圆的朗读,安安静静的默读,边读边思,边思边记,记感悟,写收获。在阅读中受到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熏陶。写,运用明确具体的语言文字准确无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他人沟通、交流,是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就培养听说读写能力来说,学生生活在母语环境,习得口头语言的机会很多,因此,语文教材和语文教学,应着重帮助他们学习书面和文学语言,增强语感,在一定的人文氛围中,发挥语文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优势,指导学生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四、要努力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
为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中,首先要重视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进而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我们要努力从多方面去积极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就小学生来说,有八个方面的习惯应该早养成:一是主动、刻苦读书的习惯;二是细心认真的习惯;三是勤于动手、动笔和动脑的习惯;四是大胆说普通话,规范、整洁写字的习惯;五是爱惜书本文具的习惯;六是好问的习惯;七是在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的习惯;⑧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的习惯。悉心引导,严格要求,点点滴滴到位。具体的教学过程,可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是抓好课前导学。从教师角度来说,教师要在充分分析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切合实际的教学设计与预习单。从学生角度来说,学生就是要完成预习单,并带着问题和学习收获学习新的知识。如在设计《七月的天山》的教学导学时:一是充分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该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阶段,对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但是其注意力不稳定。二是要充分了解本课教学内容。三是要设计具体的导学内容和预习单:以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引出“天山”一词,引导学生对《七月的天山》中所描写的具体景色等进行探讨。
二是明确课前要求。学生阅读课题,搜索有关天山的资料,了解作者,并让学生思考《七月的天山》的写作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以及描写景色地点变化的句子等问题。然后,学生就可以按照教师所设计的预习单,带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课前预习,从而为课堂中提高对课文的理解打下基础。
语文素养形成是一个养成的过程。在教学工作中,要让语文课程“致力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不断的潜移默化和熏陶感染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引入现代教学思想。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尝试让学生自由地思考,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思考。
参考文献
[1]陈洁.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新课程.2017.5;
[2]陈玉霞.立足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小学教学参考.20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