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下一节好的数学课应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构建好数学新课堂,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理念;构建好数学新课堂,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手段的变革;构建好数学新课堂,教师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挥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更新理念 优化课堂 反思教学 主观能动
新课程肩负着时代的使命、带着新的教育理念走进了校园,走入了师生的生活。广大教师满怀改革,满怀信心,开拓创新,描绘着自己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构建着自己驾驭课堂的蓝图。但无论怎样巧妙构思的课堂教学都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内容只有大部分学生掌握了、明白了,课堂才会活跃,才会焕发生机,才能更加展现新课程改革的优势和教育理念的创新。下面我就对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构建好数学新课堂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构建好数学新课堂,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理念
《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我们指明了教师角色的新定位:教师不仅是传授者、指导者、促进者,还是激励学生前进的伙伴和朋友。因此,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主角,只有从传统知识的讲授者走向新课程知识的传授者,才能给课程改革乃至整个素质教育注入生机和活力,从而推动人才培养的根本性改革。当然,教师必须先拥有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教育观念,才能实现行为上的转变,才能使自己不断地用新的教育思想、观念、超前意识去分析、透视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才会不断地学习、获取、接纳新的思想和观点,正确把握教改动向,在课改的海洋里大刀阔斧、勇往直前。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切实从内心深处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接受新课改;也只有这样,才能教给学生符合现行教育模式的知识。
二、构建好数学新课堂,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手段的变革
1.扎实钻研教材,发挥集体备课优势,务本求实
要掌握教材体系、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联系,抓住主线,明确重、难点,搞清疑点,把握关键。这就需要教研组坚持集体备课,精心设计教案。每课教案要做到: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有具体的教学内容,有连贯而清晰的教学步骤,有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教法,有合适精当的练习,按期初制定的教研活动计划正常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备课应多方扩充信息,不断充实、完善备课资料,做到与时相和、与时俱进。扎实钻研教材、集体备课是改变教学方式的有效途径。
2.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促使学生掌握方法、开拓思维
课堂教学是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教学方式的改变是否有效,也体现在这一环节上,灵活、发展地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有利于立足整体,优化课堂教学。对于概念、定理、公式、法则,为了突出知识形成过程,可以用发现模式;对于可阅读讨论的内容,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用自学模式;对于习题教学,为保证教学进度,可以采用讲授模式;对于比较适合结构教学模式的章节,如“相似三角形”等内容,可以采用结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实际水平考虑: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更多地采用发现模式;对于基础较差的班级,经常采用讲授模式和掌握模式,这对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有益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当综合应用各种教学模式,针对教学实际,重新进行组合,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开拓创新,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认真反思教学,取长补短
教师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写好教学反思、教学随笔和课改是不断学习进步的有效方法。在一堂课或一个阶段的课上完后,对自己已经上过的课的情况进行回顾和评价,倡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就是希望教师能通过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以及学生的表现做认真的观察、分析和批判性的反思,尽量做到“知”、“行”、“思”三者一体化,从而有效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
三、构建好数学新课堂,教师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挥主观能动性
1.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这是改变学习方式的前提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直觉、思维能力,实际上是为了发展他们的创造性。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研究事物有了兴趣,才能激励他们的探索动机;一个人只有对某件事有兴趣了,才会启动思维、苦思冥想;只有对一个问题感兴趣了,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并且一个人只有对某事情有兴趣时才会感到其乐无穷,精神才会高度集中,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才能有所创造。作为老师,给学生一句鼓励的话、一个赞扬的眼神,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他们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都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这是改变学习方式的主体。
在数学学习中自学是非常重要的,而有些同学由于缺乏自信,对一些数学知识过于依赖老师,总觉得太难,独立完成不了,更有甚者,连内容都不阅读,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他也不可能去探究、钻研,从而问题也难以解决。因此,这就需要让学生充满自信,不要产生恐惧心理,认真理解、思考,把涉及到的知识点连贯起来,那么肯定会有所收获。
总之,课改的春潮给我们提供了无限创造的空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用新课改理念教学,我们有苦有甜,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执着,只要我们努力,只要我们热心奉献,我们的教育事业就向成功又迈进了一大步!
关键词:更新理念 优化课堂 反思教学 主观能动
新课程肩负着时代的使命、带着新的教育理念走进了校园,走入了师生的生活。广大教师满怀改革,满怀信心,开拓创新,描绘着自己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构建着自己驾驭课堂的蓝图。但无论怎样巧妙构思的课堂教学都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内容只有大部分学生掌握了、明白了,课堂才会活跃,才会焕发生机,才能更加展现新课程改革的优势和教育理念的创新。下面我就对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构建好数学新课堂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构建好数学新课堂,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理念
《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我们指明了教师角色的新定位:教师不仅是传授者、指导者、促进者,还是激励学生前进的伙伴和朋友。因此,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主角,只有从传统知识的讲授者走向新课程知识的传授者,才能给课程改革乃至整个素质教育注入生机和活力,从而推动人才培养的根本性改革。当然,教师必须先拥有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教育观念,才能实现行为上的转变,才能使自己不断地用新的教育思想、观念、超前意识去分析、透视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才会不断地学习、获取、接纳新的思想和观点,正确把握教改动向,在课改的海洋里大刀阔斧、勇往直前。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切实从内心深处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接受新课改;也只有这样,才能教给学生符合现行教育模式的知识。
二、构建好数学新课堂,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手段的变革
1.扎实钻研教材,发挥集体备课优势,务本求实
要掌握教材体系、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联系,抓住主线,明确重、难点,搞清疑点,把握关键。这就需要教研组坚持集体备课,精心设计教案。每课教案要做到: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有具体的教学内容,有连贯而清晰的教学步骤,有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教法,有合适精当的练习,按期初制定的教研活动计划正常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备课应多方扩充信息,不断充实、完善备课资料,做到与时相和、与时俱进。扎实钻研教材、集体备课是改变教学方式的有效途径。
2.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促使学生掌握方法、开拓思维
课堂教学是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教学方式的改变是否有效,也体现在这一环节上,灵活、发展地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有利于立足整体,优化课堂教学。对于概念、定理、公式、法则,为了突出知识形成过程,可以用发现模式;对于可阅读讨论的内容,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用自学模式;对于习题教学,为保证教学进度,可以采用讲授模式;对于比较适合结构教学模式的章节,如“相似三角形”等内容,可以采用结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实际水平考虑: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更多地采用发现模式;对于基础较差的班级,经常采用讲授模式和掌握模式,这对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有益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当综合应用各种教学模式,针对教学实际,重新进行组合,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开拓创新,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认真反思教学,取长补短
教师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写好教学反思、教学随笔和课改是不断学习进步的有效方法。在一堂课或一个阶段的课上完后,对自己已经上过的课的情况进行回顾和评价,倡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就是希望教师能通过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以及学生的表现做认真的观察、分析和批判性的反思,尽量做到“知”、“行”、“思”三者一体化,从而有效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
三、构建好数学新课堂,教师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挥主观能动性
1.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这是改变学习方式的前提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直觉、思维能力,实际上是为了发展他们的创造性。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研究事物有了兴趣,才能激励他们的探索动机;一个人只有对某件事有兴趣了,才会启动思维、苦思冥想;只有对一个问题感兴趣了,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并且一个人只有对某事情有兴趣时才会感到其乐无穷,精神才会高度集中,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才能有所创造。作为老师,给学生一句鼓励的话、一个赞扬的眼神,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他们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都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这是改变学习方式的主体。
在数学学习中自学是非常重要的,而有些同学由于缺乏自信,对一些数学知识过于依赖老师,总觉得太难,独立完成不了,更有甚者,连内容都不阅读,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他也不可能去探究、钻研,从而问题也难以解决。因此,这就需要让学生充满自信,不要产生恐惧心理,认真理解、思考,把涉及到的知识点连贯起来,那么肯定会有所收获。
总之,课改的春潮给我们提供了无限创造的空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用新课改理念教学,我们有苦有甜,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执着,只要我们努力,只要我们热心奉献,我们的教育事业就向成功又迈进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