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云南技师学院人才培养四个体系之一“品德铸魂”这个体系的建设角度出发,阐述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对于促进学生“品德铸魂”提升有着重大的促进引领作用,并从该如何提升师德师风建设实例出发,提出了师德师风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的首要标尺。
关键词:师德 师风 品德铸魂 人才培养
云南技师学院由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管。学院成立于1961年,2010年升级成为云南省首家技师学院。五十载风雨历程,一路上成果璀璨。长期以来云南技师学院致力于研究基于自身实际的育人模式,学院秉承“德融四海,技行天下”的校训,紧紧围绕“办学有特色、专业有品牌、队伍有尖子、育人有精品”的办学总目标,坚持“学生中心、能力本位”的办学定位,“校企融合、工学一体”的办学格局,不断深化和健全“品德铸魂、技能立身、特长添彩、作风塑形”的人才培养体系,深入推进“一体化、项目化、模拟化、竞赛化”的专业教学改革和“参与式、体验式、情景式”的活化课堂改革,全面培养“德技双赢、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在“品德铸魂、技能立身、特长添彩、作风塑形”四个方面人才培养体系中,“品德铸魂”体系提出了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基础,以培养高尚道德情操为重点的育人纲领。基于以上目标,笔者认为要把“品德铸魂”落到实处,让学生德育工作取得显著进步,必须从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开始做起。师德师风是教师品德的高度概括与浓缩,师德高尚的教师才能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学生们的一言一行,才能树立学校的教育标杆和榜样。
一、师德师风提升对于培养学生“六爱”情感、“六心”靈魂的引领促进
“品德铸魂”人才培养的要务是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父母、爱科学、爱劳动、爱创造的“六爱”人才,以及努力铸就学生对祖国的忠诚之心,对人民的仁爱之心,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对科学的崇敬之心,对劳动的热爱之心,对创造的自信之心这“六心”。为了达到以上人才培养目标,教师应首先做到以下几点。
1.师德引领构建良好的政治理想信念
很多网络舆论说就读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是考不上大学的90后群体,是缺乏理想信念的一代人。为此,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应该着重加强学生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理想信念教育,只有教师首先树立了正确的历史观、爱国观、人民观、文化观,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在日常活动中能保持“六爱”,才能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中国目前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回报之心等“六心”。
比如,带领学生学习十九大报告、观看改革开放四十年大会等,不能流于形式,只为了拍照让上级检查;团课教育不能总让学生自主开展,教师懒于指导。应积极培养和发展学生群体中优秀的学生作为入党积极分子,让学生有组织认同感;应大力宣传国家、国防教育普及全国先进事迹;组织班级活动应以爱国教育基地为首选。只有教师首先从信念上出发来开展活动,才能保证学生提升觉悟。
2.师风引领构建高尚的道德品质修养
师风在教学管理中不但影响着教师威信的建立,还影响着学生是否能树立正确的道德品质修养。对于毕业就将走上劳动岗位的职业学校学生而言,职业道德的培养更加重要。因此,爱劳动、爱创造从本质上来说,是构建学生高尚职业道德品质的基石。而作为教师“为人师表”的师风则是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职业道德上的要求。作为培养国家未来劳动者的教师,其道德品质修养的高下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对其影响最大的人,其道德水准时时处处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一个好教师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坚持用正确的道德品质修养影响学生,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的方向。
比如,要求学生上班、上课不迟到,教师就首先应该做到不迟到,而不是等上课打铃了才从办公室慢悠悠地走向教室;要求学生上课不玩手机,教师就应该在进教室前归置好自己的手机;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不去网络抄袭或相互抄袭,教师就应该认真批改作业,而不是每次都不看就写一个“阅”字;要求学生不在校园以及公共场合抽烟,教师就应该做到自己不在校园内抽烟,甚至做到戒烟。
二、师德师风提升对于培养学生“五知”理论、“五识”要义的积极影响
“品德铸魂”还要求学生对正与邪、美与丑、进与退、真与伪、因与果这“五知”要能有明辨曲直的能力,同时要从是与非、善与恶、荣与辱、好与坏、成与败这“五识”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教师的判断无疑是培养学生“五知”“五识”最直接的影响因素。
1.师德提升应强化教师的判断力
学生未受教育之初,只是一张白纸,而随着教育的潜移默化,这张白纸上才会有学生自己对于社会、对于自身的一些看法。而作为这张白纸“认知力”的引导者,教师的看法和意见往往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判断。加之,受目前网络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很容易扭曲自己的认知,这就需要教师更多地帮助学生筛选网络文化,及时纠正错误判断。因此,在师德建设中,不断提升教师对唯物辩证的基本概念及关系的判断力,是极其必要的。只有教师首先判断对了,什么是美与丑、什么是正与邪等等,才能给出学生做出正确的示范。
比如,应教会学生勤俭节约是美德,与家庭是否富裕无关;应教会学生诚实守信是原则,与迫不得已无关;应教会学生盲目捷径是迷途、努力付出才有收获;应教会学生作弊抄袭可耻,创造发明为荣;应教会学生助人为快乐之本,有国之大家才有我之小家等等。要做到这些,首先要求教师有明辨的判断才能给予学生最恰当的认知力指导。
2.师风提升应强化教师的应变力
时代在变迁,“五识”的要义也在随着时代而变化,作为教师接触的都是青年群体。学生们思想新潮,但并不代表她们不注重传统;他们追求创新但不代表他们喜新厌旧。教师应及时纠正自己跟不上时代潮流的意识,这样的师风才能与年轻群体融为一体,才能更加读懂他们,引导他们。 比如,有些教师认为学生跳“鬼步舞”不务正业,其实这只是他们的一个爱好;有些教师认为学生课余做各种直播是自甘堕落,其实他们有时只是喜欢分享。因此在师风提升上笔者认为应该顺应合理的潮流,增强自身对青年的应变能力,而不应该固守成规、一成不变。
三、师德师风提升对于培养学生“四品”品性、“四德”要求的深化推进
“品德铸魂”人才打造的标准是促进学生养成诚信善良的品性、公平正直的品格、勤劳严谨的品质、科学高尚的品位这“四品”,且达到学习道德知识、明白道德原理、实践道德要求、养成道德自觉的知德、明德、行德、信德的“四德”目标。
1.师德建设应注重以人为本
职业院校的学生普遍生源质量不高,他们不是普遍意义上的优秀生、尖子生,甚至更多的是在普通教育中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尽管如此,作为教师也必须要看得到每位学生属于自己的特性和亮点,而不是一味地以成绩来判断优劣,这是师德建设中,应该引起重视的一方面。应该培养教师注重以人为本,发掘每个学生好的方面加以强化培养,因为社会并不是只需要成绩优异的高端人才,反而更多的需要品性优良、正直勤劳、甘愿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就业者。故而,师德提升要求教师的不失偏颇能给学生带来極大的自信,从而树立正确的人格。
比如,有些教师总觉得自己的学生都是些考不上大学的差生,是来混日子的一群人,没必要好好教;有些教师认为教不会学生,是因为这些学生太笨了;有些教师偏袒成绩优秀的学生,而对成绩差的学生不管不问甚至恶语相向等等。这些情况都提醒我们在师德建设中应该注重人格培养、注重个性、特性,努力挖掘和鼓励每个个体优异的一面,做到以人为本,不偏不倚。
2.师风建设旨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在师风建设中应该大力提倡这样的关系,才能促成学生的“四德”完善。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固然起着主导作用,但却应该从师道尊严的权威中解放出来,从教学的指挥者变成参与者,从决定学生的一切转变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和生活伙伴,不强加自己的主观意识给学生,保持与学生的平等姿态,只有这样才能树立与学生没有高低贵贱的师风姿态。
比如,有些教师把学校分配给自己的工作安排给自己的学生去完成;有些教师把学生看成了为自己服务的对象,帮拿快递、帮朋友圈投票点赞、帮忙打扫办公室卫生等等。这些不平等的师风只有从根本上彻底改进才能长效促进学生养成尊师重德的品格。
基于以上几点,笔者认为“品德铸魂”不光是对学生提出了一系列要达到的道德要求,更是对教师师德师风提出的建设标准。作为师者,要敬畏自己心中的道德,用它来衡量自己的工作是否合格是作为一名教师的最低标尺。
(作者单位:云南技师学院)
关键词:师德 师风 品德铸魂 人才培养
云南技师学院由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管。学院成立于1961年,2010年升级成为云南省首家技师学院。五十载风雨历程,一路上成果璀璨。长期以来云南技师学院致力于研究基于自身实际的育人模式,学院秉承“德融四海,技行天下”的校训,紧紧围绕“办学有特色、专业有品牌、队伍有尖子、育人有精品”的办学总目标,坚持“学生中心、能力本位”的办学定位,“校企融合、工学一体”的办学格局,不断深化和健全“品德铸魂、技能立身、特长添彩、作风塑形”的人才培养体系,深入推进“一体化、项目化、模拟化、竞赛化”的专业教学改革和“参与式、体验式、情景式”的活化课堂改革,全面培养“德技双赢、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在“品德铸魂、技能立身、特长添彩、作风塑形”四个方面人才培养体系中,“品德铸魂”体系提出了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基础,以培养高尚道德情操为重点的育人纲领。基于以上目标,笔者认为要把“品德铸魂”落到实处,让学生德育工作取得显著进步,必须从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开始做起。师德师风是教师品德的高度概括与浓缩,师德高尚的教师才能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学生们的一言一行,才能树立学校的教育标杆和榜样。
一、师德师风提升对于培养学生“六爱”情感、“六心”靈魂的引领促进
“品德铸魂”人才培养的要务是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父母、爱科学、爱劳动、爱创造的“六爱”人才,以及努力铸就学生对祖国的忠诚之心,对人民的仁爱之心,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对科学的崇敬之心,对劳动的热爱之心,对创造的自信之心这“六心”。为了达到以上人才培养目标,教师应首先做到以下几点。
1.师德引领构建良好的政治理想信念
很多网络舆论说就读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是考不上大学的90后群体,是缺乏理想信念的一代人。为此,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应该着重加强学生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理想信念教育,只有教师首先树立了正确的历史观、爱国观、人民观、文化观,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在日常活动中能保持“六爱”,才能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中国目前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回报之心等“六心”。
比如,带领学生学习十九大报告、观看改革开放四十年大会等,不能流于形式,只为了拍照让上级检查;团课教育不能总让学生自主开展,教师懒于指导。应积极培养和发展学生群体中优秀的学生作为入党积极分子,让学生有组织认同感;应大力宣传国家、国防教育普及全国先进事迹;组织班级活动应以爱国教育基地为首选。只有教师首先从信念上出发来开展活动,才能保证学生提升觉悟。
2.师风引领构建高尚的道德品质修养
师风在教学管理中不但影响着教师威信的建立,还影响着学生是否能树立正确的道德品质修养。对于毕业就将走上劳动岗位的职业学校学生而言,职业道德的培养更加重要。因此,爱劳动、爱创造从本质上来说,是构建学生高尚职业道德品质的基石。而作为教师“为人师表”的师风则是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职业道德上的要求。作为培养国家未来劳动者的教师,其道德品质修养的高下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对其影响最大的人,其道德水准时时处处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一个好教师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坚持用正确的道德品质修养影响学生,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的方向。
比如,要求学生上班、上课不迟到,教师就首先应该做到不迟到,而不是等上课打铃了才从办公室慢悠悠地走向教室;要求学生上课不玩手机,教师就应该在进教室前归置好自己的手机;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不去网络抄袭或相互抄袭,教师就应该认真批改作业,而不是每次都不看就写一个“阅”字;要求学生不在校园以及公共场合抽烟,教师就应该做到自己不在校园内抽烟,甚至做到戒烟。
二、师德师风提升对于培养学生“五知”理论、“五识”要义的积极影响
“品德铸魂”还要求学生对正与邪、美与丑、进与退、真与伪、因与果这“五知”要能有明辨曲直的能力,同时要从是与非、善与恶、荣与辱、好与坏、成与败这“五识”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教师的判断无疑是培养学生“五知”“五识”最直接的影响因素。
1.师德提升应强化教师的判断力
学生未受教育之初,只是一张白纸,而随着教育的潜移默化,这张白纸上才会有学生自己对于社会、对于自身的一些看法。而作为这张白纸“认知力”的引导者,教师的看法和意见往往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判断。加之,受目前网络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很容易扭曲自己的认知,这就需要教师更多地帮助学生筛选网络文化,及时纠正错误判断。因此,在师德建设中,不断提升教师对唯物辩证的基本概念及关系的判断力,是极其必要的。只有教师首先判断对了,什么是美与丑、什么是正与邪等等,才能给出学生做出正确的示范。
比如,应教会学生勤俭节约是美德,与家庭是否富裕无关;应教会学生诚实守信是原则,与迫不得已无关;应教会学生盲目捷径是迷途、努力付出才有收获;应教会学生作弊抄袭可耻,创造发明为荣;应教会学生助人为快乐之本,有国之大家才有我之小家等等。要做到这些,首先要求教师有明辨的判断才能给予学生最恰当的认知力指导。
2.师风提升应强化教师的应变力
时代在变迁,“五识”的要义也在随着时代而变化,作为教师接触的都是青年群体。学生们思想新潮,但并不代表她们不注重传统;他们追求创新但不代表他们喜新厌旧。教师应及时纠正自己跟不上时代潮流的意识,这样的师风才能与年轻群体融为一体,才能更加读懂他们,引导他们。 比如,有些教师认为学生跳“鬼步舞”不务正业,其实这只是他们的一个爱好;有些教师认为学生课余做各种直播是自甘堕落,其实他们有时只是喜欢分享。因此在师风提升上笔者认为应该顺应合理的潮流,增强自身对青年的应变能力,而不应该固守成规、一成不变。
三、师德师风提升对于培养学生“四品”品性、“四德”要求的深化推进
“品德铸魂”人才打造的标准是促进学生养成诚信善良的品性、公平正直的品格、勤劳严谨的品质、科学高尚的品位这“四品”,且达到学习道德知识、明白道德原理、实践道德要求、养成道德自觉的知德、明德、行德、信德的“四德”目标。
1.师德建设应注重以人为本
职业院校的学生普遍生源质量不高,他们不是普遍意义上的优秀生、尖子生,甚至更多的是在普通教育中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尽管如此,作为教师也必须要看得到每位学生属于自己的特性和亮点,而不是一味地以成绩来判断优劣,这是师德建设中,应该引起重视的一方面。应该培养教师注重以人为本,发掘每个学生好的方面加以强化培养,因为社会并不是只需要成绩优异的高端人才,反而更多的需要品性优良、正直勤劳、甘愿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就业者。故而,师德提升要求教师的不失偏颇能给学生带来極大的自信,从而树立正确的人格。
比如,有些教师总觉得自己的学生都是些考不上大学的差生,是来混日子的一群人,没必要好好教;有些教师认为教不会学生,是因为这些学生太笨了;有些教师偏袒成绩优秀的学生,而对成绩差的学生不管不问甚至恶语相向等等。这些情况都提醒我们在师德建设中应该注重人格培养、注重个性、特性,努力挖掘和鼓励每个个体优异的一面,做到以人为本,不偏不倚。
2.师风建设旨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在师风建设中应该大力提倡这样的关系,才能促成学生的“四德”完善。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固然起着主导作用,但却应该从师道尊严的权威中解放出来,从教学的指挥者变成参与者,从决定学生的一切转变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和生活伙伴,不强加自己的主观意识给学生,保持与学生的平等姿态,只有这样才能树立与学生没有高低贵贱的师风姿态。
比如,有些教师把学校分配给自己的工作安排给自己的学生去完成;有些教师把学生看成了为自己服务的对象,帮拿快递、帮朋友圈投票点赞、帮忙打扫办公室卫生等等。这些不平等的师风只有从根本上彻底改进才能长效促进学生养成尊师重德的品格。
基于以上几点,笔者认为“品德铸魂”不光是对学生提出了一系列要达到的道德要求,更是对教师师德师风提出的建设标准。作为师者,要敬畏自己心中的道德,用它来衡量自己的工作是否合格是作为一名教师的最低标尺。
(作者单位:云南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