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的起源

来源 :莫愁·时代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zi8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年4月29日至30日,参加巴黎凡尔赛宫和平会议的英、美、法国家代表召开会议,议定将德国在山东所攫取的权益让与日本。
  5月2日,北京政府密电通知在巴黎的中国代表可以签约。次日消息传出,当晚北大学生在北河沿北大法科礼堂召开学生大会,并约请北京13所中等以上学校代表参加会议,决定次日集会示威。
  5月4日,3000余名北京学生游行高呼“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呼吁各界人士行动起来,保卫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
  而后,上海、南京等地工人纷纷罢工或游行示威,支持北京学生运动。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北洋政府被迫指令在巴黎参加会议的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名称由来
  1919年5月5日,北京学生上书时任大总统徐世昌,將前一日的游行称为“五月四日之事”。5月11日,《每周评论》在《一周中北京的公民大活动》一文中,则称作“四日事件”“四日的示威事件”。
  5月18日,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发表《罢课宣言》和《上大总统书》,最早使用了“五四运动”一词。5月20日,北京《晨报》登载了这两份材料。
  5月26日,罗家伦用笔名“毅”在《每周评论》发表《“五四运动”的精神》一文,这次运动自此确定了正式名称,并被广泛使用。
  互动专区
  青春是一首歌,在不同人的心中,有不同的旋律;青春是一首诗,可以朦胧、婉转,也可以奔放、豪迈;青春是一幅画,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五彩斑斓。不同年代的人,有不同的青春回忆,有着对于青春的不同注解。
  欢迎读者朋友写下自己关于青春的回忆,风格不拘,字数不限。来稿请发至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我们将择优刊登。
  编辑 家英宏  钟健 王若宇 刘雪薇
其他文献
在全民族抗战的浩大声浪中,多少优秀的中华儿女于黑夜中擎起火把勇敢地踏上征程,高唱抗日歌曲,满怀对未来的憧憬,在烽火硝烟中不断成长,用自己的赤子之心书写华美的人生篇章。万长林就是其中一位。  万长林出生于江苏淮安,孩童时代参加过站岗放哨、传送情报等活动。1945年4月,16岁的他参加了新四军。虽然他个子比较小,但跑得很快,被挑选担任通讯兵。  1947年,莱芜战役中,18岁的万长林所在部队的四连顺利
期刊
1914年,袁咨桐出生于贵州赤水县。10岁时,舅舅张华封将他托付给好友黄齐生,并在其创办的达德学校学习。袁咨桐进校后,学习勤奋,手脚勤快,深得黄齐生夫婦喜爱。  1926年3月31日,国民党在重庆屠杀共产党人,黄齐生的学生王景任等组织了“三?三一救援会”,并发表进步宣言。目睹了这些代表社会进步的事件,袁咨桐深受影响。1927年,黄齐生先被学校解职,接着又被国民党反动派以接近共产党嫌疑等罪名通缉。黄
期刊
准时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是现年79岁的董加耕每晚都不会错过的头等大事。新闻中报道现代农村日新月异的发展的新闻,总能唤起他18岁时和乡亲们一起在田间地头劳作的回忆。去农村,是他这辈子都不会后悔的决定。  董加耕生于江苏盐城农村,他从小品学兼优,14岁加入共青团任少先队大队长,初中毕业考进了龙冈高中,18岁被推荐入党。1961年5月,董加耕被保送到北京大学哲学系。  去首都最好的大学读书,是
期刊
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为了响应国家“支援边疆建设”的号召,江苏共派出数十万名知青,其中有2万名知青去往新疆边陲小镇和大漠戈壁开垦农田,建设工厂,屯垦戍边长达数十年,有些人甚至终身都扎根在了那里。  1965年9月3日是南京各学校学生行动最集中的一次,人数有2000多人。他们一路上激情高歌,“让生命发出光和热……”  李兵当时只有16岁,他是写血书立志投身新疆建设中的一员,跟他坐同一排、立志“吃大苦耐
期刊
1940年,18岁的吴良镛亲历了一次日本飞机的猛烈轰炸。那天,刚考完试的吴良镛正在午休,日本飞机就轰隆隆地飞了过来。一番轰炸后,整个城市浓烟滚滚,大半个重庆陷入火海。  望着满目疮痍的城市、流离失所的民众,吴良镛体会到国破家亡的痛楚。无论世事多艰难,民众总要生活下去,他立志学建筑,学成后重建家园。  考入中央大学建筑系后,吴良镛对中国的传统建筑非常感兴趣。毕业时,他写了一篇追溯汉朝建筑的论文。著名
期刊
1913年,郁达夫东渡日本留学,先后学过医学、法学和经济学。  留学期间,郁达夫接触到新思想、新环境,对日本“私小说”尤其痴爱。“私小说”多为作者描写身边琐事与心理活动,这是中国宋元话本、明清小说所没有的叙事文学创作模式。  郁达夫很快掌握了“私小说”的精神和写作技巧,并化为己用。他与同为留日学生的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郑伯奇组创文学团体“创造社”,1921年,他的首部短篇小说集,也是中国现代文
期刊
常州技师学院的传技广场上,红铜鲁班锁雕塑落座其中,这件巧工之作,让人不禁想起诞生过鲁班、墨子、李春等巨匠的时代。近代工业革命后,从詹姆斯?瓦特到亨利?福特,西方现代工业催生了一批能工巧匠,而曾经辉煌的中国匠人却一度式微。  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世界格局下,中国迎头赶上,正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青年技能人才的培养格外受到重视。一个匠心回归的青春时代正潮涌向前。  如果不是事先了解,很难把“江苏大
期刊
2000年,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后,周文明开发出一款用于高清打印的软件,软件很快被一些印刷企业购买。循着自己的想法,周文明又用ASP语言开发了“QQ秀”,用户可以上传文字、照片、音频,展示个性化的自己,也略有小成。  此后,随着互联网浪潮袭来,周文明相信,网络科技发展,人们对于美的感受将会大不一样。10年前,周文明决定创业,南京优通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的那一天,他就为企业定下了目标:让科技与
期刊
复旦大学法学学士、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硕士、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史博士、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任一个身份都能显出李晓愚的优秀。  有朋友当面恭维李晓愚,是一个在文史长河边捡拾贝壳的女子,而且像魔术师一样,时不时地变出一串串闪光的珍珠。李晓愚却不领情地转移话题说:“我只是一个资深的吃货。”在《我在剑桥》里,她曾经写过一篇《我的中国胃》。而在了解她的人看来,她还是另一种吃货——吃书的货。她到底看过多少
期刊
2018年10月26日,中国计算机学会颁奖大会在杭州举行,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总裁胡伟武出席,并被授予“王选奖”。他步伐稳健地走上了领奖台,从龙芯立项,到龙芯1号、2号、3号相继诞生时的情景,一幕幕在脑海闪现,他百感交集。  立项,磨难的开始  胡伟武大学毕业后被保送进入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  2000年年末,胡伟武所在单位正要筹备CPU(中央处理器)设计项目,胡伟武心潮澎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