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堂中体验生命之精彩

来源 :教育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命教育观认为学生不仅是认知体,更是生命体;教育不仅是认知活动,更是生命发展的活动,教育的目的、过程和结果同生命发展紧密联系。人格建树和智慧生成,成为生命发展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向生命回归日益为教育的本质属性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不仅纠正了只重工具性,忽视情操陶冶与健全人格、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偏差,而且凸现了当下语文教育尤其要注重渗透生命教育的全新理念。语文教育的过程,是丰富人文精神、完善个性生命的过程;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谐发展的过程。语文教育只有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培养对自然、社会及他人的关爱,才能使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实现个体的生命价值。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如何渗透生命意识呢?
  一、强化朗读,初步体验
  海德格尔说过:“语言是人类存在的家园.”英国语言学家帕默尔也指出:“语言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地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语言里有人的感情,人的思想,她是一种生命,一种精神.不品语言,何来人文?何来体验?朗读是沟通学生、教师、文本之间思想的平台,也是有效展开教学进程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只有充盈着承载学生个性理解的朗读,引领学生真正读进文本去,才能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
  声情并茂地朗读不仅让学生领悟知识,而且唤起学生的爱憎情感.同时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潜能,提高课堂听讲效率,教师在朗读的同时,一定要设计和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发言、讨论.
  如,我在讲《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时,先是让学生自由朗读,初步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让学生模仿广播电台的播音员读这则消息,让其他学生当听众,体验如果是解放军指战员听到这则消息的感受,如果是得到解放的江南老百姓听到这则消息时,又会是何种感受呢?再假如是蒋介石的官兵听到这则消息后又有什么感受?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这则消息的情感思想,体会作者语言的丰富内涵.
  二、创设情境,加深体验
  如何让学生真正走进语文,而不是“隔墙看花”?我们上课时,如果能够把自己隐蔽起来,让学生走上讲台,成为课堂的主角,甚至可以把教学目标隐蔽起来,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出某些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加深体验.教师向学生提供各种情境,让学生亲身实践.这里的情境有:回放,开放性练习,模拟课文情节,人物形象评论,大自然奥秘探索等等,浓厚的气氛激起学生的体验,这样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有效地掌握了知识,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值得回味的情境和氛围.
  创设情境,还应该激发学生的“悱愤”状态,石激浪涌,使学生形成冲突,从而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教学时,可根据学生的认识規律灵活地运用各种教法,有意识地设“障”布“疑”,才能引发学生探究问题,使问题变“不疑”为“有疑”,又使问题变“有疑”为“不疑”.
  例如,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学生探究了“我”为什么被困在悬崖的岩石架上及“我”当时的极度恐惧心理后,我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假如你就是那个父亲,面对不听父母劝告而在外面冒险,陷入困境的儿子,你会怎么做?”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马上调动起了学生的生活体验,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在此基础上探究文中父亲的做法的意义,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还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合理处事.
  三.激发想象,创造体验
  语文新课标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教师应该做一位慧眼识金的矿工,去开采想象,做一位法力无边的魔法师,去升华想象.
  都德《最后一课》一文中,韩麦尔先生发现小弗朗士背不出书时,讲了两大段话,把亡国的悲剧与教育的失误联系起来,在亡国的悲痛中反思自己.在这里,作者没有写小弗朗士听讲话后的神态、动作,也没有写韩麦尔先生说这段话时的动作、神态和当时教室里的气氛.我就在这三个空白点上,让学生作充分合理的想象,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描述,对小弗朗士听后的动作、神态用第三人称描述,对后两个空白点进行第一人称描述.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又对这两个人物形象进行了再创造,收到了既培养学生想象力,又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功效.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早在19世纪就提出了“体验是最好的老师”的思想.她形象地解释说:“一件事,我听到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也就记得了;做了,自然地理解了.对孩子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到的,才是刻骨铭心的,终身难忘.”课堂是流动的生命,语文课堂要体现的不仅有知识的授受、智慧的开启,还应该有对学生身心的点化和人格的润泽.
  我们每个教师都要主动深入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作为主体去体验,依靠体验来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性,从而获得更多生命的体验,更多对生活的关注、对生命的热爱、对情感的珍视、最终实现师生的生动发展.
其他文献
怎样使语文教学充满语文味、语文课堂充满情感采取怎样的方式让学生爱学、乐学、爱上语文课,是我们年轻教师应该积极探讨的问题。  一、语文教学要激情满怀  现在都提倡“激情”二字,一个语文教师也应该讓学生觉得极富“激情”。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如果一个教师教学如白开水,学生的情感如何能调动起来,如何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  在新课改实施后,如何让课堂活起来?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激发他
期刊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可以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因此,朗读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它在小學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可谓是举足轻重。笔者试着从自读感知阶段学生朗读的“量”、精读领悟阶段教师引导的 “导”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朗读的“情”这三个方面
期刊
在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教学已经成为中学教育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然而,相比于城市的信息技术教学,我国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是比较落后的,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因素制约着中学计算机教学的发展。  一、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计算机的应试教育。以“考试”为主导的教学是应试教育最显著的特征。由于目前计算机还不是一门独立的基础性学科,计算机教学未能在许多中学的课程设置中占重要地位,或者干脆没有设
期刊
《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物理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要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要注重教学中的三维目标(即要让学生掌握好物理知识与技能,更要让学生重视学习过程中的科学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然而初中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他们开始表现出有较强烈的学习兴趣,但不知在什么时候开始失去学习兴趣?甚至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因此,要提高每个学生的物理水平是我们物理教师的当务之急。  一、调查学习障碍产生的根源  为
期刊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寓知识、技能、方法、思想于一个统一教学过程中,是数学教学的重要课题。要使学生变书本知识为自己知识,就必须学会学习知识的方法。本文就怎样使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学习新知识的方法谈些教学体会。  【关键词】数学思维 转化思想    “转化”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教师面对意外发生的情况,敏感地洞悉学生思维活动的态势,迅速作出反应。及时地采取恰当措施,是处理问题的一种教学艺术。要培养学
期刊
在我看来,素质教育应具备以下特点:一是弘扬人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这是注重形成人的精神力量的教育;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天赋的允许范围内得以充分发展,这是关注“差异”性教育;三是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并重,这是发展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着眼素质、加强基础、培养智能、重视德育、发展个性,教学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
期刊
第一次接触了一年级人教版的教材,惊讶于其内容的新颖,识字编排上的形式多样,同时又为一年级上册要认识400个汉字——那么大的识字量所深深震撼。如何让小朋友能迅速、准确地掌握这400多个汉字,我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以下几种办法。  一、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新课标在识字教学中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要求。要让学生达到这样的要求,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教
期刊
教学理念的碰撞、课程观念的更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教材带来的新气息以及学习方式的转变,无不向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挑战。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快乐与高效走进语文课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致力于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自我展示的大舞台,积极构建师生、生生交往互动的快乐高效课堂。以下是我
期刊
在素质教育逐步推进的今天,学生承受挫折能力的强弱,已日益引起教育者的高度重视。正确认识体育教学中的心理障碍,及时运用正确的治疗方法,消除心理障碍,可有效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体育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从而导致一些学生产生了心理障碍,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育目的的实施。  从心理发育特点分析,身心发育的特殊阶段决定了中学生是最易产生“逆反心理”的一个
期刊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最基本的组织,良好的班集体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力量源泉,是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的摇篮。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发展的主体。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面向未来的需要。教育者要把学生看成是改革的主人,学习和生活的主人,那种离开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片面地将现成观念、知识、规范灌输给学生的传经教育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