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巫医混杂是古代早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战国时期<五十二病方>中的少量巫方的保留,正是医混杂现象在医学文献中残留的痕迹.<五十二病方>中记载的巫方可分为祝由、禹步、祓除、傩礼、桃符等.巫同时又演变为民风民俗,术的实施常常表现民风民俗的形式,<五十二病方>的记载对此也有一定反映。
【机 构】
:
430077,武汉,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巫医混杂是古代早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战国时期<五十二病方>中的少量巫方的保留,正是医混杂现象在医学文献中残留的痕迹.<五十二病方>中记载的巫方可分为祝由、禹步、祓除、傩礼、桃符等.巫同时又演变为民风民俗,术的实施常常表现民风民俗的形式,<五十二病方>的记载对此也有一定反映。
其他文献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余瀛鳌先生主编的《中医临床必读名著30种》一书于2010年6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东坡养生集>为汇集苏轼诗文杂著中与养生相关的内容而成,集中体现了苏轼以"安"、"和"二字为中心的养生哲学.经过研究,可以确认此书为明代王如锡所集,成书于明崇祯八年.现存有三个版本,为两个系列.一为以崇祯刊本为代表的明版系列,一为以陈道生本为代表的清版系列.崇祯刊本中的评注,当为编集者王如锡所做.而清版均为邱象升在明版基础上,修改增删其评注文字而成.有无康熙序可作为明版与清版的鉴别要点。
<神农本草经>始见于梁代的<七录>,而<汤液经法>则见于<汉书·艺文志>.按知识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药物知识应先于方剂知识存在.从文献的发生和著录来看,作为经方一类的<汤液经法>著录于西汉的<七略>之中,远早于<神农本草经>.那么,西汉及之前的药物知识存于何处?对汉代经方著录和有关本草的记述进行考证,可以发现汉代以前相当长时期内,本草与汤液知识合为一体,西汉刘向等校书时,皆将之归入"经方"一类.东
1. 仁慈医院的建立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沿海口岸开放增多,许多外籍人士往返于众多城市之间,或贸易或游历,其中以各国传教士为最多.这些传教士虽以传教为主,但也做了一些文化传播工作,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对西方科学技术及文化理念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一定贡献。
受中国科协委托,王振瑞、李经纬、陈可冀主编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科史》于2010年4月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2010年6月28日,《中华医学百科全书·现代医学史卷》第1次编写工作会议在医学部逸夫楼会议室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复旦大学、山西医科大学、武汉大学、第三军医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和中华医学会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众多医学史界专家作为编委出席会议,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等机构的相关负责人应邀出席会议。
近代中国庞大的医疗市场推进了医药广告宣传的兴盛,伴随而来的是医药广告宣传的乱象从生.为了规范医药广告宣传的无序状况,近代卫生行政机构开始依靠法规程序进行管理.1928年,上海市卫生局开始对医药广告进行管理,并于1929年出台了<上海市取缔淫猥药物宣传品暂行规则>.1930年,北京颁布了<北平市卫生局管理中西药商广告暂行章程>.1935年,北京又颁布了<北平市管理中西医药新闻广告规则>.此后,全国各
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将于2011年7月31日至8月1日在北京举行第十三届一次学术年会。会议主题是:医学史教学、研究与医史学科建设。欢迎国内外学者围绕以下具体问题撰写学术论文,参加大会学术交流:
考古研究表明,位于河南省新密市曲梁乡大樊庄的古城寨是一处龙山文化城址,这与文献记载的黄帝轩辕丘相符.从时间上看,黄帝时代相当于龙山文化的早中期之际,古城寨的龙山文化古城正处于这一时期.在轩辕丘周围,还存留有大量的岐黄遗迹,如具茨山、岐伯山、西太山、风后岭等与上古医家岐伯、鬼臾区、雷公等相关,可以称之为中医药文化的发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