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作品”游浦江

来源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pu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寒假的“寻根文化”之旅开始,实验小学的教育一直与浦江的乡土文化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沿袭实验小学“品润”课程中的翰墨课程。
  2016新学期伊始,书画组就策划了“寻根小浦 印象传承”实验小学学子书画巡回展活动。从二月底到三月末,整整一个月的时间,筹备画展,一大批的书画尖子生参与了这项活动。“寻根少年”走进古村寻根小浦美景:桃岭古道、淡竹岭古道、仙华古道、大岩岭古道等;寻根小浦美食:七彩米筛爬、白菜饺子、杨梅粿、麦饼、擂头粿、荞麦粿等;寻根小浦孝义文化:礼义忠孝典藏,国法家规名扬。为国清廉一方,为家仁厚一堂……
  本次共筹备了40余幅书画作品,参展的共有36幅。作品虽然稚嫩却带有小作者们的对“小浦”的满腔热情,童眼看家乡,童手绘家乡。观众们亦可以跟着孩子的作品游“小浦”了。寻根小浦美景,“江南第一家、嵩溪、马岭脚、新光村……”一个个古村,看着画面仿佛置身古村中,亦步亦景亦文化,石路古墙深院,故居祠堂民宿,小桥流水人家。在孩子的眼中是这样的,在孩子的笔下是这样的。
  寻根小浦美食,浦江的美食有口皆碑:麦饼、潘周家一根面、豆腐皮、麻糍、杨梅馃、麦饼、擂头馃、竹叶熏腿……画面中的美食不知道勾住了多少人的胃口!
  小浦的传统文化灿若夏星,我们的先贤以其独有的智慧为我们创造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板凳龙、迎会、滚地龙、摆祭……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水土一方风情。有着“万年”上山文化,“千年”郑义门,“百年”书画的小浦,在实验小学孩子的眼里,心里,笔里……
其他文献
《故园》 绍兴市柯桥区柯岩小学
期刊
摘 要:建筑教育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中国近代建筑文化加以研究,提高我国建筑教育水平,培养我们自己的优秀人才,创造适合我们自己的建筑。  关键词:中国 近代建筑 欣赏  纵观我国建筑发展的历史,我们已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近代建筑发展过程中,科技的进步使得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在建筑建设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通过对近代建筑文化的研究,
期刊
在少儿美术教学中,综合各种艺术形式,巧用艺术通感,教儿童从不同角度认识表现客体,是实施创造教育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艺术通感的存在,架起了色彩与音乐、色彩与文学等艺术之间的桥梁;艺术通感的运用,不仅起到唤起儿童情绪情感、激发创作热情、引发联想、想象、促进色彩表现的主观性、多样性的作用,而且艺术通感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各种潜能、推动各种心理能力的平衡与和谐发展,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期刊
竺莉萍 《回忆中的蒸汽机》 奉化高级中学
期刊
小桥、假山、亭子、水池、广场构成了江南园林式的校园——这就是美丽的秀洲区王店镇建设中心小学。学校创办于1955年,地处秀洲区西南部王店镇下属的常睦桥社区,距离嘉兴市区有二十四、五千米,是一所纯农村中心小学,学区与桐乡、海宁接壤。现有36个教学班,1420名学生,教师86人。  近几年来,2名教师分别荣获第二届和第三届浙江省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多名教师获市、区级荣誉。学校连续两轮荣获嘉兴市优秀教育科
期刊
胡抱谷 1971年生,师从中国美院张品操、浙江画院茹峰老师,善山水花鸟,现为浙江逸仙书画院画师,杭州大名书画院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杭州西溪书画院特约画家、中国书画篆刻家网特约画家,作品被吴昌硕纪念馆、诸乐三艺术馆收藏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思路》4P专刊介绍  2012年参加北京《乐雅尚志》全国书画展  2013年浙江省首届工会艺术节书法优秀奖和湖州市总工会艺术节国画二等奖  2014年“生态浙江”
期刊
单位名称 负责人
期刊
蒋金明(金铭)  字怀文,号白云道人,一九六五年十一月出生于江苏沭阳。现为空军美术书法研究院艺术委员,空军驻福州某部干部,特级飞行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防大学特聘教授。  书法作品曾入展全国第六、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七、八届书法展,世界华人展、中日交流展、辽宁省书法晋京展、全国首届青年书法篆刻展,全国“羲之杯”书法展,纪念邓小平诞辰百年全国书法展,西泠印社·中国书法大展,全军中国书
期刊
一、强制训练——规范书写姿势  制定好写字教学计划后,我最先遇到的问题是如何规范学生的写字姿势。平时我们要求学生写字时要做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事实上许多学生写字时头向左歪,右肩斜着向上,左手肘放在桌子外,右臂整个儿放在桌子上,腰也跟着一起扭曲;手腕内弯或外弯,大拇指勾住笔杆。最后这种现象尤其普遍。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也上网查阅了一些资料,觉得北大附小在纠正不良坐姿方面经过实验后得出的一些
期刊
李晓军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北京大院儿中, 是一个地道的『侃爷』。他的人以及他的字都具有一种爽朗、洒脱、大气、的厚道劲儿, 让人一见便顿觉精神抖擞, 为之振奋。然而刚而不硬, 拙而不板, 认识久了, 便能体会到其言谈举止中的睿智和幽默, 待人接物时的热忱和细心。一如他的书画作品, 慢茶细品后, 便能从这种大的开合之中读出一种久违的质朴和婉约交浸的雅趣。  提到李晓军的艺术, 首先让人想到的便是他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