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千古美文 滋养一代新人

来源 :新科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198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国古典诗词内涵深刻,意存高远,其形式多种多样,风格迥然各异,内容博大精深。学经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特别是小学教育过程中经典诗文的诵读等训练,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汉语言水平、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和文化素养,以及对汉语言文字的理解都很有益。
  关键词:小学;经典诗文;诵读;实践;探索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经典文化更是灿若星河。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中国古典诗词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学一点经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感到学习古诗难,没有兴趣。
  为加强学生对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同时开启少年儿童的潜能,记忆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智慧。所以,如何将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丰富的文化遗产发扬光大,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的任务。
  在多年的教学管理与语文教学实践中,对小学经典诗文的诵读进行了一些有效的探索:
  (1)科学选择内容,分层设定诵读目标。
  在研究实践中多渠道、多方法搜集与教材中古诗文相关的资料,如《唐诗宋词》、《毛泽东诗词》、《论语》等,及与课文相关的书籍,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让这些经典浸润孩子。
  (2)营造书香环境,创造诵读氛围。
  在校园、教室创设经典古诗文诵读的环境。我们充分利用空间和角落,用诗文装点学校墙壁等。班内内设有古诗文专栏。利用黑板报的向学生介绍古诗文,拓展学生的古诗文知识领域。每个班级还建立了图书角,为每个学生创设了宽松的阅读环境。
  (3)找准切入点,在古今文化的碰撞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材中除了安排与古诗文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传统文化外,还在其他课文和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着传统文化的因素。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如学习《七律•长征》一课后,引入了《毛泽东诗词》,指导学生读其他有关革命诗词,这样更深入地理解、感悟。在平时的积累背诵中,引导孩子借助注解理解背诵积累,进而了解当时历史背景,并倡导孩子们写写读后感,。
  如学完《猴王出世》孩子们能编出:海外傲来有一国 ,国中花果一仙石 ,仙石爆出一石猴, 水帘进去当猴王。《草船借箭》孩子们这样写:周瑜妒忌诸葛亮,使计赶做十万箭,孔明故作上钩样, 请来鲁肃悄帮忙,大雾天气借曹箭,满载而归回江东 。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感受诗的意境,我们还进行了配乐诗朗诵。孩子们兴致盎然。
  (4)积极背诗,以活动为载体,以赛事促提高,以评价激励促进可持续发展。
  活动是古诗文诵读的焊接点,拘泥于诵读,缺少多样性的关键活动,不利于诵读可持发展。我们开展了多种活动。在引领背诗期间,每隔两天黑板一角的古诗更换一首,学有余力的同学不限制,凭兴趣多积累。学生除了在课前诵读外,为了保证诵读时间,班里还固定了读书时间:晨读、午间阅读、双休日阅读,提倡并鼓励学生每天在家自觉诵读不少半小时。这样,大大增加了学生的积累量。
  其次是组织各种活动:每学年六月、十二月份在班内开展“传承中华文化,诵读古典诗词”的诗星竞赛活动,在集体中形成你追我赶的诵读热潮;每学期举行古代诗词知识讲座,调动学生们热爱古诗文的热情;每学期举行“诗文题画”活动,描摹诗境;举办诗歌创作活动,活动分为:现代诗歌创作和课文改编诗创作,学生兴趣极浓。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发挥想象,用语言描述或诗词配画的方法将这些古诗文转化成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画面。不仅有助于学生读懂原诗而且使他们读出画面,读透意境,使学生在意、境、情、美、趣等方面受到熏陶。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营造了诵读古诗文的氛围,而且激发了学生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的兴趣,深化了学生的认识。
  (5)将经典的内涵拓宽、丰富、摘录。
  将古诗词经典推荐给学生的同时也把现代经典美文柔和进去,学生更好地感受古今诗词的韵律美和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积累喜爱的诗词。如有的孩子知道了花中四君子后,积累了有关梅、兰、竹、菊的相关诗句,并做了诗文卡,有的同学则分春、夏、秋、冬来积累背诵。充分利用好班级的图书角,让同学们的书达到资源共享。倡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在学生背诵积累了相当的古诗词后,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把古诗词名句与习作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文章各具灵性与文采。
  (6)不断反思,总结提高。
  在检查学生背诵时发现学生出现串诗、反生现象,每周安排一天早读为温故时间,巩固背诵的内容。
  正是通过一系列的经典诵读活动,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兴致盎然。在学习生活中会引用经典诗文已成为学生们最引以为豪的行为。
  一花独放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收获硕果
  经典诗文的背诵已然成为了一种时尚,这样的耳濡目染是可喜的:在“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中学生知道了该如何学习;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学生懂得了孝敬父母;在“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中知道了怎样做人……通过反复吟诵,引领了师生的思想,净化了师生的灵魂。同时,学生们汲取了许多历史的、文化的精髓,作文水平明显提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展望未来
   “诵读经典”活动的开展始易行难,只要贵在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诵读经典”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学生带来了一片生机,它时时唤起学生创造的灵性,奏响学生心中诗文的琴弦,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充满激情的美好情怀,健全学生的人格魅力,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与文化底蕴。
其他文献
我们都清晰地记得,鲁迅笔下的“百草园”是一方儿童的晴空。这里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紫红的桑椹,酸酸甜甜的覆盆子;还有长吟的鸣蝉、弹琴的蟋蟀、蹿入高空的云雀,喷烟的斑蝥;还有雪地里的侯鸟,以及美女蛇的故事。这一方儿童的乐园,她盛满了儿童对大自然无尽的遐想和渴望。  每一个孩子心中都有一方精神的乐园,都希望开启这扇神秘的“百草园”之门。如果能让学生自觉地走进这座精神乐园,就会让那些永远新奇,充满
期刊
一、独生子女化与体育教学的相应改革   “独生子女不可独处”,要让独生子女从“独处”的环境中解放出来。独生子女与同龄人的交往机会相对较少,易产生孤独和寂寞感,因此,独生子女有强烈的交际欲望,追求集体活动。体育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调整体育教学内容,提高集体项目的比重。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分组练习,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有一定的优势。分组练习就是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全体学生的练习。以小组为
期刊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  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无素符号和基本概念
期刊
摘 要: 实验教学和实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在实验教学中,应逐步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课程实验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实验与科研相结合、基础训练与创新相结合、实践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这样实验课教学才能既符合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又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实验教学法 ;策略; 实践与创新     我国的中等教学课程体系规定,物理学是从
期刊
一、 情感方面   1、首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平时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投入,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尽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帮助,在成功时给予赞扬,正确对待学生中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评价时做到不褒此贬彼。  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主要途径有两个:其一营造课堂氛围。通过教师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因惑质疑,激发学生产生悬念,进入欲罢不能的心里
期刊
长期以来,传统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统一的要求与指导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使得阅读教学缺乏灵动与生气。《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进行
期刊
传统的数学课堂把丰富复杂、动态变化的教学过程简约化归为“明算理,重练习”的特殊认识活动,导致数学课堂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缺乏生机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学生学习起来觉得枯燥、乏味,没有激情。那么怎样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用新颖有趣的教法诱发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见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
期刊
资金是企业经济活动的持续推动力,不同行业、不同企业获得资金的渠道、方式与规模实际上决定了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企业融资过程也就是一种以资金供求形式表现出来的资源配置过程。资金追逐相对高的回报率的本性决定了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个世界性问题。为促进处于劣势地位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大多通过增 ,强企业信用、建立企业信用档案等方式,多层次、多形式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在我国,融资渠道窄、资金短
期刊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初探信息技术是近年新开设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日渐重要。信息技术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1、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在信息化社会的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实行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等等这些都强调了大众数学学习内容的运用价值——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一、在有效的数学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建构新知的能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大脑里有一些特殊的、最积极的、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