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休育让孩子们快乐成长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dzk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富平,地处关中平原北部,取“富庶太平”而得名,隶属陕西省渭南市管辖。面积1242平方公里,人口80万,辖24个乡镇、337个行政村,是典型的人口大县和农业大县。现有普通高中6所,完全中学4所,职中6所,初中48所,小学217所,在校学生124635人,教职工7668人。
  近年来,我县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优先,育人为本,深入贯彻中央7号、省委2号文件精神,以“健康第一,人人参与,全面普及,渐成特色”为工作思路,创新载体,因地制宜,试点先行,梯次推进,使阳光体育运动在全县蓬勃发展,有效增强了学生身体素质,推动了学校体育的发展,受到了省市的充分肯定。
  
  一、科学实践。在不懈探索中提炼成果
  
  为增强学生体质,找到适合农村学校的体育活动模式,我们进行了三年有效的专题探索。
  一是精心调研察实情。以“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为课题,经过考察遴选,确定了3所实验学校,选派教研骨干分校蹲点,走进课堂,深入学生,采取观察、问卷、测试、座谈等方式,掌握了学校体育教学与管理、学生课间与课余体育活动等方面的一手资料。
  二是科学探究定模式。针对学生锻炼时间少、形式单调、器材不足等问题,按照“因地制宜,挖掘潜力,开辟‘大课间’,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思路,反复实践,总结出了适合农村学生的“4(3)21”(每周小学一二年级四节、其余年级三节体育课,每天做好早操和眼保健操,每天一节大课间活动)体育锻炼模式,2005年5月,顺利通过教育部结题验收。
  三是分步试点见成效。以“阳光体育,人人都参与,个个有项目”为目标,继实验学校成功推行“4(3)21”体育锻炼模式后,2005年9月起,开始在城区和庄里镇中小学进行推广试点,不断总结反思,健全了工作环节,完善了推广机制,为在全县推广积累了鲜活的经验。
  
  二、灵活方式,在学习教育中营造氛围
  
  为使师生人人参与运动,享受健康,2007年初开始全面推广以“大课间”为载体的阳光体育运动。
  一是观摩学习。2007年初,以筹备渭南市“大课间”活动现场会为契机,县教育局开展了历时近三个月的学校体育工作学习和交流活动,分层组织各校领导、体育教师到外地先进学校进行观摩学习,适时召开交流座谈会,就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达成了共识。
  二是活动引导。各校开展“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演讲、征文、竞赛、板报、广播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成长理念。
  三是广泛宣传。在城区举行了“小手牵大手,我与阳光体育同行”的签名活动,向社会宣传阳光体育,呼吁全民关注健康,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三、群策群力,在多方保障中扎实推进
  
  一是健全机制。成立了以主管县长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阳光体育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县级联席会议,协调、解决遇到的重大问题。教育局和各校也成立了相关机构,负责具体的业务督导和实施。教育局修订了《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程》、印发了Ⅸ中小学学生阳光60分体育运动方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小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实施办法》等文件,将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纳入作息安排,将阳光体育活动纳入了教学常规管理。
  二是加大投资。县政府把学校体育工作专项经费纳入了年度教育经费预算,并确保逐年增长,坚持每年划拨专款为学生免费体检。2009年秋,投资62,3万元为各中小学购买了意外伤害校方责任险。近五年来,购置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仪器和运动器材共投资2305万元,扩建操场征地3060平方米,新建标准化学生体质测试室86个,水泥篮球场地36个,羽毛球场地21个,投资3267万元。同时,加大对偏远山区体育设施建设力度,积极动员企业捐资100万元为6所农村学校硬化篮球场地,添置器材,改善了学生的运动环境。
  三是加强师资。近年来,县政府坚持每年招聘体育专业本科生10名,使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实现了体育教师专职化,并建立了体育教师素质培训机制,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校园集体舞、中小学第三套广播体操等为内容,集中培训6期,3612人次,有效提升了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同时,组织城区优秀体育教师28名,通过“送教下乡…‘同课异构”活动,提升农村及山区薄弱学校师资水平,实现了全县学校体育工作同步向好发展。
  四是督查问效。依据阳光体育推进工作评估条例和考核细则,加强了活动设计、实施、安全等环节的监督检查与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每年一次专项考核,其结果列为学校年度责任目标考评的重要指标。
  
  四、彰显特点,在异彩纷呈中促进发展
  
  推进阳光体育,我们做到了“四个结合”(统一思想与健全机制相结合、因地制宜与设施建设相结合、规范课堂与课程开发相结合、分步实施与评估验收相结合),“六个落实”(宣传、经费、时间、教师、督查、评估),“两个面向”(面向全体师生、面向所有学校),取得了喜人的成效。
  一是紧扣课堂求提高。我们以课堂为主阵地,不断强化课程意识,要求体育教师将学生运动后的心跳、脉搏等状况做跟踪调查与分析,因材施教指导学生掌握科学合理的运动方式,制定富有个性的锻炼计划。同时,定期开展体育艺术教学专项检查,每年举办全县中小学生运动会,将初中毕业生升学与体育健康测试挂钩,充分发挥激励引导作用。
  二是多措并举强基础。2009年起实施“蛋奶工程”,共惠及97所学校41559名学生,有效改善了学生的营养状况。重视生理、心理等健康常识的传授与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全方位推进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参照相关标准改善教室照明条件,实行学生视力动态监测,坚持做好眼保健操,培养学生正确的用眼习惯。近三年,学生近视率逐年下降,小学由27.3%降为24.8%;中学由32.4%降为29.7%。全县建立心理健康辅导室89所,坚持开展“心理教育专家进校园活动”,举办讲座305场次。总结非典、甲流防控经验,完善了学校卫生事件应急防控体系。
  三是科学发掘成特色。我们充分挖掘教育资源,积极创新,逐步形成了器材自制、套操自创、游戏自编的“三自”特色。在“实用、安全、环保”的前提下,发动师生因地制宜,自制器材,开发校本课程。滑稽的“吊梯”、晃动的“平衡木”、土气的“保龄球”、搞笑的“浮桥”等相继出现在不同的活动场地;跳绳、踢毽子、跳皮筋、“斗鸡…打猴”、滚铁环等传统项目焕发新的生机;“校本武术操”“扇子舞”“棍棒操~蝴蝶舞~筷子操~团体花环操”等创编项目富有乡土特色,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师生锻炼的需要,使每一个学生在快乐中锻炼,在锻炼中提升素质。
  让每一个学生在阳光下快乐成长,是我县阳光体育工作的宗旨;“阳光体育”进课表,完善体育设施,增强师资力量,是我县推行“阳光体育”的措施保障;从基础抓起,改善学生营养状况,班班校校各呈所能,形成合力整体推进,是我县开展“阳光体育”的特色。时至今日,我们的“体育阳光”才冒出地平线,要使她温暖每一颗“花朵”,还有许多基础工作要做,还有许多课题有待破解。我们坚信,在党和政府的指导关怀下,在13万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县的“阳光体育”,一定会越来越“阳光”。
其他文献
第一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于12月5日在浙江师范大学落下帷幕!回首备战的日子,真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累并快乐着”!  11月4日,重庆市参加第一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筹备会在市教科院的小会议室召开,18人(教练组6人,集训队员12人,)齐聚一堂,由此拉开了备战的序幕。经过前前后后近一个月的培训,我们重庆军团来到了浙江师范大学,经过三天的激烈角逐,我们以团体总分第一名
当前有效性问题已经成为课程改革过程中的热点问题。实现有效教学,必须要有一个科学、合理、有序的教学过程。而教学手段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既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然而笔者在调研中多次发现我们有许多一线教师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存在着低效或无效现象,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效益差,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元发展和终身发展没
案例描述  “三跳”(即跳绳 、跳橡皮筋和踢毽子的统称)是在我国流传很广、有着悠久历史的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我校将“三跳”内容开发为学校的校本课程,并在全校进行了推行。我在小学低年级教授短绳“间隔编花跳”这一教学内容时,发现一个现象: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出现一种相同的错误,我将这种错误为“伪编花”,即:学生在手持绳学习“臂交叉摇跳”这一动作时,不敢让两臂在体前大幅度交叉摇绳,而往往是两臂将要在体
所谓“人人有得分”的新型运动会团体总分计分法就是每一个比赛项目的参赛人(队)都可以得分。具体是单项比赛的最后一名计1分,从后向前按名次依次为2、3、4、5……分递增,以此计入班级团体总分,也可以说是末位开始得分法(如果是集体项目,那就是“项项有得分”)。例如初一男子组100米有25人参加比赛,按比赛最终成绩排名计分,第一名得25分,第二名得24分……,第25名得1分。    一、比赛方法    1
一、我们的做法  1.转变观念是前提  为转变老师们的观念和意识,我区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培训方式,先后组织全区高一体育教师参加了国家、省、市的培训活动,聘请了全国高中课改先进区部分专家、优秀教研员、优秀教师到现场作指导。为了让老师们近距离接触课改,我区又组织全体高中教研员、部分优秀教师到全国高中课改先进区跟岗学习,所有这些都对老师们意识和行为的转变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我区扎实推进高
体育课因其教学的特殊性,课堂教学的范围大、活动性强等特点,在课堂教学的细节问题上经常让老师照顾不暇,处理不够及时,久而久之,容易被忽视。而细节的处理往往对作为个体的学生来说,有时会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对此,我深有感触。一节以跳绳为教材的公开课,从试教到正式上课的两次课堂教学过程,让我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练习情况、个体差异的关注评价及把握处理上做了一次对比、思考,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反思。    ※教学实录
看了《体育教学》2010年第9期张崴、徐涛两位老师写的“校园拒绝蛙跳”一文(P62页),感觉二位老师观点略有偏颇,很多观点与实际教学不符,这里笔者发表一点看法,与二位老师及广大同仁探讨。    1.从膝关节活动范围及能力谈起    膝关节为屈伸关节,是单轴关节的一种,作者对其结构做了详尽描述,这里不再赘述。单轴关节的主要运动特点是在矢状面内绕额状轴进行屈伸,当然也可以回旋,但由于受制于关节面与周围
一、开展“北京市小学生健身工程”的背景和初衷    2000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把“学生健身工程”列为北京市为市民办实事的“折子工程”的一部分开始实验。这个工程主要是针对城市学生,特别是北京市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的“软”“硬”“笨”“晕”,即“肌肉软,力量差”“韧带关节硬,柔韧性差”“身体笨、小肌肉群发展差”“前庭器官缺乏锻炼、平衡性差”等身体问题,特别是身体素质发展方面的问题而进行的体育锻炼推动工程
2017年上市公司數量排行榜十强
当一个黑黑脸蛋戴副眼镜,穿着朴素运动服装的农村体育老师来到场地时,全场都肃然起敬,人们好奇地猜着这位老师的年龄,许多人以为他五十岁左右,当听到广播员介绍时,才知道王老师只有35岁。这时一群虎头虎脑、朴素纯真的四十多个农村孩子出场了,其中四个孩子两人一组抬着一个大箩筐,筐的上沿用陈旧的帆布裹着,筐内装着有些发旧的篮球,他们带着怯懦、好奇、自信和兴奋跑步进入篮球场,全场给这群孩子们报以热烈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