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静文最遗憾的一件事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hai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廖静文声音颤抖地说:“我今天很坦率地告诉你,这就是我一生最遗憾的一件事。”
  采访廖静文之前,我和同事们都认为她一定会谈很多她和徐悲鸿的故事,但我们想更多地关注她的人生。采访开始以后,我发现从廖静文嫁给徐悲鸿开始,她的人生故事中就没有了我这个概念。悲鸿一直是她生命中的主角。
   廖静文的听力很不好,戴着助听器还需要我大声而缓慢地讲话,有时候一句话要重复好几遍。但她的记忆力很好,思路清晰。每一件事都从头讲起,娓娓道来。
  1945年底,廖静文和徐悲鸿结婚前,徐悲鸿为了和蒋碧薇解除早已名存实亡的婚姻关系,答应给蒋碧薇100万元和100幅画,为此徐悲鸿拼命工作,终于积劳成疾。廖静文认为,没有那一段日子的操劳,徐悲鸿后来也不会英年早逝。所以提起蒋碧薇,廖静文那么温婉的一个人也显出了愤怒与不屑。
  徐悲鸿去世的时候,廖静文只有30岁,一个年轻的女人独自走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再有新的情感是很正常的事。但我决定不去触及那一部分,出于对廖静文的尊敬,也出于对徐悲鸿的尊敬。但是她主动谈起了一段徐悲鸿以外的感情经历。当时我只是问她,这一生有没有遗憾。我的意思是,她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徐悲鸿,自己的理想并没有实现,是不是感到遗憾。没想到她说,是有遗憾,而这份遗憾竟是一段徐悲鸿以外的情感经历。
  在一次外出的火车上,廖静文和她的孩子们结识了一个年轻的解放军军官。孩子们很喜欢这个高大英俊的叔叔,而他也对廖静文产生了好感,于是,他和她们一家成了好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他终于鼓足勇气向她表明爱意。廖静文被他的真诚感动,接受了他的感情,但是,她也一再强调,徐悲鸿永远活在她的心中。他表示理解,于是,他们结婚了。婚后的生活并不幸福。廖静文对徐悲鸿的思念与日俱增,她感觉对方并没有向承诺的那样,理解并尊重她对悲鸿的感情。在失望中,他们离婚了。
  廖静文声音颤抖地说:“我今天很坦率地告诉你,这就是我一生最遗憾的一件事。”我做过很多采访,无论面对谁、听着什么样的故事,我都能保持平静、客观,而此时,我的眼眶湿润了。透过余光,我看到樊庆元和吴穷都在擦眼睛。“如果真的有黄泉,百年之后我和悲鸿能再见面,我再哭着把头靠在他的胸前,向他诉说这五十年来我对他的思念。”我被这样一份伟大的爱情深深感动了。
其他文献
衡量一个人生命质量的高低,可以有许多标准。在一切标准之中,我始终不放过两个最重要的标准,一是看他有无健康的生命本能;二是看他有无崇高的精神追求。在我看来,这是生命质量的两个基本要素。没有健康的生命本能,萎靡不振,表明生命质量低下;沒有崇高的精神追求,随波逐流,也表明生命质量低下。    我所说的健康的生命本能,不是医学意义上的健康或不生病,而是指一种内在的活力,生命力的旺盛和坚韧,对生命的热爱。这
期刊
话语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表达信息,同样一句话,内蕴越丰富,话的价值越高。诗句之所以被推崇,就在于它在表层意思之外,还有象外之象、旨外之旨、韵外之致,如果说日常语言是1+1=2的话,那么,诗的语言则是1+1>2。然而,在生活中还有一种语言虽然没有太多的实用价值,却时时使我们感觉到人世的温润,这种语言,我把它叫做“温暖的废话”。  大多数游子都有这样的体会,每次离家回到自己谋生的地方,白发老母总是送了又
期刊
“生命美不美是偶然的,端看你有没有看见而已。”   如果你在生活中,看不到任何的价值,那么每一天,都去寻找一个美好的事物,直到变成一种习惯。   一朵花之所以美麗,是因为,你认为她美丽。在你的生活中,你有没有花过时间去寻找美感呢?美的感觉存在于你的心中,有时无法用文字描述出来,很多美丽的思绪闪过脑海,无法捕捉。美不是空谈,美是去经验,去生活,去感受,去欣赏。   欣赏美,是一件简单的事,如果,你对
期刊
许多人都在期盼将来,许多人都在憧憬后世。甚至还有人迷惑于生生世世、世世代代。但残酷的现实是:我们只有这辈子。   最无忧无虑的是孩子们,他们好好玩就是了。但他们竟不,天天盼长大,想说了算,想成个家。殊不知长大以后,有那么多艰难,有那么多责任,哪有心情再玩。   端着铁饭碗、守着大锅饭的人们,也一度悠闲自得,他们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行了。可他们也不。他们不钻研技术,不精心业务,晚来早走混日子。街长巷短
期刊
这是美国一位著名推销员讲的一段故事:    我作为一名见习服务员,在熙熙攘攘的纽约杂货店忙活了整整一天,累得筋疲力尽。我的帽子歪向一边,工作裙上沾满了点点污渍,双脚越来越疼,装满货物的托盘在我手中也变得越来越沉重。我感到疲倦和泄气:“看来我似乎什么也干不好。”我好不容易为一位顾客开列完一张繁琐的账单——这家人有好几个孩子,他们五次三番地更换冰激凌的定单——我真的准备撂摊子了。    这时候,这一家
期刊
83年前,在法国巴黎的一条叫奥德翁的路上,有一家叫“莎士比亚之友”的租书图书馆。一个上唇留着浓密胡须的青年经常光顾这家不大的、但十分友善的图书馆,这个青年就是后来名声显赫的文学家欧内斯特·海明威。同样,在83年前的北京,在一个自称叫“窄而霉小斋”的小旅馆的一个房间里,有一个来自湘西的小个子青年,一边流着鼻血,一边在寒冷的没有火盆的房间里写作。这个小个子青年,就是我们热爱的“只有小学文化,硬是靠自己
期刊
天太冷,有风,众多目光随着一枚干枯的梧桐叶在地上跑。   银行营业大厅外的廊檐下坐着一排人——他们是来城里找零工的农民,等着做一些零星的力气活。   没有人经过他们身边的时候他们就蹲着,手插在袖子里。有人的时候,他们会呼啦一下站起身,眼睛直勾勾地望着来者。然后一人,或是多人,骑上叮叮当当的自行车跟来人疾驰而去。然而路过的多半不是雇主,他们只好反复地做着同样的动作:站起,蹲下,目光随着那枚枯叶,在地
期刊
战后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失业人数陡增,工厂效益也很不景气。一家濒临倒闭的食品公司为了起死回生,决定裁员三分之一。有三种人名列其中:一种是清洁工,一种是司机,一种是无任何技术的仓管人员。这三种人加起来有30多名。经理找他们谈话,说明了裁员意图。清洁工说:“我们很重要,如果没有我们打扫卫生,没有清洁优美、健康有序的工作环境,你们怎么能全身心投入工作?”司机说:“我们很重要,这么多产品没有司机怎么能迅
期刊
郭小伟千辛万苦,把王朵追到手之后,一臉骄傲,恨不得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他恋爱了。这天,他带着王朵走在街上,感到吹到脸上的风都无比温情,就像王朵的小嘴巴。他心中一阵激动,在街角停下来,紧紧抱住王朵,王朵则微微闭上了眼睛……  郭小伟的唇刚刚碰到王朵的唇,突然拐过来一群小学生,纯真的眼睛一齐朝他们望过来。老师是个年龄挺大的女人,她瞪了他们一眼,低声呵斥了一句:“这是公共场所,又不是你们家!光天化日的……
期刊
从年轻谈恋爱时直到现在,只要我和老伴儿韩静霆一起走,总要惹得路人回头多看我们几眼。也难怪,我比他高出半个头,如果按时下的择偶标准,男人一米六五以下,准被定为“残疾人联合劳动体”了。可是从大学同学到现在,我们已共同生活了三十多个年头,风风雨雨,打打闹闹,还真是有滋有味儿的。   去年春节,机关里开联欢会,主持人先把几位丈夫领到一边,每人填写一张答卷,然后再让几个妻子从公布的答案中去判断哪张答卷出自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