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国内物流专业的教学存在着一些较为典型的问题,如果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将直接影响到物流人才培养质量。在浅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其中重点强调了物流实训平台的建设的意义。
关键词:物流教学 物流实训平台 实践教学
引言
现代物流连接着社会经济的各个部分——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邮政、电信等等,它具有多行业性、综合性、基础性和服务性的特点。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直到21世纪,与物流有关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技术层出不穷,涉及面很广,横跨多个学科。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物流学科逐渐形成了理论体系,物流有了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显然,建立在对物流实践和规律认识基础上的物流学科也就有了多学科性、交叉性、综合性的特点,是一门属于经济学、管理学、工学、理学等互相交叉的新兴学科,而这种特点也蕴含着物流学科教学的复杂性。
当前国内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物流专业人才存在较大缺口。为加快物流人才培养,国家恢复了设置本科物流管理专业。2003年全国共有37所高校招收物流管理或物流工程本科专业,之后全国有更多的高校开始招收物流管理或物流工程专业的本科学生[1]。全国上下形成了一股“物流热”的浪潮,不可忽视的是在这股浪潮之下也隐藏着不少“暗流”,如果我们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将直接影响到物流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一些典型的问题
在物流产业高速发展的驱动下,物流专业成为当前的一个热门专业,各类院校(包括高职高专、理工类院校、综合性的院校,以及一些师范类院校)纷纷开始了该专业。毫无疑问,高等院校加强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力度可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然而,在这股热潮中,不少院校不顾自身是否具备相应的专业开设实力,一哄而上,这样的后果是物流教学与物流人才培养没有特色,所取得的效果也不尽人意。有学者指出[2],现在的物流管理专业的教与学存在较多的问题,如基础理论不够扎实、教育模式比较陈旧、缺乏高质量的物流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简单化、学科建设没有系统观、严重缺乏既专业又具有综合素质的教师队伍、与理论教学相配套的实验室建设相对比较落后。
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与观察,笔者认为物流学科的教学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专业基础储备。专业基础是指师资力量与专业技术。不管是物流管理专业还是物流工程专业,都具有专业跨度很大的特点,属于典型的交叉性学科。例如,物流设施与设备、运输经济学、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成本管理、物流信息系统等课程就分别涉及机械工程、經济学、管理学、系统工程、会计学、计算机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这就需要开设院校在这些方面具有相应的专业基础储备。一般来讲,不同类型院校具有不同办学优势,师范类院校在文、理学科方面实力较强,而在工程技术方面实力较弱;理工类院校在在工程技术方面实力较强,而在经济管理方面实力稍弱;综合性院校在经济管理方面实力较强,而在工程技术方面实力要弱;交通、物资类院校则具有较强的物流办学的综合实力。因此,各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弥补缺陷,发挥长处,调整或整合自己的专业基础。如果没有相应的专业基础储备,单单是开课教师都难以配齐,更不用说教学与培养特色。
(2)物流实训平台。物流实训平台是指物流实验室与物流实习基地,国内许多的高校在这方面的投入非常大[3-4]。物流实训平台的建设就是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深化学生对现代物流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的业务操作能力。由于物流实验室所需的投入经费较大,而且物流专业对于大多数院校而言都是新设专业,所以实验设施与设备严重不足,有的根本上就没有,这对于带有很强技术与实践色彩的物流专业教学来说,无疑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至于物流实习基地,它既是学生直接从社会吸取专业技能的场所,又是学生运用与检验自身技能的场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3)教学与培养模式。由于现阶段的专业教育组织模式尚未脱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被动式学习模式,引起的问题是被教育者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特别是综合分析能力、谋划组织能力、信息获取和知识加工能力更弱。对于具有浓厚的技术与实践色彩的物流专业来说,仅仅局限于课堂讲授和从有限的课本上获取知识,不与物流的同行进行交流,这些做法必然产生“高知识,低能力”的现象。对于物流专业的教学,要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组织并鼓励学生广泛地参与物流方面的社会实践,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4)课程设置与教材选用。在当前的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中,很多的课程重复性内容太多,而不同的授课教师都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重复讲解,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冗余的教学体系。比如在《物流设施与设备》中有条形码信息技术的内容,而在《物流信息技术》中也有同样的内容。类似的例子还很多。课程的设置不是非常科学。核心与非核心课程的分类,课程的时间安排,课程的层次性等都或多或少存在问题。现行使用的教材,大多一个模式,不同的教材之间内容雷同,质量不高。另外,有关物流技术方面的教材也跟不上实际运用的需要,笔者在选用《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的教材时,前后翻阅了十几本书也没有找到满意的教材。
二、几点改进措施
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物流教学质量的提高,如果不加以重视,那我们所培养出来的物流人才与社会的用人需求可能相差甚远,物流人才的供需矛盾也难以得到缓解。对此,笔者提出几点意见,希望能对改进物流专业的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依托办学优势,发挥专业特色。各院校都有自身的优势与劣势,要结合自己的办学特点和优势,筹备物流专业的教学与科研的专业基础,精心设置专业课程,开展物流专业的教学实践。例如,工科、交通运输类的院校突出技能的特点,商业类院校突出商业领域的物流特点,综合类院校突出管理、学科综合的特色等。没有特色的教育是平庸的教育。
(2)加强实训平台建设与实践教学。实训平台是实践教学的硬件平台,院校领导要从思想上重视实训平台的建设,充分意识到物流实训的重要性,在建设经费上给与支持。实训平台的建设要以校内物流实验室为主,校外物流实习基地为辅。物流实验室的建设应该基于现代物流的核心理论和核心流程,并结合院校的专业特色,全面系统考虑,避免“肤浅”、“游戏型”的实验环境。要重视和定位技能训练的项目及内容、训练方法和考核标准,以使学生在踏上就业岗位时具备较为熟练的实践技能。基于物流实验室建设的目的,物流实验室的建设应该包括物流教学用的物流设备、物流影视及实战推演课件、实训手册、物流实验教学计划、物流操作单据、物流运作案例等整套方案,以发挥物流实验室的功效,为教师提供全面、系统的辅助教学材料,真正提高物流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一项比较艰巨的工作,应积极探索以下三种类型的校外实训基地:1.通过专业教师与企业的联系,建立“协作型”校外实训基地。2.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构建“合作制”校外实训基地。3.通过创办经济实体,建立“自主管理型”校外实训基地。
(3)注重对教师的进修与教学交流。我国高校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师资主要是从其他专业转型过来的,本身需要知识结构的调整和理论更新,师资匮乏严重制约了物流人才教育和培养的规模和质量。例如,《物流成本管理》需要既懂成本又精通物流管理的教师任教,而大多教师要么只懂成本会计,要么只懂物流管理,而既懂成本又精通物流管理的教师是少之又少。另外,物流实验指导教师也严重缺乏。这种状况要求院校不仅在人才引进方面把关,更要注重对现有师资的进修培训,组织好各专业教师间的教学协调与交流,同时也要向其他院校学习其先进经验,逐步提高教学质量。
(4)精心设置课程,优选教材。在参考其他院校物流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要系统地、科学地设置本校的专业培养课程,突出自身的优势,不可亦步亦趋,没有自己的特色。教材的选取最好采取任课教师集体讨论的办法决定,这样可以减少内容重复的现象,有利于前后课程衔接的顺畅。如果在市面上找不到合适的教材,可以考虑自编教材。
结束语
物流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其教学工作的艰巨性与复杂性,其强烈的技术与实践色彩也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关起门来搞教学,必须理论与实践并重。当然,它还是一门新兴学科,其建设也不能一蹴而就。在正视问题的同时,要认真地思考如何提高与改进并付诸实践。
参考文献:
[1]孙淑生,海峰.国内外综合型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比较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5月:69-70.
[2]汪长飚.物流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的探索[J].现代企业教育,2007年8月下期:27-28.
[3]陈显通.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模式及实训平台的构建[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6月:18-19.
[4]冯春,冯涛.物流工程实验室建设的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第5卷第2期:127-131.
关键词:物流教学 物流实训平台 实践教学
引言
现代物流连接着社会经济的各个部分——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邮政、电信等等,它具有多行业性、综合性、基础性和服务性的特点。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直到21世纪,与物流有关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技术层出不穷,涉及面很广,横跨多个学科。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物流学科逐渐形成了理论体系,物流有了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显然,建立在对物流实践和规律认识基础上的物流学科也就有了多学科性、交叉性、综合性的特点,是一门属于经济学、管理学、工学、理学等互相交叉的新兴学科,而这种特点也蕴含着物流学科教学的复杂性。
当前国内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物流专业人才存在较大缺口。为加快物流人才培养,国家恢复了设置本科物流管理专业。2003年全国共有37所高校招收物流管理或物流工程本科专业,之后全国有更多的高校开始招收物流管理或物流工程专业的本科学生[1]。全国上下形成了一股“物流热”的浪潮,不可忽视的是在这股浪潮之下也隐藏着不少“暗流”,如果我们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将直接影响到物流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一些典型的问题
在物流产业高速发展的驱动下,物流专业成为当前的一个热门专业,各类院校(包括高职高专、理工类院校、综合性的院校,以及一些师范类院校)纷纷开始了该专业。毫无疑问,高等院校加强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力度可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然而,在这股热潮中,不少院校不顾自身是否具备相应的专业开设实力,一哄而上,这样的后果是物流教学与物流人才培养没有特色,所取得的效果也不尽人意。有学者指出[2],现在的物流管理专业的教与学存在较多的问题,如基础理论不够扎实、教育模式比较陈旧、缺乏高质量的物流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简单化、学科建设没有系统观、严重缺乏既专业又具有综合素质的教师队伍、与理论教学相配套的实验室建设相对比较落后。
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与观察,笔者认为物流学科的教学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专业基础储备。专业基础是指师资力量与专业技术。不管是物流管理专业还是物流工程专业,都具有专业跨度很大的特点,属于典型的交叉性学科。例如,物流设施与设备、运输经济学、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成本管理、物流信息系统等课程就分别涉及机械工程、經济学、管理学、系统工程、会计学、计算机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这就需要开设院校在这些方面具有相应的专业基础储备。一般来讲,不同类型院校具有不同办学优势,师范类院校在文、理学科方面实力较强,而在工程技术方面实力较弱;理工类院校在在工程技术方面实力较强,而在经济管理方面实力稍弱;综合性院校在经济管理方面实力较强,而在工程技术方面实力要弱;交通、物资类院校则具有较强的物流办学的综合实力。因此,各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弥补缺陷,发挥长处,调整或整合自己的专业基础。如果没有相应的专业基础储备,单单是开课教师都难以配齐,更不用说教学与培养特色。
(2)物流实训平台。物流实训平台是指物流实验室与物流实习基地,国内许多的高校在这方面的投入非常大[3-4]。物流实训平台的建设就是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深化学生对现代物流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的业务操作能力。由于物流实验室所需的投入经费较大,而且物流专业对于大多数院校而言都是新设专业,所以实验设施与设备严重不足,有的根本上就没有,这对于带有很强技术与实践色彩的物流专业教学来说,无疑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至于物流实习基地,它既是学生直接从社会吸取专业技能的场所,又是学生运用与检验自身技能的场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3)教学与培养模式。由于现阶段的专业教育组织模式尚未脱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被动式学习模式,引起的问题是被教育者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特别是综合分析能力、谋划组织能力、信息获取和知识加工能力更弱。对于具有浓厚的技术与实践色彩的物流专业来说,仅仅局限于课堂讲授和从有限的课本上获取知识,不与物流的同行进行交流,这些做法必然产生“高知识,低能力”的现象。对于物流专业的教学,要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组织并鼓励学生广泛地参与物流方面的社会实践,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4)课程设置与教材选用。在当前的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中,很多的课程重复性内容太多,而不同的授课教师都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重复讲解,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冗余的教学体系。比如在《物流设施与设备》中有条形码信息技术的内容,而在《物流信息技术》中也有同样的内容。类似的例子还很多。课程的设置不是非常科学。核心与非核心课程的分类,课程的时间安排,课程的层次性等都或多或少存在问题。现行使用的教材,大多一个模式,不同的教材之间内容雷同,质量不高。另外,有关物流技术方面的教材也跟不上实际运用的需要,笔者在选用《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的教材时,前后翻阅了十几本书也没有找到满意的教材。
二、几点改进措施
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物流教学质量的提高,如果不加以重视,那我们所培养出来的物流人才与社会的用人需求可能相差甚远,物流人才的供需矛盾也难以得到缓解。对此,笔者提出几点意见,希望能对改进物流专业的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依托办学优势,发挥专业特色。各院校都有自身的优势与劣势,要结合自己的办学特点和优势,筹备物流专业的教学与科研的专业基础,精心设置专业课程,开展物流专业的教学实践。例如,工科、交通运输类的院校突出技能的特点,商业类院校突出商业领域的物流特点,综合类院校突出管理、学科综合的特色等。没有特色的教育是平庸的教育。
(2)加强实训平台建设与实践教学。实训平台是实践教学的硬件平台,院校领导要从思想上重视实训平台的建设,充分意识到物流实训的重要性,在建设经费上给与支持。实训平台的建设要以校内物流实验室为主,校外物流实习基地为辅。物流实验室的建设应该基于现代物流的核心理论和核心流程,并结合院校的专业特色,全面系统考虑,避免“肤浅”、“游戏型”的实验环境。要重视和定位技能训练的项目及内容、训练方法和考核标准,以使学生在踏上就业岗位时具备较为熟练的实践技能。基于物流实验室建设的目的,物流实验室的建设应该包括物流教学用的物流设备、物流影视及实战推演课件、实训手册、物流实验教学计划、物流操作单据、物流运作案例等整套方案,以发挥物流实验室的功效,为教师提供全面、系统的辅助教学材料,真正提高物流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一项比较艰巨的工作,应积极探索以下三种类型的校外实训基地:1.通过专业教师与企业的联系,建立“协作型”校外实训基地。2.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构建“合作制”校外实训基地。3.通过创办经济实体,建立“自主管理型”校外实训基地。
(3)注重对教师的进修与教学交流。我国高校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师资主要是从其他专业转型过来的,本身需要知识结构的调整和理论更新,师资匮乏严重制约了物流人才教育和培养的规模和质量。例如,《物流成本管理》需要既懂成本又精通物流管理的教师任教,而大多教师要么只懂成本会计,要么只懂物流管理,而既懂成本又精通物流管理的教师是少之又少。另外,物流实验指导教师也严重缺乏。这种状况要求院校不仅在人才引进方面把关,更要注重对现有师资的进修培训,组织好各专业教师间的教学协调与交流,同时也要向其他院校学习其先进经验,逐步提高教学质量。
(4)精心设置课程,优选教材。在参考其他院校物流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要系统地、科学地设置本校的专业培养课程,突出自身的优势,不可亦步亦趋,没有自己的特色。教材的选取最好采取任课教师集体讨论的办法决定,这样可以减少内容重复的现象,有利于前后课程衔接的顺畅。如果在市面上找不到合适的教材,可以考虑自编教材。
结束语
物流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其教学工作的艰巨性与复杂性,其强烈的技术与实践色彩也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关起门来搞教学,必须理论与实践并重。当然,它还是一门新兴学科,其建设也不能一蹴而就。在正视问题的同时,要认真地思考如何提高与改进并付诸实践。
参考文献:
[1]孙淑生,海峰.国内外综合型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比较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5月:69-70.
[2]汪长飚.物流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的探索[J].现代企业教育,2007年8月下期:27-28.
[3]陈显通.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模式及实训平台的构建[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6月:18-19.
[4]冯春,冯涛.物流工程实验室建设的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第5卷第2期:127-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