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名现象的心理效应与应对r——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

来源 :黑龙江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dess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疫情期间的污名现象包括贴标签、消极刻板印象、孤立、地位损失和歧视等重要特征,存在身体污名、行为污名与族群污名等多种表现形式,并且背后主要反映了政治权利、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的作用.污名现象会提升施加污名者的自尊感和优越感,增强群体内认同以及强化其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地位的合理性;也会给承受污名者带来“内伤”、成长或冲突;还会使局外人受到污名行径的蛊惑,产生恐慌或受到污名行为的激惹,产生不满.通过采取健全法律机制、加强公众教育并强化媒体责任,合理地标记特定的对象;锻炼承受能力并有理、有据、有节地回应现实关切以及让事实说话的策略,对于污名现象的应对和化解大有帮助.
其他文献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于1932年首次以德文发表,曾在西方思想界激起强烈反响,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关注和解读曾为法兰克福学派提供重要的精神滋养.世事变迁,马克思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CrN、CrAlN、CrAlSiN等过渡金属氮化物薄膜是应用广泛的硬质薄膜材料,由于其具有硬度高、耐磨性好、抗氧化能力强等优异的性能,在刀具、装饰材料、模具、生物、航空等方面有
情感问题是网络舆情分析、研究和治理中的一个深层次问题.引入情感社会学是推动网络舆情研究创新发展和网络舆情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情感社会学对深化网络舆情的情感属性认
药品和个人护理用品(Pharmaceuticals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PPCPs)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由于其大量和频繁使用,导致PPCPs在环境介质中普遍存在,形成效应累积性和“假持久
跨国生计和实践促成的流动,使越南边民成为边境城市文化的参与者.而在与中国人及当地社会生活展开交往互动的过程中,中越两国边民共同构筑起一个交叠着地理生态、经济市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