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沙棘的特征特性,总结其造林技术,包括种子选择与处理、育苗、造林地选择、整地、苗木选择、造林、幼林管理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 沙棘;特征特性;造林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9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166-01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又称醋柳、酸刺、黑刺客,为胡颓子科(Elaeagnaceae)沙棘属落叶灌木或者是亚乔木,原产于青藏高原,沙棘在生态环境较差、干旱瘠薄的地方发育为灌木,高可达1~5 m,在生态环境较好地区生长,往往发育为亚乔木,有比较明显的主干,高可达数米甚至十几米。沙棘的地理分布很广,在东经2°~123°,北纬27°~69°之间都有分布。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山西、陕西、甘肃、青海等19个省份和自治区都有分布。本文介绍其特征特性及造林技术,以供参考。
1 特征特性
沙棘是一种药食同源植物,其提取物在促进消化、维持心脑血管系统的健康、抗氧化、防衰老方面具有非常好的疗效,因此,可用于食品、饮料、药物的生产与加工当中。
沙棘是一种喜光性树种,对环境和气候的适应性很强,抗干旱、严寒、风沙、高温,在含盐量1.1%的地区仍然可正常生长。沙棘生长较快,根系浅,水平根系发达,根系主要分布在40 cm深的土层内,萌蘖性很强,可利用平茬更新,其根蘖在造林3年内可萌生根蘖菌,每年可向外扩展2 m左右;沙棘的根瘤菌具有改良土壤的作用。因此,沙棘常用作荒山、丘陵造林的先锋树种,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作用。此外,沙棘的枝条具有良好的可燃性,可充当当地居民的生活燃料,嫩枝和叶片具有很好的饲养价值,可用于家禽的饲料。因此,可以说沙棘是一种综合利用价值较高的树种。
2 造林技术
2.1 种子选择与处理
选择当年完全成熟、种粒饱满、病虫害少、发芽率高的种子,播前10 d催芽,具体方法如下:以水洗法清除水面的杂质和废粒,继续清水浸泡2~3 d,每天换水1次,然后捞出置于向阳处,用0.5%高锰酸钾液消毒2~3 h,用清水冲净后覆膜催芽。注意温度不能超过40 ℃,湿度保持以手捏成团为宜,每天翻动3~4次,用清水冲洗1次,待40%左右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播种量225 kg/hm2左右[1]。
2.2 育苗
应在造林地附近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作圃地,结合整地施有机肥37.5~45.0 t/hm2,深翻20~25 cm,拣出杂物,耙细整平[1]。
多雨地区用高床,床高15~20 cm;少雨地区用平床或低床,床宽、长分别为0.8~1.0、10.0~15.0 m。床之间的步道不宜过深,要求宽30 cm,便于人行和田间管理[1]。
2.3 造林地选择
沙棘对土壤和环境的适应性很强,对土壤的要求不严,极耐瘠薄干旱,又耐碎石盐碱,但不耐过黏重的土壤,在适生地范围内,均可生长发育良好。
2.4 整地
沙棘造林时,坡度不同,整地方式不同,坡度在5°以下,全面整地或带状整地;坡度在5~10°时,水平沟整地;当坡度大于10°时,可采用鱼鳞坑整地和水平阶整地。整地最好提前一个季节,以利于土壤的熟化和蓄水保墒[2]。
2.5 苗木选择
中国原产的中国沙棘亚种果粒小、刺多、产量低,并且采摘困难,相对来说俄罗斯的大果沙棘则具有果粒大、刺少、产量高的优良特点。因此,经过多年的林种栽培试验、驯化试验,目前在我国逐步形成了在东北及内蒙古东北部栽培大果沙棘,在中西部地区栽培杂交新品种的造林格局。造林时,一般选择一至二年生的苗木。
2.6 造林
沙棘通常作为荒山、荒坡造林的选择树种,为了发挥其水土保持作用,初植密度一般较大,常见的配置有1.0 m×1.0 m、1.0 m×1.5 m,以促进提早郁闭,发挥水土保持的效果。沙棘造林春季、秋季都可选择,以春季造林为好,当土壤解冻20~20 cm时,便可进行造林[3]。沙棘造林一般采用植苗造林的方式,深度适应。在栽植过程中,主要注意不窝根,当根系过长时需要修剪,此外也可播种造林、插条造林、分根造林。
2.7 幼林管理
2.7.1 平茬更新。沙棘在造林多年后,若不进行平茬更新,则生长发育停止,因此在造林后5~7年开始平茬更新,平茬更新的间隔期以4~6年为佳,一般采用带状更新[4]。
2.7.2 病虫害防治。沙棘的病虫害主要有沙棘干脱病或沙棘蝇害,一旦发现应及时防治。一般把病株砍伐作为薪材烧掉。
2.7.3 及时更新。沙棘造林后,一般15年后进入衰退期,此时可以更新。更新方式可采用带状更新。
3 参考文献
[1] 唐国平.黄土丘陵地区油松育苗造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15):202.
[2] 韩映晶.原州区大果沙棘引种繁育及造林技术试验与示范[J].宁夏农林科技,2004(6):1-2.
[3] 李鸿军,郝晓辉.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棘良种引种造林的初步研究[J].沙棘,2002(2):4-6.
[4] 孙威,周亚晶,李耀辉.三北地区荒山荒地沙棘播种造林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1):115.
关键词 沙棘;特征特性;造林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9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166-01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又称醋柳、酸刺、黑刺客,为胡颓子科(Elaeagnaceae)沙棘属落叶灌木或者是亚乔木,原产于青藏高原,沙棘在生态环境较差、干旱瘠薄的地方发育为灌木,高可达1~5 m,在生态环境较好地区生长,往往发育为亚乔木,有比较明显的主干,高可达数米甚至十几米。沙棘的地理分布很广,在东经2°~123°,北纬27°~69°之间都有分布。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山西、陕西、甘肃、青海等19个省份和自治区都有分布。本文介绍其特征特性及造林技术,以供参考。
1 特征特性
沙棘是一种药食同源植物,其提取物在促进消化、维持心脑血管系统的健康、抗氧化、防衰老方面具有非常好的疗效,因此,可用于食品、饮料、药物的生产与加工当中。
沙棘是一种喜光性树种,对环境和气候的适应性很强,抗干旱、严寒、风沙、高温,在含盐量1.1%的地区仍然可正常生长。沙棘生长较快,根系浅,水平根系发达,根系主要分布在40 cm深的土层内,萌蘖性很强,可利用平茬更新,其根蘖在造林3年内可萌生根蘖菌,每年可向外扩展2 m左右;沙棘的根瘤菌具有改良土壤的作用。因此,沙棘常用作荒山、丘陵造林的先锋树种,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作用。此外,沙棘的枝条具有良好的可燃性,可充当当地居民的生活燃料,嫩枝和叶片具有很好的饲养价值,可用于家禽的饲料。因此,可以说沙棘是一种综合利用价值较高的树种。
2 造林技术
2.1 种子选择与处理
选择当年完全成熟、种粒饱满、病虫害少、发芽率高的种子,播前10 d催芽,具体方法如下:以水洗法清除水面的杂质和废粒,继续清水浸泡2~3 d,每天换水1次,然后捞出置于向阳处,用0.5%高锰酸钾液消毒2~3 h,用清水冲净后覆膜催芽。注意温度不能超过40 ℃,湿度保持以手捏成团为宜,每天翻动3~4次,用清水冲洗1次,待40%左右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播种量225 kg/hm2左右[1]。
2.2 育苗
应在造林地附近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作圃地,结合整地施有机肥37.5~45.0 t/hm2,深翻20~25 cm,拣出杂物,耙细整平[1]。
多雨地区用高床,床高15~20 cm;少雨地区用平床或低床,床宽、长分别为0.8~1.0、10.0~15.0 m。床之间的步道不宜过深,要求宽30 cm,便于人行和田间管理[1]。
2.3 造林地选择
沙棘对土壤和环境的适应性很强,对土壤的要求不严,极耐瘠薄干旱,又耐碎石盐碱,但不耐过黏重的土壤,在适生地范围内,均可生长发育良好。
2.4 整地
沙棘造林时,坡度不同,整地方式不同,坡度在5°以下,全面整地或带状整地;坡度在5~10°时,水平沟整地;当坡度大于10°时,可采用鱼鳞坑整地和水平阶整地。整地最好提前一个季节,以利于土壤的熟化和蓄水保墒[2]。
2.5 苗木选择
中国原产的中国沙棘亚种果粒小、刺多、产量低,并且采摘困难,相对来说俄罗斯的大果沙棘则具有果粒大、刺少、产量高的优良特点。因此,经过多年的林种栽培试验、驯化试验,目前在我国逐步形成了在东北及内蒙古东北部栽培大果沙棘,在中西部地区栽培杂交新品种的造林格局。造林时,一般选择一至二年生的苗木。
2.6 造林
沙棘通常作为荒山、荒坡造林的选择树种,为了发挥其水土保持作用,初植密度一般较大,常见的配置有1.0 m×1.0 m、1.0 m×1.5 m,以促进提早郁闭,发挥水土保持的效果。沙棘造林春季、秋季都可选择,以春季造林为好,当土壤解冻20~20 cm时,便可进行造林[3]。沙棘造林一般采用植苗造林的方式,深度适应。在栽植过程中,主要注意不窝根,当根系过长时需要修剪,此外也可播种造林、插条造林、分根造林。
2.7 幼林管理
2.7.1 平茬更新。沙棘在造林多年后,若不进行平茬更新,则生长发育停止,因此在造林后5~7年开始平茬更新,平茬更新的间隔期以4~6年为佳,一般采用带状更新[4]。
2.7.2 病虫害防治。沙棘的病虫害主要有沙棘干脱病或沙棘蝇害,一旦发现应及时防治。一般把病株砍伐作为薪材烧掉。
2.7.3 及时更新。沙棘造林后,一般15年后进入衰退期,此时可以更新。更新方式可采用带状更新。
3 参考文献
[1] 唐国平.黄土丘陵地区油松育苗造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15):202.
[2] 韩映晶.原州区大果沙棘引种繁育及造林技术试验与示范[J].宁夏农林科技,2004(6):1-2.
[3] 李鸿军,郝晓辉.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棘良种引种造林的初步研究[J].沙棘,2002(2):4-6.
[4] 孙威,周亚晶,李耀辉.三北地区荒山荒地沙棘播种造林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