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敦煌写本《韩朋赋》记录有非常完整的韩朋夫妇的爱情悲剧故事。过去研究韩朋故事,只能追溯到东汉末年的《列异传》。两晋之际干宝的《搜神记》所记载的韩朋故事比较完整。但《搜神记》所记的韩朋故事与敦煌本是两个系统,前者是文人案头文学系统,后者是民间韵诵文学系统。1979年,敦煌出土了西汉后期的韩朋故事残简。汉衙韩朋故事,在情节体制上接近敦煌本,而不同于《搜神记》本。《说苑》中保存了一则先秦时期敬君夫妇的婚姻悲剧故事,其情节单元及体制与汉简中的韩朋故事及敦煌本韩朋故事接近,是同一类型的故事在民间流传过程中的变异。
关键词:韩朋故事;敦煌本;汉简本;先秦源头
中图分类号:12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07)03-0091-03
韩朋的爱情悲剧故事在敦煌本《韩朋赋》中表现得非常完整。敦煌石室遗书中有六个写卷抄写《韩朋赋》,长达两千字左右。其主要情节是:1.韩朋少小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年长娶妻名贞夫,美丽无比,夫妻二人恩爱如鱼水;2.韩朋出仕宋国,六年未归;3.妻子思夫心切,遂寄书于丈夫;4.韩朋得书,三日不食,神情恍惚,情书遗失殿前;5.宋王得书,甚爱其言,与群臣商定骗取韩妻;6.梁伯诱骗韩妻贞夫到宋国,宋王即封为王后;7.贞夫闷闷不乐,宋王以为是韩朋年轻英俊所致,于是残害朋身,以为囚徒;8.贞夫看望韩朋,写诀别之诗,韩朋得书,即自杀;9.宋王以三公之礼葬韩朋,贞夫在葬礼中跳进墓穴而死;10.贞夫、韩朋墓上生有梧桐和桂树,根相连、枝相交,宋王派人砍伐,血流汪汪,两个木札变成双飞的鸳鸯,一根羽毛变成利剑,割下了宋王的头颅。《韩朋赋》用四言韵语写成,语言通俗,节奏感强,表明了它的韵诵性质。
过去研究韩朋故事,只能追溯到东汉末年。《艺文类聚》卷九十二“鸟部下”鸳鸯类引《列异传》曰:“宋康王埋韩冯夫妻,宿夕文梓生,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交颈,音声感人。”《列异传》最早见于《隋书·经籍志》史部杂传类,魏文帝撰;两《唐志》则着录张华撰。由于《列异传》多记汉代以来的事,故可以推测韩凭夫妇故事于东汉就已广泛流传。
两晋之际,干宝的《搜神记》卷十一有284字记载韩朋故事,大致情节是:1.宋康王舍人韩凭,娶妻何氏,美丽,康王夺之,韩凭不满,被囚,并罚为刑徒;2.妻私下给韩凭写信,词意隐曲,被康王得到;3.韩凭自杀,妻投台而死,遗书合葬;4.王不许,葬于两处;5.一夜之间,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间,根交于下,枝错于上,上有雌雄鸳鸯交颈悲鸣。
《列异传》残存不多,可以存而不论。而《搜神记》所载与《韩朋赋》虽为同一个故事,但《搜神记》用散文形式叙述大意,显示的是案头读本的性质。由于两篇叙述故事的重点不同,说明《韩朋赋》并非由前者发展而来。“《韩朋赋》所叙韩朋的故事,当为唐以前民间的传说,较之《搜神记》所载,更为详细得多。”文人所传韩朋的故事与民间传说是两个渠道,“从《韩朋赋》的内容去考证,可定为不是因《搜神记》的记载而产生,而且《韩朋赋》为直接朴实的叙述民间传说的作品。”这是容肇祖先生七十年前在《敦煌本韩朋赋考》一文中所做出的精辟推论,已为敦煌汉简所证实。
1979年,敦煌马圈湾汉代烽燧遗址中发现了西汉晚期的残简,经过整理后已全部发表在中华书局1991年出版的《敦煌汉简》中。其中释文号为496的一枚残简,裘锡圭先生考证为韩朋故事的片断。残文27字:“书,而召韩朋问之,韩朋对曰:臣取妇二日三夜,去之来游,三年不归,妇”。这里的“书”当指韩朋妻写给韩朋的情书,此“书”可能被宋王得到,于是召韩朋问之。韩朋说我结婚三天就离开妻子,三年未归。
《韩朋赋》前半部分不见于《搜神记》的内容,其主要情节在汉简的韩朋故事中已经存在了。所以裘锡圭先生认为,汉简中的韩朋故事内容极少,但从其叙述方式仍可看出,其风格更接近于《韩朋赋》。而残简韩朋故事的体裁,由于存字太少,还难以断定,但不能完全排除这一韩朋故事采用有韵赋体的可能性。即使是无韵的文体,也应该具有类似后世“话本”的性质,用作讲故事的底本。
由于汉简残损太甚,我们无从知道韩朋的“书”是怎么被(宋王)等到的,有两种可能:一是遗失后被宋王得到,二是韩朋看信的事被人报告。汉简中得到“书”以后宋王先找韩朋问明情况,韩朋于是照实回答。这一点,与《韩朋赋》不同。
这些不同的情节单元,我们在先秦的其他文献中找到了类似的材料。
齐王起九重之台,募国中有能画者,则赐之钱。有敬君,居常饥寒,其妻妙色。敬君工画,贪赐画台。去家日久,思忆其妻,遂画其像,向之喜笑。旁人瞻见之以白王。王召问之。对曰:“有妻如此。去家日久,心常念之,窃画其像,以慰离心,不悟上闻。”王即设酒与敬君相乐,谓敬君曰:“目中献女无好者,以钱百万,请妻可乎?不者杀汝。”敬君傽惶听许。
这则故事见于《艺文类聚》卷三十三,还见于《太平御览》卷三八一和卷七五零,二书都说是引自《说苑》,但不见于今本《说苑》,所以严可均《全汉文》辑入《说苑》佚文。《说苑》这部书,是刘向校书时根据皇家藏书和民间流行的资料加以选择、整理的颇具故事性的杂着,其中保存了大量先秦时期或传自先秦的文献资料。这则故事也大致是传自先秦的文献,其情节:1.敬君工画,家境贫寒,有美丽的妻子,离家为齐王画九重之台;2.因思念而画妻子的肖像,并对着肖像说笑;3.有人把这种情况报告齐王,王召问敬君,敬君如实相告;4.齐王宴请敬君,逼他交出妻子,敬君屈从。
和《韩朋赋》相比,敬君和韩朋都家贫,妻子美丽,夫妻恩爱。韩朋把妻子的信揣在怀里无时观看,茶饭不思,神情恍惚;敬君则对着妻子的画像又说又笑,有些痴呆。不同的是,韩朋的情书是不慎遗失被宋王得到的,然后君臣阴谋骗取朋妻;而敬君看着妻子画像痴笑的事被人报告后齐王直接追问,敬君作答。尤其应当指出的是,得到书和画后的宋王和齐王都是先找韩朋和敬君问明情况,而敬君的回答和韩朋的回答也大致相同。也就是说,汉简中韩朋故事与敦煌本《韩朋赋》的不同之处,恰巧是它与敬君故事的相同之处。
还要说明的是,《搜神记》中残害韩凭的宋康王(名偃,或称宋献王,或称宋元王),《韩朋赋》中说是“宋王”,自然也是宋康王。汉简中残缺,不知是谁,裘锡圭先生也说是宋康王。宋康王是宋国唯一称王的国君,他以前的宋君都称公。他在位的时间,《史记·宋微子世家》说是四十七年(据《六国年表》推算则为四十三年,公元前三二八年——公元前二八六年在位,梁玉绳《史记志疑》考定宋康王在位六十一年),从第十一年起称王。他是宋国最后一个国君,《宋微子世家》记载,他是一个非常昏庸无道的国君,滥杀无辜,“淫于酒、妇人,君臣谏者辄射之,于是诸侯皆日‘桀宋”’,于是“齐愍王与魏、楚伐宋,杀王偃,遂灭宋而三分其地”。顾颉刚先生曾有《宋王偃的绍述先德》一文,详细地列举了宋王偃继承他的二十六代祖先纣、二十九代祖先武乙的恶行。所以有关他的传说故事就格外多,《战国策》、《墨子》、《吕氏春秋》等书都有记载。《史记·龟策列传》载有宋元王与神龟的一段荒唐故事,洋洋洒洒近三千言,基本上用四言韵语写成,应当是巫师讲诵的底本。而《说苑》中的那位抢夺民女的齐王,其原形应当就是齐愍王(公元前三零一年——公元前二八三年在位),他和宋王偃同时,也是一个荒淫而招致身死国灭的君主。据《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他早年本是有作为的,曾一度称帝。由于他的好大喜功,不能很好地审时度势,于是燕、秦、楚、韩、赵、魏等合谋,各出锐师伐之。尤其是燕将乐毅攻克了齐都临淄,而逃亡的齐愍王还不知道有所收敛,表现得非常跋扈:逃亡到卫国,卫君辟宫舍之,而愍王不逊,卫人逐之;逃亡到邹、鲁,有骄色,邹、鲁君不纳;不得已逃亡到莒,楚将淖齿事先还客气,最后由于他的自以为是而被淖齿所杀。齐愍王四处留下不好的名声,《荀子·王霸》就这样评价他:“身死国亡,为天下大戮,后世言恶则必稽焉。”《王霸》篇还说:“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及其綦也,索为匹夫不可得也,齐愍、宋献是也。”把齐愍王、宋献王并列,作为不以正道管理国家的君主,说明战国后期已有齐愍、宋献的很多传说。由于齐愍、宋献并称,民间传说中混用二人,把宋献抢夺民妇的故事安到齐愍身上,是完全可能的。《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中的“韩朋”就是齐愍、宋献时代的人,但他仕韩而使魏,究竟有没有仕宋,没有记载,民间故事把他拉到宋国,就如同把齐愍、宋献混淆是一样的。
因此,《说苑》中保存的这则先秦时代的故事,和汉简中的韩朋故事必定有一些关系。这种关系,正是民间传说在流传过程中的变异。
关键词:韩朋故事;敦煌本;汉简本;先秦源头
中图分类号:12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07)03-0091-03
韩朋的爱情悲剧故事在敦煌本《韩朋赋》中表现得非常完整。敦煌石室遗书中有六个写卷抄写《韩朋赋》,长达两千字左右。其主要情节是:1.韩朋少小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年长娶妻名贞夫,美丽无比,夫妻二人恩爱如鱼水;2.韩朋出仕宋国,六年未归;3.妻子思夫心切,遂寄书于丈夫;4.韩朋得书,三日不食,神情恍惚,情书遗失殿前;5.宋王得书,甚爱其言,与群臣商定骗取韩妻;6.梁伯诱骗韩妻贞夫到宋国,宋王即封为王后;7.贞夫闷闷不乐,宋王以为是韩朋年轻英俊所致,于是残害朋身,以为囚徒;8.贞夫看望韩朋,写诀别之诗,韩朋得书,即自杀;9.宋王以三公之礼葬韩朋,贞夫在葬礼中跳进墓穴而死;10.贞夫、韩朋墓上生有梧桐和桂树,根相连、枝相交,宋王派人砍伐,血流汪汪,两个木札变成双飞的鸳鸯,一根羽毛变成利剑,割下了宋王的头颅。《韩朋赋》用四言韵语写成,语言通俗,节奏感强,表明了它的韵诵性质。
过去研究韩朋故事,只能追溯到东汉末年。《艺文类聚》卷九十二“鸟部下”鸳鸯类引《列异传》曰:“宋康王埋韩冯夫妻,宿夕文梓生,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交颈,音声感人。”《列异传》最早见于《隋书·经籍志》史部杂传类,魏文帝撰;两《唐志》则着录张华撰。由于《列异传》多记汉代以来的事,故可以推测韩凭夫妇故事于东汉就已广泛流传。
两晋之际,干宝的《搜神记》卷十一有284字记载韩朋故事,大致情节是:1.宋康王舍人韩凭,娶妻何氏,美丽,康王夺之,韩凭不满,被囚,并罚为刑徒;2.妻私下给韩凭写信,词意隐曲,被康王得到;3.韩凭自杀,妻投台而死,遗书合葬;4.王不许,葬于两处;5.一夜之间,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间,根交于下,枝错于上,上有雌雄鸳鸯交颈悲鸣。
《列异传》残存不多,可以存而不论。而《搜神记》所载与《韩朋赋》虽为同一个故事,但《搜神记》用散文形式叙述大意,显示的是案头读本的性质。由于两篇叙述故事的重点不同,说明《韩朋赋》并非由前者发展而来。“《韩朋赋》所叙韩朋的故事,当为唐以前民间的传说,较之《搜神记》所载,更为详细得多。”文人所传韩朋的故事与民间传说是两个渠道,“从《韩朋赋》的内容去考证,可定为不是因《搜神记》的记载而产生,而且《韩朋赋》为直接朴实的叙述民间传说的作品。”这是容肇祖先生七十年前在《敦煌本韩朋赋考》一文中所做出的精辟推论,已为敦煌汉简所证实。
1979年,敦煌马圈湾汉代烽燧遗址中发现了西汉晚期的残简,经过整理后已全部发表在中华书局1991年出版的《敦煌汉简》中。其中释文号为496的一枚残简,裘锡圭先生考证为韩朋故事的片断。残文27字:“书,而召韩朋问之,韩朋对曰:臣取妇二日三夜,去之来游,三年不归,妇”。这里的“书”当指韩朋妻写给韩朋的情书,此“书”可能被宋王得到,于是召韩朋问之。韩朋说我结婚三天就离开妻子,三年未归。
《韩朋赋》前半部分不见于《搜神记》的内容,其主要情节在汉简的韩朋故事中已经存在了。所以裘锡圭先生认为,汉简中的韩朋故事内容极少,但从其叙述方式仍可看出,其风格更接近于《韩朋赋》。而残简韩朋故事的体裁,由于存字太少,还难以断定,但不能完全排除这一韩朋故事采用有韵赋体的可能性。即使是无韵的文体,也应该具有类似后世“话本”的性质,用作讲故事的底本。
由于汉简残损太甚,我们无从知道韩朋的“书”是怎么被(宋王)等到的,有两种可能:一是遗失后被宋王得到,二是韩朋看信的事被人报告。汉简中得到“书”以后宋王先找韩朋问明情况,韩朋于是照实回答。这一点,与《韩朋赋》不同。
这些不同的情节单元,我们在先秦的其他文献中找到了类似的材料。
齐王起九重之台,募国中有能画者,则赐之钱。有敬君,居常饥寒,其妻妙色。敬君工画,贪赐画台。去家日久,思忆其妻,遂画其像,向之喜笑。旁人瞻见之以白王。王召问之。对曰:“有妻如此。去家日久,心常念之,窃画其像,以慰离心,不悟上闻。”王即设酒与敬君相乐,谓敬君曰:“目中献女无好者,以钱百万,请妻可乎?不者杀汝。”敬君傽惶听许。
这则故事见于《艺文类聚》卷三十三,还见于《太平御览》卷三八一和卷七五零,二书都说是引自《说苑》,但不见于今本《说苑》,所以严可均《全汉文》辑入《说苑》佚文。《说苑》这部书,是刘向校书时根据皇家藏书和民间流行的资料加以选择、整理的颇具故事性的杂着,其中保存了大量先秦时期或传自先秦的文献资料。这则故事也大致是传自先秦的文献,其情节:1.敬君工画,家境贫寒,有美丽的妻子,离家为齐王画九重之台;2.因思念而画妻子的肖像,并对着肖像说笑;3.有人把这种情况报告齐王,王召问敬君,敬君如实相告;4.齐王宴请敬君,逼他交出妻子,敬君屈从。
和《韩朋赋》相比,敬君和韩朋都家贫,妻子美丽,夫妻恩爱。韩朋把妻子的信揣在怀里无时观看,茶饭不思,神情恍惚;敬君则对着妻子的画像又说又笑,有些痴呆。不同的是,韩朋的情书是不慎遗失被宋王得到的,然后君臣阴谋骗取朋妻;而敬君看着妻子画像痴笑的事被人报告后齐王直接追问,敬君作答。尤其应当指出的是,得到书和画后的宋王和齐王都是先找韩朋和敬君问明情况,而敬君的回答和韩朋的回答也大致相同。也就是说,汉简中韩朋故事与敦煌本《韩朋赋》的不同之处,恰巧是它与敬君故事的相同之处。
还要说明的是,《搜神记》中残害韩凭的宋康王(名偃,或称宋献王,或称宋元王),《韩朋赋》中说是“宋王”,自然也是宋康王。汉简中残缺,不知是谁,裘锡圭先生也说是宋康王。宋康王是宋国唯一称王的国君,他以前的宋君都称公。他在位的时间,《史记·宋微子世家》说是四十七年(据《六国年表》推算则为四十三年,公元前三二八年——公元前二八六年在位,梁玉绳《史记志疑》考定宋康王在位六十一年),从第十一年起称王。他是宋国最后一个国君,《宋微子世家》记载,他是一个非常昏庸无道的国君,滥杀无辜,“淫于酒、妇人,君臣谏者辄射之,于是诸侯皆日‘桀宋”’,于是“齐愍王与魏、楚伐宋,杀王偃,遂灭宋而三分其地”。顾颉刚先生曾有《宋王偃的绍述先德》一文,详细地列举了宋王偃继承他的二十六代祖先纣、二十九代祖先武乙的恶行。所以有关他的传说故事就格外多,《战国策》、《墨子》、《吕氏春秋》等书都有记载。《史记·龟策列传》载有宋元王与神龟的一段荒唐故事,洋洋洒洒近三千言,基本上用四言韵语写成,应当是巫师讲诵的底本。而《说苑》中的那位抢夺民女的齐王,其原形应当就是齐愍王(公元前三零一年——公元前二八三年在位),他和宋王偃同时,也是一个荒淫而招致身死国灭的君主。据《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他早年本是有作为的,曾一度称帝。由于他的好大喜功,不能很好地审时度势,于是燕、秦、楚、韩、赵、魏等合谋,各出锐师伐之。尤其是燕将乐毅攻克了齐都临淄,而逃亡的齐愍王还不知道有所收敛,表现得非常跋扈:逃亡到卫国,卫君辟宫舍之,而愍王不逊,卫人逐之;逃亡到邹、鲁,有骄色,邹、鲁君不纳;不得已逃亡到莒,楚将淖齿事先还客气,最后由于他的自以为是而被淖齿所杀。齐愍王四处留下不好的名声,《荀子·王霸》就这样评价他:“身死国亡,为天下大戮,后世言恶则必稽焉。”《王霸》篇还说:“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及其綦也,索为匹夫不可得也,齐愍、宋献是也。”把齐愍王、宋献王并列,作为不以正道管理国家的君主,说明战国后期已有齐愍、宋献的很多传说。由于齐愍、宋献并称,民间传说中混用二人,把宋献抢夺民妇的故事安到齐愍身上,是完全可能的。《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中的“韩朋”就是齐愍、宋献时代的人,但他仕韩而使魏,究竟有没有仕宋,没有记载,民间故事把他拉到宋国,就如同把齐愍、宋献混淆是一样的。
因此,《说苑》中保存的这则先秦时代的故事,和汉简中的韩朋故事必定有一些关系。这种关系,正是民间传说在流传过程中的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