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类型视角下重庆市主城区生态控制区区划及生态廊道构建研究

来源 :中国园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tao_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合理地构建生态网络并划定生态控制区能够有效提升城市韧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以重庆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空间分析(MSPA)和景观指数法,对土地利用类型中的耕地、林地、水体和草地进行网络要素组成统计和景观格局分析,并提取耕地、林地2类重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依据斑块面积和斑块重要性指数进行重要性分级,将级别高的斑块作为生态源地.而后,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构建生态廊道,通过重力模型完成了生态廊道的重要性分级.结果表明:1)重庆市主城区中耕地与林地面积之和占比达69.86%且景观破碎化程度较为严重;2)应对耕地和林地斑块进行分级规划保护,划分耕地与林地的生态控制区;3)重庆市主城区共计构建出281条廊道,其中林地型廊道28条、耕地型廊道253条;4)通过识别生态廊道的土地利用类型,根据重要性分级结果对生态控制区进行调整,最终识别和划定了重庆市耕地控制区和林地控制区.研究结果可为重庆市主城区生态控制区的划定、调整及生态网络的构建提供依据和启示.
其他文献
“医院质量管理系统”是对医院质量检查结果进行信息化管理的一套系统,本课题选择“医院质量管理”进行研究,基于B/S架构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医院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质量检查结果的查询、统计、分析,采用B/S架构,C#语言,SQL数据库,应用Visual Studio完成系统开发.
煤矿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是预防和控制煤矿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但长期以来我国煤矿行业安全管理水平低下,隐患分类不清,排查治理不彻底,无形中加大了隐患排查管控的难度.为满足隐患高效排查治理需求,文章设计了一种移动智能隐患排查管控系统,结合实际隐患排查管控的步骤,将各类隐患进行分类并划分等级,模块化隐患治理的环节,流程化隐患排查治理的操作,统计分析各类数据并输出可视化的图表.系统运用Ionic为核心的混合APP开发框架,能够在移动终端上完成对隐患的排查管控,达到隐患的闭环管理效果.针对隐患数据的统计分析也为管理人员
近年来人们的隐私意识逐渐提高,如何在协作交换参数中考虑隐私保护的问题,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文章对移动边缘计算以及差分隐私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种基于差分隐私的移动边缘计算算法.该算法基于移动设备有限的计算和通信资源进行机器学习任务,同时能够有效保护移动端敏感数据.
针对使用自编码器进行交通流预测时出现的稳定性差,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交通流预测方法,利用贪婪逐层训练算法优化堆叠自编码器神经网络模型,有效地解决了由自编码器堆叠形成的深度网络容易陷入局部极值的问题,提高了交通流预测的精度.通过与LSTM与GRU等交通流预测模型的对比实验证明,经过贪婪逐层训练算法优化的堆叠自编码器模型与传统的神经网络相比,在预测精度上有一定的提升,从而证实了利用贪婪逐层训练算法优化的堆叠自编码器神经网络是一种有效的算法.
园记包含了园林要素、空间构成、人文场景等丰富信息,是研究唐代园林的珍贵材料.通过收集整理唐代园记,解读时空信息及景观信息,研究唐代园林景观印象的时空分布关系.首先,将唐代园林景观印象分为5种景观单元类型,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其次,提出了4种地理空间推断方式和3种时间定位方式解析园记时空信息;最后,采用核密度、方向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分析唐代园林景观印象的空间关系与时空演变.研究表明:唐代景观印象单元主要分布于“两京”“江浙”和“永州”,类型以山水、植物、建筑为主.时空演变上,前期集中分布于“两京”;中期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