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只有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和有效性,让自己的问题具有目的性与针对性,才能在信息技术中构建有效课堂。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 提问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1-100-001
常言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巴尔扎克也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是问号。”可见,精彩的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能开启学生求知的大门,作为信息技术学科,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都认为信息技术课堂上注重的是学生的实践操作与探究活动,知识应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自己掌握,而不是经过老师的提问来优化。其实这样理解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错误的。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艺术,也是信息技术课堂上最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之一。教师如能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不失时机、恰如其分地提问,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流利的表达及言语习惯,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密切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所以,信息技术课堂上我们要关注的不是要不要提问,而是要关注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把握提问的“度”和时机、对象,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提问时,不仅要对所提问题的角度、深度、坡度、广度精心设计;而且要注意所提问题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要通过适当的提示语,使学生在充满愉快、信任的气氛中展开思维,踊跃地回答问题。下面笔者就平时的教学来谈一谈如何优化信息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一、为何问——信息课堂上提问的内容要有目的性
当前,信息技术课堂上的提问由于目的不明确,许多问题都是教师随口而出,没有经过精心设计,问题的内容有时候是学生不经过思考就可以回答的,有时候却是学生经过思考也回答不出来的问题,造成了提问的高耗低效。所以,在我们平时的信息技术课堂上的提问,一定要关注问的内容,每一道问题设计都要有目的性,老师要知道这道问题的内容是为了解决什么,想让学生明白什么或通过提问能让学生发展什么,不能激起学生学习欲望,没有明确目的的问题尽量不要提问;不能让学生通过问题有所发展的问题要坚决不提。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内容要目的明确,思路清晰,条理分明。教师不仅要明确自己提什么问题,而且应预先知道学生该如何回答,不能信手拈来,随意发挥,要通过问题来优化信息课堂教学。问题数量要少而精,切合学生的知识基础,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积极思考都能解答。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的目的。同时,提问过程中还要随着课堂上的生成而不断调整我们提问的内容。从而让学生在新的起点进一步得到发展。
二、向谁问——信息课堂上提问的对象要有针对性
很多信息技术教师认为课堂提问只要在问题内容设置上深入研究即可,提问谁无关紧要,只要有人能回答出来,然后引起别的同学注意或能进行知识梳理就行了。有时候也常常为了课堂气氛热闹,获取完满的答案,提问集中在几个优生身上;或者认为课堂教学以一般学生的水平为出发点而过多地提问具有一般水平的学生,而一些学困生从此也就成为课堂提问的空白之地。由此,引发的课堂提问往往无法突出重点,有的放矢,无法实现预期的目的,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这样的提问也是一种无效的提问,我们都知道,各种层次的学生都具有回答教师提出问题的愿望和要求。因此,课堂提问应顾全大局,不仅要提问优生,也要提问中等生和学困生,做到好中差多方面结合,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需求。在提问时,首先要了解学生,哪些问题适合优生,哪些问题适合中等生,哪些问题适合学困生。面对这三种学生群体,我们要分别设计适合他们回答的问题。其次,课堂提问时,所选择的对象必须是对所提出的问题在经过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能回答或基本能够回答的学生,换句话说,问题的难易与提问对象的水平应努力追求“跳一跳,摘到桃”的理想境界,避免学生能力有限而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习的积极性,产生厌学情绪;或因问题过易,学生能力过强,而失去提问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让学生觉得没有挑战性,影响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再次,我们的课堂提问要针对学生的知识程度,先提问估计回答得不太正确的学生,后提问估计回答得正确的学生;繁难的问题宜化成若干个浅易的小问题或化为几个台阶来提问。这样,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品质就会沿健康轨道发展。从而让不同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也体现了我们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三、何时问——信息课堂上提问的时机要有时效性
我们都知道,课堂上提问时机如果把握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教师在课前既备教材、教法,又备学生,能按照教学规律,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就能真正实现课堂提问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知道在什么时候该提问,什么时候不需要提问,并以此来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参与学习,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知识的教学目标。所以,我们如果想让信息课堂上问的时机具有时效性,就要从下面几方面来入手。首先是浅处深问,由于学生受阅历水平的限制,他们对问题往往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只停留在一般或浅层次的认识水平上,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时教师要及时发问,步步深究,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向纵深拓展。其次是错处正问,就是学生对课文内容在理解上的片面性,即模糊认识,在学生思维产生“错位”时,采用反问或点拨性提问能引起学生反思,培养学生深入认识事物本质、运用正确思维规律、全面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再次是困处巧问,针对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学生很难攻克时,我们可以把重难点分解为若干有梯度的小问题,然后让学生顺着思维的阶梯一步步达到问题的深处,从而掌握所学的知识。
四、怎样问——信息课堂上问的策略要有灵活性
问题往往是教师在备课时事先设计好的,因此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虽然教师通过课前备课,选定某个对象,但是由于教师主观判断的误差及学生个体情况的千变万化,特别是心理因素的影响,会导致教师判断失误,即原来认为某个对象能回答的问题,却问而不答。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察言观色”,机动灵活地调整提问的对象或问题梯度,围绕教学要求进行适当的追问。提问策略要随着课堂上的动态发展而不断调整课堂提问策略。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感觉一部分学困生也学得非常不错,那么,我们原来准备给其他学生的问题可以让这些学困生来尝试回答,以激起他们的荣誉感。让他们感觉自己非常了不起。这样,时间长了,班级中的学困生会越来越少的。
总而言之,课堂提问即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和有效性,让自己的问题具有目的性与针对性,才能在信息技术中构建有效课堂。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 提问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1-100-001
常言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巴尔扎克也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是问号。”可见,精彩的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能开启学生求知的大门,作为信息技术学科,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都认为信息技术课堂上注重的是学生的实践操作与探究活动,知识应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自己掌握,而不是经过老师的提问来优化。其实这样理解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错误的。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艺术,也是信息技术课堂上最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之一。教师如能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不失时机、恰如其分地提问,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流利的表达及言语习惯,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密切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所以,信息技术课堂上我们要关注的不是要不要提问,而是要关注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把握提问的“度”和时机、对象,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提问时,不仅要对所提问题的角度、深度、坡度、广度精心设计;而且要注意所提问题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要通过适当的提示语,使学生在充满愉快、信任的气氛中展开思维,踊跃地回答问题。下面笔者就平时的教学来谈一谈如何优化信息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一、为何问——信息课堂上提问的内容要有目的性
当前,信息技术课堂上的提问由于目的不明确,许多问题都是教师随口而出,没有经过精心设计,问题的内容有时候是学生不经过思考就可以回答的,有时候却是学生经过思考也回答不出来的问题,造成了提问的高耗低效。所以,在我们平时的信息技术课堂上的提问,一定要关注问的内容,每一道问题设计都要有目的性,老师要知道这道问题的内容是为了解决什么,想让学生明白什么或通过提问能让学生发展什么,不能激起学生学习欲望,没有明确目的的问题尽量不要提问;不能让学生通过问题有所发展的问题要坚决不提。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内容要目的明确,思路清晰,条理分明。教师不仅要明确自己提什么问题,而且应预先知道学生该如何回答,不能信手拈来,随意发挥,要通过问题来优化信息课堂教学。问题数量要少而精,切合学生的知识基础,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积极思考都能解答。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的目的。同时,提问过程中还要随着课堂上的生成而不断调整我们提问的内容。从而让学生在新的起点进一步得到发展。
二、向谁问——信息课堂上提问的对象要有针对性
很多信息技术教师认为课堂提问只要在问题内容设置上深入研究即可,提问谁无关紧要,只要有人能回答出来,然后引起别的同学注意或能进行知识梳理就行了。有时候也常常为了课堂气氛热闹,获取完满的答案,提问集中在几个优生身上;或者认为课堂教学以一般学生的水平为出发点而过多地提问具有一般水平的学生,而一些学困生从此也就成为课堂提问的空白之地。由此,引发的课堂提问往往无法突出重点,有的放矢,无法实现预期的目的,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这样的提问也是一种无效的提问,我们都知道,各种层次的学生都具有回答教师提出问题的愿望和要求。因此,课堂提问应顾全大局,不仅要提问优生,也要提问中等生和学困生,做到好中差多方面结合,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需求。在提问时,首先要了解学生,哪些问题适合优生,哪些问题适合中等生,哪些问题适合学困生。面对这三种学生群体,我们要分别设计适合他们回答的问题。其次,课堂提问时,所选择的对象必须是对所提出的问题在经过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能回答或基本能够回答的学生,换句话说,问题的难易与提问对象的水平应努力追求“跳一跳,摘到桃”的理想境界,避免学生能力有限而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习的积极性,产生厌学情绪;或因问题过易,学生能力过强,而失去提问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让学生觉得没有挑战性,影响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再次,我们的课堂提问要针对学生的知识程度,先提问估计回答得不太正确的学生,后提问估计回答得正确的学生;繁难的问题宜化成若干个浅易的小问题或化为几个台阶来提问。这样,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品质就会沿健康轨道发展。从而让不同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也体现了我们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三、何时问——信息课堂上提问的时机要有时效性
我们都知道,课堂上提问时机如果把握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教师在课前既备教材、教法,又备学生,能按照教学规律,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就能真正实现课堂提问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知道在什么时候该提问,什么时候不需要提问,并以此来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参与学习,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知识的教学目标。所以,我们如果想让信息课堂上问的时机具有时效性,就要从下面几方面来入手。首先是浅处深问,由于学生受阅历水平的限制,他们对问题往往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只停留在一般或浅层次的认识水平上,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时教师要及时发问,步步深究,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向纵深拓展。其次是错处正问,就是学生对课文内容在理解上的片面性,即模糊认识,在学生思维产生“错位”时,采用反问或点拨性提问能引起学生反思,培养学生深入认识事物本质、运用正确思维规律、全面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再次是困处巧问,针对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学生很难攻克时,我们可以把重难点分解为若干有梯度的小问题,然后让学生顺着思维的阶梯一步步达到问题的深处,从而掌握所学的知识。
四、怎样问——信息课堂上问的策略要有灵活性
问题往往是教师在备课时事先设计好的,因此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虽然教师通过课前备课,选定某个对象,但是由于教师主观判断的误差及学生个体情况的千变万化,特别是心理因素的影响,会导致教师判断失误,即原来认为某个对象能回答的问题,却问而不答。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察言观色”,机动灵活地调整提问的对象或问题梯度,围绕教学要求进行适当的追问。提问策略要随着课堂上的动态发展而不断调整课堂提问策略。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感觉一部分学困生也学得非常不错,那么,我们原来准备给其他学生的问题可以让这些学困生来尝试回答,以激起他们的荣誉感。让他们感觉自己非常了不起。这样,时间长了,班级中的学困生会越来越少的。
总而言之,课堂提问即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和有效性,让自己的问题具有目的性与针对性,才能在信息技术中构建有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