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与传染病风险

来源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l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半个世纪以来,新发传染病(多为涉及多宿主的人兽共患病)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增加,不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还影响着农业生产和野生动物保护.因不同宿主对病原的传播能力具有种间差异,宿主群落结构能够显著地影响病原的传播动态和传染病风险.多样性,作为表征群落结构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和传染病风险间的关系(即多样性-疾病关系)是传染病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尤其是“稀释效应”(即提高宿主多样性能够降低疾病风险)的提出引发了广泛的关注.虽然稀释效应得到了众多实证研究的支持,但其普适性仍然存在争议.笔者围绕多样性-疾病关系,介绍稀释效应的生态学机制、普适性及其产生的前提条件.并就3个方向总结了稀释效应的研究进展:①稀释效应的尺度依赖性;②宿主局部灭绝风险和其病原传播能力间的关系;③多样性对疾病风险的身份效应.此外,还分析了近期关于多样性-疾病关系研究框架的拓展,即从物种多样性拓展到谱系多样性;从单一疾病风险拓展到疾病总负担.最后,就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认为未来研究需探讨分析生境破碎化、非宿主以及群落功能多样性在多样性-疾病关系中的作用.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