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课堂探究式学习法探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bbyc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学物理探究式学习法强调学生学习方法与过程,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方法的本质不是命令学生学习,而是教授学习方法,通过兴趣的指引,培养自我汲取知识的能力,达到无师自通的目的。作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就中学物理课堂探究式学习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中学物理 探究式学习法 学习心态 实验过程 概念
  中学物理是学生认为最难学习的课程之一,不仅学生常常这样抱怨,就连授课的老师也深有同感。同时高中物理被认为是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因为学生一旦学不好,很容易在高考之中被拉开较大的差距。据了解,很多学生怕学物理。除智力因素外,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学生畏惧物理这门学科的重要原因。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总结,探究式学习法在教学中应运而生。它更强调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过程,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物理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研究能力”。可见,这种方法的本质不是命令学生学习,而是教授学习方法,通过兴趣的指引,培养自我汲取知识的能力,达到无师自通的目的。
  一、调整学习心态,培养学习兴趣
  “探究式学习法”的第一个特点是学生自主学习,而这主要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教育学生要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态对待考试成绩,一两次的考试失败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相反这次考试的失利恰恰是让学生寻找自身的缺点,经过自己的改正与调整,更容易取得更好的成绩。只有让学生树立百折不挠、不断进取的坚强意志,才能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另外,当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可以通过兴趣的指引,自觉克服重重困难,努力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浓厚的兴趣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并促进其价值观的形成。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无论是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实验技能,还是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都离不开兴趣的培养。
  二、注意实验过程,加强推理总结
  “探究式学习法”的第二个特点是学生通过了解自然的事物和现象,通过探究此过程而获得新知。
  1.善用演示实验探究自然过程。要让学生明白,在物理知识的学习中,实验是探求许多自然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有效途径。对于实验的现象和实验中的数据变化,要努力分析,认真思考,透过实验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通过分析数据的变化,总结出抽象出概念或规则,并推广到一般物理情景。因此探究实验的过程,就是就是获得新的知识的过程。例如,初中刚接触“密度”这个概念时,初中生会感到很抽象的。我们可以利用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即体积不同的多个对象,通过实验可以求出其密度大小,计算出它们密度是相同的,从而得出物质的属性,不受体积的影响的结论。如此结合实验,中学生很容易理解密度概念。又如在串、并联电路教学中,进行总压和分压的关系分析时,如果有实验演示,让学生切实看到通过仪器的数据电压的变化,然后加以分析,就容易理解这个概念。
  2.加强逻辑推理与数学推导探究物理学的自然过程。物理学中,很多的规则、公式都是在具体的条件下,通过对已学过的旧知识,利用严密的数学推导而得出新的结论。这恰恰是物理学中最神奇,也是最难的一个方面。一般通过这些复杂的推导,能够获得很多知识和技能,主要分为两类:其中一类为逻辑推理方式,让学生学会公式的变化,总结推理方法;其二为思维的方式,即懂得推理的主要方向和目标。比如在力学中的动能:Ek=1/2mV2。我们不仅要学生熟记其表达式,更要令学生准确地推导其过程:外力F对物体做的功W=FS,如果用EK表示物体的动能,则有,Ek=FS,通过牛顿第二定律F=ma和运动学公式的变化式V2=2aS,可推得:Ek=FS=maV2/(2a)=1/2mV2。
  三、认真教好概念,提高理论能力
  “探究式学习法”的第三个特点是根据研究,能够形成科学的概念。概念是同类事物本质的属性的特性,而这里明确指出了学习概念的重要意义。所有的学科,都要从概念开始学起,它是学科的基础,因此教师要认真教好概念。对概念的学习,要注意如下三点。
  1.正确地形成和修正概念,并且灵活理解概念在科学中不同情境下的变化。通过抽取特征和总结具体例子对概念进行修正,在学习概念的过程中,不断修改形成概念,如此反复,可以有效推理出更准确的概念。
  2.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物理学中接触的概念往往都具有的内涵就是概念的本质和属性特征。但是一般概念都有一个应用范围,也就是概念的外延,这是概念成立的前提条件。特别是在学生学习中,要明确各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了解概念的适用范围。
  3.注意概念的同化,了解概念中的隶属关系。概念往往是相互交叉,相互补充的。在教学中注意某些概念的上、下位和并列关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概念,更可以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四、培养学生从事物理研究的能力
  “探究学习”的目标是“旨在培养学生从事研究的必要的探究能力”。这种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该学科的主要学习方法就是自然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
  一般的自然科,都是从感性开始,逐渐向理性过度,从形象到抽象进行认识的过程。认识论是从坚持实践到认识,再经过实践最终再认识的过程。简单讲就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其方法要有序可寻,循序渐进。对于物理教学讲,具体由(1)观察和发现→(2)实验设计→(3)实验条件控制→(4)实验数据测量和现象→(5)数据记录→(6)数据处理和解释→(7)分类解释→(8)推理和演算→(9)规律性和规则→(10)实验模型化→(11)提出假说→(12)假说验证等诸多环节组成。这就是真正物理学习的过程,所以笔者建议,在教学过程中要时时刻刻渗透这种物理研究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能力,如此不仅可以令学生更容易地学习物理知识,而且深刻了解到物理的强大的实际运用,明白物理学科的魅力,从而实现为祖国培养未来物理研究人才的目标。
  以上是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以培养心态、提高兴趣为基础,通过实验和推理,深入理解概念和理论知识,最终提高学生物理成绩并且培养出学生探究式学习方法的经验。这种贯彻与落实是符合现代教学改革的要求的,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希望对老师们的课堂教学和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若有不当,恳请指正。
  参考文献:
  [1]钟祖荣.学习指导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刘晓明,迟毓凯.学习策略研究与学法指导内容的重构[J].中国教育学刊,2010(1).
  [3]马雪.关于教师对学生学法指导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9).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程标准提出“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实践应用”,注重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本文结合新课程教学的实际,从四个方面全面阐述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中学数学;应用能力;实用性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进了应用数学与数学应用的发展,使得数学几乎渗透到了每一个科学领域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自然科学的深入发展
本文通过对占建筑能耗比重较大的门窗结构进行分析,介绍了在节能门窗中大量使用的复合材料类型和作用以及原理,认为复合材料在节能门窗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具有广阔前景。
一、问题提出  复习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是知新的过程、是补缺提高的过程、是系统化的过程。从教学角度看,复习是防止遗忘的基本方法。复习的目的,不仅是巩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  现在的物理复习教学模式一般是先进行知识的回顾与梳理,然后利用大量习题进行训练与巩固,主要教学方式以教师讲、学生听和练为主,如“炒饭式”、“电影式”、“堆积式”、“操练式”等。这就导致学生对学过的内容缺乏新鲜感、
摘 要:文言诗文的趣味因素十分丰富。引导学生逞“虚”而入,妙品虚词,往往能曲径通幽,有助于学生理解文言诗文内涵,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审美情趣,更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关键词:虚词;价值;兴趣;快乐  文言诗文学习,兴趣是关键,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部动力。挖掘文言文趣味因素,激起学生的兴趣,定能使学生爱上文言文,发现古诗文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妙处,自觉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提高语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农业产业化使得农业逐渐摆脱其他经济企业的附属地位,加快提高其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的发展.但是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该过程中会存在很多问题.农民的科技知识缺乏,积
期刊
“我们的出发点是人,而不是理论或戏剧.”——La Mandragore是50年代由著名演员、戏剧导演和制片人Wolfram Mehring在巴黎创立的剧场,自创立以来,共有来自60多个国家的艺术家
期刊
8月26日,第十三届“中国超级模特大赛”总决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标志着“2018青岛西海岸东方时尚季”正式拉开帷幕.本届东方时尚季以“时尚引领未来”为主题,由中国(青岛
期刊
为期2天的第三届“诗探索·春泥诗歌奖”颁奖典礼及诗歌朗诵会、第三届“中国乡村诗歌高峰论坛”,于8月23日在平度正式拉开帷幕,全面展现乡村诗歌艺术发展成果和诗歌之美,研
期刊
一、数学技能的含义及作用  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动作或心智活动方式。它是一种接近自动化的、复杂而较为完善的动作系统,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练习而形成的。数学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数学任务的动作或心智活动方式。它通常表现为完成某一数学任务时所必需的一系列动作的协调和活动方式的自动化。这种协调的动作和自动化的活动方式是在已有数学知识经验基础上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数学技能与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既有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