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穆斯林的葬礼》被誉为“最具有生命力的茅盾文学经典作品”,以历史为背景,描写了一个穆斯林家族三代人的命运变迁。小说中纯洁的梦想、凄美的爱情和苦痛的命运,牵动着读者的心灵,歌颂了崇高的自由和爱情。
【关键词】穆斯林的葬礼 爱情 赏析
【基金项目】2016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HNSK(YB)16-127)。
【中图分类号】G623.2;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6-0198-02
《穆斯林的葬礼》[1]这部长篇小说,以回族手工匠人梁亦清的玉器作坊奇珍斋升沉起伏为主线,以历史为背景,描写了梁家三代人的命运变迁,烘托出了主人公为了追求理想和事业,崇尚自己的信仰,完善自身素质所发出的蓬勃不息的命运意识。
从常理看来,大家或许认为这就只是一部普通的悲剧爱情小说,而我认为,霍达著作《穆斯林的葬礼》的本意,实是为了批判宗教极端主义,为歌颂爱情,为批判宗教极端主义对爱情、人性的压迫!
霍达,作为一名回族后裔、穆斯林信仰者,其实她对自己民族的认识理解和情感,是远远超越我们这些非穆斯林对于这个具有历史文化悠久的民族的了解。她对自身民族存在的问题,对问题的思考,也远远超越我们这些非穆斯林。但是在面临强大的民族宗教势力和早已根深蒂固的传统意识时,却很难直白的将自己的批判思想表露出来[2,3]。
在《穆斯林的葬礼》中所描写的韩新月和楚雁潮爱情悲剧,就是指宗教干涉爱情、婚姻,体现了穆斯林和非穆斯林的通婚恋爱问题[4,5]。通俗点说,就是回族不能与汉族,或者其他民族,或非穆斯林者,通婚恋爱。其实在当今社会上,虽然这种封建的宗族思想已逐渐被削弱,但在一些回族聚居区、古老村落等,这些观念仍是存在的。
我们可以从伊斯兰教的根本经典《古兰经》中找到明确要求,即穆斯林不能跟非穆斯林通婚恋爱。在他们看来,穆斯林是高贵的,信仰崇高的,在死后是会上天堂的。而非穆斯林却是低贱的,没有信仰的,死后会下地狱的。若穆斯林与非穆斯林通婚,就违背了神圣的真主安拉,触及了自己的道德底线。
回族作为穆斯林的一大分支,每日需读经,向真主安拉所在的方向进行朝拜,随着时间的流逝,文化的熏陶,导致回族群体非常的排斥卡菲勒(穆斯林把非穆斯林称为卡菲勒),在对于与卡菲勒的交往时特别谨慎,由于饮食文化信仰习惯的不同,极其排斥反对与卡菲勒的婚嫁。而这种宗族思想、民族传统意识,具有强大的民间基础,有强大的宗教势力在背后支撑。
书中对封建宗教思想干涉婚姻自由与爱情进行了强烈批判,这也是代表众多穆斯林们发声,以表内心对这种宗族礼教的不满。由于对真主安拉的崇高信仰,在面对自身宗族礼教干涉自由爱情婚姻的约束时,穆斯林们仍选择尊崇礼教,牺牲自己的爱情。这种崇礼教,牺牲自己的爱情。这种思想观念更是让非回族人、非穆斯林民族对于穆斯林宗族礼教感到不满。只准许回族吸收非回族入教,而绝不准许穆斯林脱回脱教。
这种宗教思想就会使得许多穆斯林与非穆斯林的恋爱面临重重困难阻碍,以致直接被扼杀,大部分都已悲剧结尾。而其后代子女,几乎都得加入回籍,信仰伊斯兰教,如若后代子女们涉及了宗族礼教不认可的婚恋,也将会面临父辈的爱情悲剧。如此循环、逐渐形成轮回。
正是因为这种封建、不人道、根深蒂固的宗教思想观念和强大的民族势力,千百年来,这样的爱情悲剧仍在不断地反复上演,才有了穆斯林的葬礼[6]。
参考文献:
[1]霍达.穆斯林的葬礼[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
[2]王颖.从原型视角下解读《穆斯林的葬礼》[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7,(2):26-28
[3]赵淑芳.论《穆斯林的葬礼》的抒情性特征[J].郑州大学学报,2010,4(4):71-74
[4]姚友贤.《穆斯林的葬礼》中的人物形象分析[J].时代文学,2012,8:156-159
[5]王曉云.《穆斯林的葬礼》的悲与奇[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26(6):174-175
[6]李纯子.浅析小说《穆斯林的葬礼》的叙事结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8, (3).63-64
作者简介:
卿于蓝(1998-),女,本科生,研究方向:创作理论与文化。
陈小妹(1980-),女,副教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创作理论与文化。
【关键词】穆斯林的葬礼 爱情 赏析
【基金项目】2016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HNSK(YB)16-127)。
【中图分类号】G623.2;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6-0198-02
《穆斯林的葬礼》[1]这部长篇小说,以回族手工匠人梁亦清的玉器作坊奇珍斋升沉起伏为主线,以历史为背景,描写了梁家三代人的命运变迁,烘托出了主人公为了追求理想和事业,崇尚自己的信仰,完善自身素质所发出的蓬勃不息的命运意识。
从常理看来,大家或许认为这就只是一部普通的悲剧爱情小说,而我认为,霍达著作《穆斯林的葬礼》的本意,实是为了批判宗教极端主义,为歌颂爱情,为批判宗教极端主义对爱情、人性的压迫!
霍达,作为一名回族后裔、穆斯林信仰者,其实她对自己民族的认识理解和情感,是远远超越我们这些非穆斯林对于这个具有历史文化悠久的民族的了解。她对自身民族存在的问题,对问题的思考,也远远超越我们这些非穆斯林。但是在面临强大的民族宗教势力和早已根深蒂固的传统意识时,却很难直白的将自己的批判思想表露出来[2,3]。
在《穆斯林的葬礼》中所描写的韩新月和楚雁潮爱情悲剧,就是指宗教干涉爱情、婚姻,体现了穆斯林和非穆斯林的通婚恋爱问题[4,5]。通俗点说,就是回族不能与汉族,或者其他民族,或非穆斯林者,通婚恋爱。其实在当今社会上,虽然这种封建的宗族思想已逐渐被削弱,但在一些回族聚居区、古老村落等,这些观念仍是存在的。
我们可以从伊斯兰教的根本经典《古兰经》中找到明确要求,即穆斯林不能跟非穆斯林通婚恋爱。在他们看来,穆斯林是高贵的,信仰崇高的,在死后是会上天堂的。而非穆斯林却是低贱的,没有信仰的,死后会下地狱的。若穆斯林与非穆斯林通婚,就违背了神圣的真主安拉,触及了自己的道德底线。
回族作为穆斯林的一大分支,每日需读经,向真主安拉所在的方向进行朝拜,随着时间的流逝,文化的熏陶,导致回族群体非常的排斥卡菲勒(穆斯林把非穆斯林称为卡菲勒),在对于与卡菲勒的交往时特别谨慎,由于饮食文化信仰习惯的不同,极其排斥反对与卡菲勒的婚嫁。而这种宗族思想、民族传统意识,具有强大的民间基础,有强大的宗教势力在背后支撑。
书中对封建宗教思想干涉婚姻自由与爱情进行了强烈批判,这也是代表众多穆斯林们发声,以表内心对这种宗族礼教的不满。由于对真主安拉的崇高信仰,在面对自身宗族礼教干涉自由爱情婚姻的约束时,穆斯林们仍选择尊崇礼教,牺牲自己的爱情。这种崇礼教,牺牲自己的爱情。这种思想观念更是让非回族人、非穆斯林民族对于穆斯林宗族礼教感到不满。只准许回族吸收非回族入教,而绝不准许穆斯林脱回脱教。
这种宗教思想就会使得许多穆斯林与非穆斯林的恋爱面临重重困难阻碍,以致直接被扼杀,大部分都已悲剧结尾。而其后代子女,几乎都得加入回籍,信仰伊斯兰教,如若后代子女们涉及了宗族礼教不认可的婚恋,也将会面临父辈的爱情悲剧。如此循环、逐渐形成轮回。
正是因为这种封建、不人道、根深蒂固的宗教思想观念和强大的民族势力,千百年来,这样的爱情悲剧仍在不断地反复上演,才有了穆斯林的葬礼[6]。
参考文献:
[1]霍达.穆斯林的葬礼[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
[2]王颖.从原型视角下解读《穆斯林的葬礼》[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7,(2):26-28
[3]赵淑芳.论《穆斯林的葬礼》的抒情性特征[J].郑州大学学报,2010,4(4):71-74
[4]姚友贤.《穆斯林的葬礼》中的人物形象分析[J].时代文学,2012,8:156-159
[5]王曉云.《穆斯林的葬礼》的悲与奇[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26(6):174-175
[6]李纯子.浅析小说《穆斯林的葬礼》的叙事结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8, (3).63-64
作者简介:
卿于蓝(1998-),女,本科生,研究方向:创作理论与文化。
陈小妹(1980-),女,副教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创作理论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