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高中历史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的调整中,历史并非单独的一门学科,从教学内容来看,历史课程有着很深的人文底蕴;从教学形式来看,历史课程又能应用多种教学方法。而现如今,在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应试教育仍然占据着一席之地,究其原因,是在全民普及教育的进程中,应试教育的形式仍然很有效,也更适应高强度竞争的社会。在新高考背景下,历史教学也要不断做到“古树开新花”,历史教师也要更加注重创新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教学创新;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3-273
引言
当前阶段,发展核心素养已经被扩展到各个学科,根据学科的特色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能力培养,高中历史也不例外。历史的核心素养受到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也成为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高中历史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历史教学的相关内容,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养成对史实的正确认知,并且将其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的问题。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要不断增强自身的能力,更新观念,认真思考和权衡教与学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所发挥的不同作用,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构建符合当前学生发展需要的高中教学新体系。
1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首先是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学生形成历史学科其他核心素养的必要保障,指的是能够对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其发展规律进行揭示的一种历史观念和方法论。学生在形成历史认知时,都需要经过一个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过程,历史观和方法论在其中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依托于唯物史观,应用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可以实现全面且客观的看待和认识历史。基于此,教师要把唯物史观的观念、方法传授给学生,在其指导下去认识历史,并将其应用到实践学习活动中。其次是养成时空的观念。历史就像是一个车轮,不断向前滚动着,一圈圈的印记留下了一段段辉煌的故事,这就是时间的痕迹。高中历史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对时间的感知,使其更深刻地了解学习历史的前提条件。时间观念与空间观念是密不可分的,时间和空间的完美结合可以将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串联起来,让师生产生比较以后寻找规律,形成正确看待历史的观念。
2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历史教学创新构建策略
2.1以唯物史观为依据,揭示社会发展规律,坚守正确的价值导向判断
以唯物史观为依据,揭示社会发展规律,坚守正确的价值导向判断主要是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凸显出唯物史观的指导作用,切实发挥历史教育作用。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要改变以往死记硬背的方式,在基于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应用自身所学对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必然性进行探究。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文化多元化发展,学生的价值观念不断刷新,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知并学习主流文化。在这里,可以将主流文化理解为积极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主流以及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坚守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判断,通过学习不同时期的史实,促使学生理解各时期都具备相应的主流和核心价值观,且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引导学生提取、传承以及弘扬优秀的传统价值观。
2.2深挖史料内涵,避免轻信表象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实。我们只有通过对史料的收集辨析,辩证、客观地描述和解释,才能尽可能地还原历史的真相。所以,史料是“历史解释”的基础,解释必须建立在经过辩证分析之后确认有参考价值的史料之上,否则就失去了解释的意义。在实际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利用搜集整理的史料开展探究性活动,┈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学生可以个人或以小组形式探求史料记载,以全面、真实的信息为根本,探究问题的合理解释。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培养学生“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思维能力,为渗透“历史解释”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制造争论的方式,引起学生对历史史实的怀疑,以让学生深入挖掘史料内涵,掌握“历史解释”的基本素养。例如,在教学“甲午中日战争”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据说北洋舰队有“主炮晒衣”之说,故而在战争中一败涂地,这说明了什么问题?问题一经提出,一部分学生立刻义愤填膺地说:“清军守备松懈,打败仗是必然的”。但另有部分学生就会质疑其可信程度并不高,于是展开史料探究,并发现此言论出于一个叫平八郎的人,是道听途说而来,这样的史料来源就失去了可信度。由此学生认识到,尽管清军战败为实,但其原因分析必须建立在真实可靠的史料上,否则就违背了历史真相。
2.3结合教材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在高中历史教材里包含着众多人物事迹,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时,要根据家国情怀的教育目标,针对性地选取教材,并从中提炼有关家国情怀教育的素材,科学、合理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历史伟人和民族英雄高尚品德的熏陶下,受到良好教育,形成積极向上的家国情怀。课本里和抗战有关的教学内容,都是教师实施家国情怀教育的最佳素材,教师要有选择性地提炼出类似知识,将其有效传递给学生,促进其情感和思想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强化家国情怀教育的渗透力、影响力,引导学生深刻感受到民族英雄的可歌可敬,感受民族神圣以及祖国强盛。出于引导学生形成更加深刻的爱国情感、充分感受民族自信熏陶的目的,教师要积极扭转自身教育观念,对教学方式做出革新完善,可以借助现代信息化教育的优势,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不断丰富教育素材,并在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对学生形成思维冲击,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必须认真对待。
参考文献
[1]邓家勇.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有效性[J].名师在线,2020(15):37-38.
[2]王玉兰.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2020(11):49-50.
[3]房海燕.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20(14):8.
[4]吴文英.历史知识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D].广州:广州大学,2016.
云南省丘北县第一中学校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教学创新;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3-273
引言
当前阶段,发展核心素养已经被扩展到各个学科,根据学科的特色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能力培养,高中历史也不例外。历史的核心素养受到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也成为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高中历史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历史教学的相关内容,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养成对史实的正确认知,并且将其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的问题。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要不断增强自身的能力,更新观念,认真思考和权衡教与学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所发挥的不同作用,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构建符合当前学生发展需要的高中教学新体系。
1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首先是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学生形成历史学科其他核心素养的必要保障,指的是能够对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其发展规律进行揭示的一种历史观念和方法论。学生在形成历史认知时,都需要经过一个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过程,历史观和方法论在其中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依托于唯物史观,应用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可以实现全面且客观的看待和认识历史。基于此,教师要把唯物史观的观念、方法传授给学生,在其指导下去认识历史,并将其应用到实践学习活动中。其次是养成时空的观念。历史就像是一个车轮,不断向前滚动着,一圈圈的印记留下了一段段辉煌的故事,这就是时间的痕迹。高中历史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对时间的感知,使其更深刻地了解学习历史的前提条件。时间观念与空间观念是密不可分的,时间和空间的完美结合可以将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串联起来,让师生产生比较以后寻找规律,形成正确看待历史的观念。
2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历史教学创新构建策略
2.1以唯物史观为依据,揭示社会发展规律,坚守正确的价值导向判断
以唯物史观为依据,揭示社会发展规律,坚守正确的价值导向判断主要是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凸显出唯物史观的指导作用,切实发挥历史教育作用。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要改变以往死记硬背的方式,在基于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应用自身所学对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必然性进行探究。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文化多元化发展,学生的价值观念不断刷新,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知并学习主流文化。在这里,可以将主流文化理解为积极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主流以及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坚守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判断,通过学习不同时期的史实,促使学生理解各时期都具备相应的主流和核心价值观,且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引导学生提取、传承以及弘扬优秀的传统价值观。
2.2深挖史料内涵,避免轻信表象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实。我们只有通过对史料的收集辨析,辩证、客观地描述和解释,才能尽可能地还原历史的真相。所以,史料是“历史解释”的基础,解释必须建立在经过辩证分析之后确认有参考价值的史料之上,否则就失去了解释的意义。在实际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利用搜集整理的史料开展探究性活动,┈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学生可以个人或以小组形式探求史料记载,以全面、真实的信息为根本,探究问题的合理解释。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培养学生“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思维能力,为渗透“历史解释”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制造争论的方式,引起学生对历史史实的怀疑,以让学生深入挖掘史料内涵,掌握“历史解释”的基本素养。例如,在教学“甲午中日战争”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据说北洋舰队有“主炮晒衣”之说,故而在战争中一败涂地,这说明了什么问题?问题一经提出,一部分学生立刻义愤填膺地说:“清军守备松懈,打败仗是必然的”。但另有部分学生就会质疑其可信程度并不高,于是展开史料探究,并发现此言论出于一个叫平八郎的人,是道听途说而来,这样的史料来源就失去了可信度。由此学生认识到,尽管清军战败为实,但其原因分析必须建立在真实可靠的史料上,否则就违背了历史真相。
2.3结合教材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在高中历史教材里包含着众多人物事迹,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时,要根据家国情怀的教育目标,针对性地选取教材,并从中提炼有关家国情怀教育的素材,科学、合理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历史伟人和民族英雄高尚品德的熏陶下,受到良好教育,形成積极向上的家国情怀。课本里和抗战有关的教学内容,都是教师实施家国情怀教育的最佳素材,教师要有选择性地提炼出类似知识,将其有效传递给学生,促进其情感和思想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强化家国情怀教育的渗透力、影响力,引导学生深刻感受到民族英雄的可歌可敬,感受民族神圣以及祖国强盛。出于引导学生形成更加深刻的爱国情感、充分感受民族自信熏陶的目的,教师要积极扭转自身教育观念,对教学方式做出革新完善,可以借助现代信息化教育的优势,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不断丰富教育素材,并在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对学生形成思维冲击,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必须认真对待。
参考文献
[1]邓家勇.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有效性[J].名师在线,2020(15):37-38.
[2]王玉兰.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2020(11):49-50.
[3]房海燕.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20(14):8.
[4]吴文英.历史知识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D].广州:广州大学,2016.
云南省丘北县第一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