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教师结合小学生的有关数学方面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往往要强调解决实际问题,可见在“实践活动”中就自然蕴涵“综合应用”。因此,研究“实践与综合应用”,就应该重点研究怎样为学生创设有数学研究价值的实践活动。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实践活动
数学活动课是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动手“做数学”。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使学生乐学、善思,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能让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良好的情感体验,逐步形成用数学眼光观察事物的意识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主动提出和解决问题,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一、从教学特点来看
由于数学活动课具有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实施灵活,强调学生自主参与获得直接经验等特点。上好数学活动课必须注意保持“活动”的特点,防止把活动课搞成第二“学科”。其主要特点有:
1、突出“灵活”。数学活动课的内容不是象学科课那样“照本宣科”,而要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给他们选择的机会。活动的方式必须摆脱学科课教师惯用的复习、新授、练习、小结、作业的模式,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采用不同的活动方式,如低年级可采用游戏的形式,开展小制作活动;中高年级可开设数学讲座,微机操作、数学病院,举办数学学习园地、数学竞赛等。
2、强调“自主”。学生是活动的主人,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要求给予具体指导。在活动中,尊重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着重引导、启发学生去感受、去理解、去应用,广泛地接触事物,尽量地感知事物,从中发现问题,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通过实践解决问题,获得亲身体验和直接经验。
3、鼓励“创新”。数学活动课为发展儿童的创造能力开辟了数学学科所不能代替的“新天地”。在活动中,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实践活动有利于激活数学兴趣
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机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为了更好地强化对人民币的认识与应用,我设计“巧当家”数学操作实践活动,看谁能利用5元钱,购到最多最实惠的学具。首先让每个同学都能利用同数量的人民币在“课堂小超市”购买自己最喜欢的学具。这时全班学生学习兴趣顿时高涨,学生自愿四人一组,讨论、归纳、各抒己见。其次让每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说明本组讨论结果,其三教师与学生共同点评。教学效果明显。学生不仅会认识人民币,而且初步学会了合理使用人民币。
三、实践活动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智能潜力
无论从理论或实践上看,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十分必要的一项活动。在实践新教学理念的今天,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动脑的操作能力、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造能力。要想方设法促进学生主动学数学,提高学习兴趣。要做到这一点,单靠教师的语言阐述是不行的。应把理论指导与课内外实践活动相结合,学生作业练习与动手、动脑相结合。个人思考与集体(或小组)讨论相结合。这样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达到学生自觉养成我要学和我会学的目的。在育人功能上相互补充,使学生个性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又有特色发展。它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内容,在教学目标上着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在数学实践活动教学中要注意处理好与数学课两者之间的关系,发挥各自的优势,互相紧密配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这就是说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如: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应尽量放手让他们通过独立去思考、去实践、去探索获取新知,使他们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感受知识的内在魅力,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而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多给予一些帮助、指导和鼓励,使他们也能了解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获得更多的成功,建立学习自信心。
四、启发探讨,质疑解疑
新课程标准很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能独立思考并能一起合作探究,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能通过个人的或大家的智慧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要给学生提供“问”的机会,在学生有了“问”的机会后,教师才有可能去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放时空,保证合作学习效果,充裕的时间、开放的空间是合作学习取得有效性的前提。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出时间要求,但时间规定要有一定的弹性,主要是要告诉学生速度的重要性。利用身边事物,让学生亲身实践。在教学中设计有价值的情境,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题方案。没有一定的时间作保证,合作交流将会流于形式。它主要包括两个层面:⑴合作交流前,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⑵保证充裕的小组合作交流时间。时间的不充裕直接制约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教学中要重视学生通过操作、实践等活动,自己去研究、探索、发现、检验数学问题,使之成为学习中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从运用数学知识的实践活动中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实践活动
数学活动课是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动手“做数学”。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使学生乐学、善思,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能让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良好的情感体验,逐步形成用数学眼光观察事物的意识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主动提出和解决问题,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一、从教学特点来看
由于数学活动课具有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实施灵活,强调学生自主参与获得直接经验等特点。上好数学活动课必须注意保持“活动”的特点,防止把活动课搞成第二“学科”。其主要特点有:
1、突出“灵活”。数学活动课的内容不是象学科课那样“照本宣科”,而要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给他们选择的机会。活动的方式必须摆脱学科课教师惯用的复习、新授、练习、小结、作业的模式,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采用不同的活动方式,如低年级可采用游戏的形式,开展小制作活动;中高年级可开设数学讲座,微机操作、数学病院,举办数学学习园地、数学竞赛等。
2、强调“自主”。学生是活动的主人,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要求给予具体指导。在活动中,尊重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着重引导、启发学生去感受、去理解、去应用,广泛地接触事物,尽量地感知事物,从中发现问题,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通过实践解决问题,获得亲身体验和直接经验。
3、鼓励“创新”。数学活动课为发展儿童的创造能力开辟了数学学科所不能代替的“新天地”。在活动中,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实践活动有利于激活数学兴趣
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机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为了更好地强化对人民币的认识与应用,我设计“巧当家”数学操作实践活动,看谁能利用5元钱,购到最多最实惠的学具。首先让每个同学都能利用同数量的人民币在“课堂小超市”购买自己最喜欢的学具。这时全班学生学习兴趣顿时高涨,学生自愿四人一组,讨论、归纳、各抒己见。其次让每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说明本组讨论结果,其三教师与学生共同点评。教学效果明显。学生不仅会认识人民币,而且初步学会了合理使用人民币。
三、实践活动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智能潜力
无论从理论或实践上看,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十分必要的一项活动。在实践新教学理念的今天,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动脑的操作能力、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造能力。要想方设法促进学生主动学数学,提高学习兴趣。要做到这一点,单靠教师的语言阐述是不行的。应把理论指导与课内外实践活动相结合,学生作业练习与动手、动脑相结合。个人思考与集体(或小组)讨论相结合。这样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达到学生自觉养成我要学和我会学的目的。在育人功能上相互补充,使学生个性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又有特色发展。它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内容,在教学目标上着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在数学实践活动教学中要注意处理好与数学课两者之间的关系,发挥各自的优势,互相紧密配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这就是说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如: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应尽量放手让他们通过独立去思考、去实践、去探索获取新知,使他们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感受知识的内在魅力,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而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多给予一些帮助、指导和鼓励,使他们也能了解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获得更多的成功,建立学习自信心。
四、启发探讨,质疑解疑
新课程标准很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能独立思考并能一起合作探究,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能通过个人的或大家的智慧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要给学生提供“问”的机会,在学生有了“问”的机会后,教师才有可能去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放时空,保证合作学习效果,充裕的时间、开放的空间是合作学习取得有效性的前提。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出时间要求,但时间规定要有一定的弹性,主要是要告诉学生速度的重要性。利用身边事物,让学生亲身实践。在教学中设计有价值的情境,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题方案。没有一定的时间作保证,合作交流将会流于形式。它主要包括两个层面:⑴合作交流前,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⑵保证充裕的小组合作交流时间。时间的不充裕直接制约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教学中要重视学生通过操作、实践等活动,自己去研究、探索、发现、检验数学问题,使之成为学习中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从运用数学知识的实践活动中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