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宅梧镇是鹤山的山区镇,是名副其实的革命老区。在宅梧镇靖村,有一座余氏宗祠,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曾在这里驻扎三个多月,在这里领导了粤中区抗日战争,并以宅梧为中心,开辟皂幕山敌后抗日根据地。
“与日伪军作战15次”、“毙伤俘敌200多人”、“击沉日军运输船2艘”、“部队发展至1400人”……在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宅梧镇一条偏僻山村——靖村,曾开辟出大片的抗日游击区,时至今日该村依然留存着许多关于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的痕迹。
宅梧镇位于皂幕山腹地,山峦绵延起伏,毗邻当时的开平、高明等县,地理位置重要,素有“天然屏障”和“鹤山粮仓”的美誉。在靖村周边,是一片片待收割的稻田。若不是一条蜿蜒曲折的水泥路,以及一块块泛黄的指示牌,陌生人可能走不进这条藏有革命记忆的小山村。
走进村子却呈现另外一番景象,一排排石头墙基、白墙黑瓦的建筑比邻而立,其中也不乏在建造中的现代小洋楼。余氏宗祠原是三进四合院祠堂,硬山顶建筑,由于1969年靖村建学校资金短缺,祠堂的左右各一座二进及天井祠堂和后楼左座曾遭拆毁。2010年,拆毁部分得以重建。如今,祠堂门口正上方悬挂刻有原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政治部主任、广东省省长刘田夫题的“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木匾。
旧址内,不仅有关于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的详细介绍、开展战斗的故事,以及部分抗战老同志简介等。同时,展览馆里还陈列了一些当时的武器,包括刀具和一些步枪。讲解员刘诗韵告诉《小康》记者,当年在皂幕山一带发生过多起激烈的战斗,如果够幸运,还能从泥土里找到生锈发绿的炮弹残片。
最早的“人民解放军”
抗战爆发后,粤中、五邑地区的中共地方组织迅速恢复重建,发展壮大。1938年12月,中共西南特委派人到鹤山,以从广州撤出转移到鹤山活动的第四战区一0二、一二九战工队队内的共产党员为基础,成立中共鹤山特别支部,重建了鹤山县的党组织。
抗战期间,国民党掀起反共逆流,粤中抗日斗争出现严峻局面。为贯彻党中央关于发展广东抗日武装斗争的指示,1944年8月,广东省临委和东江军政委员会举行联席会议(土洋会议),部署全省敌后游击战争的工作。
按照“土洋会议”的部署,由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抽调主力组建的“中区纵队”500多人,在林蒋云、罗范群、谢斌、谢立全、刘田夫等率领下,从中山县五桂山抗日根据地出发,挺进粤中四邑地区,开辟新的抗日游击区,为继续向西发展准备基础。
1944年11月11日,中共广东省临委和东江军政委员会再次召开联席会议决定:在珠江地区,成立“珠江纵队”;在粤中地区,另成立军分委,用人民解放军名义,树独立旗帜。
据介绍,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历史上最早使用“人民解放军”称谓的部队。刘诗韵表示,当时解放军称谓的提出和使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命令或时间,也没有作出统一的规范,只是根据形势的需要而灵活使用的,有的还是由下面部队提出来、在经中共中央军委同意后开始使用。
1945年1月20日,广东省临委、军政委员会向社会宣告成立“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武装部队,任命梁鸿钧为司令员,罗范群为政治委员,谢立全为参谋长,刘田夫为政治部主任。江门市鹤山党史办工作人员池桦表示,部队成立后,高举抗日旗帜,在当地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冲破国民党顽军猖狂的”追剿“,克服重重的困难,最终迎来来之不易的胜利。
打得日伪军狼狈逃窜
在抗战中,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主动出击,打击日军。1945年7月,华南日军陆续从海南岛、雷州半岛向广州方向退守。抗日解放军命令活动在恩阳边区各团队开赴广湛公路沿线,打击进犯日军。当月17日,司令部率一团、六团,在广湛公路恩平大槐顶路段山地,伏击一支近3000人的过境日军队伍,打其殿后部队,毙敌三四十人,伤敌一批。随后,五团部队也先后在新塘绵湖、君堂等处抗击茹村抢掠的日军,打得敌人狼狈逃窜。
据统计,部队成立一年多,共对日伪军作战15次,抗击日伪军兵力约5000余人,击毙和击伤、俘虏日伪军共200余人,缴获日伪军长短枪70多支,为配合广东全省抗日武装斗争的胜利,以及为接应八路军南下部队创建五岭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九旬老人痛斥日本右翼势力
时至今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经70年,得知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华罪行,家在江门市新会大泽镇的江志强老人把白色的衬衫解开:“当时的日军根本没有人道可言。这么多年过去了,没有一个日本兵为过去的错误谢罪、忏悔。篡改历史的人,你们看看我身上的5个刀眼,这就是血证!”
江志强老人并没有摸过枪,90岁的他身体清瘦,满脸皱纹,眼睛深陷。他对抗战时期的记忆是灰色的:田野、街上到处火光冲天,燃烧的灰烬不停地落到他的脸上,田坎上跑来一群又一群失魂落魄的乡亲。
作为一个农民,江志强老人目睹了一幕幕人间的惨剧。“天上没有飞鸟,街上的狗都不敢哀嚎,尾巴夹得紧紧的,人们在街上相见,不说话。我也不敢走近流过血的秧田,甚至看也不敢看,怕做噩梦。”江志强老人聊起过往的事情,心有余悸。
“我非常欢迎日本青少年来中国,到各地去看一看‘千人坑’、‘万人坑’,听一听幸存者的回忆,了解历史真相。”江志强老人说。
家在鹤山白水带玉桥村的陈土生老人同样愤怒。他表示,日本侵略者杀人如麻,连婴儿都不放过,他曾亲眼目睹一名孕妇被几名日本兵踢翻,最后死在他们的刺刀之下。今年93岁高龄的陈土生老人曾与堂叔陈炳龙(革命烈士)秘密制造子弹,并协助游击队收集日伪军和国民党的情报。陈土生老人表示,做地下工作随时都要做好丢掉性命的准备,胜利是用汗水和鲜血换来的。“希望政府关注抗战胜利的同时,也要关注革命老兵的余生,保障他们的生活。”
近年来,中国各地抗战纪念馆陆续接待了一批日本民众和新闻界人士。前不久一家日本媒体曾专程前往湖南南县厂窖惨案遇难同胞纪念馆采访,并向幸存者和目击者表示,日本虽然有一部分极右翼分子,但是也有很多和他们一样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的人。
“我们今天是来凭吊,来记忆,不是要去揭开这个历史的伤疤,让人们疼痛。我们只是希望借由这些事件环节的披露,告诉全世界这种军事侵略行为带来的灾难不要再发生,这是我们共同的希望。”一位台湾媒体人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编辑/麦婉华
“与日伪军作战15次”、“毙伤俘敌200多人”、“击沉日军运输船2艘”、“部队发展至1400人”……在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宅梧镇一条偏僻山村——靖村,曾开辟出大片的抗日游击区,时至今日该村依然留存着许多关于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的痕迹。
宅梧镇位于皂幕山腹地,山峦绵延起伏,毗邻当时的开平、高明等县,地理位置重要,素有“天然屏障”和“鹤山粮仓”的美誉。在靖村周边,是一片片待收割的稻田。若不是一条蜿蜒曲折的水泥路,以及一块块泛黄的指示牌,陌生人可能走不进这条藏有革命记忆的小山村。
走进村子却呈现另外一番景象,一排排石头墙基、白墙黑瓦的建筑比邻而立,其中也不乏在建造中的现代小洋楼。余氏宗祠原是三进四合院祠堂,硬山顶建筑,由于1969年靖村建学校资金短缺,祠堂的左右各一座二进及天井祠堂和后楼左座曾遭拆毁。2010年,拆毁部分得以重建。如今,祠堂门口正上方悬挂刻有原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政治部主任、广东省省长刘田夫题的“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木匾。
旧址内,不仅有关于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的详细介绍、开展战斗的故事,以及部分抗战老同志简介等。同时,展览馆里还陈列了一些当时的武器,包括刀具和一些步枪。讲解员刘诗韵告诉《小康》记者,当年在皂幕山一带发生过多起激烈的战斗,如果够幸运,还能从泥土里找到生锈发绿的炮弹残片。
最早的“人民解放军”
抗战爆发后,粤中、五邑地区的中共地方组织迅速恢复重建,发展壮大。1938年12月,中共西南特委派人到鹤山,以从广州撤出转移到鹤山活动的第四战区一0二、一二九战工队队内的共产党员为基础,成立中共鹤山特别支部,重建了鹤山县的党组织。
抗战期间,国民党掀起反共逆流,粤中抗日斗争出现严峻局面。为贯彻党中央关于发展广东抗日武装斗争的指示,1944年8月,广东省临委和东江军政委员会举行联席会议(土洋会议),部署全省敌后游击战争的工作。
按照“土洋会议”的部署,由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抽调主力组建的“中区纵队”500多人,在林蒋云、罗范群、谢斌、谢立全、刘田夫等率领下,从中山县五桂山抗日根据地出发,挺进粤中四邑地区,开辟新的抗日游击区,为继续向西发展准备基础。
1944年11月11日,中共广东省临委和东江军政委员会再次召开联席会议决定:在珠江地区,成立“珠江纵队”;在粤中地区,另成立军分委,用人民解放军名义,树独立旗帜。
据介绍,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历史上最早使用“人民解放军”称谓的部队。刘诗韵表示,当时解放军称谓的提出和使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命令或时间,也没有作出统一的规范,只是根据形势的需要而灵活使用的,有的还是由下面部队提出来、在经中共中央军委同意后开始使用。
1945年1月20日,广东省临委、军政委员会向社会宣告成立“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武装部队,任命梁鸿钧为司令员,罗范群为政治委员,谢立全为参谋长,刘田夫为政治部主任。江门市鹤山党史办工作人员池桦表示,部队成立后,高举抗日旗帜,在当地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冲破国民党顽军猖狂的”追剿“,克服重重的困难,最终迎来来之不易的胜利。
打得日伪军狼狈逃窜
在抗战中,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主动出击,打击日军。1945年7月,华南日军陆续从海南岛、雷州半岛向广州方向退守。抗日解放军命令活动在恩阳边区各团队开赴广湛公路沿线,打击进犯日军。当月17日,司令部率一团、六团,在广湛公路恩平大槐顶路段山地,伏击一支近3000人的过境日军队伍,打其殿后部队,毙敌三四十人,伤敌一批。随后,五团部队也先后在新塘绵湖、君堂等处抗击茹村抢掠的日军,打得敌人狼狈逃窜。
据统计,部队成立一年多,共对日伪军作战15次,抗击日伪军兵力约5000余人,击毙和击伤、俘虏日伪军共200余人,缴获日伪军长短枪70多支,为配合广东全省抗日武装斗争的胜利,以及为接应八路军南下部队创建五岭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九旬老人痛斥日本右翼势力
时至今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经70年,得知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华罪行,家在江门市新会大泽镇的江志强老人把白色的衬衫解开:“当时的日军根本没有人道可言。这么多年过去了,没有一个日本兵为过去的错误谢罪、忏悔。篡改历史的人,你们看看我身上的5个刀眼,这就是血证!”
江志强老人并没有摸过枪,90岁的他身体清瘦,满脸皱纹,眼睛深陷。他对抗战时期的记忆是灰色的:田野、街上到处火光冲天,燃烧的灰烬不停地落到他的脸上,田坎上跑来一群又一群失魂落魄的乡亲。
作为一个农民,江志强老人目睹了一幕幕人间的惨剧。“天上没有飞鸟,街上的狗都不敢哀嚎,尾巴夹得紧紧的,人们在街上相见,不说话。我也不敢走近流过血的秧田,甚至看也不敢看,怕做噩梦。”江志强老人聊起过往的事情,心有余悸。
“我非常欢迎日本青少年来中国,到各地去看一看‘千人坑’、‘万人坑’,听一听幸存者的回忆,了解历史真相。”江志强老人说。
家在鹤山白水带玉桥村的陈土生老人同样愤怒。他表示,日本侵略者杀人如麻,连婴儿都不放过,他曾亲眼目睹一名孕妇被几名日本兵踢翻,最后死在他们的刺刀之下。今年93岁高龄的陈土生老人曾与堂叔陈炳龙(革命烈士)秘密制造子弹,并协助游击队收集日伪军和国民党的情报。陈土生老人表示,做地下工作随时都要做好丢掉性命的准备,胜利是用汗水和鲜血换来的。“希望政府关注抗战胜利的同时,也要关注革命老兵的余生,保障他们的生活。”
近年来,中国各地抗战纪念馆陆续接待了一批日本民众和新闻界人士。前不久一家日本媒体曾专程前往湖南南县厂窖惨案遇难同胞纪念馆采访,并向幸存者和目击者表示,日本虽然有一部分极右翼分子,但是也有很多和他们一样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的人。
“我们今天是来凭吊,来记忆,不是要去揭开这个历史的伤疤,让人们疼痛。我们只是希望借由这些事件环节的披露,告诉全世界这种军事侵略行为带来的灾难不要再发生,这是我们共同的希望。”一位台湾媒体人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编辑/麦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