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人生得与失,早已命注定

来源 :阅读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38800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垂髫少年惊四座
  少时的晏殊,曾经让家人忧心忡忡,因为他到了五岁,都无法自由地跑动跳跃,完全没有邻家孩子活蹦乱跳的机灵劲儿。
  直到有一天,他跟随父亲去海边玩耍。和煦的阳光之下,一只飞鸟扇动翅膀,倏忽间便降落在柔软的沙滩上,并留下一处清晰的爪印。眼见此情此景,晏殊居然挣脱父亲的怀抱,飞快地跑向爪印,并大喊道:“爹爹!快来看,这是字!”
  打那以后,左邻右舍都称呼他为神童。
  到七岁时,晏殊已经能熟练地吟诗作赋,其遣词造句的功力,天马行空的想象,纵然很多成年人也望尘莫及。
  随着“神童”之名渐渐传开,江南巡抚张知白对晏殊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莫看北宋距今一千余年,但类似现在的“少年班”“天才班”在当时已有雏形。晏殊就是通过这种途径,获得了张知白的特殊推荐待遇。
  1005年,年仅十四岁的晏殊跟千余名考生一道参加殿试。能够进入殿试环节的考生,自然都是千挑万选的人中龙凤。而未及弱冠的晏殊,已经轻而易举地站在全国最高等级的考场上,接受终极挑战的考量。
  两日之后,晏殊参加复试,本可以轻松通过,但他却选择了另外一条看似艰难的道路。
  心有正道天自宽
  纵观古今风云,年少有为、聪慧过人者不计其数。而在天赋异禀的同时又保持笃实忠厚的品性,这才是可遇不可求的贤者。
  复试的题目,晏殊原本已经遇到过。如果他装聋作哑,顺水推舟,通过考试简直轻而易举。但是,他却走到皇帝宋真宗面前,异常诚恳地说:“陛下,这道题我曾经做过,请您换个题目考我吧。”
  宋真宗听了,顿时龙颜大悦。在他看来,这个年轻人不仅才识过人,而且品性忠厚,将来大可委以重任。考试通过后,宋真宗当即授予晏殊秘书省正字一职。从此,晏殊正式踏入深不见底的宦海。
  这一切,难道是晏殊揣摩圣意,然后刻意为之,另辟蹊径般塑造一个虚伪形象吗?当然不是,因为从日后晏殊的种种作为来看,他的忠厚良善完全根植在内心深处。
  入朝为官不久,晏殊就被宋真宗调去陪太子读书。这个太子,便是日后的宋仁宗赵祯。
  按照年纪,晏殊和宋仁宗相仿,全然不存在代沟;按照才学,另一个名叫蔡伯俙的太子陪读丝毫不亚于晏殊,甚至名气更加响亮。
  按照常理,一山势必不容二虎。晏殊和蔡伯俙之间,最后只会有一个人得到重用。宋仁宗继位后,大力提拔了晏殊,却对蔡伯俙略微冷淡。
  对此,心高气傲的蔡伯俙自然不服,于是便跑去找宋仁宗说理:“陛下,论才气禀赋,我哪点比不上晏殊?为何您唯独偏爱他呢?”
  宋仁宗听了,微微一笑,说道:还记得小时候吗?每当我任性贪玩的时候,你总是用花言巧语哄我,顺着我的性子来,而晏殊却只是按照规矩,告诉我应该做什么,并且在必要时规劝我。因此,我认为他比你的德行更加纯良,更值得委以重任。
  蔡伯俙听了,无言以对,只得悻悻离去。
  由此可见,无论先皇宋真宗,还是当朝宋仁宗,都因德行而对晏殊尤为器重。
  宋真宗驾崩后,权臣丁渭成功排挤了宰相寇准,打算绕过太后刘娥和年幼的宋仁宗,实现其大权独揽的抱负。文武百官见状,也是敢怒不敢言。
  在此緊要时刻,晏殊挺身而出,向刘娥等人献计“垂帘听政”。意思就是说,当大臣上奏汇报时,太后只需要隔着一扇帘子静静倾听,大臣也不必暴露真实身份。如此一来,便可粉碎丁渭独揽朝政的野心。
  这个智慧与道义并存的策略,让丁渭及其党羽恨得咬牙切齿,却又一筹莫展,晏殊也因此深得刘娥和宋仁宗的青睐。只不过,阳光普照的仕途外围,已经渐渐裹挟着无以名状的黑暗。
  左迁右调道无情
  晏殊的官场生涯,用“三起三落”来形容再合适不过。
  第一次跌落,是因为阻止刘娥提拔孙耆。
  太后刘娥之所以极力提拔孙耆,也是缘于一段往事。很多年前,宋真宗和她正处于热恋之时,但宋真宗为了避免流言蜚语,就让刘娥在自己属下的官邸寄居了十五年。
  这个属下,就是孙耆。
  所以,刘娥自打当上太后,就一直寻找合适的机会来回馈这个大恩人。
  可当她提出让孙耆担任枢密使一职时,晏殊却极力反对,说孙耆德不配位,无法承担如此重责。
  这一番折腾,让刘娥对晏殊的良好印象全部化为乌有,他们二人的关系也随即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某一天,一个仆从捂着嘴巴,跌跌撞撞地跑来找刘娥诉苦:“太后,您可要给小的做主啊!”刘娥见他神色痛楚,嘴角流血不止,忙问发生了什么,仆从解释道:“晏大人情急之下,把属下的门牙给打掉了。”刘娥一听,顿时怒火中烧,建议御史台弹劾晏殊。
  1027年,晏殊就迎来人生第一次贬谪。不过距离还不算远,只是到应天府。
  不久后,晏殊被宋仁宗征召回朝,担任御史中丞兼刑部侍郎,随后还小有攀升。可谁能想到,晏殊又跟老冤家刘娥“二度结缘”。
  刘娥准备拜谒太庙,有人劝她穿衮冕出席。
  对此,刘娥专门去询问晏殊,结果晏殊坚决不同意,并拿出周礼中的相关部分来试图说服刘娥。
  原本刘娥只是想让晏殊点头答应,谁知道晏殊居然动起真格,煞有介事地给刘娥上了一堂课,这就让两人的关系雪上加霜。
  很快,刘娥病逝,宋仁宗亲政。
  不知是刘娥临终授意,还是宋仁宗出于清除太后党羽的需要,总之在宋仁宗亲政后,晏殊又被贬到了安徽亳州。
  谁能想到,晏殊仍然在不久后被宋仁宗召回。而且因为对抗金国有功,晏殊的官职一度达到宰相的级别,可谓是位极人臣。
  多少读书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美梦,在他一个人身上得到了完整的汇集。可是,这并非晏殊官场生涯的尽头。
  公元1044年,因为给李宸妃撰写墓志铭的事情,晏殊遭到孙甫、蔡襄等人的弹劾。   安排晏殊写墓志铭,已经是多年之前的事情。当时刘娥太后尚在,晏殊觉得不方便写出李宸妃是宋仁宗生母的事实,否则会让太后跟宋仁宗关系敏感。于是,他就只写了李宸妃育有一女,并未提及他的儿子宋仁宗。
  孙甫、蔡襄就逮住这里不放,并且告诉宋仁宗:陛下,都知道宸妃是您的生身之母,可这晏殊却完全不在墓志铭里写出来,这成何体统?
  宋仁宗一听,心里也是五味杂陈:这个晏殊,从小朕就把他当哥哥一样看待,宫廷的過往岂有不知?而他却揣着明白装糊涂,真是岂有此理。
  于是,晏殊再一次为自己当年的忠厚笃实付出了代价,在半百的年纪被贬出中央决策圈。
  山长水阔知何处
  以晏殊聪慧绝顶的头脑,想要深谙推杯换盏、左右逢源的官场艺术,绝非难事。只不过,在那个风云际会的时代,他选择了坚守内心的准则。
  第一次被贬后,晏殊索性在应天府办起了书院,不仅举贤任能,聘请有真才实学的年轻人充当教师,还广泛办学,试图恢复被战乱破坏的文化与秩序。
  五代十国后,中原大地已经无法承受兵荒马乱的折腾。而且因为战事频繁,社会动荡,礼崩乐坏的可能性也愈发增加。
  这时候,看似不紧不慢的晏殊,却在无形中奠定了宋朝的文化基础。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等人,都是晏殊的得意门生。彼时的应天府书院,已经和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等齐名,并称“北宋四大书院”。在欧阳修看来,这位恩师对于文化的传承与修复有着重要的功绩,以至于他写道:“自五代以来,天下学废,兴自公始”。
  这位浮浮沉沉五十年的太平宰相,没有像王安石那样慷慨激昂地为民请命,也没有誓扫匈奴要破楼兰的盖世豪情。小楼香径里,亭台轩榭间,他就这样优哉游哉地度过了一生。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他伤春悲秋,却落得个无病呻吟的名号。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他细腻多思,却也被人说成胸无大志。
  很多时候,不折腾就是一种沉默的进取,以四平八稳的圆融,完成伤口的弥合,种下盛世的因果。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能写出让王国维拍案叫绝的句子,又岂能是庸庸碌碌,安享太平之人?
  临终前,他还劝使臣转告宋仁宗,说自己不过是小病小痒,很快痊愈,不劳皇上亲自探望。
  几天之后,晏殊就永远闭上了眼睛,终年六十四岁。
  绝顶的聪慧,绝俗的词曲,绝望的境遇,绝妙的人生,回首晏殊走过的道路,真是应了那八个字的评价:殊性刚简,奉养清俭。
其他文献
第27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秋末开启。因新冠疫情原因,本届图博会选择在线上开展。今年恰逢中国和古巴建交60周年,古巴也成为了本届BIBF的主宾国。公众对诸如哈瓦那、雪茄、伦巴、卡斯特罗、切·格瓦拉等符号化的古巴元素尚熟悉,但对古巴文学也许了解不多。说起古巴文学,您会想到什么呢?很多读者首先想起的,或许是在古巴生活多年的美国作家海明威,而对古巴文学本身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  中古的友谊有目
期刊
对于维生素A、B、C、D、E我们都很熟悉,然而要再往下接,维生素家族的下一个成员就直接到维生素K了。中间的维生素F、G、H、I、J都去了哪里?让我们从“维生素”这个名字说起。  喂鸡发现了维生素  1886年,脚气病在荷兰士兵和海员中泛滥,因此,科学家克里斯蒂安·艾克曼选择用鸡做实验,以寻找可能的致病菌。艾克曼发现,鸡饲料一度从糙米变成了精米,而小雞的脚气病症状正是在吃精米时出现、喂糙米时消失。最
期刊
明代曹学佺在《蜀中广记》中记录了一则盗墓的轶事:盗墓贼进入某王姓居士的墓中,发现墓壁上镌刻着两首诗:  官無名字私无债,  架有衣裳廪有储。  只此便同天上乐,  不知天上又何如?  芳草烟村宿雨収,  牧童归去倒骑牛。  笛中一曲升平乐,  弄得生来未解愁。  这位王居士生前好不快活,没有惹上官府的麻烦事,也没有欠别人钱,衣架上有衣服,粮仓里有粮食,简直是天上人间,而天上又能多好?可惜王居士逃不
期刊
即使已经毕业多年,对于教科书里的文豪,也依然难以忘怀。  这些教科书里的人真的如你所了解的,都是天生一本正经吗?  并不是!  这群作家不仅是“表里不一”,疯起来连自己都坑,还有三天三夜都讲不完的黑历史和“花边”新闻,每个拎出来,都可以去树洞投稿“我有个奇葩朋友”了!  鲁迅  鲁迅可以说是无人不知了,课文后面的“熟读并背诵全文”,有多少都来自于他。  感觉鲁迅就是一位生活严谨、思想正直的好男人,
期刊
阅读一定是文科生的爱好吗?理科生要不要也多读书呢?来看看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的读书心得。  学会读书,并不简单。我个人在这方面也还是处于不断摸索、不断改进的过程之中。切不要以为“会背会默,滚瓜烂熟”,便是读懂书了,如果不逐步提高,不深入领会,那又与和尚念经有何差异呢!  我认为,同学们在校学习期间,学会读书与学得必要的专业知识是同等重要的。学会读书不但能保证我们在校学习好,而且保证我们将来能够永远
期刊
那年,我在一所大学做辅导员,几乎每天都要接待来自各地的父母,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看望自己的孩子。他们对孩子的嘘寒问暖,也让我备感欣慰。  但有一位学生,他却特别失落,因为四年过去了,父母竟然从没有来看望过自己。全院几乎每个学生都曾和父母在校园里散过步,唯独他没有。就为这,他几乎每个星期都往家里写信,希望父母能够来学校看看自己。  我对他说,寒暑假既然父母不方便来,你就回去看看父母呗。他犹
期刊
我们下大力气做的阅读推广,是针对谁的?我坦言,阅读推广对于成年人来说收效不是很大——当然不是没有效果,重点是今天的孩子们能不能养成阅读习惯。怎样帮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习惯既需要引导,有时候也需要强制。  我在童年的时候,母亲没有阻拦我阅读各种各样的书。那个年代没有适合我们的读物,于是大人的书、小孩的书,甚至很多奇怪的书我都去读。我还用母亲的两个阅览证到处借书看,于是养成了读书的习惯。这个习惯陪伴
期刊
还记得那位帅气儒雅、开朗健谈的东北大个子吗?  2018年,《阅读时代》举办“光辉历程·书香筑梦”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他投来的稿件紧扣征文主题,故事传奇情感真挚,文笔简洁,好读耐看,获得編辑部同仁一致好评,一经刊出果然引起读者的热烈反响。征文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文章6800余篇,作者中有十数位专业作家,当然,更多的是业余作者:教授、干部、学生、工人、农民和士兵,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行业和职业。评
期刊
1、《归羊》  汪军  安徽文艺出版社当代中国人的近乡情怯大约是,重返故地之时,眼前变换大半,只剩幼时记忆温存。汪军在《归羊》中构想的郁达夫重访A城,既是从文学的意义上,重续文人的体认自我之路,也渗透着作者自身的境遇与情感,是对故地的一次伤感重逢。  2、《烟火》  王松  作家出版社  长篇小说《烟火》,是王松又一部显示其创作实力的重要作品。这种实力首先表现在,你不需要读完,只消翻开作品阅读一两
期刊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释义】萧疏梧桐之上,蝉儿低饮清露,蝉声清脆响亮,回荡树林之间。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视群虫,不用借助秋风,传声依然遥远。  【哲理】修身而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扬。它突出强调一种人格的美,强调人格的力量。  《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
期刊